大众化钢琴教育的探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zh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钢琴这一乐器之王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人家,为了培养孩子成材,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購买钢琴,想尽办法聘请钢琴教师,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带孩子上课,从而在社会上兴起了“钢琴热”,然而钢琴教学本是一项专业的学问,要有科学的演奏方法外,钢琴教学更要注重从学生的心理上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目前,各地琴行纷纷涌现,学琴的年龄跨度也在增大,学琴的不仅有儿童,还有成年人。这种现象缘于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更缘于人们在物质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需要。现在学钢琴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考级”的,另一类是“非考级”的。“非考级”的大都是社会人士,只是为了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对这一类“非考级”的人来说,他们不需要非常专业,但现在仍在用对“考级”这一类人的教学模式,采用传统的教学习惯来教他们,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考级”的这类人也会对此感到乏味。
  一、钢琴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
  从观察身边的“钢琴学伴”到近几年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儿童都喜歡学习钢琴,家长和孩子都兴致勃勃、满腔热情地跑来培训中心学习,但能坚持下来的不到一半,即使坚持下来的也是被家长逼的,考完八级、十级就再也不接触钢琴。他们有的学了10年钢琴,不能用钢琴丰富业余生活,不能用钢琴表达内心感受。而身边的“钢琴学伴”,除了考上音乐学院的,其他的基本也停滞不前了。还有一些业余爱好者(成年人),学三、四年也会停下来——太难了,学不下去。面对这些常见的状况,本人一直在思考钢琴教育出什么问题了?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因材施教
  中国的钢琴教育是走精英钢琴教育模式,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所采用的都是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延续下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整个钢琴教学存在着恶性循环的状态。不管你是不是钢琴家,或者将来想不想成为钢琴家,培养模式都是按照钢琴家的模式来培养,没有因材施教。
  2.教材过于专业
  对于大部分钢琴爱好者来说,传统钢琴教学的选曲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可以说有90%以上的老师是说不清楚什么是奏鸣曲、什么是小步舞曲的。但是他们还在教学生怎么弹小奏鸣曲,怎么弹小步舞曲,教授的内容无外乎是这个音弹错了,节奏不正确,或者是这个地方力度强一些、那个声音应该弹弱一些等等,学生根本不理解所弹的曲目的和声进行、曲式结构。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很难完成演奏的技巧,更不能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
  3.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综合素质
  学生的感觉是从哪儿来的呢?辛迪教授在《中国钢琴教育新价值观与发展前景》中谈到:重技能培养、轻综合素质,是传统钢琴精英教学模式对待大众化人才培养所犯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教学环节缺少对学生综合知识的培养,钢琴技术训练几乎成为钢琴教学的全部。这种强调单学科纵向深入,忽视多学科横向联系的教学状况,导致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小部分钢琴家,牺牲了大多数钢琴爱好者。
  4.以钢琴考级为目标的学习抹杀了学琴者的兴趣
  由于受社会环境的误导,有些家长对学琴有着强烈的功利性和攀比性。过于强调考级,对考级以外的曲目涉及非常少,从而进入学钢琴就是为了考级的怪圈,将钢琴功利化。我妈妈是一位音乐教师,小时候不少哥哥姐姐跟我妈妈学钢琴,刚学习钢琴时他们都很感兴趣,学得非常开心,但四五年后他们就陆陆续续不学了,开始我不明白,直到我开始学钢琴了才慢慢知道:他们的妈妈为了让他们成为特长生,逼着孩子考完八级、十级,一上初中就不学了。而大部分的孩子也因为被妈妈逼着考级,一年都在练那几首考级曲目,越学越没兴趣,最后学不下去了。
  我们现在全国都在走精英化教学模式。精英化钢琴教育相当于传统的钢琴教学,已经传承了几百年,侧重于技术性的教学,这一条传统的路线,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但这种精英化钢琴教育模式也确实让大部分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快乐,打击学生学钢琴的动力,也显现出传统钢琴教学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改革我们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兴趣和素养为目的,因材施教,将精英化钢琴教育与大众化钢琴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出更多钢琴爱好者,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钢琴精英。
