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出教学效果的教学,但却是影响学生毕生素质的教育。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办法是进行课型改革,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树立课型的概念,从引导课、听说课、欣赏课等不同课型入手,一步一步将阅读教学引向深入。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课型改革;引导课 ;听说课 ; 欣赏课
语文教学中有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发现许多教师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在阅读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解、分析、归纳、板书。简直就是一条龙服务,包办到底。学生也是一味地呆板地接受听、读、记、写,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我也发现一些学生,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也只是走马观花,对课文中的一些故事情节感兴趣,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没有几个同学能够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如何引导学生按一定行之有效的方法读懂每一篇课文,又能从整体上感知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是阅读教学的目的。在实际授课中, 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大胆进行阅读教学改革,把阅读课型分为引导课、听说课、精读欣赏课,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引导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是十分关键的。实际上教师的导就是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会读书是学生将来认识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要练好这基本功,必须有良好的习惯和方法,所以我把这引导课分为两步走。
第一、积累字词。初中生在读课文时还有字词上的障碍,所以我在指导时,不是单纯地教读拼音、解词,而是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一是借助工具书,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知道字有多音多义,字义又有本义、引伸义和比喻义等。二是了解字词的组成规律,特别是字换偏旁以后读音和意义的异同。如“梭”可以换成“唆”“俊”“酸”。这种指导应随着课文中生字的出现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断进行,使学生对这些规律产生一些感性认识。三是教会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新词。词语教学若是脱离了语言环境,脱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可让学生多读课文,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意义,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如《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生字生词较多,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在课文中对生字词进行标示,通过查字典词典,在阅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对字词进行理解。
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习惯和速度,读完能概述大意。有的学生在读书时没有良好的习惯,默读时“一目十行”,朗读时“有口无心”。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关键在于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断地加以引导。要告诉学生略读不是马马虎虎地读,而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完课文,做到了解梗概,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而大声朗读则要用普通话,语调抑扬顿挫,读出感情。对议论句、抒情句和疑问句,要仔细揣摩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读到自己喜欢的句和段,要勾画出来,反复地读。对读书的要求,要因课而异,由浅入深、由粗到精,开拓他们的思路,以求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为表现思想内容服务的语言技巧。还应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读《最后一课》,要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服饰,想想这些描写对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尽管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还不十分高,但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没有学生的实践,他们无法获得这种能力。学生有时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铺垫,达不到目的,要先降低要求,进行示范,然后再提高要求,达到目的。总之,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盲目地读和背。
2 听说课
听说的训练,历来是发展语言与思维能力的重要步骤,初中生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可利用学生喜欢新鲜这一特点,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如听录音,听老师读,或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听之前,要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可以让学生比一比,看谁听得最好,说得最好。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听两篇后回答如下问题:(1)百草园是作者“我”的乐园,“乐”在什么地方?(2)讲美女蛇的故事。(3)冬天怎么捕鸟?(4)在三味书屋玩些什么?以上的四个问题学生不一定能回答完整,但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看书的欲望。听的训练要根据课文的不同,不断变换问题的难度,不单要求他们听记故事情节,还要求能听懂内含的道理与意义,以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并向培养逻辑思维积极地过渡。
学会听,还要学会复述。复述的方法有个别复述,师生共同复述,传递复述,提示复述等。如我在讲授《春》这课时,首先,我让学生上讲台讲述春天的一些情况;其次,我让学生根据所描述的去想象春天的风景;最后,根据所描绘的与所想象的一起去分析课文,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效果十分地好。再如〈在山的那边〉中有这么一句“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我就让学生听了以后展开想象,多角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对于学生的发言,要进行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逐步加深。
3 精读欣赏课
初中生的欣赏能力还不高,在教学中采取简单的做法或教师包揽,就会把学生那一点新鲜的感受抹煞得一干二净。所以欣赏时,首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有关段落,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创设一种情景。这是一个创造性阅读的过程,又是一个鉴赏评价的过程,它需要质疑精神。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任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学着做点评。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从孔乙己的结局来看,他的人生是悲哀的,小说就是要表现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的人生悲剧,以达到控诉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目的;有的补充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有的说,孔乙己本身根本没意识到他已被封建制度所奴役,他思想保守,毫无觉悟,像这样的人必然被社会所淘汰;有的说,从当时的一般民众的角度来看,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太冷漠了,对别人的不幸麻木不仁甚至挖苦取笑,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世态的炎凉,作者要批判的是这些麻木、无聊的看客……我则站在一旁微笑的听着,肯定了学生的理解,并在最后进行总结,对本文主题的多重认识作出说明,使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可以得到不同的体会,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此,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了,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我想,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其实,如果没有了“精读欣赏”这一阅读理念的渗透,那么,老师给予的和文本讲述的只能是外在的东西,永远无法融进学生的灵魂,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精读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欣赏文中优美的句段?因为优美的句段饱含着作者的情感,韵味无穷,精读细想,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熏陶,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学环节,训练程序的科学化、系统化仍有待于深入探讨,怎样使阅读课型更丰富多彩,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还有待广大同仁共同研讨。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课型改革;引导课 ;听说课 ; 欣赏课
