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组织主题教研活动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然而传统的教研制度大多为被量化的聽课评课,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却没有体现多少。如今,一种新的教研模式正涌入常规教学——课堂观察下的初中主题教研活动,该形式通过对初中教学课堂的全面观察,结合当前的教研主题,在理性、客观的思考上,探究执教老师的教学特色与教学问题,从而帮助老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关键词:课堂观察;初中教学;主题教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318
一、当前初中主题教研活动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一)当前初中主题教研活动的现状
首先,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们之间的合作研究和探讨比较少,大多数都是个体研究,各自对课堂教学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部分教师把听课、评课当成是学校布置的必须要完成的单一任务,并没有用心去做好每次的教研活动。在课堂进行前没有做足充分的商量讨论计划,在课堂进行时也是单枪匹马缺乏分工观察的意识,课堂结束后也缺少对整堂课集体的集中讨论。这样一来,教研活动渐渐变成了一种不广泛的个体行为,缺乏有效的合作体研究。
再次,初中主题教研活动缺乏对某一主题的深入探究,往往只是泛泛而谈,经常会偏离主题或转移主题。大多数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评价都是做判断,而不是深入去探讨,也就是“做法官的多,做医生的少”,漫谈多于深入。虽然学校会要求每位老师必须发言参与探讨,但真正有营养的发言少之又少,还经常会出现肯定远多于否定的情况,忽略了再好的课也有不足这一情况,远离了教研活动开展的初衷,缺少了对某一主题的深入探究。
最后,初中主题教研活动的探究往往脱离课堂问题,也就是主题调研活动主题的选定存在问题。很多执教老师都是在众多已经拟定好的主题里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主题来开展教研活动。但其实,课堂才是主题教研活动的主要场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最应该被拎出来研究的。虽然老师们在总结时也会反思课堂存在的问题,也有过简单的探讨,但是现实就是,重返课堂时,原本就存在的问题还是依旧如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只反思不行动是不可行的。所以这就是教研活动的研究过程缺少了课堂实践的结果。
(二)当前初中主题教研活动现状的形成原因
首先,是教师们对主题教研活动的认知还不够全面,热情不够高涨。主题教研活动的本质目的是在于探索初中教学的规律,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并不是单纯的听课、评课。很多老师对主题教研活动的理解就是对授课老师做出评价,对课堂表现做出点评,但却没有更深入地去考虑评价的意义。所以大家对活动的热情并没有很高涨,导致大部分老师独自行动,没有很好地进行有效的合作来完善每一次的教研活动。
再次,是部分初中教师们的科研素质偏低。初中教师在职前教育多为学习专业课程,在教育研究方面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训练,所以在教研活动实践方面有所缺陷,导致部分老师对教研活动主题的研究并不是很透彻,这一点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吸取更多的经验才能够弥补的。
最后,与学校的硬性要求也有所关联。很多老师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也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取主题,但学校往往要有“全局”观念,要求老师们在学校的大主题下确定自己的小主题,导致部分教师丧失了主导权。
二、课堂观察下的初中主题教研活动的构建
(一)确定合适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只有确定好教研活动的主题,才能有好的教研成果。主题的选取最好有一下几个特点:迫切性:即教学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当前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难点较多,对空间想象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所以可以考虑以此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可行性:即选取的主题必须与实际相符,具有可以实行的可能,比如,可以开展几何专题的研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几何进行建模,深入剖析几何内部的奥秘,老师利用新媒体、建模软件等手段来辅助学生完成实验建模,具备充足的研究条件,就是一个可行的研修主题;价值性:即主题的研究价值,不仅要考虑问题着不着急解决,还要考虑问题值不值得上升到主题并以此来开展教研活动,比如对于函数的学习,并不能仅限于书本的知识,还要联系到实际的层面,运用所学的函数知识来更快速、准确、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主题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主题。所以,好的主题等于给教研活动开了个好头,根据以上特点选出好的主题再进行课堂观察和讨论,才能把教研活动做好。
(二)参加专业培训
确定主题后需要老师们积极参加学习,因为课堂观察不同于平常简单的听课、评课,对老师的专业程度是有要求的,部分老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学理论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如果不参加专业的培训是难以胜任的。学校的教务处和主题教研活动的教研组长需要负责对全体参与老师们的专业培训,积极组建交流平台、搜集印发相关资料、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等等。尤其是开课的教师,需要确定好自己的设计思路,说明亮点和问题,和其他专家、老师们共同探讨改进。备课组还需准备好观察量表,从多个方面,比如学生的课堂表现力、教师上课状态、课堂活跃程度等各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的评估。只有老师们吧课堂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了,课堂观察时才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才能把主题教研活动做得出色。
