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想象;(3)引导学生变换课文角度进行想象;(4)把课文想象成图画,充分发挥大脑右半球的作用;(5)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这些途径,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拓展; 培养; 学生; 想象力
  人的想象活动,总是充满创造性的,即使是再造想象,也同样包含着人的创造精神。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可以说想象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无不证明了这一点,牛顿由一个苹果落地,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由炉子上的水壶能被烧开的水蒸气推开壶盖的现象想到了发明蒸气机,赖特兄弟由飞翔的小鸟想到发明飞机,贝多芬由盲姑娘如痴如醉执著追求音乐的景象,联想到创作经典名曲《月光曲》有了想象,科学家发明了无数的高科技;有了想象,艺术家创作了绝世无双的佳作;有了想象,音乐家创造了动人的旋律;有了想象,文学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诗篇,孩子们充满了个性化的想象更是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想象,是人们进行创造的契机,善于想象,往往是创造的前提。可以这样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同时,要提高理解和理解语音表达的能力就要充分发挥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特别要发挥右半球的功能,因为想象是一种直觉的和创造性的右半球功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多的是凭借教材来进行的。一般都说通过想象语文描写的环境、气氛和场面,进而想象课文中人物的神态、情绪、动作、语音和心理活动,想象课文中可能发生的情节和结局,以及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段。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现在就我关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介绍如下。
  一、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
  文化知识的多少,决定着学生的想象力。知识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知识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积累学生的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适应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的确立,必然要有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在目前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属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使用多媒体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
  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配以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望天门山》,借助幻灯投影图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确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切不可单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不问课型、内容,一律使用五彩缤纷的课件,给人有喧宾夺主之嫌疑。
  2.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而完整的印象。
  如学了:“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才能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体味、观察、比较,以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想象
  1.根据事情的因果关系推测想象。
  一件事情的发展,总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常抓住表示某件事情结果的句子,引导推测想象事情发生的各种原因,或抓住表示事情起因的句子,推测想象可能发生的各自结果。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讲“碰壁”一段时,我让学生从最后一句“在座的人哈哈大笑”的原因。这样,学生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较好较快地理解了这一段,弄懂了鲁迅先生是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而作者当时天真幼稚,不明白鲁迅先生的话的含义,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一家旅游回来时换乘了船,为什么?于勒究竟回来了没有?这时可引导学生想象于勒回来后的情景,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和言行,通过续写,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由人物的外表推测想象他的内心世界。
  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我常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推测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帮助车夫”一段时,让学生从鲁迅救护、资助车夫后,表情“变得那么严肃”,推测鲁迅在想些什么,学生说:鲁迅先生可能想到天这样冷,那个光着脚拉车的扎上了脚非常可怜;还可能在想,旧社会黑暗,像车夫这样受苦的人很多,他要更勇敢的揭露和抨击旧社会。通过这样的想象,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从事情的现象分析想象它的本质。
  学习语文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现象,更要引导他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小音乐家扬科》剥削制度的罪恶。我在教这一课时,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启发学生想象白桦树为什么号叫,它会号叫些什么。通过想象,学生从扬科无端被毒打致死这个现象,认识了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本质。
  三、引导学生变换课文角度进行想象
  学生在掌握课文思路,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表达方法后,我有时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变换课文的角度进行想象,以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1.启发学生进行假设性想象。
  如教《荔枝蜜》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尽管把蜜蜂的外形、动态描绘得很形象,我进一步启发他们:“文中描绘的小蜜蜂,它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无私工作,这形象像谁呢?”于是,学生依赖“原型”展开了假设性想象。有的说:“蜜蜂像培育我们的老师,一生辛勤无私地工作。”有的说:“蜜蜂就像我认识的那位黄大爷,他总是不辞辛劳地工作着。”还有的说:“蜜蜂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的人们。”经过引导,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对蜜蜂形象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想象力的火花迸发出来了,教学效果远在课堂之上。
  又如:《一条未走的路》一课,①诗人写了自己选择的一条路,但文章重点却放在另一条未选择的那条路,这是为什么?②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条未走的路”?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作者的用意,理解其中的哲理,这样在思考讨论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的理由,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推理,列举了可能发生的情况,发展了思维,也更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常常进行这种假设性想象,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抓住不寻常的提问启发想象。
  学生在深刻探究课文时,有时会提出一些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如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一个学生突然起来提问:“金鱼起先说‘为了赎回我自己,您要什么都可以’,为什么后来老太婆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不答应,这样写不矛盾吗?”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的思维已经变换了角度。我当场表扬了这个学生的问题提得好,有价值,同时引导大家从多方面去想象,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这样写不矛盾。金鱼为了自由,才请求老头儿放了它,对老头儿说:‘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金鱼答应让老太婆当海上女霸王,自己去侍候她,不就又失去了自由吗?”另一个学生说:“金鱼不让老太婆当海上女霸王,收回了一切都是对的,只有这样才能给贪心不足的人以应有的教训。”
