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安科技的世界愿景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uoyaoxiezu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经历过地震灾难的人,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建筑对于生命的意义。“我们能不能住上在地震中不倒的房子!”这是全世界人民的祈愿,更是历经震灾有幸存活下来的人类的心声。值得庆幸的是,减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让人类“住上在地震中不倒的房子”的心愿逐渐成为现实。以李涛董事长为舵手的云南震安减震技术有限公司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让人类住上在地震中不倒的房子”的重要实践者和领跑者。
  有一种大灾难,它的每一次突袭,都会使世界生灵涂炭,大楼瞬间被夷为平地,房屋的垮塌造成无数家庭流离失所,无数生离死别的故事上演和难以计数的财产损失……2008年“5?12”汶川地震,由于房屋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灾民曾悲痛地祈求:“我们能不能住上大地震时不倒的房子?!”
  《圣经之创世纪篇》中写道,上帝对人类罪恶感到不满,决定昼夜降雨40天来制造洪水毁灭世界,要求诺亚建造方舟,带着家人以及飞禽走兽各取一雌一雄,坐上方舟避开洪灾。诺亚方舟因此得名,“诺亚方舟”后来成为了避难所的代名词。
  而在现实世界呢?面对大地震,人类能不能拥有一只“诺亚方舟”作为避难之所保护生命,远离大地震的伤害?答案是肯定的。
  人类梦想:住上在地震中不倒的房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地震猝然袭击四川汶川和北川,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这场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的大灾难,夺走了数以万计的生命,灾难所弥散的悲恸瞬间笼罩了整个中国。
  但是,离北川县城15公里的邓家海元村山中的一所全国百强希望小学,却在颠覆性的“5?12”地震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不仅教学楼丝毫没有垮塌,而且地震当时正在上课的483名小学生以及教职工都奇迹般地全部安全撤离。因为学校教学楼没有垮塌,所以学生和教职工才有充足的时间安全撤离。这引发了社会热议的同时,更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曾有人在网上发文:“如果xx中学、xx小学、xx幼儿园的教学楼再坚固一点,将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和我们一起沐浴阳光,将有多少父母的心灵不被乌云遮挡一生……”
  的确,如果地震中的房子足够坚固,这个世界将减少多少生离死别的悲情演绎,将增加多少欢声笑语的幸福时光!“我们能不能住上在地震中不倒的房子?!”这是全世界人民的祈愿,更是历经震灾有幸存活下来的人类的心声。
  经历过地震灾难的人,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建筑对于生命的意义。那废墟深处传来的呻吟,那满目疮痍的瓦砾残垣,能引发人们诸多的思考。地震中,那些垮塌的建筑让人望而生畏,而那些屹立不倒的房子让人产生崇高的敬意,感谢它们在地震的那一瞬间保护了人类的生命。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灾难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地震进入相对活跃期。中国处于世界三大地震带中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因此,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全国除少数省份以外,都发生过6.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中国660个城市中,位于地震区的占74.5%,约有一半城市位于基本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118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中,有85.7%的城市位于地震区,有近2/3位于基本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复杂化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趋势。然而,现代化城市一旦遭到大地震袭击,极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巨额的财产损失和极其严重的社会心理创伤,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民众心理都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冲击,这已经在近年来发生的美国北岭、日本阪神、中国台湾、巴基斯坦本等一系列特大城市地震灾难事件中得到充分证明。据统计,二十世纪,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达170万人,占所有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54%,直接经济损失达41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超过万亿美元。其中,城市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61%,经济损失约占85%。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地震活动频繁,中国汶川8.0级地震造成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日本“3?11”9.0级地震更是造成近4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在海地、智利、新西兰、日本等国,以及中国汶川、玉树、盈江等地,一次次的地震灾难都用血的教训敲响了警钟。地震灾难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防震减灾工作任重道远!