(三)课堂观察实践
课堂观察实践是主题教研活动的核心部分,与平常的听课评课不同,课堂观察强调用多种感官从多个方面去收集课堂信息,真实反映教研对象的表现。比如,在开课前就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状态,然后再对比课堂上的状态,还可以亲自去和学生攀谈询问准备情况等等。课堂进行时,观察的教师们可以自行设计记录的符号,比如“A”表示教师指定回答、“V”表示学生自愿回答等等。还可以充分利用好记录的工具,如录音笔、相机等设备,来对课堂进行及时的记录,以便课后好做研究和反馈。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课堂观察的效率,老师们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观察,比如,有的老师可以重点观察老师提问的环节,记录好提问的内容和提问的次数,方便课后进行对老师提问水平、含金量的评估;有的老师可以重点观察学生回答的环节,记录好学生回答的频率和回答内容的质量,方便课后进行对学生回答能力、课堂积极性的评估;有的老师还可以重点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有效性,记录好学生完成练习、测验等任务的速度和正确率,方便课后进行对学生吸收掌握能力、老师讲解能力的评估。这样,采取分工合作的模式让课堂观察更加细致、直观,只有这样才能让主题教研活动变得更有研究价值。 (四)课后探讨反馈
课堂观察结束后,需要及时召开课后会议,对课堂观察的结果进行反馈探讨和反思。首先应该是授课者就课堂的实施情况进行反思,包括但不限于对学生吸收能力的认知、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认知等等。然后是其他老师以分工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反馈和讨论,根据观察量表中记录的课堂情况进行如实的汇报和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供大家参考和讨论,形成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共享,让每位老师都参与到激烈的讨论中来,才能有更多的好的可行的想法被提出来。讨论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偏离主题,课堂中的优势和不足都不要藏着掖着,都要提出来。最后由专家发言,总结探讨的内容,给出专业的建议和指导。研讨之后,每位老师都要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借鉴此次课堂的長处,发现课堂的短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授课人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原有教案,争取打造一个完美的经典教研案例,为日后其他老师们授课提供经验和参考。当一个主题教研活动完美收官时,就可以着手进行下一个主题教研活动了,这样不断在上一个案例中吸取经验,一定可以使日后的主题教研活动越来越完善,惠及更多莘莘学子。
三、初中主题教研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课前探讨
课前的准备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授课老师需要明确此次授课内容、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本次授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大致安排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观察的教师对班级有基本清晰的了解,方便在课堂观察时更有针对性;观察教师需要进一步对授课老师进行提问,这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对教研活动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检验授课老师准备是否充分。
(二)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主要注意以下几点:授课老师要及时调整课堂节奏,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紧赶慢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都要以学生的表现为基准,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课程内容,这堂课才算是完美的;观察老师注意自己的行动不要破坏教学的氛围,更不要因为自己的观察行为打扰到学生的学习,不要让学生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与平日上课状态截然不同,这样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
(三)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主要注意以下几点:授课老师需基于学生表现如实汇报工作,比如,如果课堂中偏离了教学预设,要如实说明情况和原因,因为课堂是活的,改变既定教学程序也是常常会出现的,所以没必要掩藏;观察教师的发言需要简明、有依据、、有回应、避免重复,因为会议时长有限,不能耽误太长时间,所以要杜绝没有营养的发言,避免重复性的阐述。
结语
综上所述,把课堂观察引入初中主题教研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堂观察让教研活动变得更加精细,但是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对课堂观察还是比较陌生,如何让课堂观察走得更远还需要更多的探索。本文从当前初中主题教研的现状及形成原因揭露了教研活动的不足,再从课堂观察的构建中说明了课堂观察的对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最后列举出课堂观察的主题教研活动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次的探究希望能有助于课堂观察从高高的神探“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教师们有更多的个性思考,多多参与到课堂观察的实践中来,多多创新思路,更好地完善课堂观察的流程,让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主题教研活动走向常态化、规范化、有效化,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让更多的学校从中吸取经验,让中国的初中教育质量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周峰,刘锋.基于课堂观察 构建新型听评课的教研活动范式[J].体育教学,2018,38(07):39-41.
