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教授卖专利套国家基金 催生灰色利益链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6所高校,一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总和为何不如一个浙江大学多?楚天金报记者暗访后发现,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审批难,转让正道难走通,导致私下交易成风。
  据一位科技界人士向楚天金报记者透露,发明成果经私下交易后,大量流失到外省,预计流出量占总量的三成左右。“高校发明成果,被一些教授进行了私下交易。”调查中,记者屡屡听到这一说法,但当请其讲几个案例时,对方则称“这事太隐蔽,不好说”。
  几经周折,楚天金报记者通过一家专利代理机构“结识”了在汉某高校教授、博导李传利(化名)。李教授开出100万元的专利合作金额后,还为记者所要创办的“公司”频频出主意,一条专利流失灰色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记者暗访
  接触中介:
  专利转让人“浮出水面”
  是哪些人在私下转让科技成果?由于正常途径很难找到采访案例,记者只得隐瞒身份,试图通过专利代理中介机构寻找相关线索。
  在网上一搜索,记者找到了设在武汉的近20家知识产权事务所或专利代理事务所。这些专利代理机构的办公地址,主要设在武汉几所知名高校附近的写字楼里。
  记者假装自己是一名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急于寻找市场前景良好的发明专利,然后给这些专利代理机构一一打电话。其中7家在电话中称只代理申报专利,不开展专利转让业务;有4家机构的工作人员称,想购买专利的话,需要找事务所老板直接谈,“这种资源都在老板手里”。
  北京设在武汉的一家知识产权事务所分支机构负责人称,向他们咨询购买专利的人,“你不是第一个,电话很多”。但当记者请他介绍一位高校教授及其发明专利时,他则称“需要当面谈才好,电话里没法说”。
  记者继续向武汉一家专利代理事务所“求助”专利时,该所工作人员刘芳(化名)听了记者欲创业的“实际情况”后,先问准备投资多少开公司。当记者说首期投资1000万元时,刘芳呵呵一笑,“那可以。如果投资少了,很多教授都懒得跟你见面”。随后,刘芳主动介绍了一个项目,并提供了发明人——某高校教授、博导李传利的电话,“你们先联系一下,如果谈不拢,我再帮你找其他教授”。
  记者假装跟刘芳开玩笑说,如果自己与李教授合作成功,李教授定会重赏她。刘芳笑着说,“哪里哪里,私下里帮帮忙而已”。
  随后,记者从某高校官方网站上查询到了李教授的基本信息,跟刘芳所介绍的一致,手机号也一模一样。
  初见教授:
  免费兼职博士成了合作附加筹码
  在电话中与李传利教授约好后,楚天金报记者与他如约见面。在其所属高校的宾馆门前碰头后,李教授径直将记者引到学校一处僻静招待所休息厅。
  寒暄过后,记者提出想了解李教授持哪些专利。不料,李教授反请记者先介绍一下个人情况。看得出来,李教授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接触。记者谎称自己大学毕业后打了两年工,现在想自己开公司。今年春节回家时,正好听说一亲戚在广东做电子产品生意,亲戚欲拿出1000万元投资新项目,为转型做准备。“其实,我负责开公司找好项目,亲戚负责幕后投资。”听记者这样介绍,李教授信以为真,笑了笑,“若真投资好项目,1000万元恐怕还不够”。
  接下来,李教授话匣子一下打开了。听说记者想购买一项市场前景好的朝阳行业发明专利,他提到自己多项发明专利,并重点推荐了一个新项目。
  记者提出,听说从学校里买专利,程序很复杂,“我们就是想尽快掌握技术,把公司早日开起来”。这时,李教授突然凑近记者,低声说,“那我们还可以私下合作”。李教授介绍,双方可以绕开学校,签一个100万元的合作协议,自己将一个科研成果转让给记者所开的“公司”,由公司去申报发明专利,甚至发明人都可以写记者和老板的名字,而不提李传利。
  “我有几项专利了,已经不在乎名了。”李教授说。记者不禁问:“这笔科研成果的研究经费谁来承担?”李教授呵呵一笑:“这你就不用管了,学校里有现成的实验室和科研条件,不用你们再投钱。”
