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龙门二十品》造像题记是处于汉魏隶向唐楷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魏碑体。它继承汉隶向唐宗楷书演变, 集中代表了北魏书法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魏碑造像题记变化了隶书的笔形、笔势和结构,乃至于章法,变出了千姿百态的楷体。
关键词:龙门二十品;背景;特征;艺术风格;审美价值
前言
龙门石窟位于我国著名古都河南洛阳的南部龙门山麓间,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重要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为全国各地造像中数量最多者,其时代上始北魏太和年间,下迄清代康熙年间,前后延续一千余年,内容极为丰富。
清代前期,中国书法艺术处于迷茫与探索的阶段,帖学衰敝,当时的书法家们上下求索,发现了碑版刻石的价值,汉碑和唐碑逐渐成为取法的对象。魏晋南北朝的墓志、造像题记也成为书法家托古改制,继承创新的精神偶像与形式来源。那些碑刻给当时的书法家以创作灵感,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向更新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一、龙门二十品产生的背景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发展步入高峰。特别是北朝地区在佛即君主、禅观苦修思想的影响下,开窟造像的风气大盛,造像记也大量出现。由于造像形制大致可区分为单尊造像、造像塔、造像碑3种类型。
造像记在中国的出现源于中国上千年的石刻技艺和书法艺术底蕴, 并深深地烙上了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印记。龙门造像题记有三千六百种左右, 是研究我国古代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实物资料。龙门二十品是魏碑的代表, 它的兴起还与民族、政治、地域、个性气质、审美取向有较大关系,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融合的产物。
二、《龙门二十品》造像记书法的形式构成特征
(一)、《龙门二十品》造像记的笔法特征
1、横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隶楷混合的。起笔为楷书特征,起笔向左倾斜,而收笔处呈现出隶书笔意,收笔处向右倾斜挑起,有波磔。
2、竖画。多表现为起笔处为方形,收笔处为左边缺失或右边缺失。
3、撇。魏晋南北朝的碑刻书法字体的“撇”笔形特征则综合了隶书和楷书两种书法的笔形特征。
4、捺画。多有波磔,微露锋或不露锋,保留隶意。
5、横折画。北朝碑刻书法作品中最有特点笔画的是“横折”。和汉代隶书及唐代楷书的“横折”笔画向外突起转折的特征相比,北朝碑刻书法中的“横折”则向内收缩,且“横折”处形成一个有斜度的折线,使横折看上去是由三个线条组成的一样。
6、点画。在“二十品”造像题记中的“点”画大多呈三角形,刀在石上运行较为迟钝、生涩,不如笔在纸上运行流畅、快捷。
(二)、《龙门二十品》的结体特征
结字总体特征。由于楷法刚刚产生,新的法度尚未形成,“二十品”石刻文字仍保留了浓厚的隶书笔形和结体习惯,转折处方整,横、撇、捺划收尾时出锋上扬,用笔逆入平出,提按较少,隶法尚存,楷势不足,结体稚嫩。这样书写者就有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空间,形成了风格多变的结体特征。
(三)、《龙门二十品》造像记的章法特征
(四)就“龙门二十品”章法来说,有两种形式:界格式、无界格式。
1、界格式。界格的章法形式,在《龙门二十品》中最为常见,书写者为把字写得工稳匀称,大小相一,把每个字都限定在清晰的界格之内,看上去很有统一完整之感。
2、无界格式。在《龙门二十品》中,无界格式的章法相对较少,通过对二十品的考察,应有《元燮造像记》、《慈香、慧政造像记》、《贺兰汗造像记》、《孙保造像记》、《元详造像记》、《惠感造像记》六品。
三、龙门二十品的书法艺术和风格
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南北朝书法的继承性,即便是率意之作,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古法, 北朝书法无论严肃的大作品还是率意的小作品,在许多方面都有集成传统的特征,同时又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如:用刀切凿出的方笔,棱角分明、富于金石气息,呈现出区别于前朝书法的独特美感。另一方面,有一些草率任意之作,其天真烂漫的情趣固然可取,但不能盲目临习。
从书法艺术上来讲, 龙门二十品集中代表了洛阳魏碑乃至整個魏碑书体的艺术成就。魏碑字形端正大方, 气势刚健质朴, 富有法体谨严、笔姿厚重、沉稳刚毅、稳健挺拔的特点。
结语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多元化的时代广泛涉猎、学习或借鉴古代的书迹、文字刻石等,都将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学习、研究龙门书法仅仅局限于前人所选定的“龙门二十品”的范围是不够的,还有很多的造像题记书写和镌刻都非常随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那些形式比较粗糙的造像题记,经过千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风化,经过进一步加工完善,从中可以开创出新的书法风格面貌。
参考文献
