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台小品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qtc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之乐
  石榴树长在露台上的花盆里,已有十多年,不高大,却也是一棵树。眼下虽已入冬,枝条上仍挂有五六颗石榴果。果子很小——皱巴巴的皮,黑红的质地,像几个沧桑的圆脸老奶奶。
  轻轻碰了碰,枯叶纷纷下落,果实却不离枝头,只好将其一一剪下。许是过于成熟,肚皮上爆开了细细的裂痕。想着它们年轻时的丰满,也就是去年八九月间的事儿。
  顺着缝隙将石榴果剥开来,密实的籽粒,晶莹剔透,绿豆般大小。放到嘴里,酸甜苦涩,后味绵长。正欲离开,却发现还有一颗蔫头蔫脑地耷拉于枝头,半边已被掏空,徒有其皮,像只小瓢朝下扣着。残留的籽粒,业已黑黄。正纳闷儿间,却见几绺鸟粪挂于盆缘,黑白灰,三色杂陈,沥沥拉拉,断断续续。
  不禁哑然失笑。
  狡猾的小鸟,享受了美味,还用假象迷惑人。
  说话间,只见一群小鸟在对面屋顶上与我对视。有的落在屋瓦上,有的蹲在栏杆上,还有的站在尖尖的顶子上,却无一例外地保持着一个姿势:面朝露台。
  它们不时地“唧唧”鸣叫,抑扬顿挫,哀婉凄楚。你一言,我一语,像埋怨,也像诉说:谁占了我们的乐园?
  露台的确是它们的乐园。
  桂花树算是树王,八月花开,小鸟们也闻香而至。起初,人与鸟无缘照面,只在回家后来到露台时,栏杆上、树枝上、叶片上,四处散落着黑白色的鸟粪,灰褐色的羽毛。有时,羽毛也粘在鸟粪上,赫然入目。
  一边钻在树下打扫,一边“欣慰”地思忖:嗯,生态不错!绿叶配红花,好树招俊鸟!
  米黄色的银桂,一直到来年三四月,都悄然挂于枝头。阳光好时,丝丝缕缕的花香,让露台如梦如幻。站在枝下,人树相与,也如梦如幻。
  春天的周末,睡到了自然醒,慢騰腾扶梯而上,慵懒地拉开露台门,顿时默然——四五只鸽子专注地吃着桂花;六七只麻雀忘情地啄着木槿;还有两只白脖子、黑尾巴的陌生小鸟,已吃饱喝足,躲在梅树的叶片下,娇声细语地互诉衷肠。听见声音,皆“呼”地一声,绝地飞起。或过于享受,或枝叶错杂,有的居然“扑棱棱”相撞而逃。仓皇间,几片羽毛飘然落下。木栏上,照旧会挂上几缕不雅的鸟粪。我呼啸着挥舞手臂,它们却充耳不闻,照旧落于对面屋顶的制高点上。顺着光线,高矮胖瘦一清二楚,扇翅膀,扭脖子的动作也尽收眼底。
  我观察它们,它们也注视我,出门进门,洒扫晾晒,都逃不过它们的法眼。
  可能我在露台上待得过久了,它们便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像在商议对策,也像在发泄不满,只是比以往更密集,更嘹亮,甚至有些愤愤然:你是谁?为何占了我们的乐园?
  是呀!在它们眼里,我是谁?
  对峙的结果,以不了了之而告终。
  长寿花大约十一月份含苞吐蕊,天气好时,便将其搬于露台。几次太阳晒过,花粒渐渐饱满,甚至透出淡黄的颜色。
  这就是养花的好处,眼见着美丽的精灵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一边欣赏自然之景,一边感叹造化之奇。就在我洋洋自得时,意外出现了。
  那是一个日落后的黄昏,挪花盆,剪枝叶,理造型,清杂物……一切都是欣欣然。却蓦然发现,已成型的花苞,居然大部分开裂、发黑乃至脱落了。几根枝条无力地倾斜着,只留下光秃秃寥落的茎杆。起初以为,是虫蛀了,正欲打药,却发现了啄食的痕迹,有羽毛与鸟粪为证。而且它们非常挑剔。过于细小的,不理;即将绽放的,不睬。将开未开、水分充溢的,或许味道最佳,受损自然也最为严重。
  这时,我真的有些生气了:侍花数月,赏花一时,小鸟们也忒任性了,只顾自个儿享受。松土的辛苦可知否?施肥的不易可知否?捉虫的恐惧可知否?
