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命成长的诗性描摹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梦幻意象是当代女性散文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女性散文的梦境里有关童年故乡、爱情亲情的描述,细腻迷离,诗意且有力地记录了女性自我心智成长与精神蜕变的生命成长史。
  关键词:女性 生命成长 女性散文女性意识 梦幻意象女性成长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08)02-0061-03
  
  散文评论家楼肇明曾指出,“女性散文”应呈现的特质是:“(一)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思考;(二)这种思考是以自己的经历体验为基础的,换句话是以自身的经历经验和女性的心理特征作为观察社会人生、社会自然的视角和触角的;(三)其想象方式具有女性的心理特征,偏爱或擅长顿悟、直觉、联系等等。”这不仅符合真情实感、轻灵率性的散文文体特征,而且也更适宜于女性的感性化、形象化、直觉化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备了顿悟化、超验感和透彻性的梦幻意象则更成为女作家表达女性意识的文学法宝。梦境、幻觉、冥想、梦想……,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梦幻意象都具有较丰富的内蕴,对于读者的启示可以是多方面的,在当代女性散文的叙说当中,它细腻而迷离,显然更能含蓄、诗意且有力地表达女性自我的内心成长、对外部世界的敏感反应以及独立思索。
  女性是人类生命的直接创造者和养育者,女性成长是一个痛苦艰辛的过程,从女儿到妻子到母亲,从生理到心理的痛苦蜕变和成长过程注定她们情绪情感的多变起伏,这种对女性生命经验的认知与体验,形成了她们独特的性别意识。女性的生活经验是细腻而丰富的,感性与知性交织的心路历程更是丰盈。在梦中,对童年故乡的抒怀,对两性关系的思索期盼,对亲情母爱的倾诉,无不成为与现实遥相呼应的诗意人生,也是女性自我心智成长与精神蜕变的生命成长史。
  
  一、纯净童乡的沉湎
  
  “童年持续于人的一生。”葆有童心是向着自然天性的回归。当成长无法阻止,返回记忆的梦乡,寻找精神的栖息之所便成了回归童真寻求本心的最好路径。
  女作家的童年经验是丰富的,童年的梦更是洁白无瑕。斯妤“童年的梦是五彩的,时而姹紫,时而湛蓝,时而粉红桔红……”;筱敏则觉得自己17岁的时候就已经老了,因为“在这之前,我一直做梦,所梦的全都与天鹅湖和睡美人有关。梦境白洁,轻盈若絮,飞扬若风,天幕上永远结着神秘果一样的蓝星星;”在迟子建的童真世界里,“童年时所到的一处河湾,在梦里竟然焕发出彩虹一样的妖娆颜色;”此外,“发光的树、游在水池中的鳌、狂奔的猎狗和浓云密布的天空”,这些童年记忆都以各种各样的变形具象的形式出现在作者的梦里。
  童年和故乡是无法割裂开来的,对于女性,故乡就是自己的娘家,是让人安全和信任的心灵栖息之地。斯妤记忆中的童年的闽南小镇,总是“静静地又是清晰地躺在那里”;苏叶经常在故乡的梦里泪水涟涟,少小离家的她不禁自问,“不知道这究竟是因为什么。不知道我那千里之外的故乡,为什么老是乘风踏月,在我没有防备的时候,扑到这六朝金粉的遗地中来寻找我,亲近我。好象它是我的老娘亲,扶着夜色,悄悄来舔净我身上的委屈似的。”张洁在梦回到少年时代生长过的地方之后,神奇地看到了童年时代可爱的自己,“你这傻老太婆,为什么要找我呢?我并没有离开你,我一直住在你心里。”作者不由感叹,“我最想留住地,还是那永远没有长大、永远没有变老的心啊!”
  童年故乡为什么一再在女性的梦境里出现?筱敏的《芭蕾梦》也许是最好的答案。“那种仙女一样浪漫而且自由的轻灵,是少女天然的向往与憧憬。”“芭蕾的形式注定它要与世俗生活拉开距离的。”浪漫自由、纯净超俗,这是女孩子对纯粹的审美形式的憧憬和向往,是女性意欲与世俗生活拉开距离的“心灵的神话”。童年、故乡恰恰如遥远飘逸的芭蕾,纯真散漫自由自在,远离俗世。与其说芭蕾梦是作者童年和少女时代的理想,不如说是每位女性的女性情结:对于纯真和自由的永不言弃,对于纯粹精神故乡的永远追求。这种情结常常贯穿女人一生,影响并制约着女性现实。虽然连筱敏自己都知道自己对芭蕾的“一往情深”是“隔着玻璃,充满遗憾,是一种没有回应的深情。”
  童年之梦,这种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的个人记忆,强调了生命体验的重要性。无论是色彩妖娆的河流还是洁白典雅的芭蕾抑或是孤独刺眼的彩虹,这些稍纵即逝的童乡梦见证了女性成长的起始之时和出发之地,成为了女性一生的精神资源,它让女性在对时间的追忆中不断返回自身,沉湎童真,认识自我,确立主体,并在精神向度上体验生命自由,实现生命对家园的寻找。
  