  为帮助记者早日将“公司”开起来,李教授还承诺,一旦合作,可以带记者去参观同行企业的生产线,了解具体如何运作。同时,他还承诺:“可以派几个我带的博士生到你公司里帮忙做技术开发,工资不用你们开,社保也不用办,多省钱!当然,公司每月若给他们几百元的奖金,他们会干得更起劲。这批博士毕业了,我又招了下一批,你们接着用嘛。”
  此外,李教授还提出,等公司今后招聘了技术人员,自己可以随时带着技术人员到竞争对手企业中“参观学习”。为证明这种合作模式的可行性,李教授又专门讲了他在外省的几个类似合作项目。
  话越说越多,李教授不经意间还透露出,去年,他以个人名义投资100万元,作为大股东在南京注册了一家公司,并由弟弟负责打理,今年产品就可以上市销售。
  再次接洽:
  参观上市公司道明公私合作好处
  为充分挖掘出李教授干私活背后,所蕴藏的一条专利流失产业链,记者致电李教授,希望能早日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李教授爽快答应,并在当日就敲定,下午去光谷一家知名企业。
  记者与一名假扮成“出资人”的同事,与李教授在高校会合,一同前往光谷一家知名企业参观。一路上,李教授兴致勃勃地向“出资人”讲述着具体的合作模式。与第一次见面相比,李教授对记者更加信任,说话也没有了顾忌,讲得更加具体。
  李教授表示,记者所要创办的公司,如果想早日开起来,就离不开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这一资质。“专利是申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他建议,记者先以公对公的形式,从学校购买一项他的专利,“学校开价五六十万元的专利,我可以帮助内部活动一下,把价格压到30万元”。
  当记者对此表示出质疑时,李教授又进一步解释,“价格压低一半没问题,你要相信,在学校里,一个教授还是有些能量的”。李教授强调,如果一开始就私下合作开发,等企业申请了专利并获得授权,至少需要两三年,那时再去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间耽误不起。而现在,可以先拿个学校专利去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当这30万元到账后,其中10万元可能会划到学校的公共账户上,20万元会划到科研专管经费账户上。这20万元,只有我有权利来花,但又不能取出现金,只能再用作科研资金。那时,我们再继续私下里合作,用这笔钱去为你们搞科研,你们再给我们些费用,不就变现了吗?!你们公司也可以节省一些研发费用。对吧?”李教授一口气道出了公、私双重合作的“好处”。   言谈间,一行人来到光谷这家企业,想不到,居然是一家上市公司。见到该公司技术负责人,李教授谎称记者是其学生,来学习一下,对方也没多问,换上鞋套,就径直进入封闭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上,数百万元的进口设备在运行着。
  参观间隙,当记者小声问李教授是如何与该公司进行合作时,他稍微笑了下,“等以后我们成功合作,你就明白了”。
  离开这家公司后,李教授又主动提出,可以带记者去看看他们学校的国家级实验室。一进实验室的门,几名工作人员主动跟李教授打着招呼,“我带的几个博士生,都在这里搞科研。这里的科研设备,我们随时可以用”。
  末了,记者提出去李教授的办公室看看时,他又将记者带到首次见面的僻静招待所,“今后成功合作了,会有机会给你们看”。
  对话实录
  记者:如果绕开学校,公司具体该怎样跟你合作?
  李传利:咱们私下里签一个协议就行啦,跟学校没关系。比如,你们公司给我出一个技术课题,我在学校带着团队去研究,成果出来后,给你们去申请专利就行了嘛。
  记者:咱们这是第一次,需要签多大的单子?
  李传利:可以先尝试一下,就百八十万吧,这是个打包价,不算多。因为除了这项发明成果可以转让给你们,我还可以为你们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我做技术顾问、派我的学生去你们那儿做先期的技术开发。你们不用开工资,又不用缴社保,多划算。如果你们需要高工,我还可以帮你们去“挖人”。
  记者:我们这种私下合作,万一被学校知道了,它会不会告我们?
  李传利:这个不用担心,学校怎么会发现呢?即使知道了,有我呢,在学校里,我还是有些能量的。所以说,建议你们再通过学校买我一个现成的专利,二三十万的事。接下来,我们私下里就可以更大胆地深度合作了。
  记者:你们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干私活,学校就发现不了?