[2]马珏,何舒婷.走向合作建构:基于“课堂观察”的教研活动案例与反思[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12):6-9.
关键词:课堂观察;初中教学;主题教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318
一、当前初中主题教研活动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一)当前初中主题教研活动的现状
首先,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们之间的合作研究和探讨比较少,大多数都是个体研究,各自对课堂教学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部分教师把听课、评课当成是学校布置的必须要完成的单一任务,并没有用心去做好每次的教研活动。在课堂进行前没有做足充分的商量讨论计划,在课堂进行时也是单枪匹马缺乏分工观察的意识,课堂结束后也缺少对整堂课集体的集中讨论。这样一来,教研活动渐渐变成了一种不广泛的个体行为,缺乏有效的合作体研究。
再次,初中主题教研活动缺乏对某一主题的深入探究,往往只是泛泛而谈,经常会偏离主题或转移主题。大多数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评价都是做判断,而不是深入去探讨,也就是“做法官的多,做医生的少”,漫谈多于深入。虽然学校会要求每位老师必须发言参与探讨,但真正有营养的发言少之又少,还经常会出现肯定远多于否定的情况,忽略了再好的课也有不足这一情况,远离了教研活动开展的初衷,缺少了对某一主题的深入探究。
最后,初中主题教研活动的探究往往脱离课堂问题,也就是主题调研活动主题的选定存在问题。很多执教老师都是在众多已经拟定好的主题里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主题来开展教研活动。但其实,课堂才是主题教研活动的主要场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最应该被拎出来研究的。虽然老师们在总结时也会反思课堂存在的问题,也有过简单的探讨,但是现实就是,重返课堂时,原本就存在的问题还是依旧如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只反思不行动是不可行的。所以这就是教研活动的研究过程缺少了课堂实践的结果。
(二)当前初中主题教研活动现状的形成原因
首先,是教师们对主题教研活动的认知还不够全面,热情不够高涨。主题教研活动的本质目的是在于探索初中教学的规律,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并不是单纯的听课、评课。很多老师对主题教研活动的理解就是对授课老师做出评价,对课堂表现做出点评,但却没有更深入地去考虑评价的意义。所以大家对活动的热情并没有很高涨,导致大部分老师独自行动,没有很好地进行有效的合作来完善每一次的教研活动。
再次,是部分初中教师们的科研素质偏低。初中教师在职前教育多为学习专业课程,在教育研究方面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训练,所以在教研活动实践方面有所缺陷,导致部分老师对教研活动主题的研究并不是很透彻,这一点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吸取更多的经验才能够弥补的。
最后,与学校的硬性要求也有所关联。很多老师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也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取主题,但学校往往要有“全局”观念,要求老师们在学校的大主题下确定自己的小主题,导致部分教师丧失了主导权。
二、课堂观察下的初中主题教研活动的构建
(一)确定合适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只有确定好教研活动的主题,才能有好的教研成果。主题的选取最好有一下几个特点:迫切性:即教学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当前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难点较多,对空间想象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所以可以考虑以此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可行性:即选取的主题必须与实际相符,具有可以实行的可能,比如,可以开展几何专题的研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几何进行建模,深入剖析几何内部的奥秘,老师利用新媒体、建模软件等手段来辅助学生完成实验建模,具备充足的研究条件,就是一个可行的研修主题;价值性:即主题的研究价值,不仅要考虑问题着不着急解决,还要考虑问题值不值得上升到主题并以此来开展教研活动,比如对于函数的学习,并不能仅限于书本的知识,还要联系到实际的层面,运用所学的函数知识来更快速、准确、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主题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主题。所以,好的主题等于给教研活动开了个好头,根据以上特点选出好的主题再进行课堂观察和讨论,才能把教研活动做好。
(二)参加专业培训
确定主题后需要老师们积极参加学习,因为课堂观察不同于平常简单的听课、评课,对老师的专业程度是有要求的,部分老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学理论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如果不参加专业的培训是难以胜任的。学校的教务处和主题教研活动的教研组长需要负责对全体参与老师们的专业培训,积极组建交流平台、搜集印发相关资料、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等等。尤其是开课的教师,需要确定好自己的设计思路,说明亮点和问题,和其他专家、老师们共同探讨改进。备课组还需准备好观察量表,从多个方面,比如学生的课堂表现力、教师上课状态、课堂活跃程度等各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的评估。只有老师们吧课堂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了,课堂观察时才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才能把主题教研活动做得出色。
(三)课堂观察实践