  综观国内外大地震: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地震;2010年1月12日,海地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等,世界上130次伤亡损失巨大的地震,其中9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于抗震能力弱的建筑物倒塌造成的。惨痛的人员伤亡教训说明,提高建筑的抗震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政府、社会和广大民众对现代化城市的房屋地震安全提出了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更高的要求。
  “住上在地震中不倒的房子!”拥有地震中的“诺亚方舟”,隔离地震,这是全人类的梦想。
  隔震技术:
  隔离地震不再是梦想
  二十世纪,曾有个幻想家提出:再过100年,人类就不怕地震了,人类居住的城市都会建在一个大方舟上,水能吸收地震能量,地震将不再带给人类灾难。如今,这个幻想已变成现实。但并不是把城市建在船上,而是把房子建造在隔震垫上……
  原来,地震时从地震源破裂出来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方式向周围传播,一个叫纵波,一个叫横波,也叫剪切波,对房屋建筑损坏最大的是水平向的剪切波。一个建筑摆在地面上,地面动,而房屋因为惯性不动,所以就产生一个剪切力,这个剪切力一般就使第一层剪断,地震的横波从地面传到建筑物上,它往往在建筑物的一层产生的剪切力最大,对之破坏最大。针对这个现象,有人想出了把柔性的橡胶隔震垫加装在受力最大的地方,把这个破坏性的力消减掉,以此来减轻地震对建筑其他结构的摧毁。   橡胶隔震的理念,为人们抵抗地震的幻想打开了一扇惊喜之门。但是,把它应用于承载生命的建筑上时,它安全吗?它本身能不能在这个长期受压的情况下还保持很好的特性?长时间的状态下,会不会老化,会不会疲劳,会不会最终出现问题?它的造价会不会很高?……一系列的疑问随之而来。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阐释道:如果是完全纯的橡胶块,它是很均匀的,横向、竖向的承受力完全一样,为了让橡胶承受得住建筑物的强大压力,就在橡胶的中间叠放进一层层钢板,钢板上已有固化胶黏剂,通过加热加压使钢板和橡胶粘在一起,支座受压的时候橡胶要膨胀,钢片就把它拉住使得橡胶不膨胀,所以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承载力主要是靠钢板提供的,它能在长期受压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承载能力。但支座水平是柔软的,支座的水平性能跟橡胶的性能一样,这样地震时柔性的橡胶就能消减大量水平的地震力。各种橡胶支座做好后,都要经过抗压和柔性试验,在巨大的纵向压力、横向拉力下,各项性能必须达标才能用于工程。对于建筑用的隔震支座,它使用的环境是比较密闭的,它里面受到臭氧老化程度比较低,也很少有紫外光照射等等这些情况,所以隔震垫使用的寿命至少达到60年。
  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基础或下部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隔震器(橡胶隔震支座)、阻尼装置等组成的隔震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同时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达到预期的抗震防震要求,使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国内外大量试验和工程经验表明:隔震技术能有效降低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特别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效果更好,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一般仅相当于不隔震时的1/8—1/4。隔震体系能同时保护结构和非结构构件,以及建筑物内部设施在强震下的安全性,保持震后建筑物继续使用的功能。
  采用隔震技术进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超越了传统的抗震设计(强度设计与延性设计)思想,使结构更为经济、安全、可靠。采用隔震技术后,可使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达到“小震不坏,中震不坏或轻微破坏,大震不丧失使用功能或可修”,隔震建筑可以实现基于性能的设计思想。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仅为传统抗震结构地震反应的12%~25%。可见隔震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远高于传统抗震建筑。
  实践证明,隔震技术是30年来地震工程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中国工程院土木建筑学部对汶川地震灾害重建建议中推荐了三种新技术,其一就是房屋隔震技术。隔震技术是目前建筑物抗震最实用的前沿技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研究和推广隔震技术。日本大量的隔震房屋在地震时的记录表明:隔震建筑具有良好的减灾实效,地震越大,隔震技术的减震效果越好。中国工程院周福霖院士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中强调:他本人以及与他合作的中外团队在多次地震试验中,无论多大的地震,从未使隔震的建筑受损!