  三、精英化钢琴教育与大众化钢琴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兴趣
  爱因期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对音乐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去追求音乐最高境界。音乐启蒙教育应以培养兴趣为目的,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大众化的教学方式结合,以鼓励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新型的教学计划。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要只是抓下键力度、手型、节奏不对、音弹错了等。面对儿童初学者,教学方式一定要有趣,有故事,有游戏。进度适中,不要一味求快,重要的是为孩子徐徐展开愉快的钢琴世界。在授课的同时,加入一些基本乐理和简单的音乐常识,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听室内音乐会要注意什么、引导儿童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和谈话习惯等。上课前可以播放一些古典的音乐和儿童喜欢的儿歌,老师也可以演奏一些可以让儿童欣喜若狂的歌曲,学生被钢琴乐曲吸引的同时,也可以对老师产生好感,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配合老师。还可以在钢琴音乐伴奏下讲故事、看图画,了解钢琴曲中所表达的意象。通过这些大众化钢琴教育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感受,理解曲目和作曲家的意图,激发学生练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见识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钢琴的喜爱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面对成年人初学者,毕竟心智比儿童要成熟,接受能力比儿童强,基础的部分可以和儿童一样,加入即兴演奏方法,加入一些炫技技巧,吸引他们的兴趣,知识点要通俗易懂,一般来说,成年人不需要太专业的演奏技术,加强其对音乐的鉴赏才是重点。他们只需要掌握一技之长,会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绪,自娱自乐。   (二)因材施教,让兴趣保鲜
  面对不同的学生,我认为钢琴教育精英化和大众化并存才会让大部分学钢琴的学生的兴趣得以持续、提高。我们可以效仿德国,教师拿着数本不同的教材,由学生分开使用,或是给一个学生同时使用两三本教材。对于接受能力强,而且积极主动的学生,我们可以用精英钢琴教育模式。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要教学方法,不要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大众化钢琴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学习者情感的表达,对音乐的热情应当重于对高超弹奏技术的追求。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用的教材也要有针对性,儿童的教学进度因人而异,从认识音名到认识琴键,从手型到抬手,不管是知识还是技术,都应该视实际情况去更换教材和进度来传授,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保留着对学钢琴的兴趣和动力。
  成年人学琴者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教材、教法因人而异。他们学钢琴并不是为了考级和从事钢琴专业教育,完全出于兴趣爱好和自身艺术修养的需求,如果采用传统的精英化教学模式,就会对钢琴学习有畏难情绪。运用大众化钢琴教育,应当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演奏效果,使普通的钢琴爱好者能够了解即兴伴奏技巧,旋律节奏的掌控能力和音乐乐理知识,教一些基本的和声搭配,从简入繁,运用即兴演奏的教学方法,根据个人情况将难度慢慢提升,要把钢琴作为他们情感表达的工具,從而体会音乐的魅力。
  (三)有创造性地学习钢琴
  1.改编教材
  传统的钢琴课教材主要以《拜尔》《汤姆森》等经典的练习曲目为主,这些曲目能够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面对儿童初学者,钢琴教材一定要有趣,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用的教材也要有针对性,为了保持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我尝试改编儿童钢琴教材进行教学,结合传统的教学进行改编,加入一些简单的即兴织体,加入念、拍节奏,使孩子不再约束于固定的学习模式,同时也学习到传统教学中的技术,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我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教材中的经典练习曲以外,还可以教一些简易版的儿歌,也可以让儿童弹自己喜欢唱的歌曲,加深对钢琴的喜爱。
  成年人的教材专业性不用那么强,可以灵活一点,教材中除了古典风格,还可以有流行、爵士、摇滚等风格。首先运用传统的钢琴课教材把基础知识、技能掌握好,再运用即兴伴奏技巧,改编一些脍炙人口的歌、耳熟能详的曲目,教会他们左手编配和弦进行即兴创作、即兴演奏。