  也别说,万物之灵对付起小鸟来,还真没什么高招儿,篱笆、网子、稻草人,都是利器,但到底不在眼前。情急之下,忽然发现了女儿小时候玩过的风筝,拿在手上,忽忽悠悠,威风无比。或许插于花盆,能镇住小鸟儿。谁知,看上去硕大的风筝,刚擦拭几下,就无端地散了架。好在第二日是周末,阳光又好,便用了最朴素的办法:做一个护花使者!看书、洗衣、做操,分分钟不离露台。一上午下来,小鸟儿是没敢造次,我也累得头晕眼花。看来,人定胜鸟儿,并不容易,只能将几盆肉肉搬回屋了事,惹不起,躲得起!
  小鸟们还喜欢蹬在桃树上,起初以为打秋千,后来发现是在啄食刚出头的嫩芽儿。但枝条过于细软,它们无法站稳,得有空中飞人的绝技,一两次尝试后,小鸟们知难而退了,我也稍稍放了心。
  毛茸茸的花苞日渐丰满,没多久,便于三月里开了花。三颗小桃树形成了微型桃源,于树干下伫立,或在树阴里小坐,都是难得的清静。
  花瓣退落,冒出一粒粒黄豆般的小桃时,我受宠若惊,只怕它们一不高兴,无端地消失。望望对面的屋顶,依然有小鸟觊觎、窥视,灵机一闪,便用两个塑料袋罩于枝头。或许白色的庞然大物难测深浅,小鸟们没敢轻举妄动。总之,桃子慢慢长大了,而且出落的溜光水滑。挨个儿一数,居然有二十个之多,这喜煞了我,也惊煞了小鸟。
  起初,他们试探着飞过来,上下腾挪,左右盘旋,都没有找到突破口,只在塑料袋上啄了几个小洞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桃子开始挂红,也许塑料袋无意中集中了热量,桃子也日渐饱满。举目望去,小鸟们居然了无踪影,清晨的鸟鸣也骤然消失。心想,小鸟们是不是已经绝望而去?或许,它们励精图治,开拓了更大的空间?便美滋滋地解下了蹩脚的保护层。
  总算看到庐山真面目了。桃红叶绿,果实累累,若没有绳子牵拉,枝条都要压弯了。当初的一粒桃核,在眼皮底下结子成荫,得意之余,自然放松了警惕。果不其然,下班回来,径直走上露台,站在桃树下时,瞬间目瞪口呆,最耀眼最诱人的两颗桃王消失了,一饱口福的美梦随之落空。
  对面的屋顶上依然蹲着小鸟儿,不是几只,是一溜儿;依然面朝露台,不是对视,是傲视。两颗硕大的桃子,无辜地躺在浅草中,已被小鸟儿毁了容,且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蚂蚁,正兴冲冲地在桃肉上啜饮琼浆。   痛惜之余,忽然怜惜起小鸟儿来,侦查蹲守、伺机啄食,却难以果腹充饥;忙忙碌碌,慌慌张张,也只能浅尝辄止。胆怯心惊,背不走;体小力薄,拿不动。露台上的花木,本为一景。小鸟来食,仍为一景!景景相依,何必执着?