  从上面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经过充分扩散,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再重新地集中起来,因而一致认为还是课文中处理老太婆的办法好,作者这样写既合情,又合理。因此,抓住一些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去想象,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四、把课文想象成图画,充分发挥大脑右半球的作用
  小学生的思维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他们善于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应着力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学生创造性去理解,是真正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的创造性去运用,是最有意义的运用,把课文想象成图画,充分发挥大脑右半球的作用,才是真正有效率的教学活动。
  如在教《鸟的天堂》后,布置的作业是根据课文画想象画。画前,先让学生讨论了这样几个问题:怎样画出“鸟的天堂”这棵大榕树的特点?怎样显示出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怎样画出鸟在天堂里很愉快?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已有知识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认为要画出大榕树枝上生根,根又插入土中,远看像许多棵树的特点,就要画出这棵榕树有好多枝干,这些枝干有粗有细;要显示出大榕树的生命力,就要把树叶画的很密,树叶有深绿、翠绿、黄绿,表示它不断长出新叶;画鸟,要画出鸟很多,有的在飞、有的在叫、有的扑翅膀。课后,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这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有的画出了作者傍晚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有的画了早晨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尽管画题相同,画面却各异。为鼓励学生创作的积极性,班级里举行了“把巴金爷爷看到的景象再现出来”想象画比赛,还给画得较好的同学发了奖。
  再如以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一课为例: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想一想,如果根据诗意作画,画面上要画些什么?
  生:要画篱笆。
  师:篱笆画得密一点,还是稀一点?要说出理由。
  生:要画得稀一点,因为诗中说:“篱落疏疏”。“疏疏”就是不密的意思。
  生:还要画小路。
  师:为什么要画小路,要画一条什么样的小路?
  生:要画一条细长的小路。因为诗中说:“一径深”。
  儿童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书上只画些小叶,树下要画些落花,因为是“树头花落未成荫”。讲到画面上要不要画蝴蝶时,儿童们争论得更有趣了。一个说:“不画蝴蝶,诗上已经说了‘飞入菜花无寻处’。”为了帮助对诗的意境理解得更细致些,便提示一下:“注意一下是‘追黄蝶’而不是‘追蝴蝶’。”儿童从中得到启发,说:“飞入菜花无寻处,是因为菜花是黄的,蝴蝶也是黄的,分辨不清哪是黄蝶,哪是菜花,所以还是要画蝴蝶,不过要画出在菜花丛中。”又一个孩子补充: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一部分,露出一点翅膀,就更有意思了,也才能表现‘飞入菜花’的‘入’的意思。”这种根据诗意在想象中“作画”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通过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来理解课文,让他们学得既“实”又“活”
  五、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游子吟》一诗的教学,我借助课件指导学生反复吟咏,边读边想象诗人准备外出前,看到慈母借着微弱的灯光为自己缝制衣服的情景,通过影象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体会伟大的母爱,最后发出由衷的赞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描写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就不困难了。又如《泊船瓜洲》一诗,我引导学生抓住“绿”字,想象春姑娘有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绿装,让学生仿佛进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再三诵读,就不难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了。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思乡。
  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使他们成为将来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5-23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鉴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鉴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本论文对新课标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激起学生的共鸣;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倡导自主、探索与和作的学习方式,三个具体方面作了阐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三个具体方面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
期刊
中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几年来,通过对美术教育诸多环节的改革尝试,对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育目的内容繁杂,目标繁多,多头平行,条理不清。可以想象,有关专家学者在制定初中美术教育目的时,太想面面俱到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 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对高效课堂的认识,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情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增强,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节省时间,增大课堂训练密度和强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坚强后盾
期刊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教学评价的有效发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停留于表层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最重要的是本节课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是否抓住了
期刊
摘 要:中国高校培养的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解剖西北工业大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成功做法,从研究生主动承担国家重大型号和工程项目、搭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营造宽严相济的学术环境等方面,为理工科高校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前不久,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先生与世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之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变被动为主动,变小课堂为大学堂,变一人教为大家学,从而贯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练习为主线”的教学理念,达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之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在语文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我觉得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总结了自身教学改革实践的一些体会和反思,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了适合中职学校电器类专业课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为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知识; 技能; 教学; 实训  一、研究背景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气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转变学习方式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日益丰富,社会问题也日益突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就是其中一项重要问题,如何完善青少年的心理也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焦点问题。条件有限的学校应该鼓励老师在课堂中灵活渗透,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渗透来接近专门开设心理课程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渗透; 语文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对北京两万多名学生的测试结果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