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历史人物,激活历史课堂

来源 :轻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newer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出现了一些效率低下、单调枯燥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老师教学的热情。本文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试从历史人物入手,以讲故事、演情景剧、探询遗址、写小论文等“再现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熟悉历史并热爱课堂,激发学习的兴趣,激活历史课堂,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历史人物 故事 人物情景剧 小论文
  据笔者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反映,所在学校的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热情度大大下降。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教学探究难以开展。据近两年来对杭州市《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考情反馈,学生在《历史》学科相关知识点的失分较多。但是,另据调查,学生对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人教版)的看法显示,77.6%的学生对教科书喜欢或比较喜欢。事实上,中学生喜欢听故事,追捧易中天自称乙醚,银屏历史剧热播的现象都说明,人们对历史再现兴趣浓厚。
  一、“再现教学”与初中历史学科中的人物教学
  什么是“再现教学”呢?再现教学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活动,将人物、场景、事件在教学中再现,使学生更直观的、更形象的了解已经过去的人物和事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创造场景。那么 “再现教学”法和历史教学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呢?
  人物是事件的主角,历史人物更是贯穿历史始终,历史的魅力在于人物在各个时代的精彩演绎。用“再现教学法”还原历史人物,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创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古人云:“教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对学生来说,教学若不充分照顾到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便不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促进能力的培养。
  二、用“再现教学”探究历史人物,激活历史课堂
  (一)故事再现:了解历史的第一扇门
  故事是什么?故事是过去的事,历史事件构成历史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故事中最不能少的是历史人物,讲故事主要是讲人物,学生喜欢听故事正说明了他们对历史人物的浓厚兴趣。
  陈鹤琴先生说“故事在儿童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历史人物的活动曲折生动,充满传奇色彩,又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它们是丰富的故事资源,它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枯燥感,同时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这种再现教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全面,为学生了解历史,探究历史打开了第一扇门。很多学生由此学生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情景要真,用词要新。记得刚上讲台那阵子,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严肃、严谨和真实,特别偏好引用原始文献资料。往往教师边读边讲,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听得昏昏然,历史人物干巴巴的,无血、无肉,索然无味。对于这些由时间、地点、人物简单组合而成的历史故事,学生显然不感兴趣。因此老师要依据史料中的人物介绍,作出自己的创造,用新颖时尚的用语增添人物的亲和力,使学生不知不觉深入其中,活跃课堂气氛,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如讲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背景时,提到太子李建成对于军功显赫、意气风发,手下人才济济的李世民是“羡慕、嫉妒、恨”,一直谋划加害于他;隋炀帝荒淫奢侈,滥用民力,视民间疾苦若“浮云”,自然不得民心,葬送了隋王朝;二战爆发后,英国首相张伯伦虽然对德宣战,却只是“打酱油”的,英军坐视波兰的灭亡而按兵不动……在不歪曲史实的基础上,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平民化的语言,使课堂氛围诙谐、生动,学生莞尔一笑之余体味到:原来历史人物不是雕像,也是有血有肉有性情的人。
  讲台变讲坛,人人做主讲。历史故事并不是材料的转述,它需要对人物活动进行整理和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反映人物性格和时代特点的材料并非易事。让学生参与讲解历史人物,不仅能体现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能训练他们的材料选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一周中,腾出半课时的时间,把讲台变成百家讲坛,让学生觉得新鲜不已。主讲学生由一开始的老师“点将”,转为自愿报名,再变为人人上台开坛。学生最初为求方便,直接从网上或故事书中选择一个读给大家听,渐渐地,“听众们”腻了,“讲师”们被迫在故事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原创,每一个历史人物开始有了每一位学生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在讲坛上,学生各施其能,充分运用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故事讲述更能特色和魅力。他们娴熟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让短短二十分钟的人物故事讲述声、情、音、像并茂,使整班学生对一周一次的讲坛充满了期待。
  (二)情景剧再现:演一回历史上的“他”
  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学生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经验的文化活动。历史人物情景剧的表演,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关注人,就要认识时代特征,了解历史发展趋势。以人物的言行、情感和命运来牵动同学们学习、研究历史的热情,这样的学习会更有效。
  心理学家张大均认为:青少年时代,由于个体知识范围的扩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加上情感的丰富和性的成熟,其审美心理结构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学生表现欲很强,他们乐于展示自己对独特的个性。一旦自己的思想见解得到他人的关注认可,会有一种满足的成就感。凡是课堂中的历史情景剧表演,往往是台上台下,热情高涨。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的热播,更使学生耳濡目染了各种人物的形象,具备了一定的表演“功底”。在学生大量接触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后,学生开始探索人生,崇拜英雄,识别什么是崇高,什么是低级趣味。这些都为历史课堂上人物情景剧的表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情景表演,使平时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人物活了起来:人物有了鲜活的形象、声音和背景,加上同学的草根表演,令人忍俊不禁。每一次表演,就有一位历史人物在同学心中复活。