  李传利:学校哪有精力管这,只要学校布置的任务,我们如期完成,其他的,我们在搞什么科研,学校都不管。基本上,是我们自己说了算。
  专家分析
  专利私下交易因利益驱使
  为什么专利私下交易会如此受高校教授们欢迎?一位专家道破天机。他说,这种专利私下交易,主要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直接转让现有专利,虽然专利所有权在学校,但由于学校疏于管理,也很难追究到底,“这种情况毕竟有风险,所以近年来很少有教授再这样操作,即使有,也是一些转让金额很小的专利”。
  第二种情况,就是一些大学的资深教授,自己的一些职务发明成果不在学校申请专利,而是直接转让给外地企业,让企业去申请专利,“你想啊,资深教授本身已经有多项专利在身,已经不在乎什么名了,职称评定也用不着专利了,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了”。记者在刘芳那里也听到了类似的说法,“以合作开发的形式,教授带学生在学校实验室里做项目,做好了再给其他企业去申请专利。不声不响,学校根本不知道。这当中,尤其是几十万元的小项目,又不用开发票,采用这种模式的很多……”
  第三种情况,就是不在学校申请专利,企业也不需要申请专利,而是直接转让技术,这样就更无懈可击。该专家表示,后两种情况存在的可能会比较多。
  高校回应
  学校管不住教授的脑瓜子
  对于高校教授私下交易发明专利的说法,某高校一位处长直摇头,“不可能,教授在职发明的专利属于职务发明,所有权是在学校里,私下交易是犯罪,哪个教授敢踩这条红线?”该处长称,即使这些发明专利被教授私下交易了,但所有权还在学校,就是有企业私下买了这种专利,也随时面临着被学校起诉侵权的风险。
  接下来,该处长又说:“当然,不排除某些教授为了规避专利私下交易的风险,会将原来的专利稍稍改动一下,变成新的发明成果后私自卖给外地企业,由企业去重新申请专利。”该处长指着自己的头说,“专利都在教授们这里!你说,学校能管住他的脑瓜子吗?学校没精力管,也管不住,关键是很难取证。”
  教授心声
  不愿看着自己的“孩子”没了
  “教授干私活,不算什么稀罕事,这在业内很常见。”面对记者的采访,不到40岁就已是某部属高校副教授的刘阳(化名)这样说。
  刘教授说:“教授之所以干私活,还是因为有市场。”他表示,国内一些中小企业受实力所限,不可能常年养着一批科研人员。他们通常会将技术外包给高校的一些教授私下里去搞开发,按项目算,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元的单子都有。
  提到科技成果私下交易,刘教授说:“其实,大家也很无奈,因为公开交易手续复杂,时间长。等审批完了,说不准专利已经失去竞争力,谈好的合作都废掉了。专利成果,就像教授的孩子,谁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没了呢?!所以私下寻找出路很正常。”
  专利私下交易路径图
  第1步
  牵线
  专利代理机构暗中搭桥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武汉市的近20家知识产权事务所或专利代理事务所,都有代办申报专利的业务。如此一来,这样的机构会掌握大量高校教授们获得国家授权专利的基本情况。记者在刘芳所在的专利代理事务所看到,该所专利库里的数据密密麻麻,专利所有人、发明人的具体项目和联系方式等,一目了然。
  据刘芳介绍,每当有高校教授通过事务所代办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后,他们都会顺便问一句:是否需要代办转让?如果对方需要,他们就会做个记号。之后,当有人上门来购买这些专利时,一座暗中专利交易之“桥”就初见雏形了。
  第2步
  筛选
  中介机构寻找诚意买方
  作为专利发明人的高校教授,一旦从专利代理机构得知有人要购买自己专利的信息后,就会先约对方私下里见面谈。当然,专利发明人对买方的要求也不低,刘芳对记者说,教授们平时都太忙了,所以也不是谁都可以去跟他们见面的。他们需要投资金额大、有一定诚意、合作可能性较大的对象,这就离不开中介去“把关”筛选,并随时电话征求教授的意见。
  第3步
  接触
  多次面谈敲定私下交易
  一旦选择好合作对象,双方就会就合作方式展开接触。在首次接触时,教授主要是揣摩买方的心理,从而判断出对方到底是想通过“公对公”与学校合作,还是可以私下合作。一般情况下,教授会在不断深入的谈话中,引导买方进行私下合作,因为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经过初次面谈,教授基本上可以判断买方是否有合作意向。对于意向明显的,教授就会进行第二次见面,并带对方到自己的“关系户”企业里参观。如此既可以提高教授的身价,给合作方留下良好印象,又可以为接下来的谈判增加筹码。
  第4步
  合作
  用高校资源为企业研发
  教授与企业合作开发专利的关系一旦确定,教授就会为企业提供一系列“售后”服务,主要是技术和人才支持。而这种“售后”服务,一般是双方在合作前,卖方所许下的承诺。
  如李传利教授,在与一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他会带着企业的技术人员去同行企业的生产线“参观”,快速了解生产流程;他还会派自己带的博士去对口企业,帮助对方搞科研。如果企业今后有什么科研难题,他还可以利用高校实验室搞研发。
  第5步
  套钱
  联手“套”取专项资金
  就像李传利所言,随着一些教授和企业合作越来越深入,双方下一步还可以合作搞科研项目,“套”取国家专项资金。2011年,李传利曾联合武汉、杭州等地企业,申报一个国家项目,共争取到1000余万元的国家专项资金,仅杭州那家民营企业就获得上百万元的资金。
  李传利透露,企业跟教授合作,在争取专项资金上会有优势。他举例说,在竞争省内一项科技专项资金时,深圳一家公司驻汉分支机构与武汉一家公司“争”得非常激烈,而关键点就在于专家评分。李传利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他自己当时就是评审专家之一,“我还没打分,武汉这家公司的短信就来了。你想啊,我肯定给它打高分;深圳那家公司自然分不会太高”。
  从初期专利合作,到之后联合对科技专项资金的“巧取豪夺”,一个灰色利益共同体就这样形成了。
  (来源:楚天金报)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采初审制,,基本上不对实审。由此引起初审与实质授权条件之间的矛盾,使授权后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利稳定性差、社会公众认识混乱等,而且随着我国实用新型申请量的逐年增加,该问题呈现出越为严重的趋势。因此,专利局逐渐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进行实审,提高实其授权质量,并依法驳回不属于保护客体、不具有新颖性、公开不充分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关键词 实用新型 审查 保护客体 新颖性 公开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实证分析民间金融成因、作用及经济效率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针对商丘民间金融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对商丘民间金融产生的原因、现状、和经济效率的分析,为商丘民间金融正名、定位。  关键词 商丘民间金融 发展问题 实证分析 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  一、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  自2008年起,商丘市民间融资比较活跃,主要方式仍是直接借贷并且融资额度逐渐扩大,借贷利率上升。中小企业民
