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份量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n0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亦是情,无可厚非。当下社会,人们生活在独立而拥挤的空间里,像沙丁鱼一样被塞在一个罐头瓶里,却终究不会知道彼此来自哪里。这种时候孤独也就成了常客,不知不觉间悄悄来到身边,没有办法拒绝。在突如其来,猝不及防的孤寂感涌来时,我会试着理性地去看待孤独,偏安一隅,静静思考,以求解脱。
  我所理解的孤独大致分成两种,在形态上一种是外在的,一种是内在的。外在的孤独说得简单就是能看得见的形影相吊,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种种。在旁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很难说这就是孤独。
  外在的孤独有时会是有意味的享受。比如喜欢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在路上的时候,许巍的歌是不二的选择,他那沙哑又空阔的声音无疑是孤独感的绝配,这总让我不觉产生脱胎换骨的感觉,五脏六腑干干净净,神清气爽。孤独的时候可以暂时远离喧嚣,亲近生活,无论是夕阳观海,或者峭壁听风,都别有一番情趣,只道陶公“此中有真意,预辩已忘言”,那份潇洒是必须要亲身体验才领略得到的。
  另一种外在的孤独相比这一个人的狂欢则显得很有深意。郑板桥说“难得糊涂”。糊涂是一个人开始独立思考的重要前提,而这个前提的滥觞就是孤独。我们常说“你孤独了才会去开创一个世界”,孤独在人与纷纷扰扰的世界之间撕开了裂痕,人才获得了看到眼界之外的新视野,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忍受孤独了,这是对孤寂的规避,“充实性的独处”。所谓充实性的独处,就是康德在科尼斯堡留下“三大批判”,至今受到膜拜的时候,也是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即便只有五人能懂的时候。如果你有幸属于这种孤独,那毋庸置疑是莫大的荣耀。
  有人说孤独是远离生活美仑美奂的境界。我想这也只能对于上面提到的一些外在的孤独而言。另一种内在的孤独勿庸质疑是痛苦的。
  记得威尔史密斯的电影《我是传奇》中那个世界最后的斗士在爱犬死后绝望地挣扎,与丧尸同归于尽,这给末世英雄平添了悲情的色彩,悲情的孤独来自希望的破灭,他不是你可舍可取的蛋糕,而是梦醒了依旧无路可走的凄凉。在沙漠中的人最缺的往往不是水,而是活着的勇气,这份勇气来自同伴间彼此的勉励与慰藉,相濡以沫。两个人承担的压力自然轻得许多,但电影恰恰创造了一个不可能有人分担的偏狭空间,尽管这个空间大到整个地球。
  这无路可走的孤独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往往表现为一种价值观能否被人接受,一种思想有没有同路人。如果你撕破了喉咙,你的声音依然是微若弦丝,没有人能听到,更没有人愿意听,我想此刻的那种孤独是比死更可怕的了。
  康德不是孤独的,爱因斯坦不是孤独的,即便他们不起眼,他们的学问也因受到人们的尊重而得到认可;梵高是孤独的,老舍是孤独的,即便他们作出怎样的努力,他们的身影却仍然没落。就拿老舍来说,读过他的传记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平易近人的知识分子,同时内心又十分孤独。在我看来,老舍的孤独应该从回国算起。在国外的时候,虽然充满背井离乡的乡愁,可总有东西值得写,能够写,《二马》《赵子曰》等都诞生在英国留学期间,因而算不得真的孤独。反倒是国内的时候,政治运动的波云诡谲最终把清醒的文化批判者推上了投湖自尽的不归路。同时代没人理解他,也就难以提及志同道合了,这种孤独又有几人担得住呢?曾经系统读过王小波的一些作品。在回忆知青岁月的文字中,王写了许多在那个非理性年代青年人思想上匮乏的状态,在令人窒息的政治高压下人们绝望的孤独感。这种感觉似乎深深渗入到了他的作品里,字里行间你能深切地感觉到作家与体制的抗争,在主流之外追求自由的踽踽独行。
  孤独,并没有什么,但被禁锢了思维和精神,则无异于扼住了喉咙,呼吸不得,那种痛苦注定是终生难以抹平的伤痕。我们的生活常常充斥着矛盾,看懂真理的人最先失声。
  (作者通联:4250100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
其他文献
“老师,你看徐勇,我们跳皮筋,他又来捣乱。”几个女生向我“告状”。  “老师,徐勇又和陈坤打架!”几个男生也来报告“军情”。  “老师,徐勇又……”  每逢课间,总有几起“案件”,都与徐勇有关。起初,我曾多次狠狠地批评过他。可是过不久,前来“告状”的仍是有增无减。  徐勇是我们班新转入的一名学生。在课堂上,他并不是那种随意破坏纪律、学习不专心的同学。而课间他却常惹事,给我添了不少麻烦,有时难免产生
期刊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仍要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要有重点,突出中心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紧抓课文的重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
期刊
2009年正月初五,我走在街上。“石老师,新年好!”一个稚气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回头一看,一个扎着两个小辫的小姑娘正抬起花一样的脸看着我,我当时一阵茫然,愣着了。我知道她是我教的学生,我快速在脑海里搜索了一遍,结果没找到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小姑娘看着我半天没做声,连忙扯扯妈妈的手,高兴地向妈妈介绍:“妈妈,这是教我们音乐课的石老师,老师的名字可好听了!”家长忙和我打招呼。我也慢慢从尴尬中转过神了。不
期刊
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与合作”的理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具体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标尤其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两年来,新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一线老师正在做不懈的探索。但有几个问题也值得探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来,希望引起老师们
期刊
第一关,初读,解决字词障碍。  通过认真仔细的阅读,把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解决,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比较简单的生词,还可用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深化理解,这是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第二关,再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即读完一段就停下来想想文章先写的是什么,再写的是什么,最后写什么,在此基础之上归纳出
期刊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心虽然已转移到读写能力培养上,但听说能力同步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多次参加观摩听课、走访兄弟学校师生的方式,我一直在关注、观察并思考着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目前的听力培养的普遍做法可以归纳如下:① 运用新教材中的 Warming up 和 Speaking 两部分的内容,组织学生用英语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口头运用英语交
期刊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必须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让学生爱问    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点燃其求知的欲望,促进其积极思维。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应鼓
期刊
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是周弘老师首倡并全身心倡导、推广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脉相通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作为教师更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用赏识的目光呵护孩子心中的艺术之芽,以满意的态度对待学生微小
期刊
教育的现代化,不仅在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而且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现代化。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学媒体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之中,而多媒体电化教学就是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多媒体电化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录像、录音等媒介来传播、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途径。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能只有教师的教学积极
期刊
【摘要】在西部农村,很大一部分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有: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较呆板,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差,学生成绩差自信心受挫,学习环境差,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等。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获得成就感,运用各种手段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第二课堂等。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