  “立志建造在地震中不倒的房屋”的抗震专家——周福霖院士,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抗震研究与实践。他设计建造的中国第一栋橡胶隔震房屋(8层住宅)于1993年在汕头建成,该建筑被列为联合国UNIDO国际项目。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地震,汕头传统房屋晃动激烈,人站不稳;而这栋橡胶隔震房屋中的人却无震感。
  汶川地震后,隔震建筑进入迅速发展期,很多援建项目都采用了隔震技术,建筑使用隔震技术造价没有明显增加,在高烈度区应用隔震技术反而能节约建筑造价。因为按照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由于隔震垫消减了大部分地震力,加装隔震垫后建筑上部结构的梁柱和墙体都可以相应减少尺度,钢筋和混凝土的使用量就会减少,所以虽然增加了隔震垫的支出,但建筑总体成本却能降低。
  隔震技术的不断完善,也为各种特殊建筑抗震提供了新思路。哪些建筑物优先采用隔震技术?要求在地震中功能不可中断的建筑,如医院、政府指挥中心、救灾中心、消防、电力、交通指挥中心、机场、车站等;有大量弱势群体的建筑,如中小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有珍贵物品、精密系统、特殊需要的建筑,如博物馆、档案馆、银行、计算中心、核电站等。
  从中国、美国、日本三国隔震结构工程应用情况来看,建筑应用:中国已建超过1000幢,最高26层;美国已建近150幢,最高29层;日本已建近10000幢,最高50层。桥梁应用:中国已建近150座;美国已建近110座;日本已建近1800座。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已广泛使用隔震技术,中国属于使用隔震技术先进国家之一。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建筑隔震技术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云南、江苏、山西、北京、四川、广东、甘肃、青海等省市,已建成隔震建筑超过千栋。
  云南推广:
  提供减隔震技术的土壤
  云南是中国最早开展减隔震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地区之一,具备了研究、生产、设计和检验减隔震产品的能力,“八五”攻关项目“隔震橡胶支座开发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通过验收鉴定,并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年来,云南省一直把推广应用减震隔震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为百姓建造地震中的安全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力求将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结合云南橡胶资源丰富的特点,有关部门多次发文推广应用隔震技术,并针对隔震橡胶支座颁发了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证书。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先后于1999年和2000年印发了《关于在抗震设防区优先采用云南省生产的隔震橡胶支座的通知》和《云南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推广应用橡胶隔震支座等消能技术的通知》,并将推广应用减震隔震技术列入云南省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多次举办减震隔震技术培训班,对各州市建设部门、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人员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云南省还不断加快推进减震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自200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和法规,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同时要求对减隔震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以下是近年云南省政府出台的部分相关法规文件。《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2007):“建设、地震、科技等部门应当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隔震、减震等新技术。”《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的通知》云政发[2008]103号:“开展减隔震关键技术研发及推广运用。从今年开始,启动云南减隔震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在地震重点危险区和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医院、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救灾物资储备库、博物馆、机场、桥梁等重要工程建筑物,党政机关等重要目标单位,重大通信和电力设施等,强制推行隔震垫减隔震技术,并推广使用轻型建筑材料。”《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0]153号:“加大推广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力度。住房城乡建设、地震部门要充分利用云南橡胶资源丰富、减隔震技术领先的优势,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减隔震产业,在全社会推广减隔震技术。2020年底前,在地震重点危险区和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人员密集场所,救灾物资储备库等重要工程建筑物,党政机关等重要目标单位,通信、电力和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要全面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应当重视减隔震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加强减隔震技术应用的指导和技术服务。