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调督针法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缓解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取穴及手法按孙国杰主编的《针灸学》中缓解期哮喘的治疗方法。10 d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30例,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30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调督针法治疗哮喘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使用该技术治疗慢性病哮喘的具有安全有效性,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符合中医虚证治肾的科学规律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刺; 缓解期哮喘; 益肾调督针法
  哮喘是一种突然发作,并以呼吸喘促,喉间痰鸣有声为临床特点的肺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具有复杂免疫机制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属于常见病多发病[1]。哮喘病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极难治愈,故如何防治哮喘一直是国内外医学专家的研究热点[2],根据哮喘的发作情况和临床表现,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2012年3-10月,灵山县中医医院课题组采取益肾调督针法治疗了30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并设30例针刺方法按孙国杰主编的《针灸学》中缓解期哮喘的治疗方法[3]作疗效对比,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门诊缓解期哮喘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2~65岁,平均(38.97±7.24)岁,病程1~10年,平均(5.74±1.92)年,根据叶任高[4]主编《内科学》关于哮喘的诊断:按发作程度诊断为轻度哮喘12例,中度13例,重度5例;缓解期按病情评价:14例患者<2周1次短期发作(数小时~数天),<6周内2次,发作间期无症状,16例患者<每周1次短期发作(数小时-数天)<3周内1次,发作间期无症状。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4~65岁,平均(39.27±6.82)岁,病程1.2~10年,平均(5.63±1.76)年,轻度哮喘14例,中度12例,重度4例,13例患者< 2周1次短期发作(数小时-数天)< 6周内2次,发作间期无症状,17例患者<每周1次短期发作(数小时-数天)< 3周内1次,发作间期无症状;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哮喘程度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杜元灏与石学敏[5]主编的《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和叶任高[4]主编《内科学》。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支气管哮喘。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2)中医诊断属于哮喘之缓解期哮喘,辨证为肺肾气虚型或肾虚;(3)西医对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病情的评价是在间歇~中度之间;(4)缓解期的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5)患病年龄在10~65岁。排除标准:(1)年龄在10岁以下,65岁以上;(2)合并有气胸、肺不张、肺水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精神病患者;(3)凡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1.3.1 益肾调督针法组 取穴:百会、风府、大椎、筋缩、命门、肾俞双、太溪双、肺俞;刺激方法:快速捻转进针,肾俞、太溪、命门用补法,其余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5 min行针1次,约1 min。针法具体操作:风府穴针刺时,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皮下,针尖朝哑门穴透刺,缓慢捻转分层刺入1.2~1.5寸,行平补平泻手法,针感向项部或枕部传导。大椎穴针刺时,患者头向前俯下,快速直刺进入皮下,针尖略向上,刺入棘间韧带,行平补平泻手法,针感向项部传导,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浅层,然后针尖朝向两侧呈45°方向斜刺,行平补平泻手法,针感向两侧肩胛放射传导,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浅层,再行直刺,得气后留针。太溪穴针刺时,取太溪穴先用左手触摸并压住太溪脉,常规消毒后,取1寸针,右手持针从太溪脉旁快速刺入皮下,针尖朝向涌泉穴,行补法,使针感向足底传导,以足心(涌泉穴)或足背(太冲穴)出现微热感为佳。余穴位取穴方法及行针手法参照孙国杰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针灸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中的相关规定操作,肾俞,命门行补法,百会、筋缩行平补平泻法,内关行泻法。
  1.3.2 常规针法组 取穴:肺俞、肾俞、膏肓、太渊、气海、太溪、阴郄、定喘、天突;刺激方法:毫针刺,所有穴位均行补法(处方参照孙国杰主编《针灸学》[3])。
  1.4 疗效观察指标 显效:哮喘的慢性期出现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持续时间短一般数分钟~数小时,不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类药物,经休息可自行缓解,发作频率少至少10周以上才发作一次,发作时的程度按叶任高主编《内科学》中关于哮喘发作时的分度标准一般表现为轻度或介于轻中度之间;有效:哮喘的慢性期出现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每次发作数小时~数天,使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类药物能缓解,发作频率6~8周以上才发作一次,发作时的程度按叶任高主编《内科学》中关于哮喘发作时的分度标准一般表现为轻中度之间;无效:慢性期症状、发作时间、发作时严重程度治疗前后均无变化。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中医认为缓解期哮喘主要表现以虚为主,病位在肺肾二经上,其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动则气促,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而数[3]。究其原因主要是阳气不足,肺肾两虚。阳气不足,尤其是肾阳不足,则易至哮喘病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肺系久病,咳伤肺气,肺失充养,肺气不足,以致气失所主而喘促。若久病迁延,由肺及肾,伤肾后精气内夺,肺之气亏耗,不能下承于肾,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逆气上奔为哮喘,所以哮喘的发作与阳气及肺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因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则发为哮喘,因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内为五脏之华盖,若外邪袭肺,或它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气壅塞,肺失宣降,呼吸不利而致喘促,或使肺气虚衰,气失所主而喘促。肾为气之根,与肺同司气之出纳,故阳气不足则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则气逆,气逆于肺面发为哮喘,故对于哮喘缓解期的治疗[6],多主张肺肾虚进行分证论治,扶正固本。清·《临证指南医案,喘》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类证治裁·喘症》则明确指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的治疗原则。益肾调督针法[7]治疗哮喘的取穴:百会,风府,大椎,命门,肾俞,太溪,筋缩,肺俞;所选穴位以补益肾精、调督温阳补肺立法。督脉为阳脉之海,对全身的阳经脉气起着统帅和督促的作用,针刺督脉上的百会,风府,大椎,筋缩,命门可以补益阳气;肾俞,太溪补益肾气,固元纳气;肺俞穴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针灸甲乙经》说:“肺气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胁膺急,息难,……,肺俞主之”,《针灸资生经》云:肺俞治疗“喘与哮”。肺俞穴有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的作用。诸穴合用则起补益肾精、调督温阳补肺之作用。阳气充足则肾阳化生有源,阳气不断充养肺肾二脏,肺为气之主,司呼吸,肺的宣降功能正常则呼吸顺畅,肾为气之根,与肺同司气之出纳,一身之气升降有序,阴阳相接有度,气顺则咳逆不犯。益肾调督针法正是遵循了“内伤者治肾、肾虚者治阳”的治疗大法,所以用益肾调督针法治疗哮喘尤其是久病及肾的虚型哮喘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
