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价,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和操控杆。不過,这个晴雨表在中国却有些失灵了。
中国人没有美国人收入高。为何油价居然快打了个平手?高油价下怎么还会有油荒?国内央企的炼厂全部开足马力,为什么还会发生油荒?石油企业利润高,为何还拿政府的巨额补贴……其实,民众对油价的关切和怨言,可能不单纯在油价本身,而是另一个层面问题的折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不满。
油价,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和操控杆。不過,这个晴雨表在中国却有些失灵了。
中国人没有美国人收入高,为何油价居然快打了个平手?高油价下怎么还会有油荒?国内央企的炼厂全部开足马力,为什么还会发生油荒?石油企业利润高,为何还拿政府的巨额补贴……其实,民众对油价的关切和怨言,可能不单纯在油价本身,而是另一个层面问题的折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不满。
中国石油市场的改革一直遵循着渐进式改革的原则。1998年之后,随着原油进口量的增加,原油价格的定价机制实现了市场化。但是,我国成品油价格却没有同步进行市场化改革,还是由国家进行调控。
为什么原油价格放开,成品油价格却不放开?原油价格跟国际接轨更多的是反映效率,特别是资源的稀缺性;而成品油价格更强调的是稳定。当改革、发展、稳定有冲突时,先要确保稳定,在稳定中发展。2001年,为了更好地使成品油价与原油价格合拍,政府采取了成品油价与纽约、新加坡、阿姆斯特丹三地市场价格挂钩的办法来调整成品油零售价格。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涨得太快,这三地的成品油涨价也太快,后来国家实际上放弃了这个机制来控制油价。这之后,国家又先后出台了几个办法,最重要的是2009年5月出台的《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
从稳定的首要前提出发,政府要在多重利益中寻找平衡。尽管政府一直在试图解决两种油价不合拍的问题,但因为这是两个游戏规则,不合拍的情况还是难以避免。这就引发了一个现象,似乎成品油价格涨得多降得少,跟涨快跟跌慢。
客观上,历次调价采取小步慢走、调价不到位、价格出现倒挂是主因。而历次调价不到位,甚至出现油价倒挂,也有政府决策程序的原因。涨价的决策依据的常常是一个月前的趋势和情况,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石油企业因此背负了本不应有的骂名。
中国油价为何比美国高?
2009年7月,一则“中国的汽油价比美国有些州的油价都高”的新闻让国人哗然。
其实,油价高不高,内行看门道——这个“门道”就是看走私:是走私出境,还是走私入境:如果中国涌入大量走私油,说明中国是油价的高价区;如果中国的油品非法外流,说明中国属于低价区。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市场的价格不同,该商品一定会流向价格更高的地方,这是基本的市场规律。
在深圳,长长的加油汽车队伍中,不少是从罗湖桥跑過来的挂着香港牌照的汽车。这些车在深圳加满油,再开回香港。更有很多香港货车,将200升的油箱改得很大,改造后的油箱可多装一倍多的油。货车司机将多装的油拉到香港卖了赚钱,拉货车成了运油车。这说明我国内地的油价还是处于相对低的价格区间。因此内地一部分成品油会通過隐性市场被走私到国外或者其他地区。
其实,中美两国油价并没有太多可比性,两国的成品油品种标号不尽相同,定价机制更不同,而中国的物流成本比靠管道运成品油的美国高出很多,尤其是税收的构成。一个国家的油价是经济的重要控制杠杆。越是资源缺乏的消费国,油价中税收比率就越高,以通過价格来引导社会节约资源。德国、英国、荷兰、法国、比利时,这五国的税金占油价比例竞在2/3以上。整个欧洲地区平均水平是65.11%。
那么,我们的税率为何不能和美国一样呢?美国依靠自己遍布全球的强大军力和跨国公司,保证了自己稳定的石油供应。养成了低油价的生活方式。这种模式,中国和其他大国是学不来也学不起的。美国人均耗油量是中国的十几倍。如果全球按美国人的消费标准来生活,据估计还需要三个地球的资源。
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按照自己的国情,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油价水平,提高自身国家的能源安全度。中国更应如此。我国更是个石油短缺国家,低油价容易助长不合理的消費。
中国对石油价格的管制,使国内石油的使用成本偏低,多个产业习惯使用便宜油,企业意识不到石油这种战略能源的稀缺性。低油价政策使中国百姓的利益得到了呵护,也使使用中国出口产品的全球消费者受益。我们引进的外资中的相当部分,是冲着我们的能源、资源要素的低价格而来的。中国若实施過低的油价,等于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补贴全世界,使全世界都揩了中国的“油”。
高油价下油荒的追问
每隔一段时间,“油荒”这个词就会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为什么?
