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青萍之末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耗时长、效果差且学生不爱写。问题的根源在哪?在作文教学的“术”与“道”上,我们是否本末倒置?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反思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尝试开辟作文教学新的道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管建刚;改革;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班级周报
  一、缘起
  这些年一直在作文教学的路上摸索,收获不多、困惑不少。
  研究过贾志敏、李白坚等名师,学习过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郑北京的《郑北京爆破作文》;也曾写过相关的文章多篇:《找寻作文教学的“道”》《日记,让我欢喜让我忧》《生活,写作的源头活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效果却并不明显。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极其有限,更让我接受不了的是其对写作的态度——“厌恶”!
  二、悟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我读到了介绍特级教师管建刚作文教学的一期专刊,颇受震动,豁然开朗!
  “我们的作文教学没有给学生一种真正的写作。他是一种伪写作、假写作。他以老师的喜好、应试的标准为出发点和终结点。”那么,作文教学的“道”究竟是什么?阅读是一种吸收,使读者获得内在的充实与祥和;写作是一种输出,一种自然之外的、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又一种说话的方式,它获得的是骄傲,是自豪。
  1.学生没有“自我表达”的欲望
  学生平时的作文大都是为了迎合老师和应付考试,写作的内容、要表达的思想都是事先规定好的,他们只能按要求去写,否则得不了高分不说,弄不好还会重写。这样,学生根本没有选择“写什么”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还会有自我表达的欲望吗?
  2.学生缺乏“与人交流”的动力
  学生的作文一般只有两个人看,一是老师,二是自己(个别优生的作文除外)。因此写作又丧失了它的第二个功能——与人交流。
  仔细研读管老师的书籍,发现他主要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基础,以锻炼写作意志为手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借鉴他的做法,我决定选择“班级作文周报”作为教学突破口也尝试进行自己的作文教学改革。选择“作文周报”是因为:①“作文周报”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写的是生活当中的人和事,想写谁就写谁,什么事有感受就写什么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题材不限,内容不限。②“作文周报”打破以往应试作文几乎没有读者、没有机会互动交流的枷锁,让学生能通过报纸这个平台与更多的同学、家长和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沟通交流。“写作实质上是一种公众的演说”,得到的回应越多,他们写作的欲望越强。
  三、践行
  从十月中旬开始筹备,十月二十八日出版第一期班级周报——《欣语周报》,到现在已经办了七期了。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以每天一篇的“素材日记”为基础
  很多时候学生写作文不是不会写,而是没有东西可写。“素材日记”要求学生记录当天的人和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让每一天都留下一些痕迹。如果把每一天都比做一颗珍珠,“素材日记”就像一根线,把生活串成了一条晶莹剔透的项链。多年以后,孩子们翻看他们留下的素材日记时,过往的点点滴滴在眼前重现,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体验啊!
  2.以“等级评奖制度”为动力
  为了让学生有持续的写作动力,班级实行了“等级评奖”制度。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含“精彩语段”)根据字数积相应的分数,“佳作竞猜”和“作文挑刺”根据学生的表现也奖励相应的分数,分数累积到2000分,评为“作文童生”;积5000分,评为“作文秀才”;积8000分,评为“作文举人”……
  四、收获
  谁说孩子们没有东西可写?“踩高跷”“升旗仪式”“老师发脾气”“同学闹矛盾”……一些孩子从未写过的、我从未见过的题材源源不断地从孩子的笔下涌出了,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以前,一提写作,教室里必定是唉声叹气、叫苦连天。现在,发表了想着再次发表,没发表全力争取发表,互相比较,你争我赶!为了积分他们斤斤计较,或愁眉苦脸,或欣喜若狂……这简直是天壤之别!
  五、努力方向
  看著孩子们办报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我知道,自己的作文教学改革之路是正确的。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必将获益良多。怎样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与夯实基础更好地结合起来;怎样让自己从繁琐的办报事务中抽身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基础和阅读……这些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风起于青萍之末”,尽管作文教学改革之路还很漫长,尽管这一路荆棘丛生、坎坷遍地,但相信只要我们能坚定信心,紧随先行者的脚步,奋然向前,一定能成功开辟出一条新的、畅通无阻的“写作高速公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嘉信西山小学)
其他文献
许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后数学成绩却很快落了下来,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一方面,可能是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增加,内容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存在差异,要求也不相同,学生长期在小学学习适应了小学的教学方法,到了中学有部分人难以适应。如何解决好中小学数学“过渡” 的问题, 是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标准的
摘?要:本文叙述了笔者的部分教学实践过程,并归纳得出教学启示: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平等互动,才能彰显课堂教与学互动的灵性。  关键词:因势利导;平等互动;教学启示  正准备上一节关于《说说教室里的物品》的说话训练课。上课铃刚响,教室依然没有安静下来。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用“一、二、三,请坐好”的口令让同学们安静。如果教室里鸦雀无声,那怎能算是说话课呢?有两个同学的交谈吸引了我。生1:“
摘 要: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很多家长苦于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苦于自己不懂知识;苦于和孩子无法沟通。正所谓对症方能下药,本文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一一开出良方。  关键词:心结;教育;沟通;建议    心结一:苦于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  作为一个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每每和家长谈起一些学生的成绩时,便听到有些家长这样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根本就不知道他的情况,有一种无处使力的感觉。为此,
摘要: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创设出好的小组合作情境并不容易。本文从运用游戏、图片、实物、多媒体、体态语言五方面探究创设多元情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力求达到提高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目标。  关键词:多元情境;合作;学习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状况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改变。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各种资源
《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感悟生活,学会生活。语文含听、说、读、写,生活有喜、怒、哀、乐。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按照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加之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套与生活互融相通的教学方法。  一、语文教学要融入生活元素  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
摘?要: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各地惨痛的事故告诉我们,必须紧抓对学生接送车的管理。把握“五定”原则,保障按时上车;探索管理新路,不断拾遗补缺;强化日常管理,力保学生平安。从接送车安全管理实际出发,采用精细化管理,保障学生生命美丽绽放。  关键词:管理;学生;接送车;平安  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而学生接送车的交通安全更是摆在每一位学校安全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各地惨痛的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要进行有效的训练。现就我在作文起步教学方面的体会抛砖如下,以期引玉。    一、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因此,作
摘 要: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江苏省常熟市塔前小学针对小学生特点,有计划地逐步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在秋冬季节本校学生跳长绳的热情普遍高涨,跳长绳是冬季最好的运动及游戏之一,可以促进孩子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体力。作者通过多年来对长绳的训练和比赛,形成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长绳;小学体育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详写时浓墨重彩,恣意描摹,略写时却又惜墨如金,意犹未尽。但恰恰是这些略写点更具弹性和张力,给教师教学留下了开拓时空。许多教师都会扣住这些张力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意增补,让学生在文本里外进出自如,实现解读“开疆拓土”式的超越。笔者研磨窦桂梅老师的教学策略,探析增补教学的技巧,发觉她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成绩斐然:    一、从字词中嚼出思维增补点,强化阅读的工具性  字词是构成段篇章的基
歌曲创作出来以后,便成了表演的客体,演唱者则是艺术的主体。歌曲演绎具有个性,这是每个歌者乃至歌唱家所追求的较高演唱境界。个性的体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全面素质的综合反映。本人结合多年的声乐教学对《岩口滴水》这首作品的演绎谈些想法和认识。  一、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音乐是历史之花。歌曲《岩口滴水》是由罗宗贤作曲,任萍和田川作词的,创作于1958年。在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赢得了抒情歌曲三等奖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