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送戏下乡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变化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要充分的贴近人们诉求。一方面要发扬戏剧的精髓,另一方面要融合新事物、新话题,贴合人们的实际生活。要积极地学习多种文艺形式,提升戏剧本身的魅力。
关键词:农村送戏下乡;基本特点;优化对策
农村区域的文化活动相对单一,送戏下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丰富农村文娱活动的效果。同时,通过戏剧这种形式也可以促使当下主流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此外,戏剧本身也是我国国粹之一,送戏下乡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价值。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农村送戏下乡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新的变化,具体工作开展需要与时俱进。
一、农村送戏下乡基本特点
(一)具有地域特色
一般情况下,农村送戏下乡活动更多的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我国戏剧文化丰富,不同地区的戏剧类别有差异。送戏下乡更多程度上会将本地特色戏剧与京剧这种国剧形式为主要推广内容。尤其是地方戏剧下乡活动较为常见,符合地方语言特色,村民的理解能力更高,同时也符合地方文化特色,沟通互动更为便捷。在内容上也更多的贴近人们生活,家长里短的小家庭文化戏剧为主。寻找生活化元素的趣味性较为常见。
(二)成本精简
相较于大型的戏剧文化活动,农村送戏下乡活动相对精简,不论是节目内容的时长、节目个数都相对较少,由此可以有效的压缩活动运营成本。对于多数的此类活动而言,剧团都缺乏充分的经费支持,由此也无法支持更为高端丰富的节目呈现。在实际的操作中,对戏剧演员与道具等方面的安排也多以简约的形式展开,尽可能的压缩活动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与物资成本。部分单一的节目也会导致受众审美疲劳,观众缺乏足够的兴趣。由于整个活动压缩成本,表演的环境也相对精简,不会有繁复的舞台设计,一般是简单的舞台搭建,对演员的适应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甚至表演环境相对嘈杂无序,或者过于清冷,这些都对演员自身适应与调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三)互联网时代新冲击
互联网时代促使农村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也有变化,其中部分中老年人与留守儿童也懂得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并不是传统闭塞的生活环境,也积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文艺资源影响,对作品的要求度不断攀升。如果单一的停留在传统的剧目中,缺乏因地制宜的调整改良,则无法吸引群众的关注。甚至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乡民也会在节目放送过程中录制内容,如果演员有表演失误,也会有更广范围的记录与传播,对演员们的表演功力有更高的要求,不能因为地处基层而放松表演的专业性。而好的表演作品,也会通过乡民的智能手机传播到更广范围,让更多的人知晓基层农村戏剧活动的情况。这种氛围,要求当下的演员有更强的专业意识,能够通过社会大众的监督。甚至因为乡民喜欢表演,而热情的与演员合影等情况。演员自身要保持时刻的专业性,避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
二、农村送戏下乡优化对策
(一)注重贴近生活
在基层农村也会有较多的生活琐碎,也会有家庭矛盾、婆媳纠纷、子女教育等多种问题。送戏下乡除了传承部分经典剧目,也可以积极的创编新的内容,而后运用戏剧的形式演绎,提升乡民观看欲望。内容要更多的贴合基层农村的生活问题,要能够为乡民发出心声,同时也需要做好对应人际关系调节的对策演绎,引导乡民化解矛盾。要宣扬正面的人性光辉,同时也需要接地气,用地方人们熟悉的语言表达,甚至配合幽默的肢体动作来提升乡民的感受力,提升戏剧传达的效果。
(二)注重与乡民的互动
在戏剧表演过程中,需要注重与乡民的互动,开展必要的对话,或者走入群众中等多种形式,打破传统只在台上单方面表演的状况。互动性更强,乡民对节目的专注度也更高。甚至可以针对乡民的反应,灵活性自发的调整表演内容,提升节目更高的可看性。甚至要在戏剧中积极的吸入当下相声表演的互动性特点,让节目本身有更高的趣味性,能够让观众在笑声中度过愉快的一天,而后对后期的表演保持期待。
(三)要积极的了解乡民诉求
要积极的与乡民交流沟通,观察乡民的喜好特点,甚至了解乡民日常的生活状况。还可以通过乡民所接触的互联网节目来了解今后节目编排上的发展方向。要了解乡民除了看表演,还有录制与传播这种基层生活的欲望。例如,在表演上要考虑民众收看过程中的拍摄效果,让人们有更好的录制成果,满足民众传播戏剧内容的诉求。要讲究演员扮相的美观性,甚至要考虑灯光等各方面的调整,提升民众拍摄的效果。民众录制节目内容,可以在民众之间做传播,让没有到场的民众感受到有关节目的趣味性,而后在下一次活動时有更强的参与积极性。演员与节目组织人员要有更强的节目影响的传播意识,而不能止步于演完一台节目。一个优秀的节目如何成为一个热门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大众的认可与再传播。
三、结束语
送戏下乡活动的开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冲击,但是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形势变化来提升戏剧推广的范围。从常规的实体戏剧转化为更广层面的网络化推广,做好农村送戏下乡工作的宣传,引起社会对有关工作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崔娟.让送戏下乡的文化服务成为文化惠民的新常态[J].魅力中国,2019,(49):33.
[2]姚成.论基层剧团送戏下乡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环球市场,2019,(24):220.
