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的同时存在很多的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有必要对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走出学习数学的困境。
【关键字】消除;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众所周知,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承前启后,既是小学数学的扩展和深化,又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必要准备,因而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表现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演算几道练习题和播放一些幻灯片。
2、急躁心理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取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
4、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1、从教师谈起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讲课传授知识和考试是传统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我们走进课堂,总会看到学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受到严厉批评的场面。很少有教师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说“你试试看,你一定会答上来的”,或“错也没关系”等鼓励的语句。慢慢地使学生由不喜欢数学教师发展到对数学学科淡漠,出现情绪障碍。
2、从学生谈起
一是身心方面存在某种缺陷。由于缺乏信心,学习不肯努力;或由于多次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而厌恶数学学习。这些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障碍。二是态度及习惯方面的问题。有不少学生由于怕苦怕累、懒惰、不肯动脑动手,因此产生数学学习障碍。三是数学学习能力不足。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
3、从教学中的师生沟通谈起
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主观想象制定学习目标,以致目标太高,学生无法达到。另一方面,学生不了解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双方产生不了碰撞,引不起互动,在情感上更缺乏沟通。大多数数学教师对数学有兴趣,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大专或大学毕业,连续学习数学达14年以上。他们很难体会在数学学习中有障碍的感受。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一两个小循环,就可把初中数学内容概括起来。由此得到初中数学课并不难的结论。而学生们,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初中,越学越感觉到数学学科的难度。
三、消除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做法
1、教师——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引路人”
(1)改变传统的教学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成为一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简单链接。“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2)做教学中的“有心人”。教师若是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这样,教学就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2、兴趣——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推进剂”
利用学生心理,培养学习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求知欲。
(2)利用数学素材,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爱听趣人趣事,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内容讲述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理论经历的沧桑等,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又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精神。
3、课堂——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实战场”
(1)挖掘教材,价值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其次知道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注重过程,方法引导。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教师应做到一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3)创设环境,质疑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是进步的前提。教师应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激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敢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式练习等。
【关键字】消除;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众所周知,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承前启后,既是小学数学的扩展和深化,又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必要准备,因而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表现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演算几道练习题和播放一些幻灯片。
2、急躁心理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取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
4、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1、从教师谈起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讲课传授知识和考试是传统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我们走进课堂,总会看到学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受到严厉批评的场面。很少有教师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说“你试试看,你一定会答上来的”,或“错也没关系”等鼓励的语句。慢慢地使学生由不喜欢数学教师发展到对数学学科淡漠,出现情绪障碍。
2、从学生谈起
一是身心方面存在某种缺陷。由于缺乏信心,学习不肯努力;或由于多次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而厌恶数学学习。这些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障碍。二是态度及习惯方面的问题。有不少学生由于怕苦怕累、懒惰、不肯动脑动手,因此产生数学学习障碍。三是数学学习能力不足。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
3、从教学中的师生沟通谈起
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主观想象制定学习目标,以致目标太高,学生无法达到。另一方面,学生不了解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双方产生不了碰撞,引不起互动,在情感上更缺乏沟通。大多数数学教师对数学有兴趣,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大专或大学毕业,连续学习数学达14年以上。他们很难体会在数学学习中有障碍的感受。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一两个小循环,就可把初中数学内容概括起来。由此得到初中数学课并不难的结论。而学生们,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初中,越学越感觉到数学学科的难度。
三、消除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做法
1、教师——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引路人”
(1)改变传统的教学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成为一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简单链接。“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2)做教学中的“有心人”。教师若是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这样,教学就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2、兴趣——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推进剂”
利用学生心理,培养学习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求知欲。
(2)利用数学素材,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爱听趣人趣事,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内容讲述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理论经历的沧桑等,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又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精神。
3、课堂——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实战场”
(1)挖掘教材,价值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其次知道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注重过程,方法引导。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教师应做到一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3)创设环境,质疑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是进步的前提。教师应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激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敢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式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