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不断的机制和管理创新,我国普通高校已初步建立了“奖、贷、勤、助、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家庭贫困学生在经济上得到了资助,而在思想、心理、精神等方面产生了新的问题,对学生教育管理和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对有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体系 精神帮扶
  
  一、引言
  
  解决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以及广大公民机会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是一项民心工程,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因此,资助贫困学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二、学生资助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长期以来,国家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等方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不断的机制和管理创新,我国普通高校已初步建立了“奖、贷、勤、助、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但是,客观地审视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实际,还是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以及诸多不协调因素。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缺乏合理机制
  在新资助体系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认定标准不明确。由于我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活指数差异较大,加上家庭经济状况评估、统计制度、申报制度等还不健全,使得制定全国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标准十分困难。
  第二,认定方法的可信度低。高校主要依据学生所在生源地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及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来判断和认定学生是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否应该得到资助和获得资助的程度。然而由于贫困证明可信度有限,影响了高校对学生经济状况的准确判断,因此使得有限的助学帮困资源并未完全落实到真正困难的学生身上。
  第三,存在着资助信息了解不到位的情况。有一些真正贫困的同学因强烈的自尊,往往不主动向学校如实地反映情况,他们宁可节衣缩食,也不愿意接受救助,导致一部分应该得到资助的经济困难学生得不到资助,出现了资助的真空。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机制尚不完善,需要从高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逐步加以改进。
  
  2.各种资助项目之间缺乏优化组合
  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内容包含多个方面,但是大多高校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合理优化。
  第一,奖学金的设置不合理。长期以来,资助者在心理上形成定势,大部分都倾向于资助表现良好的困难生。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提供的资金大多用于设置奖学金,明确指出用于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困难生。这类资助往往金额大名额少,然而大多数困难生往往处于经济和学习的“双困”状态。导致困难生在获得奖学金的人数中所占比例不高。因此,奖学金与其资助的初衷并不完全符合。
  第二,奖学金和补助之间缺乏整合。各类奖学金和补助形式虽多种多样,但缺乏整合,往往会产生不公平的重叠或不应该的缺漏,有时出现一个困难生同时获得几项资助、而其他人却获得很少的情况。各资助项目缺乏优化组合,导致资助面较小,资助的公平功能下降。
  
  3.精神帮扶与经济资助力度尚不平衡
  长期以来,高校对贫困生过分偏重经济方面的资助。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因经济贫困而引发的心理贫困、学业贫困和就业贫困已经非常严重。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敏感等心理问题,时间长了还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和强烈的自卑感,进而影响到学业的顺利完成。对于贫困生来说,物质上的贫困往往伴随以精神上的贫困,并且后者比前者要更危险,更可怕。已有研究表明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学校的“弱势”人群,他们存在诸如自卑、不合群、强迫、焦虑、抑郁、敏感等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远低于常人和非经济困难学生。从实践上看,虽然各高校十分重视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但单凭物质资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只有物质资助与精神扶持并重,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
  
  三、学生资助工作的解决办法和对策
  
  1.建立贫困学生档案
  在新生入校,收取学生的贫困证明时,就为每个贫困学生建立一个电子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状况、家庭收入情况、困难原因、困难程度,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获奖情况和受资助项目及金额情况等。学校要深入全面了解情况,通过多种渠道证实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建立一个由辅导员、导生、学生干部、普通学生、贫困学生代表组成的家庭经济困难评议认定小组,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开展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使认定工作公正、公开、透明,可实行公示和举报制度,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将评议认定工作置于师生的监督之下,杜绝学生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资助。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必须明确有关原则,强化工作规范,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准确地甄别真正需要资助的对象。
  
  2.优化整合各种资助资源。提升资助整体效益
  首先,要区别奖学金与助学金的不同对象和功用。如果奖学金仅面向困难生,就不能把困难生和优秀生混淆起来,如果把奖学和助学视为一体,不但高校无法把握、难以操作,而且“奖学”的激励作用难以发挥。高校应通过设立助学金来资助困难生,降低在学习成绩上的要求,这样便区别开“奖学”和“助学”两种不同目的、不同评判标准、不同社会影响的关系。
  其次,要优化各种资助资源,综合使用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各种资助方式,杜绝学生资助中的重叠和不应该的缺漏现象,增大资助面,激励困难生努力学习、鼓励其优秀表现。
  
  3.我们给予困难学生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助”
  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不仅是一项政策性强的学生管理工作,更是一项艰苦细致的育人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成才,给予困难学生更多的思想上的帮助和引导是切实做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内涵。较之一般学生而言,经济困难学生更需要老师、同学的关心、体谅,更需要一个宽容的环境。资助是一阵子的事情,思想的帮助却是深刻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大事。帮助困难学生转变观念,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在困难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普遍开展国情教育,根據各人贫困原因的不同,有的放矢地开展抚慰、帮助以及教育工作。要让学生认识到物质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理想的贫穷和人格的贫穷。要积极引导他们正视困难,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提高自我调节和应对困难挫折的承受力,增强在困难中健康成长的自信心。同时,还要积极引导贫困学生大胆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锻炼能力,展示自我,培养自尊,提高自信心。作为高校资助中心的老师要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努力做到资助工作与感恩励志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国家、社会、高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和改进学生资助工作现存的问题和难题,合理配置和优化使用各种资助资源,努力构建更为科学、合理、规范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促进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高校中的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如性格内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本文的关注焦点是性格内向学生。本文拟通过对内向性格的形成、内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引导内向学生明确自己作为内向者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发展方式等四个方面对内向学生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性格内向 独特优势 自我发展    现代社会
学位
[摘要]金融危机形势下,来华留学生的外在和内在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给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也给留学生管理人员提出了挑战。以留学生为本,从来华留学生事业大局出发,制定相关政策,实行合理措施,是当前做好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降低金融危机对来华留学生事业负面影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金融危机 来华留学生 管理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世界各个行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教育因其稳
该文对该院神经外科1991-1993年经手术证实的60例星形细胞瘤的蜡块标本进行PA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星形细胞瘤的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分布情况,并对其临床资
[摘要]学校教育关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应试教育”依然存在的大背景下,学校和教师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赋予的“教书育人”的职责,就必须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负责。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本文首先强调良好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然后,从四个方面说明如何营造良好心理环境。  [关键词]营造 心理环境 促进 学生 健康成长    
[摘要]本文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为背景,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在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比国外高校保障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及评估体系,提出建设一个客观的、专业化的高校评估体系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评估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意识提高,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教育质量
学位
[摘要]高职教育肩负着大批量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加强礼仪教育,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核心竞争力,也将充分展示高职学院的教学成就和良好形象。该文根据开展礼仪教育的教学实践,探讨加强礼仪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社会秩序的润滑剂,也是人的文化修养、品德修养和思想境界等精神内涵的个人表现。
[摘要]高等教育的效率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教育的最终目的,重新定义高等教育效率,进一步论证高等教育公平是高等教育效率优化的前提,最后从高等教育公平角度提出高等教育效率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效率 高等教育公平    一、高等教育效率的定义    效率是经济管理领域永恒的理念和追求。在经济学中,效率被区分为三大类: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x效率。教育领域同样存在效率问
背景:已知A型流感病毒(IAV)感染可以引起内质网应激(ERS),但它所激活的ERS具体通路尚不清楚,TLRs作为天然免疫的重要成员,其信号通路在IAV感染时也被激活,目前对TLRs通路和ERS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