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什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有人问:“诗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针对这一问题,我想起了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参禅之
  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借用大师的思维,我的答案是“诗就是诗,诗不是诗,诗还是诗”。
  诗就是诗。《说文解字》认为诗是“心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它言志,它传情,它授知,它解惑……
  诗不是诗,它是一种选择。春暖花开,走出家门,小草刚刚冒出嫩芽,关于小草的三种问候跃然脑中:农人的“讨厌,杂草”,文人的“你好,小草”,诗人的“你好,春天”。同样是小草,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如此的差异?诗其实是一种选择的智慧,选择美好,选择快乐,善于从两难境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
  它是一种生活。“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话既对又不对,我想说的是“有了诗,生活才有远方”。草根诗人余秀华的诗作一经问世,轰动整个诗坛。她是个农民,也是个诗人,是个脑瘫患者,这些身份叠加到一起使她显得与众不同。她的诗犀利、果敢、爱憎分明,充满着生活的气息,“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独特的生活经历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因为心中有诗,才让她对生活有了如此的挣扎和梦想,才有了抒发苦闷的渠道,并最终通过诗走上了人生的坦途。心中有诗,眼中有爱,手中有情,生活才会充满阳光,才会有明亮的一方天地。
  诗还是诗。我们不期望人人能成為诗人,但能憧憬人人都有诗意情怀,都善于从任何事物、任何生活境遇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上帝为你关了一扇窗,必将为你开启一扇门。”华应龙先生因为磕破了头,无奈戴上了帽子,他却与自己的执教课题联系在了一起:“头上加个帽子,和算式中加个中括号是一样的,因为有某种需要。”您看,帽子还是那个帽子,只是含义丰富得多。所以,华大师收获了无数的掌声和笑声。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让我们呵护童心,让诗心永驻。“诗教语文”就是要培养孩子寻觅美、发现美的能力,引导他们用诗人的眼光看世界,培育审美素养,提升审美水平,进而践行美、创造美,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阅读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性已经被无数的理论与实践所证实。而如何做到有效或是高效阅读,这不光是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我们为师者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继我们团队与曾莉莉团队以工作室承担的省教育厅统筹课题《集团教研背景下的小学教师跨校学习机制研究》和市级名师专项课题《工作室背景下的小学教师跨校学习的实践研究》进行的主题为“同书异构巧推进,多方聚力促阅读”的二年级跨校研究活动后,我们成员都明显感受到“无方法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一个春日,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和弟子们“论水”“言志”的事。课文语言清新,意蕴丰富。文中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智慧,及其心怀天下的伟大情怀,若一股清泉,滋养心田。从这篇课文出发,通过品读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走近孔子,初步感悟儒家思想的文化魅力,实现课文学习到文化感悟的提升,这与“开放语文”“挖掘文化内涵,丰厚文本学习”的教学主张是一
记者:薛老师,您好!组块教学,是您提出的原创型教学理念。您始终扎根教学一线,将组块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造融为一体,不断推陈出新,获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几年来,您组建了吴江区的组块教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了组块教学研究联盟等。提起组块教学,小学语文老师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薛老师,想起以您为核心的组块教学研究团队。相比个人研究而言,您觉得以组建团队的方式一起研究组块教学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呢?  薛法根:教育是
一、游戏导入,走近端午  师: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小  吃货猜节日》。游戏规则:小眼睛看图,小耳朵听题,猜出节日举手说。  师:小汤圆,圆又圆。  生:元宵节。  师:吃月饼,赏明月。  生:中秋节。  师: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再  过些日子就是端午节了。那再考考你们,端午节吃什么?  生:粽子。  师:是的,所以它叫“端午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师生齐读课题)  师:题目里有两个新
“同学们,如果去北京你最想去哪儿?有一个地方,老师也非常想去看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简洁的导入,开始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  名师工作室里“每人一课”活动如期展开,我又有了一次成长锻炼的机会。如何上好一堂学生喜爱、高效率、具有语文味的课,是我一直在思考并实践的。最初的试教,我只是一味给学生讲解,向学生展示我所收集的资料,整节课,基本上我的声音回荡在教室。这样的课,显然远离了“以生为
【教学目标】  1.积累词句,感受夏天的生机与活力。  2.学习抓中心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发现作者从不同方面围绕中心意思写的秘密。  3.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  义,明白我们要及时抓住青少年时期,增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否则错过时机就会一事无成。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中心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发现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短句和富有节奏的
【探究目标】  听声音、大胆想,创编生动有趣的故事。  【支架策略】  倾听三段故事音频,发挥想象,编出完整的故事。  【评价要素】  善于倾听、想象丰富、故事完整、语言生动。  【教学过程】  一、入情境——走近声音  1.听声音,猜一猜  师:我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用这双耳朵,我们聆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听声音,猜猜猜”的小游戏。  师:(播放动物叫声)听,这是什么声音? 
近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节目《朗读者》火遍大江南北,其前三期的主题分别为“遇见”“陪伴”“选择”。今天,笔者就想借着这三个主题词聊一聊中高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以期培养更多学生成为酷爱朗读、懂得朗读、善于朗读的“朗读者”。  一、“遇见”——走进文本  《朗读者》说,人们朗读的不只是文字,朗读的同样是人生。而这正是这档节目能牵扯亿万观众心灵的魅力所在。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电视节目中的不少“朗读者”普
“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这是《教学勇气》封面上的一句话。时隔六年之后,我又一次捧起了这本书。  六年前,我没有结婚,没有家庭的束缚。我和另外三个同事一起住在清流学校为我们提供的集体宿舍里。它是新都区最为偏远的学校之一,天一黑,不止整个学校安静了下来,连整个小镇都似乎开始入睡。没有城市的喧哗与热闹,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晚飯后的消遣就是在宿舍里看书和备课。第一次看《教学勇气》就是在那
【探究目标】  1.了解什么是“点面结合”。  2.能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  【支架策略】  1.“气球大爆炸”游戏的规则、道具等。  2.学校运动会视频及描写相关场面的范文。  3.描写“面”的一般句式,描写心情的四字词语和歇后语。  【评价要素】  四个方面:标题吸引人、导语较简洁、主体有细节、内容很客观。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