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粗心惹的祸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fei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多次统计,口算全对的人数并不很多,总有部分学生会错一二题,口算错误人数高达60%之多。更不容忽视的是,教师们都存在着认识上的错误,将“粗心”归为头号原因。错误的原因真的单纯是粗心吗?
  
  一、学习习惯是主要因素
  
  无可否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确实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1 思考不够周密,为了追求计算速度,他们做口算时不加仔细思考,急于抢答,信口开河,来一个一知半解。2 注意力分散,很多学生在做作业时边说边玩边做,甚至边看电视边做作业,导致学生做半题、写半数、漏题等。3 书写慢而马虎,形成“6”“0”不分,“1”“7”不分。4 算后不检查,很多学生算后从未有检查的意识和习惯,一锤定音,这是最严重的。长此以往,学生便形成了粗心、马虎的恶习,这一恶习使学生有时想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学生是由于这类原因造成计算错误的,我们可以将其归为粗心,但它只是造成口算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并不是全部。因为口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不用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是依靠记忆,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这里所指的口算不仅仅是简单的口算题,同时还包括应用于笔算中的口算部分)。
  
  二、心理因素上有客观原因
  
  口算要通过观察或听觉、感知、注意、记忆、反馈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才完成,每个学生在这些方面发展的程度不同,是学生产生差错的重要因素。
  1 注意力发育的心理影响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不稳定性和较差的分配能力是产生算错的重要因素。小学生做事情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注意的范围不广,因而很容易导致“分心”。为此小学生口算的通病是:(1)观察笼统,他们常常会把“十”当成“×”,把“-”当成“ ”等。(2)感知事物不精确,把相似的数写成另一个数,如把9写成6,把236看成329等。(3)注意力分散,人在计算,心在玩耍,他们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2 记忆力差
  记忆的目的不仅仅是贮存,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地提取。贮存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使得贮存消失或暂时中断,从而丢头忘尾,造成“遗忘性差错”。特别是连加、连减,退位减法,这些计算瞬时记忆量较大,如进位退位加减中忘了进位或退位,口算28×3时,要求能暂时记住每一步口算的结果,20×3=60 8×3=24并在脑中口算出60 24=84而这两类口算题出错,主要是中间得数的贮存与提取不完整。
  3 算理留下的表象不深
  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度的桥梁。从运算形式看,学生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运算,再到抽象运算。低年级学生常有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思维的凭借物。低段儿童常因表象不清晰而产生差错。如计算退位减法15-9时,如果他对做题过程(用10根减9根剩1根,再把1根和5根合并1的表象模糊,正确率也就下降了。
  
  三、教学上的原因
  
  1 教师没有严把口算关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是没有好办法的。空中楼阁,对于知识是一种幻景。口算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也是同样的道理。连10以内的加减法都没掌握好,怎么进行下一学段的学习呢?因此,每一阶段的口算必须完全达到要求,才不至于出现更大的口算错误。第一学段要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些简单的运算顺序,而且从速度上要求达到每分钟至少8~10道。第二学段要求把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同时还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第二学段中要求具体分解就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未能达到一定量的训练,学生不能热能生巧,这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阻力。
  2 教师对学生错误是否加以分析,对症下药。
  当学生出现口算错误时,有些教师就轻易地、统一地将其归为粗心,使学生的口算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如: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小数点数位是否处理好,学生有否注重简便方法等,也对口算的正确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学生的口算犹如人生病一样,同一种病引起的原因是不同的,教师们要担当好教学医生一职,在认真查找病因的前提下,对症下药,才能使口算错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医治”,确保口算正确率的提高。
其他文献
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要看其是否将课标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落实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前段时间,我们集中听完一轮我校一至五年级的语文课,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做到了这一点。现仅以二年级《葡萄沟》课堂教学片断作为范例说说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应该说,这是一堂较好体现新课标精神的课例,具有很强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 整体把握  片断一:  师:我们上节课已初读了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显然违背了作文教学之道。文章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惟有适度合理地进行情感渗入,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如何让真情在作文教学中流淌,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把阅读教学看成对话过程,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冲击和改造。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使对话行之有效,让课堂生命焕发活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和教学民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放下自己的师道威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进行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对话。要鼓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开展一些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中一些科学现象充实教学内容,认真筹划上好每一堂实验课,并适度开放教学空间,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目的。    一、发掘科学素材。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尽管融合了自然、物理、化学等知识于一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发掘身边科学素材,充实、
各位家长:  下午好!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这里,为的是共同探讨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首先,我想谈谈对“健康”这一词的理解。健康应该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于是,我们注意孩子的饮食,希望孩子少生病,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身体健康对于人的成长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视。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
在新课程全面引领,新教材全面推广的今天,老师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不久,听了好几节《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这是第七册第六单元的起始课,也属于老教材的经典课,同样的教材,在不同老师的执教下,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一、要关注空间观念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要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内容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观念和资源,如何利用这个有效的资源,来进一步
奥苏贝尔说:“影响学生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学”的要求,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使教师的教为学生学的需要服务,从学的需要中引出赚的问题,从学的需要上推进探性的学习进程。  教学片段  活动一:找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主题图)    师:你能从图中找到角吗?  生:房子顶上有角。 
小学生的认识经验和阅读能力有限,他们阅读文章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很难完全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神韵,这就需要老师悉心启发引导。这几年,我在字理实验教学中,认识到汉语是一种以形表意为重要特点的语言。根据这一特点,我除了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感情朗读等常用方法去品析欣赏语言文字外,还引导学生运用字理进行品词析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请看《揠苗助长》教学片断:  师: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揠苗助
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空间智能是人们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更是人们进行艺术、科学、数学及文学活动的不可或缺的能力。“大千世界,色形而已”,幼儿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空间等。帮助幼儿发展空间智能,是早期教育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个案进行研究,分析幼儿空间智能的培养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  案例:6岁男孩小龙是设计迷宫画的高手。他的每一幅作品,图案丰富,路线
笔者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思维火花。如何把这些带有偶然性的思维引导到必然性的知识结构中去。值得我们思考。下面以笔者对《圆柱体积》的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案例    为探究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发表意见。有学生以课本中的拆拼方法推导出公式。  师:谁还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稍停,一生犹豫地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