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耗时长、效果差且学生不爱写。问题的根源在哪?在作文教学的“术”与“道”上,我们是否本末倒置?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反思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尝试开辟作文教学新的道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管建刚;改革;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班级周报
一、缘起
这些年一直在作文教学的路上摸索,收获不多、困惑不少。
研究过贾志敏、李白坚等名师,学习过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郑北京的《郑北京爆破作文》;也曾写过相关的文章多篇:《找寻作文教学的“道”》《日记,让我欢喜让我忧》《生活,写作的源头活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效果却并不明显。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极其有限,更让我接受不了的是其对写作的态度——“厌恶”!
二、悟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我读到了介绍特级教师管建刚作文教学的一期专刊,颇受震动,豁然开朗!
“我们的作文教学没有给学生一种真正的写作。他是一种伪写作、假写作。他以老师的喜好、应试的标准为出发点和终结点。”那么,作文教学的“道”究竟是什么?阅读是一种吸收,使读者获得内在的充实与祥和;写作是一种输出,一种自然之外的、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又一种说话的方式,它获得的是骄傲,是自豪。
1.学生没有“自我表达”的欲望
学生平时的作文大都是为了迎合老师和应付考试,写作的内容、要表达的思想都是事先规定好的,他们只能按要求去写,否则得不了高分不说,弄不好还会重写。这样,学生根本没有选择“写什么”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还会有自我表达的欲望吗?
2.学生缺乏“与人交流”的动力
学生的作文一般只有两个人看,一是老师,二是自己(个别优生的作文除外)。因此写作又丧失了它的第二个功能——与人交流。
仔细研读管老师的书籍,发现他主要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基础,以锻炼写作意志为手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借鉴他的做法,我决定选择“班级作文周报”作为教学突破口也尝试进行自己的作文教学改革。选择“作文周报”是因为:①“作文周报”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写的是生活当中的人和事,想写谁就写谁,什么事有感受就写什么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题材不限,内容不限。②“作文周报”打破以往应试作文几乎没有读者、没有机会互动交流的枷锁,让学生能通过报纸这个平台与更多的同学、家长和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沟通交流。“写作实质上是一种公众的演说”,得到的回应越多,他们写作的欲望越强。
三、践行
从十月中旬开始筹备,十月二十八日出版第一期班级周报——《欣语周报》,到现在已经办了七期了。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以每天一篇的“素材日记”为基础
很多时候学生写作文不是不会写,而是没有东西可写。“素材日记”要求学生记录当天的人和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让每一天都留下一些痕迹。如果把每一天都比做一颗珍珠,“素材日记”就像一根线,把生活串成了一条晶莹剔透的项链。多年以后,孩子们翻看他们留下的素材日记时,过往的点点滴滴在眼前重现,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体验啊!
2.以“等级评奖制度”为动力
为了让学生有持续的写作动力,班级实行了“等级评奖”制度。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含“精彩语段”)根据字数积相应的分数,“佳作竞猜”和“作文挑刺”根据学生的表现也奖励相应的分数,分数累积到2000分,评为“作文童生”;积5000分,评为“作文秀才”;积8000分,评为“作文举人”……
四、收获
谁说孩子们没有东西可写?“踩高跷”“升旗仪式”“老师发脾气”“同学闹矛盾”……一些孩子从未写过的、我从未见过的题材源源不断地从孩子的笔下涌出了,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以前,一提写作,教室里必定是唉声叹气、叫苦连天。现在,发表了想着再次发表,没发表全力争取发表,互相比较,你争我赶!为了积分他们斤斤计较,或愁眉苦脸,或欣喜若狂……这简直是天壤之别!