  念头一转,不禁脸热心慌,惭愧有加。一位哲人说过,人之所以高于植物,是要有爱心去欣赏它们;人之所以优于动物,是要有善心去爱护它们。
  于是,将一只竹篓挂于露台,垫了干草,撒了小米,放了生瓜子,掰了几只隔年的松塔,丰富的储备算是与小鸟和解吧,也是对小鸟的补偿吧。小鸟似乎也解人意、通人情,从容穿梭于枝叶间,说不出的心满意足。
  露台从此鸟语花香,草木葱茏。无论风雨晴好,皆安然自在。
  蟲之趣
  春天到时,阳光照着露台,柠檬开始萌发。
  细小的芽尖随日光的渗透,由浅绿、翠绿至深绿,渐成叶片。不几日,叶脉清晰可见,香气随风飘逸,露台上如雨雾拂面、云朵淡远。生的欣喜与活的美好并生,唯愿时光静谧,心神安稳。
  思想延伸于手指,文字在枝叶间跳跃。然却在一瞬间,像触了电、中了魔,灵感瞬间四散,鸡皮疙瘩“嗖嗖嗖”爬满了全身。不远处,一条大青虫,伏于叶片之上,身体呈竹节状,红眼睛、黑眼珠、头颅肥硕、肚皮泛白。落日的余光里,突兀、狰狞。直愣愣与我对视时,纹丝不动,心机缜密。那眼神,似乎洞穿世间,了然万物。恍然间,不知是人是虫,虫与人似乎浑然无界。
  踉跄着跑进了书房,跌坐于椅子上时,双腿发软,几乎动弹不得。
  从小惧怕柔软无骨的虫类,常被它们吓得毛骨悚然。益虫、害虫,在我眼里,都一样,除了恐惧,还是恐惧。于是,泡杯茶,压压惊;焚根香,定定神。等这一切做好后,已是暮霭垂临。轻轻推开露台门,蹑手蹑脚来到露台时,忽然有些难为情。左右看看,幸好两边邻居都没出来。
  一切像是没有发生过,朦胧的花木静若画卷。
  第二天清晨,很早醒来,抑制不住心头的悸动,大着胆子再次探视。狡猾的虫子瞬间觉察到了我的存在,它从最初的静伏,开始了缓缓蠕动,随即旁若无人地盘踞于一片嫩叶之上,头的某个部位,毫不犹豫地卷住了叶子的边缘。
  直接去抓虫子,我不敢;任其逍遥,我不甘。好在,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黑色的剪刀就在手边,“咔嚓”一声,剪掉了叶子。只听“噗”的一声,虫子与叶片同时落地,可知虫子何其肥硕。迟疑着收回目光时,尚未喘息,又一次魂飞魄散,另一只同样的虫子毫不回避地直冲眼帘,而且慵懒迟滞,不仅没有逃离的打算,居然沉浸于吞咽美食的享受中不能自拔。眼看着完整的叶片就被蚕食了一半。眼睛一闭,嘴角一翘,伸出剪刀,“咔嚓”“咔擦”,又几片叶子遂又应声落地。
  刚想喘口气,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一条派头十足、颇有领袖范儿的“虫霸”,示威似的伏于枝条休息,鼓鼓囊囊的肚皮里,无疑流淌着鲜嫩的汁液。不敢直视,更不敢触碰,只得故伎重演。
  剪下的叶片上,虫子并没有卷头缩尾,反而有几分奈我若何的淡定。相比之下,我却手脚冰凉,斯文扫地。尤其看着地上的斩获,茫然环顾,不知所终。幸亏一丛杂草提示了我,楼下便是小区花园,叶子载着虫子,飞落而下至绵软的草甸,也算是软着陆吧?可是,万一被人认为是空中抛物,岂不冤枉?
  于是,将剪下的叶片扫进畚斗,倒进塑料袋,丝毫不敢怠慢,“噔噔噔噔”专门下楼送进了垃圾桶。
  原以为万事大吉,熟料,几天后,与柠檬相距不远的金橘树上,同样有了密集的齿孔。轻车熟路,很快用同样的方法找到了虫子。只是,它们尚在幼儿期:皱巴巴的皮,黑灰的颜色,两只眼睛藏在凸起的眼泡里,只能看见米粒般的小黑点。终于明白,一物生一物,有植物,就会有虫子。这是天意。
