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路和模式也随之改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进行课件设计也成了数学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直接决定了课堂效果。小学数学的多媒体课件,能够通过视频、音频和卡通形象来丰富画面,通过一定的故事性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再结合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教学信息进行更加直观的了解。本文在教育理念、教材内容、课件界面和操控性几方面对数学课件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设计;实践思考
引言: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件的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教师没有充分理解课件设计的目的,缺少对教材内容的结合,有些课件做的很华丽、很时尚却无法为教学内容提供有力支撑,有些课件的内容虽然符合教材,但缺少相应的逻辑思维规律,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一定的逻辑思维指导课件设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件内容,跟随教师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一、深挖教材思路,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设计之前,首先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目的在于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思路拓展,随着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对于实用性的要求大大提高,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数学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小学生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育程度有一定的了解,切不可设计过于复杂和抽象的课件内容。同时对于课件中的人物角色、道具的形象,课件的主体颜色和相关配色等都应该使用对比对较高、视觉效果较强的色彩,让小学生能够快速形成视觉中心,将注意力专注在课件的展示上。
舉例说明,在认识图形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将日常景物当作演示模版,将校门、桌椅、门窗、小汽车、黑板等彩色卡通图片播放出来,再将常规图形套用在这些物体上。通过这种方式给予学生一种直观印象,快速了解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利用动态演示,强化逻辑思维
上文提到,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尤其对于图形缺乏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借助教具和案例来进行展示,缺乏对学生立体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再加上面积、体积等计算公式,会直接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在此情况下,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够很好地弥补这种单一、枯燥的授课过程,给予学生更多思维能力的培养[1]。
举例说明,在圆柱和圆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之前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论。通过矩形和三角形的旋转,或者圆形的移动来演示圆柱和圆锥的形成,再结合这种立体空间的演示,方便学生对其概念进行直观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了解,同样可以在课件中模拟旗杆、门柱等现实当中存在的物体,让学生 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三、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有童趣
小学数学课件的设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首先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将每一个课题的课件内容尽量简短。其次,小学生的观感能力有差别,听力的发育程度要优先于视觉,因此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音效的运用。尤其是单音节的音效设置能够充当一种铃声的作用,将走神的学生注意力快速拉回到课件内容当中。再次对于课件内容的颜色应该尽量以鲜艳的色彩为主,饱和度高的颜色能够更加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课件制作的线条和画风需要尽量简洁柔和,避免过多的棱角和复杂的结构。
举例说明,在认知数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每一个数字设置一个人物角色,1是一个挺拔的战士;7是一个弯腰的老爷爷;6和9是一对小丑,9喜欢倒立;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在记住不同角色的情况下,顺带认知数字。这种设计的原理在于学生会对具象的事物快速记忆,用具象代替抽象,能够让学生进行组合认知,而且借助这种方式,还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操控简单,交互方便
小学数学课件的应用除了在课堂上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学生课后复习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输出课件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几个问题。首先就是文件的格式问题,例如MP4格式、EXE格式和PPS格式等兼容性较好,容错率较高,是输出文件的格式首选。其次在课件的操控性方面,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和家长的使用习惯,尽量以点击继续的形式为主,需要单独点击的时候尽量做出明显的标识,如箭头和按钮等图标就非常合适。最后还需要考虑学生在课后所使用的电子终端类型,平板和手机的平宽比例和PC端有巨大的区别,需要教师能够提前考虑,做好兼容[2]。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各类知识的递进性。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尽量通过增加知识点的关联性,让学生进行快速理解。另外对于内容和格式的注重,也是制作出优秀课件的必要条件,需要每一位教师拓展思维,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吴湘云,何天荣. 面向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课件制作”课程建设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2017(01):131-133.
[2]韩清芳.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5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设计;实践思考
引言: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件的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教师没有充分理解课件设计的目的,缺少对教材内容的结合,有些课件做的很华丽、很时尚却无法为教学内容提供有力支撑,有些课件的内容虽然符合教材,但缺少相应的逻辑思维规律,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一定的逻辑思维指导课件设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件内容,跟随教师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一、深挖教材思路,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设计之前,首先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目的在于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思路拓展,随着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对于实用性的要求大大提高,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数学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小学生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育程度有一定的了解,切不可设计过于复杂和抽象的课件内容。同时对于课件中的人物角色、道具的形象,课件的主体颜色和相关配色等都应该使用对比对较高、视觉效果较强的色彩,让小学生能够快速形成视觉中心,将注意力专注在课件的展示上。
舉例说明,在认识图形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将日常景物当作演示模版,将校门、桌椅、门窗、小汽车、黑板等彩色卡通图片播放出来,再将常规图形套用在这些物体上。通过这种方式给予学生一种直观印象,快速了解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利用动态演示,强化逻辑思维
上文提到,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尤其对于图形缺乏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借助教具和案例来进行展示,缺乏对学生立体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再加上面积、体积等计算公式,会直接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在此情况下,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够很好地弥补这种单一、枯燥的授课过程,给予学生更多思维能力的培养[1]。
举例说明,在圆柱和圆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之前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论。通过矩形和三角形的旋转,或者圆形的移动来演示圆柱和圆锥的形成,再结合这种立体空间的演示,方便学生对其概念进行直观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了解,同样可以在课件中模拟旗杆、门柱等现实当中存在的物体,让学生 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三、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有童趣
小学数学课件的设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首先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将每一个课题的课件内容尽量简短。其次,小学生的观感能力有差别,听力的发育程度要优先于视觉,因此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音效的运用。尤其是单音节的音效设置能够充当一种铃声的作用,将走神的学生注意力快速拉回到课件内容当中。再次对于课件内容的颜色应该尽量以鲜艳的色彩为主,饱和度高的颜色能够更加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课件制作的线条和画风需要尽量简洁柔和,避免过多的棱角和复杂的结构。
举例说明,在认知数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每一个数字设置一个人物角色,1是一个挺拔的战士;7是一个弯腰的老爷爷;6和9是一对小丑,9喜欢倒立;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在记住不同角色的情况下,顺带认知数字。这种设计的原理在于学生会对具象的事物快速记忆,用具象代替抽象,能够让学生进行组合认知,而且借助这种方式,还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操控简单,交互方便
小学数学课件的应用除了在课堂上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学生课后复习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输出课件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几个问题。首先就是文件的格式问题,例如MP4格式、EXE格式和PPS格式等兼容性较好,容错率较高,是输出文件的格式首选。其次在课件的操控性方面,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和家长的使用习惯,尽量以点击继续的形式为主,需要单独点击的时候尽量做出明显的标识,如箭头和按钮等图标就非常合适。最后还需要考虑学生在课后所使用的电子终端类型,平板和手机的平宽比例和PC端有巨大的区别,需要教师能够提前考虑,做好兼容[2]。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各类知识的递进性。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尽量通过增加知识点的关联性,让学生进行快速理解。另外对于内容和格式的注重,也是制作出优秀课件的必要条件,需要每一位教师拓展思维,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吴湘云,何天荣. 面向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课件制作”课程建设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2017(01):131-133.
[2]韩清芳.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