[1]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
[3]华人德:六朝书法 [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关键词:龙门二十品;背景;特征;艺术风格;审美价值
前言
龙门石窟位于我国著名古都河南洛阳的南部龙门山麓间,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重要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为全国各地造像中数量最多者,其时代上始北魏太和年间,下迄清代康熙年间,前后延续一千余年,内容极为丰富。
清代前期,中国书法艺术处于迷茫与探索的阶段,帖学衰敝,当时的书法家们上下求索,发现了碑版刻石的价值,汉碑和唐碑逐渐成为取法的对象。魏晋南北朝的墓志、造像题记也成为书法家托古改制,继承创新的精神偶像与形式来源。那些碑刻给当时的书法家以创作灵感,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向更新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一、龙门二十品产生的背景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发展步入高峰。特别是北朝地区在佛即君主、禅观苦修思想的影响下,开窟造像的风气大盛,造像记也大量出现。由于造像形制大致可区分为单尊造像、造像塔、造像碑3种类型。
造像记在中国的出现源于中国上千年的石刻技艺和书法艺术底蕴, 并深深地烙上了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印记。龙门造像题记有三千六百种左右, 是研究我国古代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实物资料。龙门二十品是魏碑的代表, 它的兴起还与民族、政治、地域、个性气质、审美取向有较大关系,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融合的产物。
二、《龙门二十品》造像记书法的形式构成特征
(一)、《龙门二十品》造像记的笔法特征
1、横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隶楷混合的。起笔为楷书特征,起笔向左倾斜,而收笔处呈现出隶书笔意,收笔处向右倾斜挑起,有波磔。
2、竖画。多表现为起笔处为方形,收笔处为左边缺失或右边缺失。
3、撇。魏晋南北朝的碑刻书法字体的“撇”笔形特征则综合了隶书和楷书两种书法的笔形特征。
4、捺画。多有波磔,微露锋或不露锋,保留隶意。
5、横折画。北朝碑刻书法作品中最有特点笔画的是“横折”。和汉代隶书及唐代楷书的“横折”笔画向外突起转折的特征相比,北朝碑刻书法中的“横折”则向内收缩,且“横折”处形成一个有斜度的折线,使横折看上去是由三个线条组成的一样。
6、点画。在“二十品”造像题记中的“点”画大多呈三角形,刀在石上运行较为迟钝、生涩,不如笔在纸上运行流畅、快捷。
(二)、《龙门二十品》的结体特征
结字总体特征。由于楷法刚刚产生,新的法度尚未形成,“二十品”石刻文字仍保留了浓厚的隶书笔形和结体习惯,转折处方整,横、撇、捺划收尾时出锋上扬,用笔逆入平出,提按较少,隶法尚存,楷势不足,结体稚嫩。这样书写者就有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空间,形成了风格多变的结体特征。
(三)、《龙门二十品》造像记的章法特征
(四)就“龙门二十品”章法来说,有两种形式:界格式、无界格式。
1、界格式。界格的章法形式,在《龙门二十品》中最为常见,书写者为把字写得工稳匀称,大小相一,把每个字都限定在清晰的界格之内,看上去很有统一完整之感。
2、无界格式。在《龙门二十品》中,无界格式的章法相对较少,通过对二十品的考察,应有《元燮造像记》、《慈香、慧政造像记》、《贺兰汗造像记》、《孙保造像记》、《元详造像记》、《惠感造像记》六品。
三、龙门二十品的书法艺术和风格
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南北朝书法的继承性,即便是率意之作,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古法, 北朝书法无论严肃的大作品还是率意的小作品,在许多方面都有集成传统的特征,同时又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如:用刀切凿出的方笔,棱角分明、富于金石气息,呈现出区别于前朝书法的独特美感。另一方面,有一些草率任意之作,其天真烂漫的情趣固然可取,但不能盲目临习。
从书法艺术上来讲, 龙门二十品集中代表了洛阳魏碑乃至整個魏碑书体的艺术成就。魏碑字形端正大方, 气势刚健质朴, 富有法体谨严、笔姿厚重、沉稳刚毅、稳健挺拔的特点。
结语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多元化的时代广泛涉猎、学习或借鉴古代的书迹、文字刻石等,都将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学习、研究龙门书法仅仅局限于前人所选定的“龙门二十品”的范围是不够的,还有很多的造像题记书写和镌刻都非常随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那些形式比较粗糙的造像题记,经过千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风化,经过进一步加工完善,从中可以开创出新的书法风格面貌。
参考文献
[1]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
[3]华人德:六朝书法 [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