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传统的民俗饮食,还得在社区寻觅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yl1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气是古人的智慧,蕴藏着天人合一,是古人追求与自然达成某种平衡的生活态度。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通过邀请民俗专家及本地老苏州开展一系列节气活动,引领社区家庭尤其青少年体悟自然奥妙与先民智慧,不但让社区成为居民领略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力量之一,也成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挂蛋斗蛋上秤,开怀安闲迎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南山社区为社区的孩子们开办了一场体验立夏的活动。
  社区志愿者袁胜萍先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立夏“微课堂”,讲述苏州立夏的天气变化、风俗风物、时令美食等。接着,孩子们纷纷拿起彩笔,有模有样地画起彩蛋。
  民间有谚:“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抵御夏令季节性疾病的挂蛋装备,便是一个套在脖子上的彩线编织网兜。社区钩织达人何淑娟主动联系社区,想为孩子们钩织一些立夏蛋套,增加他们过民俗的仪式感。她带来了各色棉线,纤细的钩针在指间上下翻飞,20多分钟后,五彩的棉线构成了漂亮的图案。何淑娟许诺,这些可爱的蛋套会作为奖品奖励给斗蛋胜出的孩子。
  于是,斗蛋环节开始。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被击破一方认输。几个回合下来,蛋“硬”的孩子笑到了最后,赢的孩子获得了何淑娟钩织的蛋套,输了的孩子“立夏吃一蛋,力气长一万”,吃了砸破壳的蛋,大家喜气洋洋。
  按照古人立夏“秤人”的习俗,社区做足了准备:小朋友跳进备好的竹篮里,两位阿姨抬起扁担,挪动秤砣,打秤花也有讲究,只能“里打出”,不能“外打里”,称时还得说着吉利话,这样孩子们“不怕夏热,不会消瘦”,会有好运。
  做伏姜煮荷花粥,消暑提神度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就是大暑,大暑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冬吃萝卜夏吃姜”,白洋湾地区的人们做伏姜,生姜和红糖充分融合后食用,有祛风除寒的功效。
  居民李桂金不但每年都做,还将做好的伏姜送给邻里乡亲:“以前家里都很穷,没有什么保健品,这些对身体有益的食物都是自己动手制作。虽然方法是土了点,但经过一代代人的尝试和改良,功效也是有目共睹的。”
  她向大家作示范讲解:“姜先用流水冲洗,再用适量小苏打在水中浸泡15分钟,就变得非常干净。洗净的姜要晾干,确保表面没有水分,才更易保存。将这样的生姜切成小块,准备好干净干燥的瓶罐,一层红糖一层姜这样层叠交替装满,最后用准备好的干净纱布封口,用绳子扎紧放到太阳下晒。晒透后用瓶盖密封,放在冰箱保存。吃时用温水冲开调制,喝后身体会有发热的感觉,身上毛孔张开,不但能将体内多余热火带走,也把体内寒气一并带出。”
  讲完伏姜的制作,有人接着讲绿豆汤的做法:“苏式绿豆汤里,绿豆和糯米要提前浸泡,泡过的绿豆不但易煮熟,也不易发黄,颜色更好看,且煮出来的汤清澈不浑浊。糯米就要煮得偏硬,不能太烂,这样会更有嚼劲……”
  荷花盛开于夏季,有清香气味还具有消暑、提神的作用。“今天的荷花,是青灯荷塘里现摘的。”居民钟雪玲分享了荷花粥的做法:“将洗净的新鲜荷花和冰糖一起泡出荷花水,然后用这香甜的荷花水直接煮粥,出锅时就会莲香扑鼻,入口时米糯荷香清甜。”
  煮鸭吃菱熬汤,开胃润燥转处暑
  到处暑时,暑热正开始离去。8月下旬,南山社区的老苏州何爱华为家人准备了一桌处暑美味。
  “春乏、秋困、夏打盹”,夏秋转换时,人在生理上出现困顿疲乏的状态,此时最宜吃开胃润燥的美食——鸭子。何爱华要做一道自己最拿手的百合鸭。她用精选的百合、莲子、陈皮等养肺生津的食材调制老鸭,煮出的鸭肉味醇鲜美,芳香可口。除了自家食用,她会做一些送给邻居品尝,应了俗语中那句“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菱角在8月落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外表有红有青,内里肉厚紧实,味香甘甜,营养价值不亚于板栗。餐桌上,何爱华的两个孙女比赛剥菱角。今天,奶奶要用菱肉做一道自创甜品。鲜嫩嫩的菱角配上甜爽香脆的梨,加一點冰糖,稍炖片刻,便是一道清甜的糖梨菱角。何爱华还用菱角做了盐水菱角和荷塘小炒。她告诉孙女们,这取决于菱角的老嫩程度,嫩菱角质鲜爽口,宜当水果;稍微老一些的,可做甜品;更老的煮熟吃,粉而不腻。
  转秋时,气候日渐干燥,人也易上火,食酸味润肺滋阴。何爱华将乌梅、山楂、橘皮、桑葚、甘草等材料冲洗干净后,装入纱布袋入锅熬煮酸梅汤。清水煮沸,加入冰糖再文火慢炖30分钟,冷却后撒上桂花,酸酸甜甜,开胃消暑。孙女们端起杯子大口喝着,何爱华看得心满意足。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正是通过这样多元的方式包括以饮食文化的形式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时代,当制造向“智造”发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智能硬件加速器应运而生。  中城新产业集团在长三角区域首个智能硬件加速器已落户浒墅关一个多月。短短一个月余,该加速器已帮助苏州市5家企业,在降本增效、资源对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城新产业集团苏州运营中心负责人李彦超自信满满地介绍道:“我们专业为客户的智能硬件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网络,从工业设计、方案设计,到手板打
期刊
