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建议,以供相关会计从业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国会计实务 公允价值 应用建议
1、中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现状
公允价值已经是中国目前主要的计量方式。中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不同程度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中《金融工具》等七项具体准则要求全面或基本全面地应用公允价值会计。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2、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公允价值执行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中国上市公司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聘请外部独立董事,但实际中监事会、董事会、独立董事的监控作用被弱化,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很多公司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当局往往是会计信息的垄断提供者,为了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就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公允价值会计很容易被用来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2.2、取得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数据比较困难
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操作简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就是寻找市场参照价格,而这种价格也是存在的。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从活跃市场获取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因为中国确定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还不完善,没有公平价格的形成机制,市场不活跃,各方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很多需要公允价值的事项无法找到最直接的市场价格来计量。当无法从活跃的市场上取得报价时,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这时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计量,这是估计公允价值的最好估值技术,而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折现率通常过多地依赖于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或专业团队的职业判断。
2.3、缺乏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在明确要求或允许对某些会计要素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只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两项准则提供了计量公允价值的具体指南,但是这两个具体主要是从资产 减值和金融工具这两个事项的特点出发去考虑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对其他交易和事项只存在参考意义。按照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准则,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首选依据是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其次是最近交易日的市场价格,最后才是使用估值技术测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3、完善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建议
3.1、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畅通公允价值的获取渠道
首先应尽快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努力培育各类市场,积极完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活跃的市场报价机制和交易体制,使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能够从市场上直接获取更多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是降低公允价值应用成本和改善公允价值应用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建立统一完备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进一步优化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最后应在关注并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理论,在建立系统的公允价值会计框架的基础上制定独立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重点研究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指南、披露框架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有效地指导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
3.2、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建立良好的职业环境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诚信度,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与会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加快建立完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把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责任人落到实处。加强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强化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甄别会计信息能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应该加强会计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水平。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宣传,使每位从业人员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3.3、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和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很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盈余管理的预期的风险收益远远大于风险成本。因此在政府层面应当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惩处力度,使操纵被揭露的成本远远大于其可能的收益,如建立民事赔偿机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对粉饰报表的企业及其高管人员从重处罚,并对协同粉饰报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重罚,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使造假者无利可图,构成犯罪的坚决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中国现行公司法和证券法过于刚性化,三年连续亏损作为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的依据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为了保住上市公司而滥用公允价值。为了配合新准则的实施,有必要对此类条款加以修改和完善;同时,在现行法规中,应对如何界定虚假会计信息、如何追究披露虚假信息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责任人之间如何划分责任进行明确规定。
4、结束语
公允价值目前己成为企业准则体系中的主要计量模式。中国财政部于2010年4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作为衡量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扩大公允价值应用范围是金融创新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刘永泽.公允价值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0,(6).
关键词:中国会计实务 公允价值 应用建议
1、中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现状
公允价值已经是中国目前主要的计量方式。中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不同程度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中《金融工具》等七项具体准则要求全面或基本全面地应用公允价值会计。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2、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公允价值执行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中国上市公司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聘请外部独立董事,但实际中监事会、董事会、独立董事的监控作用被弱化,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很多公司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当局往往是会计信息的垄断提供者,为了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就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公允价值会计很容易被用来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2.2、取得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数据比较困难
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操作简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就是寻找市场参照价格,而这种价格也是存在的。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从活跃市场获取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因为中国确定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还不完善,没有公平价格的形成机制,市场不活跃,各方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很多需要公允价值的事项无法找到最直接的市场价格来计量。当无法从活跃的市场上取得报价时,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这时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计量,这是估计公允价值的最好估值技术,而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折现率通常过多地依赖于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或专业团队的职业判断。
2.3、缺乏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在明确要求或允许对某些会计要素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只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两项准则提供了计量公允价值的具体指南,但是这两个具体主要是从资产 减值和金融工具这两个事项的特点出发去考虑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对其他交易和事项只存在参考意义。按照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准则,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首选依据是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其次是最近交易日的市场价格,最后才是使用估值技术测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3、完善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建议
3.1、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畅通公允价值的获取渠道
首先应尽快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努力培育各类市场,积极完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活跃的市场报价机制和交易体制,使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能够从市场上直接获取更多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是降低公允价值应用成本和改善公允价值应用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建立统一完备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进一步优化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最后应在关注并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理论,在建立系统的公允价值会计框架的基础上制定独立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重点研究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指南、披露框架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有效地指导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
3.2、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建立良好的职业环境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诚信度,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与会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加快建立完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把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责任人落到实处。加强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强化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甄别会计信息能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应该加强会计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水平。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宣传,使每位从业人员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3.3、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和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很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盈余管理的预期的风险收益远远大于风险成本。因此在政府层面应当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惩处力度,使操纵被揭露的成本远远大于其可能的收益,如建立民事赔偿机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对粉饰报表的企业及其高管人员从重处罚,并对协同粉饰报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重罚,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使造假者无利可图,构成犯罪的坚决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中国现行公司法和证券法过于刚性化,三年连续亏损作为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的依据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为了保住上市公司而滥用公允价值。为了配合新准则的实施,有必要对此类条款加以修改和完善;同时,在现行法规中,应对如何界定虚假会计信息、如何追究披露虚假信息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责任人之间如何划分责任进行明确规定。
4、结束语
公允价值目前己成为企业准则体系中的主要计量模式。中国财政部于2010年4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作为衡量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扩大公允价值应用范围是金融创新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刘永泽.公允价值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