价格倒挂,面粉贵于面包,小炼油厂歇工了,这是近几年“油荒”现象的主要幕后推手。炼油厂买入原油的价格,比加工后卖出的成品油价格还高,使得炼油厂“炼得越多,亏得越多”。价格倒挂之下,许多地方炼油厂选择停产。据统计,2008年地方炼油厂约有7000万吨产能闲置,成品油供应出现缺口。
面对油荒,保供成了责任。作为央企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炼油厂不仅不能关门,在亏损的情况下还得加大产量、开足全部马力生产。两大公司越亏越加大生产,可还是补不上市场缺口。往往是紧急增加的进口原油的油轮还漂在海上,油价下跌的跌价损失便已上亿元。
然而,此时中石油、中石化满身大汗,得到的却不是掌声,舆论却在质疑“垄断是油荒之源”。殊不知,不垄断的法国、西班牙等,都已出现罢工了,市场化的石油公司是不会干赔本买卖的。
那么国有企业是否有成品油市场的垄断需要打破?
放开市场,在正常情况下会由市场来定价,油荒现象应该能够缓解,但价格也许就不是这个价了。根据国际形势和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价格总体走势应是箭头向上。如果没有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企业来稳定市场,成品油出现急涨急跌时,中国经济可能将在大涨大跌的油价波峰浪谷中承受震荡。而政府干预定价,在价档倒挂的情况下,无论对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政府都没有理由要求他们在亏损情况下仍然生产。只有国有企业,才能顶着一身骂名,在亏损的情况下加大生产。
当然,也许有人说,中石油、中石化在亏损的情况下生产,是因为得到了国家的补贴。但这些补贴与亏损额的相比,仅是很小一部分。2008年,中石油炼油亏损938亿元,只得到1/6的补贴,157亿元。何况,对于这些巨额补贴,石油企业是“二传手”,通過油价补贴给了我国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有较高收入的私家车拥有者。
要想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中国在国际上对油气定价话语权的争夺十分重要和急迫。
中国人没有美国人收入高。为何油价居然快打了个平手?高油价下怎么还会有油荒?国内央企的炼厂全部开足马力,为什么还会发生油荒?石油企业利润高,为何还拿政府的巨额补贴……其实,民众对油价的关切和怨言,可能不单纯在油价本身,而是另一个层面问题的折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不满。
油价,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和操控杆。不過,这个晴雨表在中国却有些失灵了。
中国人没有美国人收入高,为何油价居然快打了个平手?高油价下怎么还会有油荒?国内央企的炼厂全部开足马力,为什么还会发生油荒?石油企业利润高,为何还拿政府的巨额补贴……其实,民众对油价的关切和怨言,可能不单纯在油价本身,而是另一个层面问题的折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不满。
中国石油市场的改革一直遵循着渐进式改革的原则。1998年之后,随着原油进口量的增加,原油价格的定价机制实现了市场化。但是,我国成品油价格却没有同步进行市场化改革,还是由国家进行调控。
为什么原油价格放开,成品油价格却不放开?原油价格跟国际接轨更多的是反映效率,特别是资源的稀缺性;而成品油价格更强调的是稳定。当改革、发展、稳定有冲突时,先要确保稳定,在稳定中发展。2001年,为了更好地使成品油价与原油价格合拍,政府采取了成品油价与纽约、新加坡、阿姆斯特丹三地市场价格挂钩的办法来调整成品油零售价格。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涨得太快,这三地的成品油涨价也太快,后来国家实际上放弃了这个机制来控制油价。这之后,国家又先后出台了几个办法,最重要的是2009年5月出台的《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
从稳定的首要前提出发,政府要在多重利益中寻找平衡。尽管政府一直在试图解决两种油价不合拍的问题,但因为这是两个游戏规则,不合拍的情况还是难以避免。这就引发了一个现象,似乎成品油价格涨得多降得少,跟涨快跟跌慢。
客观上,历次调价采取小步慢走、调价不到位、价格出现倒挂是主因。而历次调价不到位,甚至出现油价倒挂,也有政府决策程序的原因。涨价的决策依据的常常是一个月前的趋势和情况,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石油企业因此背负了本不应有的骂名。
中国油价为何比美国高?