鼓励和支持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位于高烈度区的重要建设工程采用减隔震技术和新型抗震建筑材料。”《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减隔震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意见》云政办发[2011]55号,《意见》为减隔震技术应用推广制定了目标,要求中小学校舍、医院强制使用隔震技术,并逐步推对人员集中场所和重要生命线工程进行强制。   2012年3月1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地税局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减隔震技术发展与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扶持政策、技术支持与服务、宣传引导等各项措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云南省政府等部门大力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为了配合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在原有设计和检验规范的基础上,2011年下达了国家标准《隔震建筑施工规范》和《隔震建筑验收规范》的编制任务,并准备出台系列支持、规范减隔震技术发展的措施。
  2012年5月12日,正值2008年“5?12”汶川地震四周年之际,周福霖院士对云南省在大力推广减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云南省在全省推广减隔震技术,率先走在世界前列,是保护云南百姓生命和财产,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也是对我国、对人类减灾事业的重大贡献!”“向云南省各级领导和技术人员,对他们推广应用隔震技术,对我国和人类作出的重大历史性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震安科技:
  科技创新,造福于民
  2008年“5?12”汶川地震之后,在四川灾区、云南等地兴起了一股隔震建筑热潮,中小学校、医院等重点设防类的建筑,以及住宅小区等,都积极采用建筑隔震技术。
  2012年5月12日,中国首次实体高层建筑物抗震试验在云南省设计院的办公大楼成功实施。这是中国国内首次把实验搬到实体高层隔震建筑上进行,在此之前的10天时间里,相关专家对这栋办公大楼进行了100多次模拟地震实验,其中包括选择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1年日本“3?11”地震的实际强震记录作为地震动力输入,采集了1000多份数据,对隔震建筑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云南是中国建筑隔震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的地区,建成隔震建筑超过千栋。东川二中、东川因民中学、普洱行政中心、保山人民银行办公楼和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都已采用了该项技术,并被列为云南省样本示范工程。
  且看以下创造了“国内之最”乃至“世界之最”的项目——
  世界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
  国内最高的单体隔震建筑: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
  国内9度区最高的单体隔震建筑:东方福源五期(信用社)
  最大的隔震小区: 普洱人家
  最大的隔震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
  最高的钢结构建筑:云南省设计院办公楼
  以上项目创造了“世界最大”“国内最高”“国内9度区最高”等诸多行业记录,可谁能想到上述项目的研发和实施都离不开一家公司的贡献——云南震安减震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震安科技)。包括上述的中国首次实体高层建筑物抗震试验中的所有隔震垫,都是震安科技研发生产的产品。
  震安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建筑与桥梁隔震技术研究、减隔震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成功研制出数十种规格型号的隔震设备,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隔震结构分析方法和快捷高效的支座安装工法,逐步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多项产品和技术正在申请专利保护。
  震安科技是中国国内较早研发橡胶隔震支座的企业,研发的产品具有很多优势:竖向承载能力大;水平刚度小,减震效果好;极限变形大,能确保隔震层有足够大的变形能力;支座竖向刚度大,竖向变形小;支座的耐老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按照规范标准,普通建筑设计基准期为50年,而隔震橡胶支座产品的设计工作寿命为60年,震安科技生产的橡胶隔震支座通过加速老化实验表明,其使用周期可达80年以上。
  科学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管理制度造就了震安科技强大的生产能力。目前,震安科技已经签署及正在洽谈的合同将近100个,应用在1000多栋建筑上,占全国隔震建筑的一半以上,用户反映良好。同时震安科技还具备建设“大型隔震工程监测系统”的经验,拥有橡胶隔震支座施工方法(专利号ZL2009 1 0198348.5)和橡胶隔震支座更换方法(专利号ZL2010 1 0231810.X)两项专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风起云涌的商海大潮中,震安科技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能取得诸多成绩,主要依靠的是什么?云南震安减震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涛自信地告诉记者:“我们有三大核心竞争力,还有一个充满凝聚力的优秀团队!”