期刊
摘 要 知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具有活力的生产要素之一,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可取,需要对交易成本、社会收益和资源配置效率等各方面进行权衡。本文旨在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进行经济学产权制度角度的审视,通过对科斯产权理论的引入分析,点出科斯产权理论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而探讨了科斯产权理论中产权界定和交易成本这两方面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过程中的体现和作用,以期达到科斯产权理论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保
期刊
摘 要 金融业与旅游业同作为我国两大战略性重要产业,二者间内在密切联系,且金融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新疆旅游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一目标,尤其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旨在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新疆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业 金融支持 商业银行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2010
期刊
摘 要 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部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堡垒,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的重任。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是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举措。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本文依据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特征表现,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化学与药学系“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实践,对独立学院“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
期刊
说起在路边贴手机膜,不少人觉得这算不上“生意”。而不少干这行的也总觉得挣不到钱。但是,来武汉不到五年的安陆小伙子赵周桥,却把这种不算生意的生意,做得有滋有味,三年挣了两套房子。  满街都说小赵生意好  天下着小雨,大智路数码城外的人行道上,仍有三五个贴手机膜的小摊。记者跟几个摊主聊了下,他们都说一个叫小赵的生意做得好。过了半个小时,赵周桥“姗姗来迟”。  33岁的赵周桥来自安陆,已经不在路边摆“野
期刊
一块黑色的茶饼,经过“热炒”,身价倍增。神奇的普洱茶,背后是否藏着鲜为人知的玄机?一杯褐色的普洱茶,有人喝出的是甘甜,有人却喝出了苦涩。近日,汉口钢材老板王全以不到当时购买价的1/3,脱手了全部储存的普洱茶,伴随着巨亏3000万元的心酸,他的普洱收藏梦也就此破灭。  相信普洱收藏的创富神话  钢材商重金囤三仓库  记者在汉口谌家矶一间仓库看到,百余平方米的房间内,仅有的几箱普洱茶饼堆在一起。阴暗的
期刊
摘 要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国互相交换留学生学习彼此语言、文化以及相关专业的现象愈来愈多。江苏徐州作为中国二线城市以及苏北地区代表性城市,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区域特征。徐州地区高校来华留学生来华前对中国和徐州有着怎样的文化预期,来徐后的文化体验如何,及其之后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当地生活、学习以及文化等,以期为我国二线城市来华留学生接纳、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一
期刊
摘 要 国际政治经济学其中一个研究课题就是关于某一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主要的案例研究有罗伯特·吉尔平对美国跨国公司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而这正是国家主义理论的部分核心思想的体现,这种理论主要吸收了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新现实主义的观点。通过对罗伯特·吉尔平教授的国家主义理论分析,可以深入评判面对当今世界挑战的国家主义理论的解释力。  关键词 罗伯特·吉尔平 国家主义理论 跨国公司 对外直接
期刊
目前,我国法治化为政府推动的整体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由国家到民间的强制性的法律变迁。这就对法律之于公民权利义务提出了相应要求。环境保护更适合于义务本位的法治理念,法律将环保义务赋予公民是应有之义。本文从环保现状出发,透视现行规定,就法理角度阐释公民环保义务立法具体化的必要性。  一、环保现状  环境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并且愈治愈烈。春节后,国内50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1个城市为严重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