  慢慢地,开始接受现实。代价就是眼看着叶子被吃得精光,只剩下细细的叶脉,兀自干枯。
  给苹果树喷水时,叶梗上一根白色的线条格外醒目,水冲不掉,手拂不去,好像已经钙化。几天过后,线条便开始了分离,成了一粒粒、一颗颗、一溜溜……再后来,就是一个个小虫了。
  这种虫子起初呈柔软的肉色,渐渐,排列整齐的细小条纹,极像贝壳。它的名字叫介壳虫。如若怜其弱小,任其成长,叶梗不久就会断掉,待只剩光秃秃的杆子时,你才惊呼大上其当。
  和这些虫子比起来,潮虫可谓良民,它只在潮湿的地方出没,并不直接危害花木。或因儿时常见,算是老面孔,所以,在露台上初一会面,并无惊觉,只是不知它因何故被掀翻在地,线头一样的小腿,快速弹动着,想不出它怎样才能翻过身来。于是,找来一片叶子将其扶正。
  这是我认知范围内的潮虫,直至那个雨过天晴的下午。
  空气清新清凉,花颜如金如玉,端着花盆,控水、挪移、摆放,冷不丁却触到了软绵绵、滑溜溜、冷飕飕的肉体,还有那冰凉的黏液,这是继老鼠、蛤蟆以后,最为惊惧的触觉。我以为遇到了眼镜蛇,魂飞魄散,五雷轰顶。惊叫一声,花盆随之落地:
  面前一个灰白的锥形体正在蠕动,看不到头与脚、嘴与脸。邻居说,这也是潮虫的一种,常常藏于枯叶背后、盆沿底下、犄角旮旯,且特别喜欢吃新鲜的花芽。果不其然,一盆牡丹吊兰,施肥后,突飞猛进地生长,加上雨水丰盈,叶子中间,冒出了玲珑的小芽。正当静待花开时,清晨的光线里,两只硕大的光秃秃的潮虫,像是约好似的,面对面,紧紧拥着一片雏叶,齐心协力,忘我地吮吸。它们的身子湿漉漉的,汁液似乎已从肚皮里渗出。
  同样不敢直接触碰,同样只能剪掉被它们侵占的叶片。
  菊花上的小黑虫,也着实可恶。花朵刚刚含苞,因为特有的气息,虫子也随之而来,苞芽的缝隙、叶子的边缘,芝麻一样的黑虫紧紧吸附着,它们像是一个家族,眼看其队伍不断壮大,聚于花梗、附于花瓣。掐着菊花的脖子,拧着菊瓣的腰肢。亭亭玉立的花杆,不多时就成了佝偻的老妪。按秘方喷了自治的药水,原以为会有奇效,谁知,虫族却像复仇似地愈加密集,愈加兴奋。浩荡之势,大有得天下而后快。   无奈之下,只好作罢。不料,天气转凉后,小虫却纷纷成了僵尸,而紫色的菊花,似乎并无大碍,依旧笑傲枝头。
  荷花缸里的虫子,因识得水性,颇为神秘。
  起初,淤泥之上,荷梗四周,几条小虫,当空游弋。偶尔换水时,也随手舀出,看上去只是一些小肉线,并无明显的生命迹象。直到一条小鱼似的虫子,穿梭于叶梗间:它有鱼头、鱼尾,鱼身却只是骨架,细细的骨骼清晰可见,通体呈现浅绿色。
  俯在缸沿,心想,若能亲眼看着它长出肉身,成为一条完整的荷花鱼,也可增长见识。遗憾的是,一周以后,它却不辞而别,自然消失,认真地找过好几遍,毫无踪影。直到今日,也没有解开这个谜团。
  吊兰上的虫子就有些阴险了,它们来无踪,去无影,你不知道它躲在何处,突然在某一天,翠绿的叶片上就出现了白斑,等到斑点连成片,叶子就颓然断掉了,而你拨开叶丛细心寻找,只有些黏糊糊的黑色的泥粒儿,究竟是不是吃了叶子后的异化,不得而知。
  淡黄色的石斛花,清新可爱,摘两朵入茶,無疑是上好的享受。谁知,小心地拨开花丛时,居然擒获了五只蜗牛的尸体。可能是见怪不怪了,在铁皮石斛里发现黑色脊背、黄色肚皮的蜈蚣时,就平静多了。它用细密的千足,紧缠着竹节般的枝干,无动静、无声息。用叶梗轻轻一戳,却“哗啦”掉了下来。原来,它用生命的代价饱餐一顿后,就渐渐成了粉末儿。
