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现状与影响因素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的功能性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保健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但值得关注的是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添加西药成分、无证照经营等安全问题影响了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也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度。不同的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的消费需求、消费安全意识都有所不同。文章将对6个城市的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现状展开调查,分别从调查对象的年龄,收入、职业、保健食品购买频次与类型等方面入手,得出中国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强度等结论,进而对保健食品的行政监管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保健食品消费 消费倾向 保健食品安全意识 行政监管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食品领域,人民对食品的要求除了补充身体日常所需养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希望能通过服用保健食品达到强身健体,美容塑身,辅助治疗疾病,缓解亚健康等目的。但由于保健食品利润高,监管存在漏洞等原因,使保健食品行业频繁出现质量安全等问题,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度,迎来了保健食品行业的危机。本文将深度剖析中国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现状与影响因素,以期能提出缓解保健食品行业矛盾危机的有效建议。
  以中国六个城市的消费者的消费现状为调查基础,本文将对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对调查对象的保健食品消费安全意识、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购买花费额度和喜好進行推断性分析;并对比分析消费者对进口保健食品和国产保健食品的消费偏好。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本文研究数据的来源
  为了更加真实地探究中国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的影响因素,考虑到地理因素,城乡经济差异、人口规模等因素,研究选择的调研城市为:一线城市上海,东北部地区辽宁省的抚顺市、中部地区河南省的郑州市,南部地区广东省的佛山市,西部地区山西省的晋城市,华东地区浙江省的杭州市,共计6个城市,每个城市确定城市和乡镇两种样本,城市样本数量100,乡镇样本数量100,总样本数量为1200,抽样方式将随机抽样与多阶段抽样相结合,对象都是购买过保健食品,且在调查地区生活超过6个月的普通消费个体。
  三、关于研究样本的人口学特征分析
  依据抽样方式的选择,共收到了1200份有效的问卷,问卷分为线上问卷和线下纸质问卷两种,对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分析为个人特征分析和家庭特征分析两种。
  (一)个人特征分析
  从调查对象的性别特征比来看,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均为50%,符合调查的要求。从调查对象所在的城市来看,有一个一线城市上海,一个新一线城市杭州、一个省会城市郑州,一个二线城市佛山,一个四线城市抚顺,一个五线城市晋城。调查对象所在地区经济水平有所差异,能充分体现出不同的消费特征。从调查对象的年龄来看,多数保健食品的消费者来自于30-70岁的年龄层,40-60岁年龄层的消费者占比最大为61.2%。从调查对象的婚姻特征来看,61%的调查对象为已婚人士,其余是未婚人士。从调查对象在调查地区生活的时间长度来看,70%的调查对象居住时间为5年以上,属于常驻居民,还有一小部分调查对象属于刚刚在上海生活1-2年的高学历年轻人。他们在调查地点生活的时间长度足以真实的反映保健食品在当地的销售状况和相关监管状况。从学历层面来看,65%以上的调查对象属于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9%。 高中及以下学历的调查对象占比10.91%,调查对象整体的学历程度比较高,相对具有代表性。从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来看,各行各业均有分布,但脑力劳动较多,身体有亚健康症状的调查对象较多。调研所反映的数据特征鲜明,比较有代表性。
  (二)家庭特征分析
  已婚的调查对象中,家庭人数为三口之家的比重最大,占比50%,五口之家占比21.43%,少数为两口之家或五口以上的大家庭。而家庭中有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对象占比重最大为68.57%,其次是占比35.71%的家中有1-14岁儿童的调查对象。从家庭月收入来看,占比最大的为月收入10001-20000元的家庭,其次是月收入6000元以下及6001-10000元的家庭。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为城市中产阶级个体及家庭,小康生活个体及家庭的保健食品消费现状,调研样本分布符合本次调研的要求。
  四、调查对象保健食品消费安全意识推断性分析
  为了推断调查对象保健食品消费的安全意识,可从调查对象购买保健食品时所关注的要素,购买保健食品的途径、对保健食品安全标识的关注、是否知晓相关保健食品的相关监管部门这几方面来入手。
  (一)购买保健食品关注要素