  二、神话爱情的醒悟
  
  怀着纯真圣洁的童年理想,在坚硬现实之上不断受伤与自救的成长过程中,女性也开始漫长的爱情之旅。爱情是人类最深刻的人生体验之一,对女性角色、女性生存境遇以及女性历史真相的发现,这一切贯穿在对于爱情婚姻的不断质询和反省的女性之梦里。
  爱情之梦一边神话般创造又一边梦魇般醒觉。林白还在四五岁的时候,就梦想“要嫁给一个乘降落伞自天而降的解放军”;廖华歌在一片梅林里梦见“以无怨青春为代价,倾毕生纯情而认定的”初恋爱人;张爱华则“经常做一个大致相同的梦:一个大浴盆,水清水盈,飘飘荡荡的,具有模糊的象征意味。有个令人动心却五官不清的男人。我的心忽悠忽悠的,大概是站在高处,离天很近,我心甘情愿地在清醒和沉睡之间甜蜜地回旋。”爱情在最初的梦境里是浪漫神圣的,爱情对象男性的面目模糊却让人膜拜,“心甘情愿”是许多女性爱情行为的最好注解。
  在女性笔下,爱情是那样美好,充满诱惑力。她们真诚地叙说着对爱情的渴慕与痴情,表现着爱情的甜美与幸福。女性对于爱情.不仅出于本能的追求,也是女性寻找自我、肯定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然而,“当女人如痴如醉地欢乐在她唯一因爱而投于其身的男人的怀抱中时,男人的感情却生锈了。”素则是在“梦与醒的边缘上”参透了爱情的哲学:“得到的东西,永远不是你梦里寻他千百度的东西,它却摧毁了你的梦”。爱情理想的破碎、男性理想的失落使得女性甚至发出“下辈子做个好男人”、“不愿做女人”的呐喊,而陈丹燕甚至有个心存多年的“男孩水兵”梦,最让人心痛的是唐敏的《女孩子的花》。当她在梦里,看见女孩子的花满满开了一盆,因此“失望得无法形容”,由此导致了水仙花的自我毁灭时,作者痛心疾首,“这世上可以做许多错事,但绝不能做伤害女孩子的事。”这种对女性命运的呵护,因为爱到极致而不愿其出生的敏感,在作者轻灵神妙的笔端流出,其中深藏着的是作者对于女性生存的深刻的生命体验与思索。
  两性关系本是和谐共处、平等互有的。但由于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实行的父权制是一个“只表达了一个性别、只是男性利比多机制的投影”的体制,爱情在这样的只代表一个性别的父权制文化下,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以男性为中心的倾向,投射到现实中,出现的男人-女人的关系便是主动-被动、强大-弱小、保护-被保护、外-内的一元对立关系。如 果说爱情是女人生命的全部重心,那么她在爱情中的实际地位及由此而生的各种矛盾冲突,毫无疑问会使她们陷入尴尬之中。无论女性在爱情中以何种姿态出现,或谦卑或宽容或超越,都无法改变爱的不平等的事实。男权社会中的爱情己非女人理想中的长相厮守的心灵契约,对于爱情中传统意识的男性期待也愈发受到质疑。“女人为什么一定要美如莹玉而男人为什么一定要成就功业?”
  在《与周瑜相遇》一文中,作者迟子建在梦境里化身为一名农妇,与憧憬已久的周瑜相遇,在交谈中表达了对于理想男性、对于男女各自不同的生存状态的认识。作者以“艾草味”和“鼓角声”分别象征女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和男人所沉迷的战争状态。作者在梦里对着周瑜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作者其实给我们具体勾勒了一位反历史主义反男权中心的理想男性形象:忽视丰功伟业,尊重个人生命感觉,与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享受日常生活的“凡人英雄”。男权中心的文化将男性定位为所谓的功名利禄中,女性的这种理想男性的期待毫无疑问是想摆脱男权文化中心的钳制。然而,“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这样的英雄甚至在梦中都是虚妄的,迟子建树立的女性爱情理想中的新“凡人英雄”,在消解历史英雄史观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女性对于男性的一种乌托邦想象。爱情如梦,期待到失落似乎构成了女性在爱情婚姻中心理过程的宿命。这女性作家在梦里带着记忆之痛,体验生命的残酷与美丽、残缺与完美。无论是幻影英雄还是现实凡人,爱情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纠缠丰富了女性的精神世界,而女性个体的性别理想的破灭与重建,在张扬女性意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女性成长中的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觉醒。
  