  恍惚间,冬至已过,露台上已是冷寂萧瑟,各色虫豸都已安静地轮回待生,偶有蝴蝶盘桓于枝头时,就想起了夏天的葱茏与馥郁,会心之余,也是欣然盼望着那让人担心又让人流连的日子。
  兔之喜
  偶尔得来一只幼兔,白毛、赤眼,柔软的耳朵,娇小的身躯。
  初来家时,它总是卧在笼子里,抖着胡须,胆怯地看着四周,一旦有人走近,便本能地转身躲避。可巴掌大的笼子,哪有回旋的余地。于是,小兔只能将身躯缩得更紧。这不经意的动作,引起了我的怜爱之心。于是,盘算着在合适的地方,给小兔安个家。
  看来看去,只能取址于木屋窗外的小砖池。
  说起木屋,不免话长。
  原本只存放花盆的北露台,经过一番改造,成了“气候”。木制墙板,玻璃窗顶,可赏月、可听雨;藤萝摇曳、花色微明之际,还可洒扫、晾晒,有时也默坐静读,直至悄然入梦……时间久了,竟能渐远浮华,稍得禅意。尤其窗外过雨水的地方,经过改造,阳光充裕。如果小兔在此安住,木屋岂不平添乐趣?于是,搬来久存的青瓦黄沙,搭建层楼;垫了些许纸片儿,权当温床。仅仅忙活了一下午,“兔宅”便大功告成。想着小兔出出进进,若能有个“小院”落脚,或许更妙,于是,又在兔窝旁边,放置了一盆半人高的小樟树。
  从此,小白兔开始了它的幸福生活。
  上班后,家里悄无声息,它怎样打发时光,不得而知。只是回到家,拉开窗户时,往往看见这样的情景:小白兔前爪扒墙,后脚撑地,抬头做仰望状。红色的眼睛里,满满的温柔与渴望,说是“巴巴”地等着主人,一点儿也不为过。
  与一只兔子对视,时间立刻消失,现实进入了“虚静”。
  童年、田园,黑森林、蓝月亮,过去、未来……小兔有无思想,不得而知,我却有了暂时的“永恒”。命运之流,缓缓漫进灵魂,清澈、茫然,可知亦不可知,可说亦不可说。世界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生活似乎从来没有历经过。懵懂的原初,不可知的未来,一切不过刹那芳华……两粒纯净的透着太阳光色的眼睛,引领我与银河对接,让我坠入冥想,思接遥远。我不仅问:人生究竟是为什么?
  于是,弯下腰去,拍拍它的头,它尚未来得及躲避,就一把被我“捞”在手里,它的耳朵温热柔韧,皮毛洁白光亮,后腿快速地动弹着,小小的尾巴也随之一抖一摇。我几乎将它揽在怀里,感觉着它轻微的颤栗。
  与动物如此接近,我还是第一次。
  它似乎不甘心我的掌控,身体由里向外迸出一股力,我不忍心为难它,轻轻将它放在了地上。谁知,它的身体刚一着地,就“倏倏倏倏”地蹦起落下,落下又蹦起,像自由体操,又像杂技表演,速度之快,动作之美,让我目瞪口呆。我不知它是否在与我玩耍,但它的机灵与敏捷,我自愧弗如。这是否文学作品中所谓的“动如脱兔”,我思忖良久,似是而非。小白兔表演了一番,好像要换个花样了,便又附在地上,闻闻、瞅瞅,瞅瞅、闻闻,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我正要走近看个究竟,谁知,它忽然又一跃而起,撒丫子奔跑起来。当然,它一步步跳向角落里的菜叶,埋头于香甜的咀嚼中时,我所有的猜测都没有答案。
  卷心菜买回来时,还带着露水。为了避免它坏肚子,已掰开来晾晒了一番。
  看上去蔫巴巴的叶片,小白兔吃得风生水起。
  它低着头,抖动着胡须,“噌噌噌”地快速地吞食着。吃着吃着,冷不丁就停下来,定定地望着前方,似乎防备有人来抢,又好像在思考着形而上的问题,其实,都不是。几粒黑色的粪丸儿,外加一小片不规则的地图赫然出现在地板上时,一股独特的气味顺风飘来……吃饱、喝足的小白兔儿,体会着生之乐趣?
