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智、体、美、劳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五个基本方面,德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必须引起最够重视。本文主要从小学德育中的实效性着眼,概述了德育实效性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小学德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基本借鉴。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对策
2005年,我国颁布了具体文件,对小学德育进行了规范,这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当前小学德育中还是存在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德育的实效性无法达到相关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影响了小学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对小学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改进教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
一、小学德育实效性概述
小学德育就是针对小学生所开展的一系列旨在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政治文化修养等活动的总称。小学德育不仅需要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也受到家庭、社区、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是指教育者实施德育的可行性以及实施效果的目的性,也就是实施德育所取得具体效果。
二、相关问题分析
(一)德育形式有待丰富
由于德育教学无法像智力教育一样可以通过一定的量化标准进行考核,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者,很多教育工作者为了教学成绩考虑,忽视了德育方面的工作,导致德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有很多小学德育课程的时间规划较少,而德育教育的内容又需要从各方面入手,很多教师为了省事,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以基本的理论宣讲为主,这种教育形式比较枯燥,无法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德育的实效性较差。还有很多教师,开展德育的形式非常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计不同的教育形式,这也是德育实效性较差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在小学德育工作需要大量高素質、高水平的德育教师的参与,但是,我国对德育教师的培养重视不足,尤其是小学德育教师多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专业、专门的德育教师非常有限,这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德育实效性无法有效提升。这些兼任德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对德育教学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对德育的基本内容与教学形式缺乏专业认识,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而没有根据德育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在这种形势下开展的教学工作也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此外,部分专门的德育教师,也存在思想道德与文化修养参差不齐,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行为与形象重视不足,无法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榜样引导作用,这也对德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德育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由于教育工作者对小学德育工作重视不足,导致很多德育教师对德育工作比较懈怠,德育教学模式长期不变,这也严重阻碍了德育实效性的提升。一方面,在德育教学中,德育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完成课本中的基本教学内容,而没有将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等结合在一起,导致德育的范围有限,影响了德育实效性提升。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融入到德育教学中,导致教学效果有限,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与长远发展不利。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德育形式
要想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自身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从思想上重视起德育工作。首先,小学教师应将德育与智育、美育等教育内容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将不同教育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丰富教学形式,利用有限的时间,充分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德育、美育等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这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其次,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情境中,有效提升实际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应将德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德育的具体教学内容,使德育工作的实际作用得到真正切实有效的发挥,促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升。比如,小学德育中提倡尊老爱幼,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家庭做起,尊敬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一定帮助,还要帮助父母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和家庭成员建立融洽的关系。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针对小学德育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应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德育教师培养计划,不仅要在高校教育中,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门的德育人才,还应该针对已经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展开德育教学培训活动,大力提升德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大量人才支持。尤其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师资力量本身就非常缺乏,很多教师都需要一人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德育教师也经常由其他课程的教师担任,而针对德育教师的相关培训活动也容易受到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无法顺利开展,针对这种情况,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各种网络形式的培训活动,让德育教师通过自主的进行网络学习,提高德育教学水平,帮助德育教师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
(三)优化德育教学模式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提升有赖于完善的德育教学模式的支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教学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优化德育教学模式,为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持。首先,教师应将学校的德育教学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有效结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德育教学系统,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入手,积极学习德育知识,践行德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其次,教师应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开展综合性的教育,这样既可以节省教育时间,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综合教育。此外,教师还应在德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将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个体,开展个性化教学,构建融洽的教学关系,方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德育教师,不断优化完善德育教学模式,开展丰富的德育教学活动,促使德育实效性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艳莺.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8(4).
[2]江悦.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人文之友,2018(10).
[3]戴晓彤.增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
[4]钱卫秋.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名师在线,2018,(25).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对策
2005年,我国颁布了具体文件,对小学德育进行了规范,这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当前小学德育中还是存在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德育的实效性无法达到相关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影响了小学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对小学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改进教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
一、小学德育实效性概述
小学德育就是针对小学生所开展的一系列旨在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政治文化修养等活动的总称。小学德育不仅需要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也受到家庭、社区、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是指教育者实施德育的可行性以及实施效果的目的性,也就是实施德育所取得具体效果。
二、相关问题分析
(一)德育形式有待丰富
由于德育教学无法像智力教育一样可以通过一定的量化标准进行考核,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者,很多教育工作者为了教学成绩考虑,忽视了德育方面的工作,导致德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有很多小学德育课程的时间规划较少,而德育教育的内容又需要从各方面入手,很多教师为了省事,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以基本的理论宣讲为主,这种教育形式比较枯燥,无法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德育的实效性较差。还有很多教师,开展德育的形式非常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计不同的教育形式,这也是德育实效性较差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在小学德育工作需要大量高素質、高水平的德育教师的参与,但是,我国对德育教师的培养重视不足,尤其是小学德育教师多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专业、专门的德育教师非常有限,这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德育实效性无法有效提升。这些兼任德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对德育教学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对德育的基本内容与教学形式缺乏专业认识,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而没有根据德育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在这种形势下开展的教学工作也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此外,部分专门的德育教师,也存在思想道德与文化修养参差不齐,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行为与形象重视不足,无法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榜样引导作用,这也对德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德育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由于教育工作者对小学德育工作重视不足,导致很多德育教师对德育工作比较懈怠,德育教学模式长期不变,这也严重阻碍了德育实效性的提升。一方面,在德育教学中,德育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完成课本中的基本教学内容,而没有将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等结合在一起,导致德育的范围有限,影响了德育实效性提升。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融入到德育教学中,导致教学效果有限,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与长远发展不利。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德育形式
要想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自身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从思想上重视起德育工作。首先,小学教师应将德育与智育、美育等教育内容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将不同教育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丰富教学形式,利用有限的时间,充分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德育、美育等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这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其次,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情境中,有效提升实际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应将德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德育的具体教学内容,使德育工作的实际作用得到真正切实有效的发挥,促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升。比如,小学德育中提倡尊老爱幼,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家庭做起,尊敬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一定帮助,还要帮助父母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和家庭成员建立融洽的关系。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针对小学德育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应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德育教师培养计划,不仅要在高校教育中,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门的德育人才,还应该针对已经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展开德育教学培训活动,大力提升德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大量人才支持。尤其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师资力量本身就非常缺乏,很多教师都需要一人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德育教师也经常由其他课程的教师担任,而针对德育教师的相关培训活动也容易受到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无法顺利开展,针对这种情况,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各种网络形式的培训活动,让德育教师通过自主的进行网络学习,提高德育教学水平,帮助德育教师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
(三)优化德育教学模式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提升有赖于完善的德育教学模式的支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教学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优化德育教学模式,为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持。首先,教师应将学校的德育教学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有效结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德育教学系统,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入手,积极学习德育知识,践行德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其次,教师应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开展综合性的教育,这样既可以节省教育时间,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综合教育。此外,教师还应在德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将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个体,开展个性化教学,构建融洽的教学关系,方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德育教师,不断优化完善德育教学模式,开展丰富的德育教学活动,促使德育实效性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艳莺.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8(4).
[2]江悦.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人文之友,2018(10).
[3]戴晓彤.增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
[4]钱卫秋.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名师在线,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