  三、代际亲情的轮回
  
  爱情、家庭、母爱是女性散文描写最多的内容,许多女作家在散文里描写了自己日常性的人生经历,从做女儿、做母亲到做外婆,她在这个女人的生命的圆环中为我们讲述了女人时间性存在的生命故事。
  刘思谦在《昨夜梦见母亲》里用深情意切的文笔表达了对于母亲关爱不足的悔恨之情,同时也花费相当多的笔墨回忆母亲苦难一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伟大女性的形象。作者的笔端充溢着母与女生死永隔的生命疼痛:“母亲晚年孤独凄凉的身影和她那期盼的眼神是我深埋心中的永久的痛,她临终留给我的最后的微笑是我珍藏于心的永久的温馨”。作者“以深刻的生命自省意识,揭示出女性代际相承的生命圆环中女儿最后依承母爱力量成长蜕变的精神深度。”
  周佩红在“梦里醒着”,知道和母亲“无法相认”。在梦里她回到童年,跟父母去游玩。经过一个大湖,没有桥,只有“两条拱形的双杠似的钢管”,“妈妈第一个走上前去”,结果“年轻的身体在钢管下扭动”,而我和爸爸却未施援手。梦醒之后。“难受无处可藏”。直到梦见“无数蓝宝石”,“在梦的天空中一闪一闪地飞翔”,而这是妈妈“最钟爱的蓝色”,作者才“感到好过些了”。
  张抗抗在《夜航船》里记录了记忆中噩梦般的童年时坐夜航船的经历。一路的弯曲焦虑甚至呕吐,幸得妈妈一路照顾,终到外婆家,而从此“外婆家永远是夜路尽头一个晨光曦微的梦。”张洁、叶梦、斯妤、徐小斌、蒋子丹等也都在散文里写过有关母亲外婆的梦。
  母亲、外婆、痛苦、希望,这是一条母性轮回的精神链条,是在生命的根本上实现着母性精神家园的回归。在女性成长的生命长河里,女性的精神成长是伴随着生命的疼痛、焦虑与自省而绵延不绝的母爱就是推动生命之河勇敢向前的精神动力,是母性价值追求的坚实之砥。当代女性作家梦境中的母亲或者外婆形象,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母爱”,在世代传承与轮回的生命流程中破解女性苦难的命运密码,直抵女性存在的终极意义,具有深刻的生命哲学内涵,彰显出女性散文理性思考的深度。
  同母亲外婆一样,父亲祖父也是女性散文常见的梦中人。
  方方在父亲去世后,常常梦到他。“初始总是他一个人。待母亲去世后,他便时常同父亲一起到来。”“父亲仍然像他活着时那样,或咪咪笑着跟我说话,或严肃着面孔想他自己的事情。”
  陈染甚至在梦里梦见朋友的父亲,“脸孔是模糊不清的,像一团移动的影子伴随在我的身边,”“但他的一双手臂是清晰可见的,那双手从一团虚幻的人形影子中真实地伸向我,厚实宽大的掌心暖暖地攥着我凉凉的手指……。
  徐小斌梦见有梅花鹿的湖旁,父亲和庄子般老人聊天;周佩红梦见思念20多年的父亲穿旧衬衣面对众人询问不作答,“竟然洗起脚来”;萌娘的曾祖父则永远定格在秋色里,“那目光已经照耀”作者“走过许多个秋天”;同样地,筱敏、周佩红、虹影等也缱绻温柔的文字里记录关于梦见父亲的情形。
  在当代女性主义小说里父亲缺席的现象下,女性散文里的父亲依然有着伟岸清俊的面目,这一方面是因为父亲作为和母亲并列意义上的父辈形象,依然有着血融于水的难以划开的亲情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女性传统意识里父权之父的膜拜心理尚存的现状使然。
  总之,现实之刃上的女性成长是痛苦和快乐交织的过程,女性散文尝试以女性独有的生理与心理体验建立起女性异于男性的写作传统与思维空间。梦幻意象在女作家的笔下既有飘逸的诗性,又有质实的生命体验,女性成长在虚虚实实如梦如幻的诗性空间里获得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不少学者认为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30年来广东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到2007年底,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已达347.5万户。广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区产业的规模性、投资来源的广泛性、产业结构的多元性和经营形式的股份化四个新的特点。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中国 非公有制经济 经济发展 发展变迁 广东  中图分类号:F 046.33
期刊
摘 要:文章在产量一关税策略下,针对各国厂商都生产多种产品的现实情形,建立了g国贸易古诺竞争多维博弈模型,并给出了该多维博弈的纳什(Nash)均衡结果。同时研究了当只存在一个互惠贸易区时,贸易区成员国的最优外部关税(tfta)、贸易区关税同盟的外部关税(tcu)和非成员国纳什(Nash)关税(tN)的确定方法。  关键词:贸易关税古诺竞争 多维博弈 自由贸易区  中图分类号:F019.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通过个案研究,针对高职院校招生中出现的市场需求与大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大众需求动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专业设置提供保障依据。以此抛砖引玉,希望人们更多关注“职业名声”不佳、但为市场紧缺专业的招生问题。  关键词:高等院校 专业设置 文秘专业 市场需求 大众需求 职业名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623X(2009)01-