人生很长,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去学习;人生很短,以至于一不小心就错过了童年。  幸福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这些年,教育的内卷让孩子们的人生缺失了太多。  7 月 24 日,“双减” ,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负担的意见》文件正式落地。与以往低调从容地出台教育政策不一样,这一纸文件以风卷残云之势绿了整个教育股,洗牌了一整个教育行业。  力度空前,前
期刊
我费氏祖辈世代生息在浙江湖州双林镇这一纯朴又明丽的乐土上,祖父费善绩(绮成)曾在上海永兴洋行任职,根据家谱“世守善斯昌,开业立大纲”,为父起名“斯恩”,寄寓中国人“知恩图报”的质朴文化思想。终极他一生的执着追求,作出的非凡成绩,确实没有辜负父母、家乡养育之恩,朋友、同道知遇之恩,国家、领导培育之恩。  父字“省吾”,出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16岁就到上海协恒庆出口号学生意,工作之余学书画、读外
期刊
身着优雅的丝绒旗袍站在小板凳上,顾盼生辉的眼,一步一摇,一种江南风韵……在另一场表演中,同一批舞者又摇身一变,成为抗战时期扛起民族救亡大旗的坚毅女性,把抗战时期中国人的绝望、恐惧、愤恨、誓与敌人决战到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看得让人热血沸腾……  台上舞者的忘我表演,台下观众看的泪眼盈盈。舞者一身素色衣装,脸上抹满了炮灰、污渍,在舞台上翻滚、中枪、攀爬……全身心投入环境中,一段表演下来大汗淋漓
期刊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晋诗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有《夏歌二十首》,其中正有這么应时应景的一句。说到苏扇,其实只是一个总称,包括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金阊街道滨河社区冯志洪制作苏式折扇,一摇一曳,挥洒出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指尖倜傥和浪漫。  一把折扇两人制,伉俪天作之合  冯志洪原工作于苏州湖笔厂,热爱各种手工艺,2000年左右,他选择了最钟爱的折扇工艺,创业成立扇庄。逾二十载走来,有挫折,
期刊
透过建筑,可以读到的不仅是建筑本身。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曾说过,“更是阅读我们的城市、我们城市的文化以及城市当中的人。”以故居建筑和周边空间环境为载体,把名人时代文化、生活文化与街区社会环境合为一体,营造历史氛围,形成名人故居的联动规模效应,正是保护区、姑苏区古保委当下负责实施的名人故居文化展示项目。  从名人故居看生动的城市历史  德寿坊是苏州城区西部的一条街巷,位于富郎中巷南侧。
期刊
新学期,姑苏区两所学校正式投用。  一起跟着记者的镜头去看看吧!  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沧浪新城第四实验小学校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地學校。学校以“办一所充满爱和智慧的学校”为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有“高尚品质、多元素养、关键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少年。  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坐落于胥江河畔,校园的外观设计融合了姑苏传统园林式白墙黛瓦的元素,  处处映衬着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姑苏教育的源远流长
期刊
杨明媚 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校长  亲爱的同学们,“双减”政策的出台,是祖国妈妈对我们青少年的关心与呵护。在“双减”政策下,学校、家庭也会倍加努力,寻求更科学、更适切的方式来陪伴大家成长。建议同学们也自主思考一下:“双减”之后,我想要加点什么?比如“加一点选择”,自由地选择艺体类特长;“加一点互动”,与小伙伴加强沟通交流;“加一点自律”,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相信同学们会有属于自己的更好
期刊
从校长的角度,如何看待“双减”政策?  曹伦华 伦华教育创始人,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总校长  其实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包括我自己,一贯坚持的实际上就符合国家的“双减”制度。校外培训搅乱了整个教育的秩序,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课堂内完成的,还得到校外去补充,使得很多的事情被推给了家长。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看到,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学习,度过自己快乐的童年。我觉得“双
期刊
面包、衣服、木材、食材都有边角料,其实城市也有边角料。随着道路的扩张和城市的飞速发展,摩天大楼的“身高攀比”日趋激烈化,“城市绿地”变得越来越少。一些道路、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被违法占用。但都市人对公园、绿植的渴望一刻也没有停止。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口袋公园”应运而生。  绿色,是一座人民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清新的亮色,开放共享、多彩可及的高品质生态空间彰显着城市的软实力。现如今,苏州的城市功能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