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及时代变革的来临,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化手段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运用,在变革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界也与时俱进,将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纳入到了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促进教育变革和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充分探究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应用的方法和策略,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切入点,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营造情境;师生交流;攻克难点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以粉笔、黑板和教材为中心的单一授课模式,借助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及信息方法的使用来增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改进和提升。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征出发,对信息技术加以高效、合理地运用,最终达到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的目标。
一、营造课堂情境,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经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学科的学习效果,而通过情境创设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常见的方式和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声、像、色俱佳的优势实现良好情境的设置,能够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充分刺激并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优势实现良好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學习动力,达到提升学生兴趣、推动教学进展的目标。
例如,以《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为例,为了使学生对海滨小城美丽的场景及其干净、整洁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充分感受并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我在课堂伊始环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展示海滨小城风景的视频,将其蔚蓝的天空、湛蓝的海水、白色或灰色的海鸥以及有着各种花纹的贝壳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海景的优美,表达出了自己的向往之情。我也趁热打铁,顺势引导学生打开课本阅读课文,探究课文是如何对海滨小城的风景进行刻画和描写的。如此,通过借助媒体资源实现生动教学情境的设置,多层次、多角度刺激并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动力,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地进展下去。
二、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信息技术的优势还在于它能够强化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从而转变以往沉闷、死寂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交流的平台。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使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与他人探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这不仅能够极大地促进传统教与学模式的转变,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以《纸的发明》这课内容的教学活动为例,我就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即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如我国的四大发明有哪些,我国古代的人们都用过哪些方式来记录文字以及纸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等等,并将查询到的资料记录下来。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查到的资料进行探讨、交流,最后每组派代表对查询的资料进行阐述性的说明。相比于单纯讲解知识来说,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如此,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转变了以往以灌输式为主的授课模式,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攻克教学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观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其中包含有不少抽象的词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句子等等,鉴于小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的限制,教师单纯的语言讲解难以做到让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进而产生教学盲点所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疑难知识点,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将枯燥、抽象的知识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
例如,以《掌声》这篇课文为例,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感悟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这一知识点,即以“掌声”为线索,将英子前后的变化为时间线,将对英子前后变化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以对比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课的形式讲解这一知识难点,同时利用动画演示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如此,便将教学难点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达到了解决课堂困惑和疑虑的目标,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实现教育变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征出发,探究信息技术在课堂上高效运用的方法和策略,为更理想语文教学效果的取得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
[2]白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6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营造情境;师生交流;攻克难点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以粉笔、黑板和教材为中心的单一授课模式,借助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及信息方法的使用来增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改进和提升。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征出发,对信息技术加以高效、合理地运用,最终达到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的目标。
一、营造课堂情境,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经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学科的学习效果,而通过情境创设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常见的方式和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声、像、色俱佳的优势实现良好情境的设置,能够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充分刺激并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优势实现良好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學习动力,达到提升学生兴趣、推动教学进展的目标。
例如,以《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为例,为了使学生对海滨小城美丽的场景及其干净、整洁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充分感受并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我在课堂伊始环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展示海滨小城风景的视频,将其蔚蓝的天空、湛蓝的海水、白色或灰色的海鸥以及有着各种花纹的贝壳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海景的优美,表达出了自己的向往之情。我也趁热打铁,顺势引导学生打开课本阅读课文,探究课文是如何对海滨小城的风景进行刻画和描写的。如此,通过借助媒体资源实现生动教学情境的设置,多层次、多角度刺激并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动力,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地进展下去。
二、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信息技术的优势还在于它能够强化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从而转变以往沉闷、死寂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交流的平台。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使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与他人探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这不仅能够极大地促进传统教与学模式的转变,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以《纸的发明》这课内容的教学活动为例,我就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即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如我国的四大发明有哪些,我国古代的人们都用过哪些方式来记录文字以及纸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等等,并将查询到的资料记录下来。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查到的资料进行探讨、交流,最后每组派代表对查询的资料进行阐述性的说明。相比于单纯讲解知识来说,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如此,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转变了以往以灌输式为主的授课模式,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攻克教学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观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其中包含有不少抽象的词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句子等等,鉴于小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的限制,教师单纯的语言讲解难以做到让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进而产生教学盲点所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疑难知识点,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将枯燥、抽象的知识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
例如,以《掌声》这篇课文为例,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感悟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这一知识点,即以“掌声”为线索,将英子前后的变化为时间线,将对英子前后变化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以对比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课的形式讲解这一知识难点,同时利用动画演示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如此,便将教学难点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达到了解决课堂困惑和疑虑的目标,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实现教育变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征出发,探究信息技术在课堂上高效运用的方法和策略,为更理想语文教学效果的取得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
[2]白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