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尔斯·狄更斯可能会觉得美国人不太有趣。“他们显然没什么幽默感,”他在1868年时这样写道,“一直以来,美国人给我最深的感觉就是沉闷和阴郁。”
即便在幽默感上总被英国人有点瞧不上,却不妨碍美国如今成为全球喜剧节目和喜剧电影出品最丰富的国家。那些在好莱坞写剧本、做制片的人,很多都在和喜剧这个最难被清晰定义的娱乐形式打着交道。
Rich Markey正是其中之一。即便40多年过去了,他依然沉迷于喜剧本身。“我有时候发现关于美国最了不起的一件事是,你总能在这里找到100万种令人发笑的方式。”他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1973年,仅仅出于崇拜那些总能令其他人发笑的人,他开始混迹于当时洛杉矶非常著名的Kentucky Fried Theater喜剧剧团后台,想研究下喜剧到底是怎么回事。渐渐地,他有机会和Zucker Brothers一起制作喜剧,和Marx Brothers做纪录片,也为PBS(美国公共电视网)做教育节目,还为UPN(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旗下电视网)制作过喜剧真人秀。虽然多年以来他最希望接到的一直是来自喜剧中心频道的一个电话。
“这么多年过去了,喜剧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他说,“但那些有影响力的喜剧演员,总能挖掘出所处时代的情绪,用一种怪诞的方式把它们展现出来。”
卓别林可能是历史上最知名的喜剧演员之一。20世纪初,他制作的喜剧展现了美国人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新移民来到这个国家的无畏勇气。到了1940年代公认的电影黄金年代,美国人的形象基本被加里·格兰特和战争的现实所定义了,也出现了那种听觉大于视觉的神经喜剧(screwball comedy)《雨中曲》又为喜剧形式的音乐剧设定了新的标准。
但真正永久改变美国喜剧业的并不是这些电影,而是喜剧俱乐部(Comedy Club)舞台上的单人喜剧演员(standup comedian)。这种娱乐形式到1950年代末才开始真正出现。一开始,它显得有点奇怪,没有什么叙事结构、情节或制片人,那个在台上被所有人围观的演员负责逗大家笑。
纽约可能是全球喜剧俱乐部最集中的城市。如今最红的喜剧演员之一Louis C.K.认为,俱乐部才是喜剧真正存在的地方。那里可以见到人们争吵和发火,讲笑话讲得满头大汗的样子,还有人会情绪冲动地离开。
导演伍迪·艾伦和演员罗宾·威廉姆斯最早都是单人喜剧演员。2014年圣诞期间给索尼电影惹来麻烦的电影《刺杀金正恩》(The Interview)的年轻导演Seth Rogan,在青少年时代也是个单人喜剧演员。如今,像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SNL)这样的脱口秀节目,也还会流连这些场所,来储备一些合适的人选。
“如果你能为人们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就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一旦这个答案令他们感到新奇,你就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笑声。这感觉有点像个儿童游戏,不是吗?”Rich Markey这样解释喜剧的法则。
1960年代俱乐部的单人喜剧异常活跃,人们喜欢质疑这个世界。但到了1970年代末,美国喜剧开始面临一种困境—越战和水门事件之后,婴儿潮一代进入了30岁,嬉皮士们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乌托邦,娱乐业得寻找一个新方向。
很多草根演员自此来到了好莱坞,并对之后的流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喜剧演员甚至扮演了弥合种族分歧的角色,Richard Pryor就因无惧于谈论性、药品、肤色和很多问题,令白人和黑人同时都很喜欢他。单人喜剧这件事,也从Pryor这里开始被人真正尊重起来。
受到一些草根喜剧剧团的启发,1975年,NBC的周六夜现场恰到好处地诞生了,40年间,它稳定而持续地造就了美国最出名的一批喜剧明星。2015年,一部讲述SNL 40年起伏变化的纪录片Live from New York也如期上映了。
