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助我当“专栏作家”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梦也没想到,年届七旬的我,居然能成为一名“专栏作家”。当然,这得感谢我的小孙女苗苗,是她把我“捧”成“作家”的。
  退休后的前几年,我从繁忙的工作环境中走出来,突然间有了种“打开玉笼飞彩凤,解脱金锁走蛟龙”的“解放”之感。于是,整天同附近的老姐妹们聊天啊、唱歌啊、散步啊,忙得不亦乐乎。可到晚上一“总结”,却觉得一整天没啥收获。心里顿时空落落的。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读初一的孙女苗苗和我一起拖地时,突然说:“哎,奶奶,您年轻时不是在大草原上生活过几年吗?为什么不把那段有意思的生活写出来呢?让我们看看你当年的生活片段,该多好呀!”
  孩子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一想,对呀,当年我曾经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支过边,多姿多彩的草原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在孙女的多次鼓励下,我终于拿起了笔。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先后写出了《草原夜诊》、《智斗狼群》、《乌拉木图的马头琴》、《手把羊肉喷喷香》、《辽阔的草原,瓦蓝的天》等多篇草原支边生活回忆录。这些生活片段均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写起来并没有感到吃力。文章写好后,苗苗成了我的第一读者和“编审”。她对每一篇文章都反复审阅,并提出了有针对的“建设性意见”。她还利用课余时间教我“倒叙”、“插叙”等写法,使我的回忆录一改过去平铺直叙、流水账式的平淡写法,读起来更加富有文采和情趣。
  说实话,我写回忆录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整天闲得慌,孩子一提议,我就写出来了。谁知苗苗却背着我,把我写的稿件投到了报社,并且很快就发表了。当我展开样报,看着自己铅印的名字和文章时,内心的激动和兴奋真是难以用文字来形容。
  我以为写几篇小文章就完事了,可孙女又鼓励我写其他文章,比如晚年生活中的趣事、年轻时在生产队劳动时的一些难忘的故事等等。在孩子的鼓励下,我开始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把自己沉入到往事的氛围里,捕捉一个个有意义的闪光情节。于是,《夜战河泡子》、《上学路上》、《物质匮乏年代的道德教育》、《与老姐妹打擂》、《火红的秧歌》等一篇篇文章相继“出笼”。孙女又投书报社,推介我的文章。报社编辑见我写作如此富有“激情”且文章题材颇有新意,便特地为我在副刊版上开辟了一个专栏:“刘奶说事”,我成了名副其实的“专栏作家”。
  随着“专栏”的一期期刊出,我也一天天忙起来:忙着找题材,忙着构思文章;小孙女也忙,忙着审阅、忙着修改,忙着向报社传稿——孙女竟成了我的“经纪人”!
  苦心人天不负。目前我已写出了四十多篇专栏文章,成了我们这个地区年龄最大的“专栏作家”。尤为让我高兴和欣慰的是,写作,丰富了我的晚年生活,为我的暮年增添了许多快乐,使我以年轻的心态和视角开始审视现时的生活,不断地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内心深处更加热爱生活。我写的那些篇什,不敢奢谈“精品”,但肯定能成为我留给后人乃至世人的一份厚重的精神财富。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一     结婚前,曾听很多人说过,城乡联姻如何如何不好。什么农村人把城里人当成“钱袋子”,会经常伸手索取;丈夫家人会经常来打扰你,农村婆婆刁钻古怪,难以相处等等。当初,我以为这些事情都与我无关。  偏偏上帝之手把彬推给了我,彬来自豫南一个偏僻的农村。他在家里是老大,下面有3个务农的弟弟。母亲连小学都没读过,父亲初中毕业,在村里当了一辈子会计。面对如此背景的彬,我却被他的真诚、朴实所打动,毫不犹豫
期刊
常言道,“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少时但得父母乐,老来自有儿孙贤”。  据说,当年郑板桥被削职回老家前曾对送行的朋友说:“请你们回家把老人当孩子看。”这是要儿女用对自己孩子的呵护来对待父母。比较而言,无论贫穷、富贵,老人抚养后代都是无怨无悔的,很多老人在物质生活上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注重的是儿女对自己的精神关爱。若是对待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论立法的效果如何,保持这种自觉的道德行为就可以避