  历史人物情景剧的表演在在乐于被学生接受外,更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1.注重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形式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而这种形象思维是借助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产生的,如果离开了客观实际,表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物情景剧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出现,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所做,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对角色心理的体验。比如在讲述《五四运动》时,教师让学生演一回爱国学生搜寻卖国贼时的情形。学生在看完同学表演卖国贼为躲避学生而丑态毕露后大笑,同时充分体会爱国青年的爱国激情和卖国贼的卑劣行径。   2.注重合作。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行动上表现为好动、好乐、好奇、好胜的特点,同时具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因而他们喜欢形成团伙,共同商议大事,采取一致行动。教材中的学习与探究是为了(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课中,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在共同的任务中又有个人的责任;小组成员要相互支持、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等。人物情景剧的表演使学生更加乐于合作,因为他们可以在剧本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物或角色,通过自己的语言或动作来演绎、诠释曾经在影视作品出现的历史人物,展示自己在其它课堂甚至在生活中完全不同的形象,同时在合作中明确了责任,在协商、讨论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3.注重探究。知识探究强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教材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尝试解决历史问题。通过人物情景剧的剧本的准备,学生要对当时人物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有所交代,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知识信息来完成自己想要展示给大家的主题,为达到这一目标,学生的理解力、想像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隋文帝于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遣兵伐陈”为主线编一场情景剧,要求重点突出隋文帝和陈后主两位历史人物。学生通过对杨广指挥军队渡江的表演,充分显示了他的意气风发和善于谋略。而陈后主在被隋军从井底拉上来之后竟不忘还有自己的爱妃尚在井中,学生哑然失笑,但同时感到:不同的人物性格造就不同的命。一兴一亡,道理自现。
  (三)遗迹再现:探寻历史人物遗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学生而言,没有亲身的体验,教育者的观点和结论就是没有生命力的教条。杭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许多名人在此留下了他们的活动踪迹,给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杭州的历史名人有“老市长”苏东坡,抗金名将岳飞,民族英雄于谦,还有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钱学森……漫步苏堤、瞻仰岳飞像,两宋历史点滴浮现眼前;驻足于谦墓,金戈铁马石灰吟声尤绕耳。通过调查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杭州地名,探访杭州的名人墓地、祠堂等实践活动,以历史人物为“点”,了解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面”。
  在讲南宋岳飞抗金这一内容之前,组织学生兴趣活动小组考察南宋皇城遗址,爬杭州凤凰山,并把一路上所看的东西用相机或文字记录下来,搜索相关资料,整合成实践报告,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在学生展示的图片中,有凤凰山石刻“忠实”二字,请同学仔细观察后问:你觉得这两个字写的怎样?“实”字左下方有个方形小坑,这是何故?对这么细致的问题学生没有准备,一时愕然。老师抖露:这是书写者的落款,被后人挖去。谁的落款这么珍贵?只有皇帝了。这忠实二字相传是宋高宗赵构所书……包袱层层抖开,学生豁然开朗。教师继而再问:爬上凤凰山顶俯瞰山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经过实地考察,纷纷谈起自己的感受:可看到钱塘江、西湖……可谓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金兵南下占据长江以北半壁江山,宋高宗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作为南宋都城皇宫所在,你认为他对当时的局势有何打算?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皇帝?随着探究的深入,学生深切了解到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之后迸发出“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的豪情,被十二道金牌击碎,无奈班师的心情。感受“三十功名毁于一旦”的无奈愤懑之情。
  (四)文字再现:撰写历史小论文——评价历史人物
  撰写历史人物小论文既能让我们通过把握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更深刻和准确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使我们从各类历史人物中总结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继承发扬优秀的历史传统,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学生总觉得论文高深,非长篇大论洋洋洒洒不可,不是应付了事就是难有佳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没有积累素材的习惯,等到下笔之时脑中却空空如也;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方式单一,学生便没有创作的热情;觉得写论文这样的事情太高深,不是自己所能力及的……这些原因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没有正确的引导相关,十分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学者认为:中国必须在中小学就开始进行科学研究教育,培养科学研究素养,逐步学习从查阅资料、占有资料、讨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撰写论文、文章、以及资料引用等一整套基本科学程序、科学基本功。让学生尝试小论文的写作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必要手段。而历史人物的材料丰富,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历史人物评头论足可作为学生小论文写作的入门之作。
  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之初,应该放宽评价的尺度,不必强调字数、格式等的限制,只要文章中有观点就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可以不拘一格,关键是通过这一手段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手段和方法。评价要及时,能起到指导、评比、肯定等作用,应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觉得自己完成论文的价值和成就感,从而变得敢于写、乐于写。记得当学生第一篇小论文《乱世之英雄——我眼中的曹操》在区里获奖后,该生激动不已,同学们惊呼:“她连论文都会写!”