期刊
摘 要:斯佳丽的生活历程很大程度上是力其所生存的环境所塑造而成的。她在时代的大变迁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其性格和行事方式。从本质上看,她是一个不断求索与进取的形象,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发展出新的人生,但同时,她为达目的也时常不择手段,从而导致其精神生活某种形式上的崩塌,所以,综合起来,她是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典型代表,有着浓厚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乱世佳人》斯佳丽 生存困境 存在论 女性 
期刊
摘要:高校BBS凭着自身特有的传播优势和特点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使其成为高校校园网站中最活跃的板块之一。建设好高校BBS,使其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地学习、生活,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高等院校 BBS 校园文化建设 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09)01-0036-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教
期刊
摘 要:词素“化”可以实现形容词或名词的使役化。文章从句法致使的角度,对现代汉语里“x-化”类使役动词的形成提出一个可能的句法解释。在句法致使的视角下,“x-化”类使役动词是核心词x与轻动词Cause和Become句法合成的结果。“化”作为一个轻动词,具有重要的句法意义:它可以充当致使轻动词Caus或起始轻动词Bec,触发相应的句法推导,使“x-化”类动词的使动和自动用法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汉语允
期刊
摘要:学校规模的扩大、教学层次的提高,使师资的配备不断发生变化。文章主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TEM4过级率与师资的配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揭示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及师生比对TEM4过级率的影响,为优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英语专业 四级考试TEM4过级率 师资配备灰色关联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08)02-0
期刊
摘要:辛亥革命后,为了调和南北冲突、阐明实业报国的主张和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1912年孙中山应袁世凯的邀请到北京共商国事。在北京期间,孙中山与袁世凯会晤、参加同盟会改组、出席各界欢迎会……这些活动是孙中山先生践行民主共和的写照,他不顾自身安危、利国福民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当今建设和谐民主的社会和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孙中山 1912年北上政治主张  中图分类号:K25 文
期刊
摘要:随着华裔美国文学在中国高校研究的升温,《喜福会》已成为爱好者的必读之作。许多学者从文化、族裔身份等角度对这一作品进行了剖析。同时《喜福会》中简单而明了的意象,如麻将、天鹅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对象,文章将着重于《喜福会》中几个看似无足轻重的意象如棋子、花园、鹅毛、玉坠来透视它们与母女主题以及中美婚姻文化观之间的深刻关系。  关键词:小说 喜福 会意象与主题 意蕴  中图分类号:I106.4 
期刊
摘要:以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写作为载体,采用有声思维、作文再形成等方法,通过观察17名受试学生在写作——对比——再写作过程中对语言形式有效的“注意”,对“注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研究发现,“注意”这一因素在学习者英语写作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讨论了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差异对“注意”的影响,其结论可以对二语写作教学乃至二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注意 二语写作 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