期刊
在学校门口,一老人拽住小孙孙告诉他:“鞋带开了,系上再玩。”可男孩不但没有弯腰去系鞋带,竟然连看都不看老人一眼,把脚往外一伸,说了句:“给我系上”。老人先是一愣,迟疑地看了看男孩,男孩没有停下手中的游戏卡片,还有些不耐烦,又催促说:“系上。”老人没再说话,弯下腰,给男孩系鞋带儿。小孙孙就这样坦然地伸着脚让老人系鞋带,他的眼睛一刻也没有从手中的玩具上离开过……  十岁娃命令爷爷系鞋带并非什么震撼视听
期刊
以前,每天由我负责到菜市场买菜。后来,儿子长大成人,他一再表示要积极为家里作贡献、为父母分担辛劳。我非常欣慰,就把买菜的任务委托给了他。儿子信誓旦旦:“我一定踏踏实实做好买菜工作,给老人家交一份满意答卷!”   一开始,儿子作的买菜预算是一个月1000元,可每个月都会超支不少。这也很正常,这年头啥不涨价呀。可是,最近几个月超支是越来越离谱了,特别是上个月,买菜的费用居然突破了万元大关!再这样下去,
期刊
不久前,我听说网上有一篇名为“女儿女婿已经三个月没给生活费了,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儿子”的帖子,这个事情引发了我周围老年朋友的热议。  老人向女儿女婿收取“带孙费”的理由是:现在孩子每天的吃喝都是老两口在负担,这笔费用对于两个退休在家的老人来说太重了。  有人说,外婆带外孙收取“带孙费”,这不是挑战“水往下流”的传统,伤害亲情吗?也有人说,外婆真忍心抛下活泼可爱的小外孙不管吗?但是当你听完这位外婆
期刊
几个电话,几条短信,就能把上百个中年女性骗得团团转,并且还心甘情愿地把大把大把的钞票“送”给对方。到底是作案者手段高明?还是中年女性普遍缺乏警惕性?“情感杀手”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得逞的呢?近日,重庆警方破获了一起高端情感诈骗案,其背后的社会黑手令人深思……    一    2010年3月23日,重庆女子张郁在某知名媒体上看到一则征婚广告:男,50岁,丧偶,体健人品好,经济稳定。想找个善良,身体健康的
期刊
“五月五,过端午”。咱们大伙儿过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然而,借着端午节,我也同样思念我的两位亲人——姥姥和奶奶。   小时候,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姥姥有一双巧手,每年过端午节前,姥姥会先用纸壳叠出小巧的粽子,再用各种颜色的美丽丝线在纸壳上缠出美丽的小粽子;然后,姥姥还用漂亮的绸缎做出好看的荷包,那些荷包大小各异,精致美丽;接着,姥姥还要做些小巧的条帚,说条帚是扫百病的。最后她把荷包
期刊
我——母亲最小的儿子,就要准备结婚了。  母亲年近古稀,她老人家对生活从来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是有一样,盼望着小儿子早点结婚。  历经艰难,张罗着准备结婚的我,总算对母亲有个交代了,因为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母亲常在我面前唠叨:“你赶快结婚吧,一结婚你就有了一个家,也就了却了我一桩心事。”  星期四,我告诉父母,订婚的仪式安排在了下个星期六,并说好要把“三金”带去,另外给女方家一笔丰厚的财
期刊
丁老师:  我婆婆今年已经90高龄了,腿不太好。我们给她请了一个保姆。但因为家里多了一个人,诸多关系却调整不好了。  让我们心烦的是,这个保姆没事就端一杯茶,往老太太身边一坐,诸事不见。再不就是看电视,一看就看得很晚。而我婆婆睡得早,起夜好几次,保姆刚睡不一会儿,婆婆就叫她,她不太满意,说睡不好觉。让她少看些电视,她也不高兴。老人吃什么零食,她就跟着吃。您想想看,老人能吃多一点儿,保姆吃多少才有够
期刊
我第一次在图书馆遇到82岁的美国老太太琼斯时,就被她精致的妆容、时尚的穿着、优雅的风度以及充满生机活力的精神状态所吸引,从而产生了与她深入交谈的愿望。  “如果把人生分为篇章的话,我人生的前半章和一般美国妇女的生活一样平淡无奇。”坐在我面前的琼斯说。年轻时琼斯婚后生了第一个孩子,便辞去了在大学的文员工作,成了一个专职的家庭主妇。此后她又生了两个孩子。直到23年后家庭的担子轻了,她才在一家大学的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