  调研对象对于购买保健食品时关注的要素比重按顺序依次为品牌知名度(5.36分)> 保健食品安全(4.11分)> 价格(3.91分)> 保健食品质量(3.73分)> 产地(1.76分)> 味道和口感(1.42分)> 个人购买习惯(0.91分)> 外观包装(0.65分)。对以上评分进行观察可发现,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考虑最多的是品牌知名度,而保健食品的安全排在第二位,这说明保健食品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例如中国的品牌北京同仁堂,澳大利亚的保健食品等受到热烈追捧。而对于保健食品的价格居于第三位,说明保健食品价格依然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保健食品价格相对较高,收入没有达到中产阶级的家庭或个体购买时会有所选择。
  对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关注的要素进行不同类型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在消费者性别层面,男性最关注的是保健食品的安全,而女性最关注的则是保健食品的品牌知名度。在年龄层面,21-30岁年龄层的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价格最为敏感,而31-40岁年龄层的消费者对品牌的知名度最为关切,也比较注重个人的购买习惯,他们通常频繁购买知名品牌的一系列保健食品,而41-70岁年龄层的消费者更为关注的是保健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要素,对于味道和口感的关注最低。在婚姻状况层面,已婚的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最为敏感,对品牌知名度的关注略低于前者,而未婚的消费者会更多的关注保健食品的价格和品牌知名度,对于个人购买习惯和外观包装依赖度较低。   在消费者学历层面,高中学历以下的消费者对于品牌知名度的依赖多于保健食品的安全,也会对外观包装有一些关注,而本科学历的消费者则更多的关注保健食品的安全以及其味道和口感,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最关注保健食品的安全与品牌知名度,对外观包装和口感等因素不太关注。在家庭收入层面,月收入为6000元以下的家庭更关注保健食品的价格和品牌知名度,月收入6001-10000的家庭更关注保健食品的安全和个人购买习惯,而月收入10001-20000的家庭更多的关注保健食品的安全及品牌知名度,对其价格不是很敏感。
  (二)购买保健食品的途径
  对于保健食品的购买途径,调查问卷结的结果为药店购买(34.55%)= 购物网站购买(34.55%)> 海外代购(18.18%)> 其他途径购买(7.27%)> 微商途径购买(5.45%)。经过查询,发现其他途径为通过直销购买。随着电子商务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家购买保健食品的途径不再拘泥于实体店铺,很多人选择网络购物或代购途径,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通过直销的途径购买保健食品。
  (三)保健食品安全标识的关注
  “蓝帽子”标识是保健食品经注册或备案后才拥有的安全标识,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购买保健食品时并不关注是否有“蓝帽子”标识的占据49.09%的比重,而关注该安全标识的比重为50.91%。进行交叉分析后,可以观察到在男女性别层面,男性对于保健食品安全标识的关注度大于女性。在年龄层面,年龄在31-50岁的被调查者对于保健食品安全标识的关注度最高,而年龄超过60岁和低于30岁的被调查者的关注度最低。所在城市的不同,也对该关注度有不同的影响,上海市和杭州市的消费者更加关注保健食品是否有安全标识,而抚顺市和晋城市的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安全标识不太关注。在学历程度层面,高中以下学历的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安全标识关注较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消费者关注最多。
  (四)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认知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方案取消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所以保健食品的相关问题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监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1.82%的调查对象认为保健食品的监管部门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而认为监管机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调查对象只有18.18%。从学历层面来看,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消费者对机构改革后监管机构的认知相对较高,而专、本科学历和高中以下学历的消费者对监管机构的认知需要有所提高。从年龄层面来看,31-40岁的消费者对监管部门的了解较多,而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机构了解较少。在家庭成员的层面,可以发现家中有60岁以上老人的消费者对监管部门的信息了解的较多,家中有1-14岁儿童的消费者对监管部门的变更关注度也较高。
  五、消费者保健食品的消费额度和消费喜好的推断性分析
  (一)保健食品的消费额度
  经过分析发现,消费者在保健食品上的花费在1000元以上的比重为30.6%,花费为500-1000元的比重为50.4%,而花费低于500元的比重为19%。对各因素进行交叉分析可以发现,在男女性别层面,女性在保健食品上的花费要多于男性。在婚姻层面,已婚人士在保健食品上的花费要多于未婚人士。在年龄层面,21-30岁的消费者对此花费最少,而31-50岁的消费者花费最多。在职业领域层面,从事脑力劳动较多职业的消费者在保健食品上的消费更多。家庭成员中有1-14岁的儿童和家中有60岁以上老人的消费者在保健食品上的消费最多。分析还发现,在收入层面保健食品的消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为10%左右的家庭最多,其次是比重低于8%的家庭,说明保健食品在各个家庭中的花费比重还是相当大的。
  (二)不同功能保健食品的消费比重
