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文章分析了高等教育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手段;对贯彻素质教育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个性,养成自觉运动的习惯,使其成为终身体育,以达到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和目的;对部分有运动才能的学生积极引导,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1高等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教育导向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中的体育教学师资力量都比较雄厚,教师主要是毕业于传统的体育专业。作为专业的单项体育研究工作者,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基本都是围绕着竞技体育的规律和方法进行。教学的目的就是专项达标、只注重技术学习和专项素质的培训,从而导致了学生也按照以往应试教育的标准要求自己,把体育课当成了一门需要完成的任务。单调枯燥的应试、竞技体育教学手段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心理品质健康和身体技能的全面发展,摧毁了他们对户外体育运动原有的激情。
1.2 课程内容设计
传统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方向有偏差。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把学生的发展和要求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处理好科学性和传统性相结合问题,内容设计缺乏弹性,选择性较差。传统体育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性,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以篮、排、足球和田径等传统项目为主,趣味性且富有时代气息的运动项目,如有关娱乐体育、体闲体育、终身体育等方而的内容太少,从而使体育课程显得沉闷、缺乏活力,使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性。
2有益地探索及改革手段
2.1 改变教育导向、寓教于乐
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程,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一生的体育爱好为目的,从而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实现由应试、竞技教学向现代的素质及终身体育教学的根本转变。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竞争意识、有个性、有强健体魄、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2.2 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户外教学,而户外运动是一种非常好的释放压力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教育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满足未来进入社会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运动量、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又能为将来能顺利适应岗位工作提供身体条件。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思维能力、快速判断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这样就可以满足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较强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的要求。
2.3 培养学生的终身健身意识
高校体育教育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重新审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过去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转化为以健身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建立和逐步完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终身体育是新世纪的体育思想,是学校体育观念更新与改革发展的理论依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以体质教育和技术教育为目的,让终身体育思想与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一致。假如说课外活动用来增强学生的体质,那么,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就应以体质教育为主,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即"系统地学习运动技术和健康理念"。高校体育教育应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使其深刻意识到健身对于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体育减缓学习压力,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和学习之中。因此在考核上体育课考核应突出"重健身、淡竞技、重参与、淡应试"。
2.4 完善评价与考核机制
最后,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应仅根据课程结束考试的最终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还应该综合学生课程开始前的初始成绩、对体育课的热爱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华,邓丽娟,余文斌.市场经济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 2007
[2]李海霞.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路探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Vol.28,No.1
[3]赵立军.高校体育改革措施探讨[J].松辽学刊:1996
[4]唐志松.对高校体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1,Vol.20,No.2
作者简介:王鑫亚(1977--),男,蚌埠坦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军事体育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个性,养成自觉运动的习惯,使其成为终身体育,以达到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和目的;对部分有运动才能的学生积极引导,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1高等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教育导向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中的体育教学师资力量都比较雄厚,教师主要是毕业于传统的体育专业。作为专业的单项体育研究工作者,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基本都是围绕着竞技体育的规律和方法进行。教学的目的就是专项达标、只注重技术学习和专项素质的培训,从而导致了学生也按照以往应试教育的标准要求自己,把体育课当成了一门需要完成的任务。单调枯燥的应试、竞技体育教学手段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心理品质健康和身体技能的全面发展,摧毁了他们对户外体育运动原有的激情。
1.2 课程内容设计
传统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方向有偏差。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把学生的发展和要求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处理好科学性和传统性相结合问题,内容设计缺乏弹性,选择性较差。传统体育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性,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以篮、排、足球和田径等传统项目为主,趣味性且富有时代气息的运动项目,如有关娱乐体育、体闲体育、终身体育等方而的内容太少,从而使体育课程显得沉闷、缺乏活力,使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性。
2有益地探索及改革手段
2.1 改变教育导向、寓教于乐
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程,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一生的体育爱好为目的,从而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实现由应试、竞技教学向现代的素质及终身体育教学的根本转变。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竞争意识、有个性、有强健体魄、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2.2 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户外教学,而户外运动是一种非常好的释放压力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教育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满足未来进入社会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运动量、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又能为将来能顺利适应岗位工作提供身体条件。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思维能力、快速判断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这样就可以满足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较强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的要求。
2.3 培养学生的终身健身意识
高校体育教育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重新审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过去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转化为以健身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建立和逐步完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终身体育是新世纪的体育思想,是学校体育观念更新与改革发展的理论依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以体质教育和技术教育为目的,让终身体育思想与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一致。假如说课外活动用来增强学生的体质,那么,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就应以体质教育为主,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即"系统地学习运动技术和健康理念"。高校体育教育应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使其深刻意识到健身对于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体育减缓学习压力,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和学习之中。因此在考核上体育课考核应突出"重健身、淡竞技、重参与、淡应试"。
2.4 完善评价与考核机制
最后,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应仅根据课程结束考试的最终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还应该综合学生课程开始前的初始成绩、对体育课的热爱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华,邓丽娟,余文斌.市场经济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 2007
[2]李海霞.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路探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Vol.28,No.1
[3]赵立军.高校体育改革措施探讨[J].松辽学刊:1996
[4]唐志松.对高校体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1,Vol.20,No.2
作者简介:王鑫亚(1977--),男,蚌埠坦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军事体育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