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双重使命”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列颠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引起了马克思的注意,他写了两篇文章,即《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来研究相关问题。在这两篇文章中,马克思以历史的眼光提出了不列颠在印度的“双重使命”的问题,一方面,不列颠人在印度进行残暴的统治,给印度造成了灾难;另一方面,在这种破坏性作用的背后,有一种积极因素在里面,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社会的进步和与世界的融合。
  【关键词】不列颠;印度;殖民;双重使命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是马克思论述殖民问题的重要著作。在这两篇文章中,他系统论述了对殖民主义尤其是对不列颠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看法。他详细分析了英国对印度的残暴统治的基本情况,以及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印度社会所发生的变化。这两篇文章也是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理论,甚至是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文献。这两篇写于1853年的政论性文章是载于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上的。同是这份报纸,也记载了马克思的关于中国、俄国等东方国家的状况的一系列文章。而这些文章几乎都是写于19世纪的50年代。由此可见,马克思在当时对东方问题已经很关注,东方社会问题成为他的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
  
  悲剧的印度
  
  关于印度,马克思认为它的命运注定了是悲剧性的,因为它“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而且它的全部历史,如果要算做它的历史的话,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就算是“它不处于穆斯林、莫卧儿或不列颠人的压迫之下的那些时期,它就分解成象它的城市甚至村庄那样多的各自独立和互相敌对的国家。”为什么印度注定要么是被征服、被压迫的,要么就是四分五裂的呢?马克思认为这个原因就在于印度社会自身。印度社会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充满个各种矛盾,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它“不仅存在这穆斯林和印度教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而且,这个社会是建立在“它的所有成员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相互隔离所造成的均势上面。”…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印度存在着普遍的村社制度。这种制度在印度历史悠久,使印度在实质上形成了很多个相互独立、相互隔离,甚至是相互排斥的社会单元,这些社会单元由于不具有彼此依赖性,所以它们就我行我素,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这就使印度社会丧失了最基本的凝聚力。同时,由于种姓制度的存在,以及多种宗教文化信仰,更使得印度社会显得弱不禁风。这样,印度就难以避免一次次被征服的命运。而不列颠人对印度的征服是与以前的情况大不相同的。
  不列颠人对印度的征服是对印度社会的一次彻底的破坏,同时也是一次彻底的重建。这是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但破坏是不列颠人有意而为,建设性的作用完全是一种破坏的副产品,是一种无意而为。
  
  不列颠对印度的破坏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它对原材料和市场的依赖日益明显,它以商品贸易为先锋,以坚船利炮为依托,打开了一个个古老国家的大门。在这个过程中,不列颠人闯进了印度半岛。这是一次灾难性的过程,“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的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是另一种,在程度上不知要深多少倍。”不列颠人对印度的统治确实与以前的各种统治完全不同。这次,不列颠人要彻底的粉碎印度社会,要彻底的粉碎印度的社会结构。不列颠人不仅摧毁了印度人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摧毁了他们的生存方式,甚至是割断了它的历史。不列颠人用自己肮脏的手狠狠的掐住了印度社会的脖子,直到它断气为止。原本自给自足的村社制度消失了,印度沦为不列颠铁蹄下的奴仆。不列颠人在印度看到的只是原料、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一句话,到处都是利益。他们把印度强行纳入了自己的日不落体系,把印度变成了随意宰割的殖民地。“贵族只是想降服它,财阀只是想掠夺它,工业巨头们只是想用低廉的商品压倒他。”至于印度的发展问题、印度人民的生存问题,他们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他们强行把印度拖进了近代社会,拖进了世界体系中,却把它置于这个体系的最低端,这个世界的最下层。印度人民不得已要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这个体系。印度人丧失了自己的家园,他们的灾难让人痛心,“从纯粹的人的感情上说,亲眼看到着无数勤劳的宗法制的和平的社会组织崩溃、瓦解、别投入苦海,亲眼看到它们的成员即丧失自己古老形式的文明又丧失祖传的谋生手段,是会感到悲伤的;”不列颠人组织了庞大的警察队伍,雇佣了大批的军队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对印度的压迫与掠夺给印度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沉重的,让人们感到悲伤和同情。
  
  不列颠在印度的建设
  
  不列颠不仅破坏了一个旧社会,而且为一个新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双重使命”。不列颠打破了印度的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把它自己的蒸汽和科学带到了印度,它按照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来改造印度社会。马克思将其称之为一次“革命”。但这次革命很特殊,因为它并不是“革命者”有意要达到的一个目的,而只是一系列的在“极卑鄙的利益驱使”下的一系列无耻行为所促成的。不列颠人跟印度带来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这些都深刻的影响着印度人。他们在印度设立了大量的工厂,大兴工业,大量使用机器,不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锻炼了印度人的工业毅力,深刻的改变着它们的思想。与此同时,不列颠在印度铺设了当时世界最大的铁路网,虽然他们的目的是要降低原料的价格,追逐更大的利益,但这也促进了印度内部的联系,打破了割裂状态,使印度日益融合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将铁路称之为印度“现代工业的先驱”。不列颠人还将先进的政治制度也带到了印度,与此同时,个人自由的观念也被带到了印度,这对印度人民的觉醒,为印度即将到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准备了条件。虽然不列颠在印度的残暴统治破坏了印度的社会基础,给印度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它也为印度的独立与发展,为印度更好的融入世界创造了条件。
  