  “设计咨询能力,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生产工艺和管理能力就是我们的三大核心竞争力。”据李涛董事长介绍,震安科技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邀请国内工程抗震领域和橡胶领域多位知名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并承担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建立了自主创新机制,为提高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让自主创新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震安科技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成立了质检中心,配备了完善的产品检测设备,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各工序层层把关、严格检测。并且制定了规范的企业标准,实现了产品生产标准化和系列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层层检验。
  2011年8月份,震安科技正式投产,在此之前,公司曾把部分自主设计和配方的产品订单委托给一些协作的加工厂,按照震安科技的检验标准进行加工。对代工产品进行百分之百严格检验,对大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报废处理,并且承担了主要的经济损失。“因为我们用对生命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管理我们的技术生产。尽管我们的工艺实施有三四十个环节之多,但我们赋予质监部最至高无上的权力并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监管。”李涛董事长如是说,“我们要给客户一个交代,更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这就是震安科技“注重过程控制、追求卓越品质、满足客户需求”的理念,正是因为奉行“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争创第一”的理念,加之专业的研发设计团队,震安科技成长为国内惟一一家集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产品研发、减隔震产品检测、安装、系统监测及售后维护等成套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经过历次考核调研之后,于2012年3月4日,授予震安科技“云南省减隔震技术研发示范基地”荣誉。   震安科技的成长伴随着隔震技术在云南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1993年,时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省长和志强去马来西亚考察时发现了减隔震技术在云南很有发展前景,他认为云南有两个符合发展这项事业的条件,第一,云南是地震灾害最重的省份,第二,云南是橡胶大省,为什么不把这两项结合起来,推动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呢?随后,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云南省橡胶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四家单位组建课题组,研究开发高性能的建筑隔震支座。到1997年,建筑橡胶隔震支座开发成功,之后,在和志强省长的关心和支持下,为使科技成果产业化,于1998年成立了公司。
  从1997年至2008年汶川地震以前,整个公司的经营状况虽然很差,但科技人员有着坚定的信念,坚信隔震技术是解决建筑抗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好的方案。他们一直致力于该项技术的潜心研究与应用,直到现在。
  2008年,在公司发展困难的时候,李涛结识了这些技术人员。“我当时一听这个项目,觉得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什么不把它提升一个高度呢?”于是,李涛投资加入到了这家公司。
  公司改组后,震安科技加大力度开展研发工作,比如开展了大型隔震支座研发,古建筑的隔震保护,高阻尼隔震支座开发,消能减震装置研发等前沿课题攻关。至今,震安科技申报了近30项专利,有18项获得了审批,其中有5项是发明专利。另一方面,震安科技在研发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知识产权,建立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震安科技凝聚了原有所有核心技术团队,同时又注入了新鲜血液,尽管公司目前待遇并不高,但一批优秀人才主动加入这个团队,因为减隔震技术推广这一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深深吸引了他们。“这个团队很有凝聚力,凝聚的力量是这项事业。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住上安全的房子!”李涛董事长坚定的话语里流淌的也是整个震安科技团队所坚守的信念。
  在技术方面,震安科技像日本和新西兰学习,但在创新方面,震安科技已经正在追赶和努力超越这些国家。各级政府也逐步认识到,隔震建筑是抗震最好的选择方式,给予了震安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
  震安科技所取得的技术成就已逐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比如,作为主要承担单位之一完成的全球最大单体隔震建筑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面积达55万平方米,该航站楼核心区由七条巨型钢彩带支撑,大型玻璃幕墙镶嵌于钢彩带之间,采用建筑隔震技术,成功解决了大跨度复杂结构设计难题,可以有效保护人员设备安全,提高航站楼主体结构的地震安全性,共使用隔震橡胶支座1810套,其中铅芯橡胶支座654套,天然橡胶支座1156套。该项目有着:先进的性能设计理念、开发大型复杂结构使用的新型橡胶隔震支座、创新了安装工法、首次实现对隔震支座的安全更换、首次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隔震层进行监测等等。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国的抗震专家学者来参观考察之后,都觉得很惊讶和发自内心的佩服。
  2010年开始施工建设的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总高79.8米,是国内最高的隔震建筑,标志着中国在高层建筑隔震技术研究和应用上取得新的突破。
  日本已建成50层的超高层隔震建筑,而中国最高的隔震建筑为26层,李涛董事长表示,这是震安科技下一步想要推动的事业,“不能说是突破,而是推动,因为这是一个思想理念问题,33层左右的建筑我们在技术上有把握,但还没能成功实施,原因:无论是技术人员的角度,还是政府审核的角度,还是我们自身的角度,都有些保守。所以震安科技最近计划派专家团队去日本考察超高层隔震建筑,也打算自己出资邀请日本超高层抗震建筑的专家加入到我们云南的超高层隔震建筑研究团队中,同时,也会邀请像周福霖院士这样的权威专家作指导。相信云南很快就会有超高层隔震的建筑!”
