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_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学而》中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中职学校的学生中考成绩低,学习兴趣差,来自不同的中学,他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参差不齐,作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在教学中不能用“齐步走”的方式,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以做到有的放矢。
  中职学校 计算机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针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来说,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地域、生源的差异,学习计算机的起点不同,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多与少,以及学生个体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了一个班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悬殊,这些差异使学生的发展处在不同的起点上;使得教师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以“齐步走”的方式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次教學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笔者依据任务驱动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源地;初中就读的学校是否开设计算机课程;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等,然后归类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笔者在上第一节课时,并没有急于讲授课本内容,而让每位学生连用两节课的时间,利用计算机软件自由完成一个作品。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绘画作品、作文、一份课程表等等。再经过两周的新课讲授,对上传的作业情况作以分析,分析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二。然后教师根据这两个分层依据在心目中将学生分为基础好的、一般的和基础差的,最后根据计算机室微机分组情况,将分好层的学生分别对应在A组、B组、C组,中途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随意调整一次。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学生知道教师的分组依据,明确告诉学生是随机分组。
  二、针对差异,分类目标。
  一节课的设计,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设定分类目标:例如教学目标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A组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素质; B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C组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笔者常常采用分层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设计课堂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设计分层任务,因材施教,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flash课程的遮罩动画学习中,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画卷展开动画,B组和C组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后分别完成放大镜动画和迪斯尼动画(这两种动画为遮罩动画的高级应用)。
  四、阶段考查,分类考核。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一切时机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善于运用表扬式评价肯定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应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作为评价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标准。在评价方法上,对于A层学生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完成要求较高的操作,教师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拓展要求;对于B层学生要看到他们的成绩,如回答的不完整、不准确,操作完成得不够完善,还是应及时激励、鼓励;对于学习较困难的C层学生在评价上,要不挖苦、不讽刺,而是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发现他们积极的因素,给予肯定,从而促进他们树立自信心。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习惯,智力的差异,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我们分层教学中要了解与掌握的。教授知识不但要讲究“因材施教”,而且也要讲究“量体裁衣”,这正是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谢荣敏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2期
  [2]360百科 分层教学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本身具有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智力价值,确立了它在学校课程中总是占据重要地位。数学学习已成为高中学生人人面对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课程的内涵及彼此的关系,显得极为重要。  第一,关于高中数学学习  (一)对数学本质的不同理解和学习实质的不同看法。这个方面给我们认识数学学习的实质增加了难度。就高中学生而言,他们所面对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
期刊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遵循一定的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 创新 工作方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化,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
期刊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核心,而如何更有效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各项实验能力,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化学 实验 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核心,而如何更有效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各项实验能力,是值得深思的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的实验能力呢? 
期刊
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习者身上,忽视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  一、情感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情感对记忆的影响  如果学生毫无兴趣地学习材料,那么记忆的效果就要差得多。当任务完成触动学生内心的时候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知识综合化、一体化显著加强,使得社会职业呈现综合化发展趋势,我们要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改革新理念。  机电 教学 改革  一、机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学时太少。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机电专业课程和其它的专业课一样,教学课时被明显的缩减,存在着教学内容多
期刊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视,也都进行过“大运动量”的训练,然而效果却不大理想,学生多数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与教师交流少,不愿公开自己的心事,对试题中的阅读题目心中没底,丢分严重。许多教师也埋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和经验,认为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创
期刊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面向会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会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正确面对不同差异的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对数学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学困生更应特别关注。下面就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第一,深入调查,了解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因素来看。①智力发育的先天不足。这部分学生数学思维僵化,难以吸收和消化新的数学知识,导致数
期刊
本文总结了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种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改进课堂教学;借助网络教学模式;以爱心感动学生;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 兴趣 培养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及书面上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使自己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适应新
期刊
高中生涯非常特殊,升学压力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很多授课教师在活跃课堂方面绞尽脑汁。互动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重要意义。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的教学结构模式。对于“互动式”教学模式我的粗浅认识就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师生间的一种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
期刊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成为新世纪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地理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夠让学生更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