课堂观察实践是主题教研活动的核心部分,与平常的听课评课不同,课堂观察强调用多种感官从多个方面去收集课堂信息,真实反映教研对象的表现。比如,在开课前就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状态,然后再对比课堂上的状态,还可以亲自去和学生攀谈询问准备情况等等。课堂进行时,观察的教师们可以自行设计记录的符号,比如“A”表示教师指定回答、“V”表示学生自愿回答等等。还可以充分利用好记录的工具,如录音笔、相机等设备,来对课堂进行及时的记录,以便课后好做研究和反馈。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课堂观察的效率,老师们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观察,比如,有的老师可以重点观察老师提问的环节,记录好提问的内容和提问的次数,方便课后进行对老师提问水平、含金量的评估;有的老师可以重点观察学生回答的环节,记录好学生回答的频率和回答内容的质量,方便课后进行对学生回答能力、课堂积极性的评估;有的老师还可以重点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有效性,记录好学生完成练习、测验等任务的速度和正确率,方便课后进行对学生吸收掌握能力、老师讲解能力的评估。这样,采取分工合作的模式让课堂观察更加细致、直观,只有这样才能让主题教研活动变得更有研究价值。 (四)课后探讨反馈
课堂观察结束后,需要及时召开课后会议,对课堂观察的结果进行反馈探讨和反思。首先应该是授课者就课堂的实施情况进行反思,包括但不限于对学生吸收能力的认知、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认知等等。然后是其他老师以分工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反馈和讨论,根据观察量表中记录的课堂情况进行如实的汇报和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供大家参考和讨论,形成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共享,让每位老师都参与到激烈的讨论中来,才能有更多的好的可行的想法被提出来。讨论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偏离主题,课堂中的优势和不足都不要藏着掖着,都要提出来。最后由专家发言,总结探讨的内容,给出专业的建议和指导。研讨之后,每位老师都要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借鉴此次课堂的長处,发现课堂的短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授课人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原有教案,争取打造一个完美的经典教研案例,为日后其他老师们授课提供经验和参考。当一个主题教研活动完美收官时,就可以着手进行下一个主题教研活动了,这样不断在上一个案例中吸取经验,一定可以使日后的主题教研活动越来越完善,惠及更多莘莘学子。
三、初中主题教研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课前探讨
课前的准备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授课老师需要明确此次授课内容、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本次授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大致安排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观察的教师对班级有基本清晰的了解,方便在课堂观察时更有针对性;观察教师需要进一步对授课老师进行提问,这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对教研活动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检验授课老师准备是否充分。
(二)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主要注意以下几点:授课老师要及时调整课堂节奏,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紧赶慢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都要以学生的表现为基准,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课程内容,这堂课才算是完美的;观察老师注意自己的行动不要破坏教学的氛围,更不要因为自己的观察行为打扰到学生的学习,不要让学生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与平日上课状态截然不同,这样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
(三)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主要注意以下几点:授课老师需基于学生表现如实汇报工作,比如,如果课堂中偏离了教学预设,要如实说明情况和原因,因为课堂是活的,改变既定教学程序也是常常会出现的,所以没必要掩藏;观察教师的发言需要简明、有依据、、有回应、避免重复,因为会议时长有限,不能耽误太长时间,所以要杜绝没有营养的发言,避免重复性的阐述。
结语
综上所述,把课堂观察引入初中主题教研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堂观察让教研活动变得更加精细,但是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对课堂观察还是比较陌生,如何让课堂观察走得更远还需要更多的探索。本文从当前初中主题教研的现状及形成原因揭露了教研活动的不足,再从课堂观察的构建中说明了课堂观察的对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最后列举出课堂观察的主题教研活动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次的探究希望能有助于课堂观察从高高的神探“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教师们有更多的个性思考,多多参与到课堂观察的实践中来,多多创新思路,更好地完善课堂观察的流程,让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主题教研活动走向常态化、规范化、有效化,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让更多的学校从中吸取经验,让中国的初中教育质量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周峰,刘锋.基于课堂观察 构建新型听评课的教研活动范式[J].体育教学,2018,38(07):39-41.
[2]马珏,何舒婷.走向合作建构:基于“课堂观察”的教研活动案例与反思[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