  震安科技有着先进的减隔震技术研发实验室:胶料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力学实验室。震安科技每年产值的15%-20%都用于研发,同时震安科技在隔震建筑制造领域也有较强优势。凭借对震安科技良好的发展预期,基金选择投入到了公司,随着基金的投入必将快速推动震安科技的发展,有理由相信震安科技上市的目标将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
  企业在发展历程中总是把促进社会发展作为神圣使命。震安科技的一位高管曾跟李涛董事长说:“前些天,我没有向你汇报,就向一所在建贫困小学捐赠了全部隔震支座。”李涛一听,高兴地称赞道:“不用汇报,这是件好事!”震安科技始终把“让老百姓住上安全的房子”作为自身的使命,“当我们有发展能力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并再次回馈社会。我们会自己带着图纸、带着材料,去帮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免费建造带隔震技术的学校。”这其实就是“科技创新,造福于民”的震安科技人的精神追求。
  谈到当初为什么会离开北京老家,而是选择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李涛董事长还是那句坚定的话语:“我看到了减隔震技术的潜力,更看到了它的意义,减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在一个多小时的专访过程中,李涛董事长的话题一直都围绕团队,却很少谈及个人,这让记者深怀敬意的同时,也不禁引发了内心的好奇。在记者的追问下,李涛终于道出了他自己的些许经历:李涛1993年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营单位工作。当他乘坐公共汽车,从北京甘家口到颐和园附近上班时,会途径中关村那条街,每次经过那里,那些琳琅满目的科技企业和创业者们都会给他带来一种莫名的冲动。于是他就辞去了原单位的工作,到中关村一家科技公司应聘,并在这家公司做了一年半的IT工作,当年的销售业绩很突出,营业额做到了全公司的90%。1994年,李涛创办了一家电子工程公司。“但是,我觉得从事电子工程,对于我而言,没有更多的理想。当我知道有减隔震这项技术的时候,欣喜万分,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于是李涛毅然从北京孤身来到了云南。云南是地震多发的省份,但隔震建筑的比例不到万分之一,这项技术在云南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云南隔震建筑的推广也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为震安科技在减隔震技术的研发应用方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李涛和他的团队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推动他们理想的实现,有关于质量的理想,有关于创新的理想,有关于造福人类的理想……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创新意识的形成。而对于震安科技,对于李涛董事长及他的团队,在发展壮大震安科技的过程中会把自身的思想理念和创新意识融入到其中,然后利用科技创新造福人类。“经常会有一个想象的画面在我脑海里浮现:有一天,当老百姓去买房时会先问,这房子是不是带减隔震技术的?”这是李涛董事长的想象,同时也是他的梦想,他的理念。“我还想我们自己建一栋带隔震体验的新办公大楼,让我们震安科技的员工也亲身体验这项技术的革命性。”李涛董事长自信的脸上写满了无尽的自豪感。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经历过大地震的隔震建筑已有数千栋,无一遭到地震损坏,且获得大量地震记录证明:隔震技术是目前具有明显减灾实效的抗震技术,这其中也包括了融入了震安科技的隔震建筑。
  从见证中国首次实体高层建筑物抗震试验的实施,到走进震安科技,再到对李涛董事长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独家专访,记者看到了李涛的愿景,看到了震安科技的愿景,看到了减隔震技术的愿景……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行减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有效提升中国防震减灾工作科技含量,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最大限度减小地震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是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方针的重要措施;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造福子孙,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心系民生的重要举措。
  当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住上应用减隔震技术建造的房子时,哪怕大地震来临,人们也可以在房子里做到不慌不乱,相信这样的时刻,那些一心致力于减隔震技术研究的人,那些投身于防震减灾事业的人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无比的自豪!
  震安科技简介:
  云南震安减震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震安科技)是中国惟一一家集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产品研发、减隔震产品检测、安装、系统监测及售后维护等成套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拥有专业的减隔震产品研发团队和减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团队,其中博士2人,硕士19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1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0人,生产工人120余人,专业涉及地震工程、地球物理、结构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等。震安科技与新西兰、日本多家研究机构,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参与减隔震项目约150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设计隔震项目120项(1000多栋),在国内各种技术研讨会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参与行业标准《建筑隔震施工与验收规范》和《隔震建筑结构监测技术规范》的起草工作。
  震安科技之最:
  世界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
  国内最高的单体隔震建筑: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
  国内9度区最高的单体隔震建筑:东方福源五期(信用社)
  最大的隔震小区:普洱人家
  最大的隔震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
  最高的钢结构建筑:云南省设计院办公楼
其他文献
自“二次跨越”战略提出以来,怒江州在银行、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等存贷款业务,保险机构的保险业务,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农村金融缺失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共怒江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金融机构存贷业务发展良好,2011年,全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954206万元,比2010年初增长33.24%,年均增长16.62%;各项银行贷款余额为587224万元,比2010年初增长35.