  保健食品目前有27種功能,加上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保健食品,研究消费者对28种保健食品的消费比重可以发现,购买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类保健食品的比重最大为69.09%,其次增强免疫力类保健食品,占比63.64%,改善睡眠类占比41.82%,缓解体力疲劳类占比34.55%,其余占比见图一。
  (三)购买保健食品的原因
  通过调查可发现,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不同原因所占比重为认识到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47.27%)> 家人朋友的影响及推荐(30.91%)> 用来治疗疾病(20%)> 经推销购买(1.82%)。 保健食品不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对于治疗疾病只有辅助功能,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得知,有较多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和药品的界限较为模糊,认为保健食品能够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通过对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男性购买保健食品的原因所占比重最大的是认识到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女性购买原因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家人朋友的推荐。21-30岁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原因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家人朋友的影响与推荐。而30-60岁的消费者购买原因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认识到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观察60岁以上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原因,比重最大的则是用来治疗疾病,其次是经推销购买。在婚姻状况层面,处于未婚状态的消费者更多的是受家人朋友的影响从而选择购买保健食品,而处于已婚状态的消费者更多的是由于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购买。
  (四)保健食品的产地偏好
  经调查分析发现,消费者购买的保健食品产于中国的比重是76.36%,购买的保健食品属于进口产品的比重是23.64%,而进口产品大多产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德国、英国和美国。其中消费者最喜欢购买的是澳大利亚的保健食品。经过对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家庭成员状况的交叉性分析,可以发现男性更倾向于购买国产的保健食品;女性相较于男性更愿意选择进口的保健食品,且女性倾向于购买具有美容养颜和辅助睡眠功能的保健食品,男性更倾向于购买辅助降血压降血脂或增强免疫力类型的保健食品。在年龄层面,21-40岁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进口的保健食品,40岁以上的消费者在保健食品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国产保健食品。在家庭月收入层面,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消费者购买国产保健食品的比重较大,而家庭月收入在10001-20000元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进口保健食品。在家庭成员状况层面,家中有1-14岁儿童的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进口的保健食品,而家中有60岁以上老人的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国产保健食品。   六、研究结果
  通过对选定对象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保健食品消费安全意识、保健食品的购买花费额度及喜好、对进口保健食品和国产保健食品的消费偏好的推断性分析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一)保健食品消费受人口学特征的影响较大
  保健食品的消费因受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经过一系列分析可发现,保健食品消费数额最多的消费者是居住在一、二线城市,已婚且年龄在31-40岁,本科学历,家庭月收入10001-20000元,家中有1-14岁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的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数额最少的是居住在四、五线城市,未婚且年龄在30岁以下,高中以下学历,收入6000元以下的消费者。
  (二)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安全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通过调查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所关注的要素,购买保健食品的途径、对保健食品安全标识的关注以及对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的了解程度,可以发现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消费的安全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例如学历、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较容易忽略保健食品的安全标识和质量标准,且在购买途径方面更容易轻信网络广告宣传而选择网购。而年龄较大的消费者容易被一些机构推销保健食品并购买不需要且安全无保证的产品。处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海外代购来购买保健食品,但往往并没有考虑海外产品是否安全或是否符合自己的体质,对海外产品信任度过高。而对于保健食品的监管部门,只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消费者了解程度较高,且在遇到相应欺诈行为时会选择寻求监管部门的保护,而学历为本科或本科以下的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监管部门关注较少,对消费的要求较低对保护的需求较被动。