  改编教材,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学习,这是大众化钢琴教学最实用的方法。在德国,从l9 世纪以后,钢琴教育就混杂着各种流派和方法。采用各式各样的教材,不受特定的教育课程所束缚成了德国钢琴教育的特点。教师除了选择适当的教材以外,针对个别的学生,经常写作新曲供学生使用,作为补充教材,这种情况近年来在很多国家也变得越来越多。我国星海音乐学院的辛迪教授也在进行《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探究。
  2.高效率的教学,高效率的练琴
  国外的教学方法与我国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国内的老师对基本功很严格,比如说手型,要求学生的手指要立起来,手要像握着一个鸡蛋一样。教出来的学生,手型都是一模一样,像是从流水线出来一样。外国的老师则对基本功没那么重视,都是让学生自己倾听和感受,十分强调用耳朵辨别不同的音色,让学生反复体会不同力度和触键方式下钢琴音色的变化。侧重于让学生关注音乐本身的音响。笔者认为,在教初学者弹钢琴时,就应该让学生多听自己弹的钢琴音响效果,然后对比老师弹的,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与老师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好听的音响效果去练琴。同时,对基本功的要求也不可以松懈,音阶、和弦和琶音的练习对基本功有很大的帮助。对比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让学生自己理解和体会,慢慢消化,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会学生会听、会看、会问的习惯,也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这样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思考乐曲应怎样弹才好听,在练琴中发现练琴的乐趣,提高练琴效率。
  3.创造性学习,实践中创新
  钢琴之所以是乐器之王,是因为它能创造出很多的可能。现在的金牌创作人没有一个是不会钢琴的,而且他们的作品都是在钢琴上无意间的玩出来,最后才创作出那么多好的作品。我们在教学生弹钢琴时,应该更多地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到过,社会参与中实践创新,是全面发展人最重要的一点。大众化钢琴教育就是注重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利用钢琴和自己对音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引导学生用钢琴模仿出和创造出我们常听到的各种声音和各种事物,比如,汽车的鸣笛声、小鸟的叫声、蝴蝶飞舞的情景等等。学生不再是一板一眼的去学钢琴,小孩在创造性学习中感受、理解什么是美,学会欣赏、追求美,向往和谐。以此作为孩子学习音乐的出发点,既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又能保留孩子对音乐的喜爱。
  (四)快乐学习钢琴
  社会环境往往注重学琴者的钢琴级数,以钢琴考级为目标,以钢琴比赛获奖的多少为评判标准,导致有些家长对学琴有着强烈的功利性和攀比性。笔者认为,如果学琴者有一定的基础,考级未尝不可,给他一个对自己钢琴的肯定和一种提高自信心的锻炼。但如果过于强调考级,对考级以外的曲目涉及非常少,从而进入学钢琴就是为了考级的怪圈,将钢琴功利化。所以我倡议慎重考级,淡化考级风气,给孩子一个纯粹的钢琴世界,让孩子学会更多艺术,提升个人见识和个人气质,让孩子快乐地学习钢琴。同时,笔者认为国内的考级机制要有所改变,不应该只是那几首乐曲,更应该考核学生对音乐了解的综合能力。
  作为钢琴教师应该为学琴者创造更多表演机会,让其根据自己掌握的钢琴演奏方法来呈现出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满足表演者的倾诉欲望,体会音乐的魅力。如组织家庭音乐会、小区内联合搞一个钢琴音乐会,租一个场地就像去KTV一样,让学生把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成果展现出来。
  (五)大众化钢琴教育应注重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
  教育部发表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簡称《意见》)于今年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提到对学生的教育必须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培养个人的个性与性格。而钢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琴者的弹奏技巧和演奏水平,进而提高个人的音乐素养。通过学习钢琴,增加音乐体会,对音乐有更深的了解,为学琴爱好者提供更广阔的平台。音乐艺术是广泛的,学钢琴对儿童来讲是开发智力的一种方式,对成年人来说是一种艺术修养的自我补充和陶冶情操。音乐涉及到各学科知识,比如说音高有多高、音长的时间有多长、钢琴发出声音的原理、钢琴的美观、旋律表达的情绪等,涉及了数学、物理、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学钢琴艺术除了开发智力还是提高个人见识和鉴赏能力的一门学科。所以采用大众化的钢琴教学法,对儿童和成年人激发学习钢琴的兴趣和提高音乐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大众化钢琴教育目的是艺术熏陶,陶冶情操,让对钢琴感兴趣的人保持着对钢琴的热爱,快乐的学钢琴,快乐的玩钢琴,享受钢琴带来的愉悦和为他人带来钢琴的美好。所以,大众化钢琴教育是势在必行,是社会发展推动的结果。
其他文献