期刊
“十一五”时期是云南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5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严重自然灾害,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困难面前奋力攻坚,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过去的2010年,在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面前,全省上下审时度势,超常工作,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实现了“十一五”改革发展
期刊
将散落的光线,  一一拾掇与杯中,  和着茶把时光漫漫浸染。  沐浴在橙黄,  汤色如搁浅在西的斜阳。  细细的感受,  浓浓滑顺与舌暧昧纠缠。  在这样的冬日,  午后把阳光的味道品尝。  沉入心底的暖,  如相拥爱人入怀的温度,  寂静的澄亮无声而灿烂。  ——冬日午后,邂逅古里红茶。  二十世纪50年代,云南省茶科所科技人员在南糯山群体茶园中曾发现有芽叶较紫的茶树,但当时并没有特意去引种繁殖
期刊
中共怒江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设“四个百万”工程、“农民增收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措施,推动了农业向优质化、生态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实现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8万吨,创历史新高;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渔业生产形势较好,农村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比2007年增长69.7%,年均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
期刊
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本和配置,而当前社会最稀缺的资源,是在社会转型中能铸就人才的新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模式。知识唯有内化为大脑且外化为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产生效应才是真正的力量。  [编者按]  在第102期杂志中,我们刊登了《新教育价值观及模式探讨》第二部分,本期将继续刊登第三部分以飨读者。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激烈的脑能科学革命和脑能竞争时代。随着信息的爆炸,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
期刊
2007年9月,从保山市市长任上走马赴任中共怒江州委书记刚4个月的段跃庆博士通过深入怒江四县的农村、行业、学校、机关、厂矿进行了一百多天的实地严谨调研,而后在“上不负中共云南省委的重托,下不负怒江50多万各族同胞的厚望”的坚定信念下,大胆谋划出了怒江二次跨越的恢弘战略:确立了“生态立州、科教兴州、电矿强州、文旅活州”的发展思路,制定了构建怒江国家级水电基地、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国家级多元民族文化及
期刊
入刊理由:  不是冤家不聚首。这一次,两大知名富豪排名机构——福布斯与胡润研究院又在慈善榜单发布上贴身肉搏,两个榜单的人物面孔大相径庭。    2011年4月19日发布的2011中国慈善榜榜单显示,中国首善出现两张面孔,福布斯以12.8亿元的现金捐赠额将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推上中国首善;而胡润研究院则以45.8亿元的捐赠额将曹德旺奉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  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投
期刊
入刊理由:  火红的五月,有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那就是劳模。  劳模改变生活:崇高、伟大、和谐、隽永……  劳模体现价值:生存、发展、创新、超越……  劳模是人民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社会的中坚。  劳模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劳模是美丽的、光荣的。    追本溯源,1889年7月,由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期刊
入刊理由:  A股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披露正式收官,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仍是热门话题。虽然高管的薪酬机制应与公司经营效益相结合,但实际却并非如此。纵观2000多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的公司中,高管薪水不降反升的并不少见。“穷了股东,富了高管”的情况较为普遍外,上市圈钱后便大幅提高薪酬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统计显示,28家上市公司中,仅12家企业每股收益同比增长,除了*S
期刊
入刊理由: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个人独舞,不如大家一起跳舞,这才是有意义的生活。    审计、验资、代理记帐、会计咨询、税务咨询、管理咨询、会计培训和工商事务代理等繁琐的事情,在赵光辉看来,却很简单,“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这么多年来,凭着我的勤奋和真诚,在工作中我慢慢地赢得了客户的信赖,赢得了口碑,就这样业务也随之而来,久而久之,我的心不再跳,手不再抖。有时候,业务上的事情,一个电话,几分钟的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