  (三)国产保健食品质量的可信任度亟待提高
  目前保健食品消费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国产知名品牌的保健食品和澳洲日本,欧盟等地的进口保健食品。很多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超过一切其他购买因素,认为只有知名品牌质量才有保证。也有很多消费者只认准进口产品,对国产的保健食品信赖度很低,认为国产品牌安全无保证,可见国产保健食品承担了沉重的负面压力。国产保健食品想要扭转局势,就一定要更加严格的把控自身质量,精益求精,逐步赢回消费者的信任。
  (四)海外保健食品质量的优势值得学习与借鉴
  从2010年开始,海外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一直在10%-15%之间,超过国产产品增速。其增长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产品品质高,效果好,信誉度较高。例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在保健食品的监管方面拥有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行业协会在质量把控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海外保健食品的针对性较强,例如一种产品可能只具有一种功能,但效果非常好,与国产保健食品动辄生称可起到多重作用但效果不佳的现状有着鲜明的对比。
  七、保健食品监管的相关建议
  (一)提升监管格局,实现常态化监管
  对于保健食品的监管不仅要重视事前的审批与备案,更要重视事中的动态监管。对于获得了“蓝帽子”安全标识的保健食品也不能放松警惕,监管部门可以用“双随机”即随机时间,随机抽查人员的方式进行安全质量的抽查,以便从日常监管中及时发现问题。慎重使用多部门联合执法的监管手段,此种监管手段虽然会产生较强的威慑力,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消耗资源多,减少了监管部门常态工作的资源,且很多被查处的保健食品企业很可能在一段时间过后又卷土重来。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还会造成消费者的恐慌,以至于丧失对保健食品的信心,不利于保健食品行业的长期发展。
  (二)樹立优质的品牌形象,实现模范带头作用
  国产保健食品产品种类繁多且杂乱,给消费者带来了一种不专业的印象,想要提高国产保健食品的销量,一定要学习海外保健食品的优势。首先,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只有高标准的要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第二,要提升产品的专业性,实现在某一功能领域的行业领先且无可替代。第三,要树立优质的品牌形象,保持品牌下产品的高标准,高规格。第四,运用得当的营销手段,不走低端营销路线。
  (三)加强监管部门在社会共治中的促进作用
  保健食品监管部门除了要注重自身的监管任务,还要为社会共治的实现提供便利以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在经营中一定会以经济利益为先,要想让企业加强对自身的管理与要求,一定是让企业有利可图。监管部门可以为优质的保健食品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或授予荣誉称号并在信用平台上进行公布。而为了让消费者参与到保健食品的治理中来不仅要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参与社会治理的荣誉感还要对为监管部门提供举报信息或监管建议的群众进行物质上的奖励以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首先要完善保健食品维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消费者有据可查,有法可依。第二,要完善相关的投诉举报平台,并对平台信息进行及时的回应和处理。第三,对成功提供信息使违法违规行为被及时发现的举报人提供资金奖励。而行业协会在保健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中要起到关键的作用需要监管部门的督促与要求。“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开展保健食品“五进”专项科普宣传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5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以“科学认知保健食品、明白理性放心消费”为主题的保健食品“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进校园、进商超”专项科普宣传活动。”这些活动应当由行业协会进行组织与宣传,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意识,让违法企业无利可图,进而净化了保健食品行业,使其能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鹏.运动式监管与监管型国家建设:基于对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案例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5,(12):118.
  [2] 胡颖廉.新时代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起点、构想和任务[J].学术研究,2019,(4):36.