  三、用“再现教学”还原历史人物的实践思考
  1、还原历史人物需以史实为依据
  历史人物的活动经小说家、影视编剧的文学处理,有些人物形象已经偏离了事实根据,只为抓人眼球,影响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在某些表演中,“江姐”、“日本人”和“国民党”在剧中“打情骂俏”,历史人物的形象被颠覆得面目全非。在还原历史人物时,要防止学生走低俗路线,引导学生要有客观、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2、还原历史人物不宜喧宾夺主,忽视历史主线
  新课程标准认为:初中历史教育的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培养他们树立唯物主义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历史人物教学是历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代表初中历史教学的全部。还原历史人物要对其时代背景和历史兴替发展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历史,并以史为鉴,知古鉴今。
  3、还原历史人物应立足课堂有效教学,点到为止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还原历史人物的目的在于激活历史课堂,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引发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如果脱离了有效教学的教学方向,人物再现漫无边际,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历史课等同于百家讲坛、影视荟萃。久而久之,知识点难觅其踪,能力乏善可陈、情感培养虚无缥缈。因此,用“再现教学“探究历史人物,要依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促使教学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于友西. 历史学科教育学[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周雨:试论历史课的再现教学第25卷 第4期 2003年 8 宁 波 大 学 学 报(教 育 科 学 版)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也是各专业课程的基础学科。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可提升学生的情操与审美品味,但高职院校受学校、学生、教学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高职院校重专业知识,轻语文学习;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差,基础薄弱;教学方式停滞,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针对此,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提高对语文教学的正确认识,从学情出发,在教材、教学方法、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学生学习的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目前职高数学教育中出现的极端倾向,分析职高数学教育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并引用相应的实例探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具备怎样的数学素质,并针对职高数学教育的现状提出对其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职高数学教育 对人的素质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为了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职高教育也随之快速发展,数学是职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培养有重大的影响,在进行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文中从创设情景,品词析句、剖析形象、指导朗读等方面论述了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渗透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淘冶人,铸造人的美好灵魂,培养人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现行《中职语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现今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因此,对于小学老师来讲,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本文简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期间,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模式 构建  对于小学语文课
期刊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体育这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言。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意识和兴趣,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留给学生必要的自我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从兴趣出发,探究体育教学与兴趣、爱好的关系,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探究是本文着重谈论的内容。  [关键词]:体育教
期刊
[摘 要]:学校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个人行为习惯的建立也负有责任。职业院校在我国教育系统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作者对职业院校德育创新进行了德育教学重要性、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和德育教育的意义三方面的思考,形成此文,希望能够为职业学校教育的开展提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职业学校 德育教育 德育创新  德育教
期刊
[摘 要]: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非常重要。初中学生的升学体育考试,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自信心,才能够在升学体育考试中将自己的真实体能以及潜在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本论文针对提高初中学生升学体育考试自信心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 升学体育考试 自信心  初中学生的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参加中考的广大考生面对中考压力,在体育考试中
期刊
教材分析:  广东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我有一个温暖的家》第6课《我是一个小帮手》,这一课属于“家庭温暖”专题。新课标对这一教学内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是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尊敬长辈,关心体贴家人,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有家庭责任感;在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培养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父母和长辈的感激和尊敬的能力,初步培养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能力等;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期刊
[摘 要]:对于数学内容来讲,其同学生们的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期间,应善于将教学内容同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利用生活实例缩短学生同数学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优化 生活  伴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
期刊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认真研究历史课堂教学,着力构建自主学习历史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一、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一环必须下真功夫。一般说来,我们要做好“四备”,即:备教材。要备好教材,就得熟悉课程标准,深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