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65709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思考
  从道德的本体论意义上看,生活是道德产生的基础,道德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并体现在生活世界之中,离开生活的道德没有生命力。生活是人的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道德问题,道德既是生活规则,也是生活品质的提升,在生活中形成的德性是人的“第二性”。生活作为道德的基础和道德融为一体,脱离了生活,道德也就变成了僵死的条文和抽象的原则。因此,生活过程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诚如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等方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习惯,它引导人们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来把握现实世界。道德教育的本义是对人灵魂的鼓舞感召,它所张扬的是对人生存和命运的深切关注及对人所能达到境界的不竭努力。道德教育是一种为人的教育,它不仅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更多地是对人精神的唤醒,引起人对自身存在与意义的思考,并鼓励和推动人追求更好更高尚的生活。真正的道德教育不是向人们灌输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是启发人们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良心,从而树立起道德的信念,领悟人生的意义。这就需要道德教育诉诸于实践,道德具有实践的品质,人们必须以实践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由此也就决定了,道德教育不可能脱离实际生活进行实践,德育必须在生活中进行。
  二、学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途径
  那么,学校德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如何调节自身,回归到生活世界呢?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必须对当前学校德育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当前德育脱离生活的不合理之处,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笔者最主要从德育理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和德育评价等德育的各个方面入手,寻求德育的生活化。
  第一,德育理念的生活化。学校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首先要树立生活化的德育理念。明确道德教育以生活为基点,发挥人的自主性。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 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生活道德教育应大力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真正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切实确立起人在当代中国道德教育中的中心地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略到道德的内涵、生活的本质、做人的根本以及对他人关心爱护的重要性。
  第二,道德目标的生活化。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不能定位于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道德实践能力,形成高尚的道德信仰。同时,德育目标要回归生活,应注重学生的个体性,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基础德性的形成,要把道德教育的目标落实到实际的生活中,落实到每个学生个体的身上。
  第三,德育过程生活化。首先,德育过程应突出道德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培养道德能力,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其次,灌输知识规范的唯智主义德育导致学生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严重,回归生活的德育应把知、行两者尽量切实地结合起来。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从学生生活世界的遭遇与挫折中,从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与矛盾中,找寻宝贵的教育契机,开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在表述上要大量应用具体事例和数据、图片,用事实说话,避免比较绝对的用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调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思维活跃的自觉状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和教师、书本产生共鸣,形成和谐默契的交互式教育氛围。而对于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或合理的道德取向和规范, 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以亲切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让学生自己通过价值判断与选择,得出正确或合理的结论。当然,在这里还需要发挥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正面的身边的榜样。最后,道德教育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纵横联系的立体德育网络。
  第四,德育内容生活化。现在社会,德育内容应跟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学校德育要面向社会现实生活,构建多层次的动态的德育内容体系。现代学校道德教育除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外,还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拓展内容,重视生活世界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道德情景。今天的道德教育是培养未来的人才,因此德育应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各种道德意识,如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精神、合作精神。
  第五,德育评价生活化。首先,要确定一个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测评指标的内容应涵盖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方面。其次,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的目的方面,生活德育要激励每个儿童发展。把评价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借助评价让学生孕育愉悦的内心体验,形成发展的内驱力,树立发展的信心和改正缺点的勇气,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其自身价值。
  三、结语
  道德与生活的关系,道德与人的存在的关系,为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提供了学理基础。学校德育要唯有把学生引向现实的生活,才能使道德生命获得成长的营养,在完整生活的构建过程中同时获得德性的满足,才能真正成为为人的教育。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教师要力求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因而,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有创新意识,多研究如何创新作业形式,多注重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和思维,这样,枯燥的作
期刊
字典里可以找到“故事”的定义:任意长度的一段叙述或传闻,可以是口头讲述的,也可以付诸文字,可以有韵脚,也可以是白话,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其实,“故事”在不同人的眼中就有不同的定义,苏珊·佩罗转述非洲小说家本·奥克瑞的话:“一个故事,或许要到被人读过或者讲过之后,才算是成了形。在人们阅读或者讲述一个故事之前,它是没有‘生命’的。”她还认为:“故事就像水,能够找到直抵灵魂深处的道路,能够透过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学生的想象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其天分。儿童的想象是他们对世界创造性的想象,把幻想中事物写出来,也是儿童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渠道。小学生是想象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孩子是最
期刊
语文学科的德育作用比较而言更加注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向讲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要求学生每周写篇周记一是为了训练学生的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周记已经成为师生交流情感的“渠道”,因为教育过程是一个双边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是做好工作的重要纽带,教师不能每时每刻找每个学生谈心,而笔谈则可跨越时空弥补不足。但是,我在使用周记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一些学生把周记作为一项写作练习来完成
期刊
班主任的这一工作虽然很累,但是却让我对自己的英语教学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思考。不禁自问:一个英语教师所做的仅仅是把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么?通过将近两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更多的从非专业的德育角度解决学生的众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更多的则是一些关于学生生活方面、成长方面遇到的困惑与不解。尤其是面对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交了男女朋友,另外一些的教庭环境普遍不好,不是父母离异就是单亲家庭。这类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是最具美感的学科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自然美、文化美、社会生活美,从直观的具体形象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欣赏美,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可以很好地提升自身的审美品味,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一名有道德、有文化、有健全人格的人才,真正使语文教育实现“立人”的目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美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让美萦
期刊
提高课堂实效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对高三的教学来说,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才能提高应考成绩。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老师。我们可以从师、生及所教内容方面入手,可以从学生的情感、认知规律、所具有的学科基础入手解决。是否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够与他人很好地交流与合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民主
期刊
《红楼梦》中“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中详细地介绍了香菱学诗的过程。脂批说:“香菱学诗实费苦功苦心,是作者自言作诗功夫。《月诗》三诗及黛玉等究诸诗,是作者教人作诗法则。”  按照香菱学诗进步的过程,她的三首诗是这样的:  其一  月持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其二  非
期刊
一、调查原因  关于小学生数学作业改革的讨论,当前多侧重作业内容与形式,减负声音很高,而关注学生需要,以体现作业价值的却很少。因此,我对本校3~6年级的数学教师、学生及家长就数学作业的看法和做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希望通过实情调查,找出原因,并进行反思,进而探讨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策略。  二、调查目的  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窗口,是师生交流的桥梁。
期刊
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一切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小学生产生认知与情感上的积极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将学习进行到底,那么,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