[3]江淑芬.送戏下乡,丰富群众文艺演出资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1):236,238.
关键词:农村送戏下乡;基本特点;优化对策
农村区域的文化活动相对单一,送戏下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丰富农村文娱活动的效果。同时,通过戏剧这种形式也可以促使当下主流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此外,戏剧本身也是我国国粹之一,送戏下乡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价值。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农村送戏下乡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新的变化,具体工作开展需要与时俱进。
一、农村送戏下乡基本特点
(一)具有地域特色
一般情况下,农村送戏下乡活动更多的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我国戏剧文化丰富,不同地区的戏剧类别有差异。送戏下乡更多程度上会将本地特色戏剧与京剧这种国剧形式为主要推广内容。尤其是地方戏剧下乡活动较为常见,符合地方语言特色,村民的理解能力更高,同时也符合地方文化特色,沟通互动更为便捷。在内容上也更多的贴近人们生活,家长里短的小家庭文化戏剧为主。寻找生活化元素的趣味性较为常见。
(二)成本精简
相较于大型的戏剧文化活动,农村送戏下乡活动相对精简,不论是节目内容的时长、节目个数都相对较少,由此可以有效的压缩活动运营成本。对于多数的此类活动而言,剧团都缺乏充分的经费支持,由此也无法支持更为高端丰富的节目呈现。在实际的操作中,对戏剧演员与道具等方面的安排也多以简约的形式展开,尽可能的压缩活动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与物资成本。部分单一的节目也会导致受众审美疲劳,观众缺乏足够的兴趣。由于整个活动压缩成本,表演的环境也相对精简,不会有繁复的舞台设计,一般是简单的舞台搭建,对演员的适应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甚至表演环境相对嘈杂无序,或者过于清冷,这些都对演员自身适应与调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三)互联网时代新冲击
互联网时代促使农村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也有变化,其中部分中老年人与留守儿童也懂得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并不是传统闭塞的生活环境,也积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文艺资源影响,对作品的要求度不断攀升。如果单一的停留在传统的剧目中,缺乏因地制宜的调整改良,则无法吸引群众的关注。甚至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乡民也会在节目放送过程中录制内容,如果演员有表演失误,也会有更广范围的记录与传播,对演员们的表演功力有更高的要求,不能因为地处基层而放松表演的专业性。而好的表演作品,也会通过乡民的智能手机传播到更广范围,让更多的人知晓基层农村戏剧活动的情况。这种氛围,要求当下的演员有更强的专业意识,能够通过社会大众的监督。甚至因为乡民喜欢表演,而热情的与演员合影等情况。演员自身要保持时刻的专业性,避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
二、农村送戏下乡优化对策
(一)注重贴近生活
在基层农村也会有较多的生活琐碎,也会有家庭矛盾、婆媳纠纷、子女教育等多种问题。送戏下乡除了传承部分经典剧目,也可以积极的创编新的内容,而后运用戏剧的形式演绎,提升乡民观看欲望。内容要更多的贴合基层农村的生活问题,要能够为乡民发出心声,同时也需要做好对应人际关系调节的对策演绎,引导乡民化解矛盾。要宣扬正面的人性光辉,同时也需要接地气,用地方人们熟悉的语言表达,甚至配合幽默的肢体动作来提升乡民的感受力,提升戏剧传达的效果。
(二)注重与乡民的互动
在戏剧表演过程中,需要注重与乡民的互动,开展必要的对话,或者走入群众中等多种形式,打破传统只在台上单方面表演的状况。互动性更强,乡民对节目的专注度也更高。甚至可以针对乡民的反应,灵活性自发的调整表演内容,提升节目更高的可看性。甚至要在戏剧中积极的吸入当下相声表演的互动性特点,让节目本身有更高的趣味性,能够让观众在笑声中度过愉快的一天,而后对后期的表演保持期待。
(三)要积极的了解乡民诉求
要积极的与乡民交流沟通,观察乡民的喜好特点,甚至了解乡民日常的生活状况。还可以通过乡民所接触的互联网节目来了解今后节目编排上的发展方向。要了解乡民除了看表演,还有录制与传播这种基层生活的欲望。例如,在表演上要考虑民众收看过程中的拍摄效果,让人们有更好的录制成果,满足民众传播戏剧内容的诉求。要讲究演员扮相的美观性,甚至要考虑灯光等各方面的调整,提升民众拍摄的效果。民众录制节目内容,可以在民众之间做传播,让没有到场的民众感受到有关节目的趣味性,而后在下一次活動时有更强的参与积极性。演员与节目组织人员要有更强的节目影响的传播意识,而不能止步于演完一台节目。一个优秀的节目如何成为一个热门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大众的认可与再传播。
三、结束语
送戏下乡活动的开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冲击,但是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形势变化来提升戏剧推广的范围。从常规的实体戏剧转化为更广层面的网络化推广,做好农村送戏下乡工作的宣传,引起社会对有关工作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崔娟.让送戏下乡的文化服务成为文化惠民的新常态[J].魅力中国,2019,(49):33.
[2]姚成.论基层剧团送戏下乡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环球市场,2019,(24):220.
[3]江淑芬.送戏下乡,丰富群众文艺演出资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1):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