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l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堂教学迈向了自主化、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道路,它使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充满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观察;探究;动手;动脑;总结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张衡就是从小观察天上的星星,从而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
  (一)观察的真实性:“实事求是、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观察的持续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里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四)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中对《简单电路》的观察,要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
  (五)观察的选择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学习电路的连接时,学生只注意到了小灯泡是否亮了,而忽视了电路的连接方式。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如:在探究《导体和绝缘体》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导体和绝缘体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给出一些材料,判断哪些是绝缘体,哪些是导体?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四、养成总结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索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自然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为了使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更加科学、规范,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将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作简单的表述。    一、课前准备    1、刻苦学习理论  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小学自然教学大纲》,通读各册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音像资料、教学器具说明书等)和教学参考指导书(包括教师用书、与教材
摘要:如今,高校辅导员面对的是一群新生代的大学生,“80后,90”后将是我们辅导员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所要面临的主要教育对象,那么如何才能使他们尽快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健康成长成材等这些问题,都对新时期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工作理念和工作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多元有效的沟通方式达到工作效果是新时期辅导员应该思考的话题,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关键词:辅导员 多元有效 机制  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现代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是我国21世纪教育的首要任务。可见,创新能力已成为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深层次的呼唤,因此,现代教育应改变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首手:    第一:和谐的师生情感是培养学生创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使他们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成为今日和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有机渗透思想教育   历史教学,不仅要给学生讲授一定范围的基本历史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历史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36-01  实行新课标以来,初中政治课教育教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日趋变化的社会现实不相适应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生活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高科技、广信息、大文化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他们的心中既对未来充满向往,又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迷惑不解,不知所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学好它是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高中文言文主要侧重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如何达到这看似容易实属不易的目标呢?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通过文言文这一难关,从而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以朗读为主线,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能力    好文不厌百回读,现代文如此,离我们有一定距离的文言文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技巧。恰当的提问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本人特针对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谈几点看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时提问    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每一部分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一般情况下,新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81-01  当前中学生的议论文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通病——认识肤浅。看问题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或事物的一个方面,不会深入分析事物形成的原因和事物的本质,观点也谈不上有启发性,常常是人云亦云的大路货。文章的说服力不强,缺乏逻辑力量,思辩色彩不浓。这样的文章因外表华丽而被一些专家看好,直接影响了众多学生,形成重形式、忽略思想
【摘 要】作为中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考虑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灵活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将更有利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培养 数学思维 解决问题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思维培养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在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讲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需要不断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39-01  摘要:本文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概率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积累一些生活经验,我们可以更理智地投资、理财和生活。  关键词:概率 决策 应用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不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广泛存在,概率论就是用数学的观点研究随机现象基本性质的数学知识。概率是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量指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