2009年7月,一则“中国的汽油价比美国有些州的油价都高”的新闻让国人哗然。
其实,油价高不高,内行看门道——这个“门道”就是看走私:是走私出境,还是走私入境:如果中国涌入大量走私油,说明中国是油价的高价区;如果中国的油品非法外流,说明中国属于低价区。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市场的价格不同,该商品一定会流向价格更高的地方,这是基本的市场规律。
在深圳,长长的加油汽车队伍中,不少是从罗湖桥跑過来的挂着香港牌照的汽车。这些车在深圳加满油,再开回香港。更有很多香港货车,将200升的油箱改得很大,改造后的油箱可多装一倍多的油。货车司机将多装的油拉到香港卖了赚钱,拉货车成了运油车。这说明我国内地的油价还是处于相对低的价格区间。因此内地一部分成品油会通過隐性市场被走私到国外或者其他地区。
其实,中美两国油价并没有太多可比性,两国的成品油品种标号不尽相同,定价机制更不同,而中国的物流成本比靠管道运成品油的美国高出很多,尤其是税收的构成。一个国家的油价是经济的重要控制杠杆。越是资源缺乏的消费国,油价中税收比率就越高,以通過价格来引导社会节约资源。德国、英国、荷兰、法国、比利时,这五国的税金占油价比例竞在2/3以上。整个欧洲地区平均水平是65.11%。
那么,我们的税率为何不能和美国一样呢?美国依靠自己遍布全球的强大军力和跨国公司,保证了自己稳定的石油供应。养成了低油价的生活方式。这种模式,中国和其他大国是学不来也学不起的。美国人均耗油量是中国的十几倍。如果全球按美国人的消费标准来生活,据估计还需要三个地球的资源。
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按照自己的国情,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油价水平,提高自身国家的能源安全度。中国更应如此。我国更是个石油短缺国家,低油价容易助长不合理的消費。
中国对石油价格的管制,使国内石油的使用成本偏低,多个产业习惯使用便宜油,企业意识不到石油这种战略能源的稀缺性。低油价政策使中国百姓的利益得到了呵护,也使使用中国出口产品的全球消费者受益。我们引进的外资中的相当部分,是冲着我们的能源、资源要素的低价格而来的。中国若实施過低的油价,等于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补贴全世界,使全世界都揩了中国的“油”。
高油价下油荒的追问
每隔一段时间,“油荒”这个词就会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为什么?
价格倒挂,面粉贵于面包,小炼油厂歇工了,这是近几年“油荒”现象的主要幕后推手。炼油厂买入原油的价格,比加工后卖出的成品油价格还高,使得炼油厂“炼得越多,亏得越多”。价格倒挂之下,许多地方炼油厂选择停产。据统计,2008年地方炼油厂约有7000万吨产能闲置,成品油供应出现缺口。
面对油荒,保供成了责任。作为央企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炼油厂不仅不能关门,在亏损的情况下还得加大产量、开足全部马力生产。两大公司越亏越加大生产,可还是补不上市场缺口。往往是紧急增加的进口原油的油轮还漂在海上,油价下跌的跌价损失便已上亿元。
然而,此时中石油、中石化满身大汗,得到的却不是掌声,舆论却在质疑“垄断是油荒之源”。殊不知,不垄断的法国、西班牙等,都已出现罢工了,市场化的石油公司是不会干赔本买卖的。
那么国有企业是否有成品油市场的垄断需要打破?
放开市场,在正常情况下会由市场来定价,油荒现象应该能够缓解,但价格也许就不是这个价了。根据国际形势和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价格总体走势应是箭头向上。如果没有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企业来稳定市场,成品油出现急涨急跌时,中国经济可能将在大涨大跌的油价波峰浪谷中承受震荡。而政府干预定价,在价档倒挂的情况下,无论对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政府都没有理由要求他们在亏损情况下仍然生产。只有国有企业,才能顶着一身骂名,在亏损的情况下加大生产。
当然,也许有人说,中石油、中石化在亏损的情况下生产,是因为得到了国家的补贴。但这些补贴与亏损额的相比,仅是很小一部分。2008年,中石油炼油亏损938亿元,只得到1/6的补贴,157亿元。何况,对于这些巨额补贴,石油企业是“二传手”,通過油价补贴给了我国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有较高收入的私家车拥有者。
要想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中国在国际上对油气定价话语权的争夺十分重要和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