《大西洋月刊》曾评论说,正是SNL创造了美国喜剧一种“不怕激怒观众”的文化。他们不吝讽刺美国一成不变的生活中那些装模作样的成分,对那种兄弟会文化、乡村俱乐部或军队气氛表示不屑,即便是对那些天气预报员一样的小人物也不放过要捉弄一下。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英国人更懂幽默之道,但美国人更少掩饰自己的希望或恐惧。他们会对成功公然鼓吹,也会对有钱人不留情面地嘲讽。
“我喜欢那时候的喜剧,因为你一定要说实话,尽管实话有时候会伤人。”Rich Markey回忆说。到了1980年代,浪漫喜剧重新成为主流的娱乐形式,一些喜剧电影开始讨论婴儿潮一代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西雅图不眠夜》《电子情书》,还有《当哈利遇到莎莉》。它们看上去更像是如今中国的轻喜剧。
1999年,喜剧中心频道开始制作《每日秀》(The Daily Show),最初只想让它模仿每天发生的真实事件。因为政客经常出席,年轻一代更把它当成自己的主要新闻和政治立场的来源,新闻和娱乐之间的界限在这里完全模糊了。
坐阵16年、刚刚卸任的乔恩·斯图尔特把这个最初的喜剧节目,变成了在美国甚至在全球都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为CBS主持了33年的深夜秀主持人大卫·莱特曼曾帮助美国人度过了9·11之后充满创伤的年代。 喜剧其实一直都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要取悦别人,也要引人思考。《辛普森一家》是美国上映时间最长的一部喜剧,从1987年至今长达28年。它成功挖掘了和时代相关的主题:核武器、女性主义、环保主义、枪支控制、酗酒文化、克隆、令人厌倦的婚姻关系、福音传道、老龄化、宗教、丰胸和毕业生。关于嬉皮士的一切到了1990年代中期才可以说完全消失。
1994年出现的《阿甘正传》成为了一部成熟的喜剧,当中纠缠着两种分裂的价值观—怀有乌托邦梦想反主流的文化,以及根植于传统价值观的保守思想。
几乎和《每日秀》同时诞生的《宋飞传》也成为最能代表美国文化的喜剧之一,你目前看到的情景喜剧一半都跟它有联系。导演Larry David在1980年代也在纽约一些喜剧俱乐部做单人喜剧演员,每次剧院经理都会跟他说把笑话说得浅一点,他总不以为然。最终他遇到了Jerry Seinfeld。Seinfeld觉得彼此“对幽默的理解非常一致”。“Larry愿意诚实地讨论人们遭遇的各种困境和尴尬时刻,我也是一样。我们才不关心那些报纸头版上的事情。”Larry David本人从这部戏的各种收入中获益超过2亿美元。
即便SNL依然存在,脱口秀早就在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江河巨变。“如果你想了解到美国喜剧真正的现状和未来,可能还是要去网上看看。那些年轻一代的人不在意他们之前的时代发生了什么,”大卫·莱特曼在最后一期告别节目当中也说,“我决定用余生来研究社交网络。”
YouTube上已经出现了一批影响千禧一代的喜剧明星—Mamrie Hart、Lilly Singh、Jenna Marbles、GloZell Green以及Grace Helbig都在上面为自己和自己的节目树立了品牌。Netflix和Amazon这样的在线流媒体,也开始对“单人喜剧”产生强烈兴趣—尽管这种形式吸引来的订阅用户无法像获得艾美奖的《纸牌屋》或Transparent等剧集那么多,但制作成本相比却大大降低。Netflix甚至决定接下来在进入其他国家的时候,购买当地的喜剧。
虽然尼尔森没能按照类型展现单人喜剧市场变化的具体数字,但娱乐集团LEG的合伙人Judi Brown-Marmel对彭博社表示,过去5年以来,在电视网和各类数字平台上,单人喜剧节目的数量增加了3倍。Showtime过去7年一直在增加单人喜剧的投入,而这个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
那些曾经塑造了美国喜剧文化的俱乐部现场,如今倒更多像是游客更感兴趣的地方。“一个人在舞台上现场演出似乎显得有点过时了,不知道单人喜剧这种形式能否真正存在下去。”Rich Markey这样说。另一位喜剧明星乔治·洛佩兹也觉得,以后可能不会再有现场演出,人们会在手机和电脑上观看喜剧,喜剧很容易进入每个家庭。
技术之外,真正影响喜剧变化的或许终究是这个时代。今年6月的时候,《纽约时报》影评人A.O.Scott写道,“美国正处于喜剧危机当中”。他认为人们已经不那么敢于嘲讽了,“这个世界充满了笑话以及那些不能容忍笑话的人”,“我们需要一些新鲜东西,我们也需要道歉”。之后没几天,Jerry Seinfeld就出现在ESPN上说,“政治正确才是喜剧的致命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