五、努力方向
看著孩子们办报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我知道,自己的作文教学改革之路是正确的。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必将获益良多。怎样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与夯实基础更好地结合起来;怎样让自己从繁琐的办报事务中抽身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基础和阅读……这些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风起于青萍之末”,尽管作文教学改革之路还很漫长,尽管这一路荆棘丛生、坎坷遍地,但相信只要我们能坚定信心,紧随先行者的脚步,奋然向前,一定能成功开辟出一条新的、畅通无阻的“写作高速公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嘉信西山小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管建刚;改革;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班级周报
一、缘起
这些年一直在作文教学的路上摸索,收获不多、困惑不少。
研究过贾志敏、李白坚等名师,学习过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郑北京的《郑北京爆破作文》;也曾写过相关的文章多篇:《找寻作文教学的“道”》《日记,让我欢喜让我忧》《生活,写作的源头活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效果却并不明显。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极其有限,更让我接受不了的是其对写作的态度——“厌恶”!
二、悟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我读到了介绍特级教师管建刚作文教学的一期专刊,颇受震动,豁然开朗!
“我们的作文教学没有给学生一种真正的写作。他是一种伪写作、假写作。他以老师的喜好、应试的标准为出发点和终结点。”那么,作文教学的“道”究竟是什么?阅读是一种吸收,使读者获得内在的充实与祥和;写作是一种输出,一种自然之外的、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又一种说话的方式,它获得的是骄傲,是自豪。
1.学生没有“自我表达”的欲望
学生平时的作文大都是为了迎合老师和应付考试,写作的内容、要表达的思想都是事先规定好的,他们只能按要求去写,否则得不了高分不说,弄不好还会重写。这样,学生根本没有选择“写什么”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还会有自我表达的欲望吗?
2.学生缺乏“与人交流”的动力
学生的作文一般只有两个人看,一是老师,二是自己(个别优生的作文除外)。因此写作又丧失了它的第二个功能——与人交流。
仔细研读管老师的书籍,发现他主要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基础,以锻炼写作意志为手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借鉴他的做法,我决定选择“班级作文周报”作为教学突破口也尝试进行自己的作文教学改革。选择“作文周报”是因为:①“作文周报”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写的是生活当中的人和事,想写谁就写谁,什么事有感受就写什么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题材不限,内容不限。②“作文周报”打破以往应试作文几乎没有读者、没有机会互动交流的枷锁,让学生能通过报纸这个平台与更多的同学、家长和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沟通交流。“写作实质上是一种公众的演说”,得到的回应越多,他们写作的欲望越强。
三、践行
从十月中旬开始筹备,十月二十八日出版第一期班级周报——《欣语周报》,到现在已经办了七期了。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以每天一篇的“素材日记”为基础
很多时候学生写作文不是不会写,而是没有东西可写。“素材日记”要求学生记录当天的人和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让每一天都留下一些痕迹。如果把每一天都比做一颗珍珠,“素材日记”就像一根线,把生活串成了一条晶莹剔透的项链。多年以后,孩子们翻看他们留下的素材日记时,过往的点点滴滴在眼前重现,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体验啊!
2.以“等级评奖制度”为动力
为了让学生有持续的写作动力,班级实行了“等级评奖”制度。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含“精彩语段”)根据字数积相应的分数,“佳作竞猜”和“作文挑刺”根据学生的表现也奖励相应的分数,分数累积到2000分,评为“作文童生”;积5000分,评为“作文秀才”;积8000分,评为“作文举人”……
四、收获
谁说孩子们没有东西可写?“踩高跷”“升旗仪式”“老师发脾气”“同学闹矛盾”……一些孩子从未写过的、我从未见过的题材源源不断地从孩子的笔下涌出了,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以前,一提写作,教室里必定是唉声叹气、叫苦连天。现在,发表了想着再次发表,没发表全力争取发表,互相比较,你争我赶!为了积分他们斤斤计较,或愁眉苦脸,或欣喜若狂……这简直是天壤之别!
五、努力方向
看著孩子们办报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我知道,自己的作文教学改革之路是正确的。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必将获益良多。怎样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与夯实基础更好地结合起来;怎样让自己从繁琐的办报事务中抽身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基础和阅读……这些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风起于青萍之末”,尽管作文教学改革之路还很漫长,尽管这一路荆棘丛生、坎坷遍地,但相信只要我们能坚定信心,紧随先行者的脚步,奋然向前,一定能成功开辟出一条新的、畅通无阻的“写作高速公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嘉信西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