  总之,益肾调督针法治疗哮喘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使用该技术治疗哮喘的具有安全有效性、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符合中医虚证治肾的科学规律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9.
  [2] 罗文侗.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3):131-132.
  [3] 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56-257.
  [4]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41.
  [5] 杜元灏,石学敏.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07-410.
  [6]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8.
  [7] 庞勇等.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6,27(3):41.
  (收稿日期:2013-03-19) (本文编辑:郎威)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量子共振检测仪(QRS)检测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效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52例长期口服某种抗HBV药物的乙肝患者,口服药物包括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LAM和ADV,恩替卡韦(ETV)。将其分为HBV DNA阳性和HBV DNA阴性两组,健康对照组10例。用QRS以“+”的模式分别检测各组药物效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与HBV DNA阴性组量子药物效价值
期刊
【摘要】 分别从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免疫调节、强心、抗病毒等方面对黄芪被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总结。提示:黄芪作用显著,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黄芪; 病毒性心肌炎; 综述  据文献统计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为2.3%~5%[1]。其发病率较前十年有明显增高。现代医学表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包括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免疫病理损伤作用和多种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联合喉内窥镜及支撑喉镜两者治疗喉部良性肿物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喉部良性肿物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70例采用支撑喉镜治疗;试验组90例采用支撑喉镜联合喉内窥镜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率57.1%(40/70),好转率25.7%(18/70),无效率17.1%(12/70),总有效率为82.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和曲美他嗪,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体内血清酶变化特点及血清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4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观察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酶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磷酶激酶(CPK)、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别为(12±3)U/L、(681±54)U/L、(81±15)U/L、(119±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于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68例单纯性肾囊肿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并对患者进行6~24个月随访复查。结果:全部168例患者,共穿刺注射囊肿172个;患者治疗前后囊肿直径改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缓解和消失者为129例,占94.2%。治疗后随访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行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基础上进行小脑幕切开术,根据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1年GO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残疾率和恢复良好率。结果:治疗组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明显低
期刊
【摘要】 目的:使苗族民间传统用药方法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为进一步深入开发苗医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拜访县内各乡镇及周边地区从事苗医药工作的医务人员、从事苗药药材种植和采集的药农及熟悉苗医药的广大群众,挖掘民间用药经验,收集整理苗医药单方、验方。结果:共收集整理58首单方、验方。结论:兴文县境内存在较多有效的民间用单方、验方。  【关键词】 苗医; 单方; 验方; 应用  兴文县是山区与丘陵特色并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肝脾破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的Hb、Hct、PLT水平较手术前均有所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16例患者应用血液回收机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输异体血发生率32%;34例患者由于具有较大的出血量而输异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治疗的新进展。方法:纳入2009年11月-2011年2月本院治疗的CCF患儿34例,其中,观察组17例采用动态肌力平衡手术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结果:全部患儿均随访2年以上。观察组与对照组6月龄以下患儿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3.7%、94.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6个月~1岁的患儿,两组治疗优良率分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