  或许没有玩伴,它只能撩逗花木。
  夏季的瑞香茂盛葱茏,气息香甜,像一位美少女。小白兔先是率性地凝望一阵儿,便试探着去接近底部的叶子。看上去没有个头的小白兔,直起身子时,居然快要够得着矮凳上的枝条了。瑞香能不能作为饲料,尚不清楚,若要给小白兔弄个三长两短,我是不能答应的。于是,果决地将瑞香放在了花架上。
  眼看到嘴的猎物不翼而去,小白兔怅然若失,它不解地望着高高在上的一捧绿色,茫然而沉默,居然投来不解的一望。咦?莫非小白兔懂得交流?那红色的眼睛深处,似乎含有深意。
  好在小白兔并不执着,念头一转,又蹦跳着寻找新目标了。
  窗台上的月季,红黄错落,小白兔在窗下徘徊一阵儿,便麻利地跳上了藤椅的扶手。花朵就在眼前,小白兔却犹豫不决,估计它是被惊艳了。就在我赞着它的君子风度时,它却冷不丁儿一雀跃,嘴唇几乎触到了低处的花片。嗯?我佯装生气,狠狠地将它提将起来,却又轻轻地放在了地上。它惶恐地望着我,不住地抖动着胡须。我内心一动,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为弥补歉意,赶紧从墙角抓出菜叶,一边唤着“兔兔兔兔”,一边温柔地放在它眼前。谁知,小白兔并不领情,而是绕过我,望着窗台,继续规划攀援路线。见我坐在了藤椅上,只好遗憾地在墙根、门边闻着舔着、盘桓着,忽然就毫无征兆地奔向了茶桌旁的朝天小辣椒,此物绿叶、白干、紫花、红珠,一盆子兜住了春夏秋冬。小兔子或许也被这耀目的风华吸引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小白兔红色的眼睛,它会用来寻找什么?饱满的果球,它有无感觉温暖?绿色的叶片,它有无感觉生机?它眼里的我,是否一棵会移动的花木?它眼里的花木,是否一个会思考的生命?它知不知岁月流逝,老之将至?它懂不懂顺其自然,安享天年?
  趁我心有旁骛之际,小白兔居然从藤椅背后经过桌面攀上了花架,渐渐接近了秋海棠,我必须强烈地阻止它,兔仰花翻,“哲理”是不会去收拾残局的。
  谁知,小白兔仅仅望了几眼妖娆的花朵,淡然地离开了,根本就没有任何冲动。我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这时再看小白兔,它静静地卧在地上,两只小爪子不停地摩挲着脸颊。它是那样地珍爱自己。
  太阳西下,余温罩着木屋,几乎要睡着了。小白兔附在我脚下,闻着我的鞋子、裤脚、甚至蹲在了我的脚上,我几乎能听到它的呼吸……不知过了多久,恍然睁眼时,月亮已浮在了头顶。咦,小白兔?赶紧进屋来找,地板上除了几颗黑色的弹丸,照旧有一片小地图,照旧有一股独特的气味……一边唤着“兔兔兔”“兔兔兔”,一边床下、柜后、犄角旮旯,到处检索。正在我疑虑时,它忽然从浴缸下跳了出来,鼻尖上蹭了一块小黑斑,乖巧地仰头望着我,似乎在说:
  “主人,我在这儿呢。”
  还没等我想明白,它又试图跳跃着去往新的地方了,它居然跨过书房,直接来到了露台。
  月光如玉。小白兔寻寻觅觅,在树根、在草间,在斑驳的花影里。微风送来缕缕桂香,小白兔静伏于无尘无垢,云淡风轻的月色里,似乎要融入绵绵的桂香之中了。
  忽然觉得了自己的愚拙,何不将兔窝旁的小樟树换成小桂树呢?那样,即便是个小窝,因为清气缭绕绕,也才能羽化成仙。
其他文献
海 景  不老的海景。易老的是沧桑。  我在时光的隙缝中占了一束光辉。  像卑微的植物,占了山冈上  不起眼的一个位置。  像泥沙,在滚滚的波涛中  慢慢退却到最后一隅。看起来  一切无序、混乱、颤栗的  还未把心绪安顿好  阴暗的光线犹如一头狮子已长驱直入。  此时,我站在暗红色的礁石上  有它粗糙的表面,有它  菱角的锋芒,斑驳的磨损。  于是人生的一幕幕,  如出一辙。  故事的涛声依旧。 
期刊
一  麦子黄梢了,眼看要收割了,老韩心里犯起了嘀咕。今年收麦也不知打不打电话,问候一声。  老韩虽然一辈子没有办过大事,可是,小事小节上挺认真。  他知道孩子们工作忙,可工作忙,你打一个电话也耽搁不了几分钟呀!打一个电话按老韩的意思就是,心里装着你这一百多斤。不打电话就说明他们心里根本没有你这个人。  可不能惯他们这个毛病。老韩坐在饭桌前吃饭时,不只一次地重复这句话,老伴都听麻烦了。老伴心烦地说,
期刊