在实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传统观念中文静、乖巧、懂事的女生往往成为健康教育的盲区,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突发事故,很多女生無所适从,束手无策,有的甚至酿致悲剧……  悲剧给我们敲响警钟,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充分意识到女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努力引导她们在多元价值取向下怎样去认识自己,保护自己,这对女生的健康成长是相当有利的。  那么,在新时期,我们应怎样去做好女生的工作呢?  一、应
期刊
一、营造创新的氛围,提供幼儿最大的探索空间  着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以便能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为此,我们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想象、思考的事、物、景,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  首先应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应经常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孩子活动,鼓励幼儿不同寻常的创
期刊
美术活动开始了,老师(我)说:“孩子们,有只小熊浑身是泥,他来到浴室洗澡。小熊洗澡的时候,一会儿正面对着我们,一会儿背面对着我们,一会儿侧面对着我们(老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小熊洗澡的正面、背面、侧面姿势,三种姿势都不画上肢)。孩子们想想这只小熊它正在洗自己身上的什么地方呢?是头、身体、腿、脚、手臂,还是身上的其他地方?请你们给小熊画上两只正在洗澡的手,好吗?你们画小熊洗澡的时候,你们愿意让小熊身体的
期刊
绘本给创意戏剧活动带来了丰富的可以自由表现的资源;同样,创意戏剧活动也有助于幼儿理解绘本,展现多元的表达方式。  1.幼儿的自由表达拉开幼儿创意戏剧活动的帷幕  当幼儿用语言或身体动作来表达绘本内容时,幼儿创意戏剧活动就拉开了帷幕。比如,《一步一步,走啊走》这本书,讲述的是宝宝模仿乌龟、大白鹅、小兔、鸵鸟等动物定路的趣事。幼儿在读这本书时,情不自禁地伴随故事做着相应的动作,再配上符合动物走路特征和
期刊
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越投入,他们的感悟才会越到位、越深刻。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应以社会环境为背景,以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把课堂的组织教学与课外的社会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参观、公共服务等社会活动,才能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融入到社会这個大融炉中,才
期刊
工作十几年,可以说,百般滋味在心头,所感受到的那份浓浓的师生情,令我不仅无怨无悔,而且对这份职业钟爱有加。在教育事业的十几年时间里,让我接触到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成长故事,也让我的教学经历不断地添加色彩。  在上学期,我报名参加我市到郁南的支教工作。报名的时候,内心总是犹豫,不知道即将面对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水平胜任新的工作岗位,也不知道和新的工作伙伴能不能融洽相处,学生们能不能认同我
期刊
识字教学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课堂上难以突破的难点。怎样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识字课更生动有趣,让课堂变得更轻松更高效呢?在教学识字二第1课《比一比》的时候,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分散识字,降低难度  一年级教材中,要求认识的字每课都在十个以上,怎样让孩子在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里,认识生字并能记住呢?我的做法是,将生字分散开来进行教学。  1.利用实物图片,直观形象  在导入新课后,我出示了一
期刊
《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国内在网活跃移动智能设备数量达到8.99亿。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在线教育从PC到移动再到智慧互联也已是可预见的未来。  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教育,不仅能提高教育效能,而且还会使教育发生革命性改变。“互
期刊
没有人喜欢犯错误,但是你无法避免要犯些错误,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的犯错误,只有在不断的错误中,不断的碰钉子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它们就会推进你进步!  再好的射手也有脱靶时。一个人不可能不出错,何况是懵懂无知的小孩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分析错误、利用好错误,只要我们有效地利用、巧妙地引导,那课堂就变得更加生机盎然,学生才会更加个性飞扬,教师就会教地更加得心应手、潇洒自如!  一、尽可能少
期刊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二、教学设计思想  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二课时围绕课后思考题,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