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主要分析了创新教育的意义,及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情感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最基本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及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主要分析了创新教育的意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善于运用教材,增大学生阅读、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求异的品质几个方面入手,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意义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过:“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决定了在以后的生活中及工作中能否做到更优秀、更具有发展潜力。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个人的发展很重要,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重要。“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和发展水平。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除了在经济上大幅度的依赖别的国家,文化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时间不久,就表现出被“同化”的危险信号。例如,加拿大,在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在文化上也越来越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全国上下无不表现出“美国化”的特征。综合个人的长远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来看,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个人、国家都极其重要。因此,创新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教育的重点。
  二、民主教学,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实施语文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民主是一切创造力得以发挥的条件”。创新教育,顾名思义即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什么最应该改革创新?笔者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当其冲。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权威”,学生是“服从权威”,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诺诺”,师生关系不平等、不和谐。教师教授什么知识,学生接受什么知识,在这种“一输一入”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固然能掌握好基础知识,但是,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不到开发,创新意识得不到延伸。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只是“书呆子”。因此,必须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实施民主教学。“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和老师关系融洽,学生才会潜意识的吸收知识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民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敢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学生插上想象力的翅膀,飞翔到更广阔的天空。
  三、善于运用文本教材,为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小学语文教材,是择取了大量故事性强、教育意义高、文笔优美同时具有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优秀教材。就教学创新而言,教师应当在教材上下功夫,精选的三百多篇课文讲述了许多创造性的故事。例如,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这些课文中的的主人公都具备有创造性思维,在遇事、做事时候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授课时,要善于从正面、侧面、反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扩展、延伸。文本教材叙述了许多创造性的事。例如,课文《小马过河》、《蝙蝠和雷达》,《小马过河》讲诉了一个要敢于实践的故事,突破了固有的思维局限。《蝙蝠和雷达》借助于蝙蝠对声波的传导、接收原理从而发明了雷达,一个具有联想性思维的故事。教材还描述了许多创造性的物。例如,课文《古老的赵州桥》,讲诉了古人在造桥时的杰出智慧,一个具有启发性思维的故事。这些文本课文,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四、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语文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语文能力的运用之上,语文能力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书面表达,也就是写作,更能体现出语文能力的好坏。因此,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创新教育。如何创新作文教学?写作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阅读为写作累积素材和词汇量,为写作锻炼遣词造句、组织语句的能力。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写作是情感的释放。创新作文教学,首先就要改革学生的阅读。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阅读量很少,所以,改革阅读最主要的措施是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通过在教室设立小书架、举行读书交流活动等等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写作才不会觉得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生热爱写作,写作能力才能提高。
  五、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求异的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求异精神难能可贵。笔者认为,教育的成功即是教育出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求异的品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深沉厚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教育体制中,体现出重基础、轻创新的特征,西方的教育理念是重创新、轻基础。这样不同的教育体制之下,其教育效果如何呢?中国的青少年远胜于美国青少年,因为中国学生的基础扎实,所以在奥林匹克数、理、化的竞赛中,屡获大奖!这是值得鼓励与肯定的地方,反应出中华民族的聪明睿智。但是,美国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数不胜数,其总数世界第一,这就表明出美国人的创新能力十分之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方法,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求异、求新的品质。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小学生具有求异、求新的好品质,不仅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益,还对祖国以后的繁荣富强有着重要的联系。
  总之,通过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民主教学为学生提供創新思维发挥的平台,从教师深研文本教材以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学生阅读、写作中创新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到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求异的品质等理论与实际措施的实施,相信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杨金勇.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J].科学大众,2008(09)
  [2]窦桂梅.为生命奠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实践和体会[J].江西教育,2000(03)
  [3]戴丽萍.对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内涵的思考[J].广西教育,2000(Z1)
其他文献
如果以水来比喻课堂教学,有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有的如涓涓细流,欢快清澈;有的如惊涛骇浪,动人心魄;有的貌似平静,实则激流暗涌;有的九曲十八弯,一波三折……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哪种风格的课堂教学都要求有活力,要摒弃那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一堂“活(优化)”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
期刊
【摘要】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在这一目标之下,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便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兼而有之的特质,就让我们选择了实行开放的双项课程结构,将“课外活动”引进课堂,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又保留课外活动的阵地,让学生参与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扩大知识视野,增强学生语言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活动教学课外活动课程化课堂
期刊
【摘要】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學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珍惜生命,其目的不仅是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教育学生珍爱他人的生命。这与新课程标准里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比较中学各学科课程,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合乎人性的学科。它包含有大量的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的内容。从语文阅读教学入手,进行生命教育观的渗透,特别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社会的认识和自然的接触来了解生命、感受生命、珍爱生
期刊
会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环节相结合,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兴趣情境
期刊
【摘要】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心愿。老师教得不好,课堂上枯燥乏味,实质上就是教师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激发出学习兴趣,结果如古人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显然,教学目的也就难以达到。  【关键词】激发学生兴趣语文教学效率  初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
期刊
实验发现:在等能量条件下,用二次重复切割所得到的累计初割深度要比单次切割深百分之四十左右,用三次重复切割所得到的总切深要比单次切割深百分之七十左右。因此对高压水射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