  对马克思观点的评析
  
  马克思关于“双重使命”的观点无疑是中肯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的。他指明了印度的发展道路,这种历史眼光令人钦佩。虽然他从某种意义上相对肯定了这种殖民统治的积极意义,但对不列颠的谴责还是更多一些,这是他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治进行批判的一部分。马克思在这两篇文章中,对印度的历史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不相信印度这样一个国家会有一个黄金时代,他的一句“印度没有历史”,就是对印度文明进行了死亡宣判。马克思为什么会对印度悠久的历史文明如此漠视呢?首先,马克思毕竟是一个西方人,虽然他批判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但他的知识背景是西方的,他的研究视角也始终是西方的,他从西方的视角来研究东方文化时,难免带上一些先入为主的西方主义色彩。另一方面,马克思根本没有亲自到过印度,甚至没有到过东方国家,他也不懂得东方的文字,他对东方社会的了解,依据的是其他人的著作。其中重要一部是弗朗斯瓦。贝尔尼埃写的《大莫卧儿等国游记》。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提到了这一点,他说:“《大莫卧儿等国游记》中描述得更出色、更明确和更令人信服了。”马克思就是根据这样一些材料来了解东方社会的。这些材料的可信度、真实度如何,马克思没有过多的追问,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否完全符合实际还是值得商榷的。
  虽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在东方的殖民客观上促进了东方社会的发展,但这个发展是以东方社会人民的空前灾难为前提的。它打破了东方社会的传统的社会秩序,打破了东方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打破了东方人民的思维方式,总之,它摧毁了东方社会旧有的一切。我们评价一个事物,不应该看它为将来的人们和社会带来了多大利益,而应该看它为当时的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多大福祉。总的说来,不列颠当时在印度的统治给印度带来的只有流血、污秽、贫困与屈辱,这是对人权的极端残忍的践踏。它让我们深深的理解独立、自主、富强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2][3][4][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转引自黄大荣、张志,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J],吉安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1
其他文献
【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取知识。本文阐述了”激趣”在职教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激趣”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热情。  【关键词】听说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激趣”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适应新兴岗位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英语教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着教师的一切灌输,整个课堂气氛好似一潭死水,生性活泼、满怀想象、情感丰富的学生,在教师的专制教学中,主体性被扼杀,被教师牵着鼻子痛苦地在知识的沙漠里跋涉。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需要在很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堂教学教师应饱含深情、富于激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达到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情明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困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和教师的引导、组织教学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讨。认为小学英语教师只要本着关心、热爱和尊重学生的原则,一定可以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致于无法完全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过程中
【摘要】写作是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最重要的技能和考试方式,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文基于项目教学法视角下,通过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开展项目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解决了现有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不足具有现实价值。  【关键词】项目教学写作运用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是全面型的复合式人才,英语作为新世纪的一门主要的国际语言是大学教学中不可回避的语种。写作是英语最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法 德育 素质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思想政治课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初中思品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使师生都能够在教与学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  一、安排恰当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初中思品课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摇蓝,作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自闭症往往表现为思维刻板,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闻不问,对于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大多数时间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重复着某一个刻板动作。日常表现一般,注意力明显缺陷,情绪较不稳定。  本人曾任教过一个叫敏敏(化名)的小女孩。她是一个中度自闭症幼儿,经常在活动时以哭闹拒绝,参与同学活动的配合能力很弱。敏敏出生于2003年9月出生。父亲是一个工人,高中文化程度。母亲是外地人,无固定职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是自我教育。”同样道理,班级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教学生学会管理,管是为了不管,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现代教育观也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主人,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断加强学生自身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鲜活的工作,班务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群体也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追求自由平等的九零后新生步入大学校门,这就需要辅导员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人文关怀,设身处地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推进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  【关键词】人文关怀 爱 诚信 细心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概括来说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
【摘 要】结合一线教学的实际感受从师生、实验、习题、课程资源、社会实践及评价六个方面的困惑出发,针对困惑进行思考,目的是让教师自己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尽快成长,取得有效教学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课程改革 新课标 教育观念 教育方式 困惑 思考    物理新课程标准实行已有五年了,在这五年中,本人一赢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一直处在不断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初中物理新教材过程中,努力用新的教学理念在自己
《生命生命》,读了作者杏林子写的这篇课文,深感震撼,文中写了“飞蛾求生”、“砖缝里的香瓜子”、“自听心跳”三个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与珍惜之情,读着这样一篇有深刻内涵的课文,我一直都在思索怎么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的内在,去领悟生命的顽强,去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深刻体验,我在想,我自己被震撼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像我一样受到震撼呢?我左思右想,这样引导效果差,那样引导不理想,总觉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