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ay1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涟水县灰墩中心小学,江苏 涟水 223400)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能有效强化教学效果。提问技巧必须围绕教学中心设计重点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曲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所创新。富于技巧的课堂提问,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提问技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强化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它在阅读教学中的新授、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巩固知识、拓展智力大有益处。
  一、提针对性问题,实现教学目的
  成语“有的放矢”,一语道破了针对性的奥秘。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明确难点。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问题,通过引导点拨,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心所在。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也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这样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难点给语文课堂教学营造活泼的气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难点呢?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让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这一点。
  二、提曲折性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提问如果只是简单问答,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以“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这就是提问的技巧所在,它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曲问”,就是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这就要求教师提出出人意料的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例如: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能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并懂得如何鉴赏一首诗,品味诗句。这一曲问的妙处,与直接问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不能相比的。
  三、提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活跃他们的思维,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让知识辐射开。例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仅此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惜墨如金。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增删法理解:(1)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2)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学生马上就问(1)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做碧水,把竹柏影比做藻荇,再问(2)体会到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通过优化提问,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课堂中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如教学《桃花源记》时,在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时,教师可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一些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在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学生具体化为流水,因其一生都奔流不息,始终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一些学生都对这一提法表示赞同。教师可提示:“流水的这种追求必须以何为依托呢?”在明确了“地势上从高往低”后马上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流水尽管永不停息地追求着,然而它每况愈下,失去自我,所以它談不上有高远的目标与理想,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臣服。
  五、不断创新提问,强化阅读效果
  在课堂现场以学生的自主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教学互动,从而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例如:教学《故乡》时,在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可提出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可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可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从而引出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在教学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表现出“执一而驭万”的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更由于这一问题而形成较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好奇与质疑是创新之源,世事就是在一次次质疑与一个个解答中不断进步和发展。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晓静.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2]戴亭.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0).
  [3]刘晓伟.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提问策略[J].语文建设,2009(Z1).
其他文献
黑夜之歌  仔细的将黑夜描黑  这样我就可以坐在黑暗的角落  听一首唱给夜晚的歌  让走失的黑夜不会在寒冷中流浪  让黑色的眼睛能找到光明  就算你已逃离身影却在我心中  是谁手握火把  要去点燃夜晚的明月  从我黑色的世界里  惊醒那片沉重的梦境  也许黑暗的背后是荒凉的戈壁  用寂静收割着我的一无所有  十二月  没有迎来最后的冬雪  那些哭泣的人再也无法冬眠  人们都在失落中观望  或许你并
期刊
(文县第二中学,甘肃 文县 746400)  摘 要: 诵读是真正的文化遗产,现代语文工作者要重视诵读,传承经典,教会学生理解运用“因声而见情”和“传情发于声”的诵读方法。诵读教学法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声情统一,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释放文韵快感,品味作品情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理,拓展情怀;改变观念,重拾诵读;声情并茂,情发育声。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古诗词教学 诵读教学
期刊
目的:探析继发征象对小儿阑尾炎疑难病例超声诊断价值,旨在根据继发征象提高超声诊断该疾病的精确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诊断的85例疑似阑尾炎患儿,均行彩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人心,飞速发展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在中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勇于摒弃传统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采取新的教学策略,
期刊
期刊
(建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辽宁 建昌 125300)  在文学的诸多门类中,诗歌可以说是最独特的一种文体,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与散文、小说、戏剧相比,由于表达的生动精练及鲜明的形象感,它的审美价值似乎更集中,更多体现了文学的纯粹性,成为美育的载体。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将素质教育提上议事日程,从而重视作为素质教育重
期刊
(厦门集美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0)  摘 要: 一节新课的导入犹如一曲交响乐的前奏,只有奏好起始的最强音,才能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做好铺垫。本文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优秀教师的课堂导入实例,探讨阅读教学导入中的生活体验式。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语文阅读教学 导入策略  建构主义的中心理念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者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负责的同時,实施自主教学活动的
期刊
(邳州市赵墩镇滩上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摘 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通过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感悟与内化,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与自主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二是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感悟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自主感悟  阅读教学是
期刊
(南京市六合区新篁小学,江苏 南京 211500)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
期刊
(昆山市鹿峰中学,江苏 昆山 215300)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联系生活,孕育兴趣;挖掘趣事,点燃兴趣;开展活动,助燃兴趣;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努力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培养途径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语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