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处理与解释。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应当在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内容教学过程中实施,让学生经历相关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经验,逐渐形成数感。下面谈谈教学中对学生数感培养的一些实践与体会。
一、在实际生活中积累数感
从日常生活出发,体会数感.儿童学习数学往往是从数数开始的,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到处充满着与数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世界有着数量化的意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感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景,从室内扩展到室外,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加深对数的认识,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积累数感。例如教学长度单位“米”时,让学生到校园上走一走,看一看、测一测……感受1米、10米、100米……有多长,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数感。
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数感
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设计猜数游戏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教学,例如“猜数”游戏就深受学生喜爱,而且对数感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心里想好了一个数,它在0--100之间,请你来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这时一个学生起来回答:“10”。老师提示:“比10大得多。”又一个学生起来回答:“98”老师再一次提示学生再猜。就在这样的反复提示猜想中,学生准确猜中了老师心目中想好的那个数。如此猜数游戏,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的比较的本领,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这类游戏也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充满乐趣的,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例如,认识11—20以内各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摆学具。教师请学生先思考:“怎么摆就能一下子看出圆片的个数?”这时,小朋友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一字儿排开;有的2个2个摆成一堆;有的5个5个摆;还有的先把10个小圆片放在一起,再把剩下的放在另一边。通过观看同学间不同的摆法,比较优缺点得出最佳的答案。从而达到对“15”这个数本质意义上的感悟与把握。
三、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数感
一个人有了“数感”,才能将数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运算方法的判断,对运算结果的估计及其合理性的解释,都与数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了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算法,灵活自觉地估算,既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需要,也是形成数感的具体表现。
如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有50人去游湖,每条船最多能坐7人,至少需要几条船,你认为每条船上坐几人最为合理,为什么?这样的练习不是强迫学生必须怎样计算,而是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尝试、对比,从中发现最优方案,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数感。
总之,数感是人一生中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核心品质和重要条件。而且,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数学学习内容的深入,数感的培養必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重组资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培感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探索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每一个内容中都可以形成良好的数感,达到提升数学素养的目的。我想,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形成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就会有所提高,真正解决好新课程中的一些新问题。
一、在实际生活中积累数感
从日常生活出发,体会数感.儿童学习数学往往是从数数开始的,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到处充满着与数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世界有着数量化的意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感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景,从室内扩展到室外,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加深对数的认识,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积累数感。例如教学长度单位“米”时,让学生到校园上走一走,看一看、测一测……感受1米、10米、100米……有多长,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数感。
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数感
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设计猜数游戏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教学,例如“猜数”游戏就深受学生喜爱,而且对数感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心里想好了一个数,它在0--100之间,请你来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这时一个学生起来回答:“10”。老师提示:“比10大得多。”又一个学生起来回答:“98”老师再一次提示学生再猜。就在这样的反复提示猜想中,学生准确猜中了老师心目中想好的那个数。如此猜数游戏,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的比较的本领,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这类游戏也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充满乐趣的,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例如,认识11—20以内各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摆学具。教师请学生先思考:“怎么摆就能一下子看出圆片的个数?”这时,小朋友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一字儿排开;有的2个2个摆成一堆;有的5个5个摆;还有的先把10个小圆片放在一起,再把剩下的放在另一边。通过观看同学间不同的摆法,比较优缺点得出最佳的答案。从而达到对“15”这个数本质意义上的感悟与把握。
三、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数感
一个人有了“数感”,才能将数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运算方法的判断,对运算结果的估计及其合理性的解释,都与数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了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算法,灵活自觉地估算,既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需要,也是形成数感的具体表现。
如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有50人去游湖,每条船最多能坐7人,至少需要几条船,你认为每条船上坐几人最为合理,为什么?这样的练习不是强迫学生必须怎样计算,而是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尝试、对比,从中发现最优方案,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数感。
总之,数感是人一生中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核心品质和重要条件。而且,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数学学习内容的深入,数感的培養必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重组资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培感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探索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每一个内容中都可以形成良好的数感,达到提升数学素养的目的。我想,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形成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就会有所提高,真正解决好新课程中的一些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