  作者简介:节欣(1994—),女,汉族,辽宁抚顺人,学生,法学硕士,单位: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进入21世纪,我国出现了阿里巴巴、美团、小米科技、滴滴出行等成功企业,这些迅速崛起的企业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我们把这些企业称之为“独角兽企业”。本文首先对独角兽的定义、成长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对我国独角兽企业指数型成长社会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把这些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归类,并分析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我国不断涌现“独角兽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独
期刊
【摘 要】 随着反恐形势的日趋严峻,对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施以更严厉的刑罚势在必行。《刑法修正案九》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罪名与刑罚作了较大的调整,完善了恐怖主义犯罪的罪名体系与刑罚设置。但新增条款中还存在许多争议问题,如恐怖主义犯罪刑罚早期化引出预备犯的预备行为是否应当纳入刑法处罚的问题;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这两个法律术语的界定问题,以及条文中涉及的其他一些争议问题,亟待完善。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
期刊
【摘 要】 被害人教义学是在吸收了犯罪学中被害人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主张以保护可能性和需保护性两项原则作为不法体系的判断标准。在诈骗犯罪的特殊案件情形下,被害人教义学可以解决某些问题,但是其全面运用还应保持审慎理性的态度。  【关键词】 被害人教义学 诈骗罪 保护可能性 需保护性  当今社会,各种诈骗犯罪不仅多发易发,而且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广泛涉入到社会生活、市场、投资等领域。从刑事政策上讲,必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电信行业提速降费要求,到现在的2020年,提速降费已经进入到全面实施的第六个年头。而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电信领域的资费调整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們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可参考的意义。本文采取公共政策过程理论的视角,去探究两国在“提速降费”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而对我
期刊
【摘 要】 东北地区是中国典型的农业发展地区之一,1861年营口港开放到日伪政权建立之前东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清末弛禁放荒政策促进了东北移民的增加和土地大面积的开发,旗地升科及私有制土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封建地主土地关系逐渐瓦解。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建立近代农业垦殖公司,港口与铁路运输贸易快速发展,东北传统农业开始向近代农业转型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着东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的日益发展
期刊
【摘 要】 近亲属之间互相维护,是人性使然。但是,我国刑法中关于窝藏、包庇罪,并无任何特别规定。这确实使得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之时陷入法理与人性的两难之中。对此,本文剖析我国现行刑法中窝藏、包庇罪的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并且借鉴德日的刑法立法及司法实践,提出应该合理的将期待可能性理论融入至刑法规定及个案处理之中,从而恰当的解决对近亲属实施窝藏、包庇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认定的理
期刊
【摘 要】 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本文重点分析重庆在改革中积极探索“三变”改革现状及成效,探寻“三变+特色产业”、“三变+集体经济” “三变+旅游康养”、“三变+脱贫攻坚”等多种集约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三变”改革 农村 乡村振兴  重庆市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强调海洋经济发展所占的重要地位。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成为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青岛市作为东部沿海的代表性城市,在进行海洋生态旅游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的成绩,但不可避免的也遇到了一些发展中瓶颈与问题。本文从海洋政策法规,海洋生态资源概况和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对我国海南海洋生
期刊
摘 要:近年来,PPP模式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对PPP融资模式的内涵及分类进行阐述,其次对当前企业在PPP项目中可能面临的融资风险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提出融资风险管理的优化融资筹划、合理规避风险、完善与参与方的对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 PPP模式 融资风险 城市交通  一、PPP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PPP模式的内涵  PPP指的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需要而与私
期刊
【摘 要】 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根据立法机关的授权来行使立法权的行为,在我国行政立法在国家的正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的法律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行政机关及行政权与立法权于一身,所以,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也变得极其重要。立法权的行使本身就需要监督,在立法机关授权下的行政立法必然是需要接受监督的。本文通过对比法的方法,对比其他国家和法系的对行政立法的监督实施措施,找出我国行政立法监督的不足,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