1  母亲跟我诉苦似乎是一种习惯,我不知道别的孩子怎么对待父母生活的,但我除了安慰她没有别的选择。  结婚前,在村里大榕树下荡秋千时的母亲和许多年轻女孩一样,有着月光般光滑的额头,湖泊般安静的目光,而现在我看着她凸起又肿胀的眼睛,在想是谁把她变成这样的,仅仅因为父亲吗?他真有这么大能量吗?我一直怀疑这一点。  初二那年暑假,我常在梦里被母亲唤醒,她声音不大,透着些不舍,和许多母亲在早上叫孩子起床一
期刊
王安忆曾在一篇小说的开头,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从来不会追究我们所生活的地方的历史。”外滩是我经常去的地方,我在那儿的“颐和茶馆”喝茶,在E咖啡小酌,在风味小店品尝“日本料理”,并在美术馆开张的时候去观摩画展。我总是这样容易接受并热切地关注着甬城带给我的新鲜而时尚的东西,却从没想过江北有着怎样关于宁波的深切的历史。现实的日常生活是如此的缜密,甚至是纠缠的,它渗透了我们的感官,感性接纳了大量的散漫的
期刊
随着气温的急剧下降,江南的宁波将迎来一个湿冷的初冬——毕竟小雪已近。古人解读这个节气:“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北方的中国,新疆与陕西等地已陆陆续续进入飞雪漫天的时候了,雾凇的景观,也频频在东北大地出现。  我赶在江南的雨雪之前,在深秋的小区散步,在慢慢地行走中,竟然也邂逅了几抹深秋的乱红。池畔的美人蕉依旧娇艳,红花檵木在雨水后还残留着晶莹的水滴,但最令人激动的,却是南天竹饱满如豆
期刊
鸟鸣穿透薄雾,河对岸的远山之巅悬升起了一道黑色长带。  寒风扑向废亭,像涌荡的潮水,和隐藏在林间的蛙叫一起搅乱了雨后的清寂。湖面如褶皱的镜,有蜻蜓爬上瘦荷,在镜面折射出一幅飘摇不定的水墨画。紫槐花早已凋谢,但芦苇依旧青翠,不远处的竹群高低起伏,一片飒飒之音萦绕在耳畔。他立于亭柱之侧,面朝脚下的湖面久久发呆,只有头发在动。长长的发丝向后飘扬,像散开千万条线。风减速的间歇,有几绺会软下来堵在耳廓边,但
期刊
阅读庞羽有一种异常亲近的熟识感,那段悄然已逝的学习时光突然再现。少年时代的阅读,没有任何职业的机心,全部的托付、等待和接受,对作品的态度,就像身处一种旧的伦理关系,清澈又用力,以真心和信任为底色。在那样的契机里,我有很长时间以研究的名义阅读了一批当时与我同龄的文学新人。这期《阳光下》和《有大片云朵燃烧的夜晚》,“熟识感”却是以令人不安的“疼痛”和“震惊”被唤起。好奇驱使我寻找庞羽已出版的小说集《一
期刊
商震,1960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职业编辑。出版有诗集、散文随笔集多部。现居北京。  2019年9月8日早上,我们从徽县的宾馆出发去成县的“杜公祠”。雨不大不小地下着,很缠绵。风不大不小地吹着,风里包裹着初秋的寒凉。  我问同车的陇南市文旅局局长毛树林:“陇南的树,落叶吗?”毛局长说:“大部分树都落叶。”我说:“哦,你们虽然被称作‘陇上江南’,其实还是北方。”毛局长:“当然是北方了。”我说:“现在
期刊
张良庙  一方中国智者的归宿地  建在睢宁的圯桥  古邳是它的名字  水塘里隐约的汉城  是张良足迹湮灭的注释  黄石公的神秘兵书  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传奇  踢在桥下的泥履  臭哄哄 脏兮兮  三次教训一个刺客出身的公子  讓他明白敬畏与感恩  会带来多大的运气  于是一个朝代应运而生  而骄傲的老爷子黄石公  和他踢落的鞋子  从此成为一个符号  让老中国认真对待  每一个看似不讲理的老人  哦
期刊
仅从这两篇小说来看,庞羽是一位擅长创造“恍惚知觉”的小说家。她的语言萦绕在人物的思想、感知、记忆与情绪上,使其在语言中勾勒成像,这些是飘忽、轻盈而无特定方向的存在,于是,庞羽小说里的世界显影为无界限、无障碍、无远近的空间,绝类梦境,亦如同当代人的生活——我们不再拥有绝对的差异或彼岸,有的仅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走走”。《有大片云朵燃烧的夜晚》里,主人公博泽上天入地,周游列国,为了什么?没有目的,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