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动”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lia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交流信息的过程,而整个过程要体现在“动”字上,“动”在英语课堂中是更基础、更必要的,动则“活”、则“灵”、则“成”。“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启动下,通过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积极实践,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真正达到交际教学的目的。
  
  一、“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在进行Students’ Book 2B Lesson 82 THE MOON LIGHT SONATA 教学之前,先提问如下几个问题:
  1.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2.Can you play the piano?
  3.Which country was Beethoven from?
  4.What do you know about Beethoven?
  5.What pieces of Beethoven’ s music do you like best?
  这样,使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索知识的渴望。
  2、学生自学——“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三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优等生1人,中等生工人,后进生1人),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生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3——15分钟。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形式:小组长把各组成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头号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织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4、组际交流——“交流——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的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5、练习评定——“交流——互动”的检测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练习题,从知识不同的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的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手段来解决。“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交流——互动”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交流——互动”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织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如在进行“Students Book2B Lesson 82 THE MOONLIGHT SONATA”学习时,学生要根据本节课的结构及段落,明确重点,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准确完整的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
  3、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由于“交流——互动”强调了以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应始终坚持“交流——互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瞄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英语,在交际中掌握英语,最终使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274917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一中)
其他文献
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是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总结新的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是:教材的改革更加突出基础性、多样性和教学性,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增强教学的感召力、时效性和渗透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环节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也在不断改革,现行教材中,同一个应用题,说法灵活多样,解答方法也有多种,这样让学困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有的学生对题目不加思考,生搬硬套,在题中看见“倍”字,就用乘法,不能正确分析哪个数是“几倍数”,哪个数是“一倍数”针对着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多次感悟,总结出浅显易懂的分析解答“倍数关系”应用题的方法,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反复读题,独立思考,细细品味,发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此,我认为,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教会学生选择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学生自己看到、听到、
期刊
激情导入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的成功与否影响着整节课的学习质量。好的导入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需行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需行为,从而实现“我要学”的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如何设计好导入环节,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一线教师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主讲教师在讲《认识乘法》一
期刊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民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的方法的本质的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观点,在后继研究和实践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并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
期刊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去。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设疑激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熟知的
期刊
在数学的教学和研究中,解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但是,我们不能只限于解出某题答案便止步不前了,重要的是会发现问题并解决它,培养学生的创新推理能力。  如:在下列算式中,被减数和减数有什么变化规律,它们的差是哪个数的倍数?  72-27=45,91-19=72,86-68=18,74-47=27  这组算式中,一看便知道被减数和减数都是两位数,且这二位数的数字是对调后求差,其差是哪个数的倍数呢?现将
期刊
张孝达先生独具慧心,将听到的一个教学案例率先写成了耐人寻味、令人深思的论文《学生认为“(-3)×(-4)=9”该怎么办?》,在《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04年第5期上刊载,其效应和影响,是出乎人意料的,也绝不是“很多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听到这个教学案例”而产生的效应和影响所能比得了的。笔者对张先生的这种敏锐和睿智十分敬佩,正是由于张先生的这种敏锐和睿智,学生认为“(-3)×(-4)=9”通过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出数学问题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期刊
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习过程,它涉及到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者的成绩。特别是外语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也是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意志和性格等是最直接的和主要的因素。针对高一新生入学时良莠不齐的状况,我就从各个角度所做的尝试进行如下总结: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于学生来讲起决定性的作用。斯波斯克认为,动机本身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待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