语文教学中有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发现许多教师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在阅读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解、分析、归纳、板书。简直就是一条龙服务,包办到底。学生也是一味地呆板地接受听、读、记、写,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我也发现一些学生,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也只是走马观花,对课文中的一些故事情节感兴趣,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没有几个同学能够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如何引导学生按一定行之有效的方法读懂每一篇课文,又能从整体上感知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是阅读教学的目的。在实际授课中, 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大胆进行阅读教学改革,把阅读课型分为引导课、听说课、精读欣赏课,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引导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是十分关键的。实际上教师的导就是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会读书是学生将来认识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要练好这基本功,必须有良好的习惯和方法,所以我把这引导课分为两步走。
第一、积累字词。初中生在读课文时还有字词上的障碍,所以我在指导时,不是单纯地教读拼音、解词,而是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一是借助工具书,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知道字有多音多义,字义又有本义、引伸义和比喻义等。二是了解字词的组成规律,特别是字换偏旁以后读音和意义的异同。如“梭”可以换成“唆”“俊”“酸”。这种指导应随着课文中生字的出现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断进行,使学生对这些规律产生一些感性认识。三是教会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新词。词语教学若是脱离了语言环境,脱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可让学生多读课文,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意义,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如《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生字生词较多,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在课文中对生字词进行标示,通过查字典词典,在阅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对字词进行理解。
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习惯和速度,读完能概述大意。有的学生在读书时没有良好的习惯,默读时“一目十行”,朗读时“有口无心”。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关键在于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断地加以引导。要告诉学生略读不是马马虎虎地读,而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完课文,做到了解梗概,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而大声朗读则要用普通话,语调抑扬顿挫,读出感情。对议论句、抒情句和疑问句,要仔细揣摩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读到自己喜欢的句和段,要勾画出来,反复地读。对读书的要求,要因课而异,由浅入深、由粗到精,开拓他们的思路,以求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为表现思想内容服务的语言技巧。还应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读《最后一课》,要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服饰,想想这些描写对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尽管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还不十分高,但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没有学生的实践,他们无法获得这种能力。学生有时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铺垫,达不到目的,要先降低要求,进行示范,然后再提高要求,达到目的。总之,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盲目地读和背。
2 听说课
听说的训练,历来是发展语言与思维能力的重要步骤,初中生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可利用学生喜欢新鲜这一特点,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如听录音,听老师读,或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听之前,要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可以让学生比一比,看谁听得最好,说得最好。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听两篇后回答如下问题:(1)百草园是作者“我”的乐园,“乐”在什么地方?(2)讲美女蛇的故事。(3)冬天怎么捕鸟?(4)在三味书屋玩些什么?以上的四个问题学生不一定能回答完整,但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看书的欲望。听的训练要根据课文的不同,不断变换问题的难度,不单要求他们听记故事情节,还要求能听懂内含的道理与意义,以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并向培养逻辑思维积极地过渡。
学会听,还要学会复述。复述的方法有个别复述,师生共同复述,传递复述,提示复述等。如我在讲授《春》这课时,首先,我让学生上讲台讲述春天的一些情况;其次,我让学生根据所描述的去想象春天的风景;最后,根据所描绘的与所想象的一起去分析课文,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效果十分地好。再如〈在山的那边〉中有这么一句“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我就让学生听了以后展开想象,多角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对于学生的发言,要进行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逐步加深。
3 精读欣赏课
初中生的欣赏能力还不高,在教学中采取简单的做法或教师包揽,就会把学生那一点新鲜的感受抹煞得一干二净。所以欣赏时,首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有关段落,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创设一种情景。这是一个创造性阅读的过程,又是一个鉴赏评价的过程,它需要质疑精神。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任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学着做点评。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从孔乙己的结局来看,他的人生是悲哀的,小说就是要表现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的人生悲剧,以达到控诉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目的;有的补充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有的说,孔乙己本身根本没意识到他已被封建制度所奴役,他思想保守,毫无觉悟,像这样的人必然被社会所淘汰;有的说,从当时的一般民众的角度来看,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太冷漠了,对别人的不幸麻木不仁甚至挖苦取笑,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世态的炎凉,作者要批判的是这些麻木、无聊的看客……我则站在一旁微笑的听着,肯定了学生的理解,并在最后进行总结,对本文主题的多重认识作出说明,使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可以得到不同的体会,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此,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了,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我想,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其实,如果没有了“精读欣赏”这一阅读理念的渗透,那么,老师给予的和文本讲述的只能是外在的东西,永远无法融进学生的灵魂,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精读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欣赏文中优美的句段?因为优美的句段饱含着作者的情感,韵味无穷,精读细想,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熏陶,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学环节,训练程序的科学化、系统化仍有待于深入探讨,怎样使阅读课型更丰富多彩,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还有待广大同仁共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