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开创《道德与法治》教学新篇章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极大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一场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变革,迫切要求教育者改变教学观念,从教与学的基本原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角度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所起的辅助作用。特别是2016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实施以来,对教材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来源社会,服务社会。信息技术平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信息宝库,同时也为我们的教与学提供了有力的交流平台,为师生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重大特点是教学平台出现了现代化的转变,学生地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教学呈现的鲜活生动的情景引发学生敞开胸襟,真实具体的事件让学生情景交融,有感而发。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有了信息技术便捷的平台,就能实现源头活水及时到达课堂,自然也就会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实現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把鲜活的生活通过图像、视屏、图片等形式便捷的引进课堂教学,把现代社会生活作为一所大学校,让现实的社会生活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永不枯竭的源头。信息技术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有效平台。
二、探索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过程,重点是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促进学生活动和教学发展,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它要求教师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性、时代性、抽象性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而发掘出多种多样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以改变以往品德课比较单一的教学面貌。信息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提取、存储、传输或呈现大量的语言、图片、图像、视频乃至活动画面等资源信息,完成设计教学、共同参与活动。这一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便捷、更快速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使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搜索捕获知识、查阅、剪辑、筛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信息加工重组、制作出体现学生个性和想象力的学生作业和作品,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获得和提高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所必备的社会生存技能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借鉴。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出一条即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开放式教学,又能体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的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我们都可以寻找利用社会生活的不同事例、时事新闻、图片、视频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生生活动,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为国家培养大批创新人才。
1.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整合和优化
教材的组织和编订虽然在专家的调研、课程理念和教材的整体框架设计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考虑,但每个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由于学情和对教材的理解、挖掘不同,设计教学会有较大的差异,组织教学的过程也会有所不同。
2.运用信息技术完成活动作品的制作
活动小组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集历史上名人、伟人等不同家庭的家规、家训、家教和家庭美德,分析和阐释中国家庭独特的文化内涵。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素材进行筛选,剪辑、整理制作宣传小册子(课件、PPT) 或音乐相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分工协作,部分人员将材料进行排版,设计命名和标注刊头,部分人员进行文字誉写和图案穿插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了一幅幅文字和图案穿插有序,背景音乐动听感人,说理明白通畅,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网络宣传小册子(课件、PPT)或音乐相册。准备作品完成后,通过向“学校公共平台”“班级微信群”“家校共育”“街道社区”等网络平台发送宣传成果,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进而转化为对“家”进行建设的动机,引导落实对家庭进行建设的行动,实现课程设计的目标。同时,通过宣传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化,锻炼了学生的探究、交往、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学生体会
这种活动让我们置于一种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在活动中,我们必须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协作、相互启发、相互讨论才能搜集到比较理想的素材,制作成优秀的作品。制作课件难度较大,但有教师的指导和网上搜集的课件模板,制作课件就容易多了。在活动中我们做到了家庭成员、师生、生生合作,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信息技术方面的不少技能。学习使用音乐相册、使用下载软件、制作PPT等课件,同时在实践中领略、体会了当“老师”的滋味,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锻炼。这让我们期待下一次活动。
三、反思教学效果 推进素质教育
在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过程中,针对本学科的特性,利用信息技术加工处理课程内容和信息材料都要经过仔细斟酌,不断尝试,在设计、制作、呈现给学生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使教育教学能立足于鲜活的现实基础,又要有超越于现实的高度,而喻之于未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力求更广的拓展学生的参与空间和创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知识经济时代输送具有信息化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极大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一场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变革,迫切要求教育者改变教学观念,从教与学的基本原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角度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所起的辅助作用。特别是2016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实施以来,对教材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来源社会,服务社会。信息技术平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信息宝库,同时也为我们的教与学提供了有力的交流平台,为师生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重大特点是教学平台出现了现代化的转变,学生地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教学呈现的鲜活生动的情景引发学生敞开胸襟,真实具体的事件让学生情景交融,有感而发。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有了信息技术便捷的平台,就能实现源头活水及时到达课堂,自然也就会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实現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把鲜活的生活通过图像、视屏、图片等形式便捷的引进课堂教学,把现代社会生活作为一所大学校,让现实的社会生活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永不枯竭的源头。信息技术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有效平台。
二、探索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过程,重点是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促进学生活动和教学发展,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它要求教师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性、时代性、抽象性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而发掘出多种多样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以改变以往品德课比较单一的教学面貌。信息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提取、存储、传输或呈现大量的语言、图片、图像、视频乃至活动画面等资源信息,完成设计教学、共同参与活动。这一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便捷、更快速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使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搜索捕获知识、查阅、剪辑、筛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信息加工重组、制作出体现学生个性和想象力的学生作业和作品,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获得和提高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所必备的社会生存技能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借鉴。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出一条即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开放式教学,又能体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的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我们都可以寻找利用社会生活的不同事例、时事新闻、图片、视频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生生活动,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为国家培养大批创新人才。
1.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整合和优化
教材的组织和编订虽然在专家的调研、课程理念和教材的整体框架设计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考虑,但每个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由于学情和对教材的理解、挖掘不同,设计教学会有较大的差异,组织教学的过程也会有所不同。
2.运用信息技术完成活动作品的制作
活动小组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集历史上名人、伟人等不同家庭的家规、家训、家教和家庭美德,分析和阐释中国家庭独特的文化内涵。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素材进行筛选,剪辑、整理制作宣传小册子(课件、PPT) 或音乐相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分工协作,部分人员将材料进行排版,设计命名和标注刊头,部分人员进行文字誉写和图案穿插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了一幅幅文字和图案穿插有序,背景音乐动听感人,说理明白通畅,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网络宣传小册子(课件、PPT)或音乐相册。准备作品完成后,通过向“学校公共平台”“班级微信群”“家校共育”“街道社区”等网络平台发送宣传成果,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进而转化为对“家”进行建设的动机,引导落实对家庭进行建设的行动,实现课程设计的目标。同时,通过宣传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化,锻炼了学生的探究、交往、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学生体会
这种活动让我们置于一种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在活动中,我们必须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协作、相互启发、相互讨论才能搜集到比较理想的素材,制作成优秀的作品。制作课件难度较大,但有教师的指导和网上搜集的课件模板,制作课件就容易多了。在活动中我们做到了家庭成员、师生、生生合作,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信息技术方面的不少技能。学习使用音乐相册、使用下载软件、制作PPT等课件,同时在实践中领略、体会了当“老师”的滋味,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锻炼。这让我们期待下一次活动。
三、反思教学效果 推进素质教育
在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过程中,针对本学科的特性,利用信息技术加工处理课程内容和信息材料都要经过仔细斟酌,不断尝试,在设计、制作、呈现给学生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使教育教学能立足于鲜活的现实基础,又要有超越于现实的高度,而喻之于未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力求更广的拓展学生的参与空间和创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知识经济时代输送具有信息化能力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