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物理几个概念的探讨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s8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研究实际问题时根据需要引入的,也是表达物理规律的基础.理解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第一步.常见的高中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如何准确理解,往往存在一些模糊和错误认识.本文对常见的一些重要概念往往出现的模糊或错误认识做一分析界定和探讨.
  1 合外力
  常常见一些资料上说“合外力”,大多数教师上课也说“合外力”,那到底有没有“合外力”的概念呢?在一些大学教材,如赵凯华、罗蔚茵的《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及在漆安慎、杜婵英的《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中都没有“合外力”的提法.在《中等学校适用﹒物理教师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的第一编“概念规律及其应用”中也没有“合外力”的提法.那“合外力”是怎么来的呢?顾名思义 “合外力”可能是指外力的合力,那就叫“合力”不就行了吗?叫“合外力”实在没有必要.可能有人认为对系统而言叫“合外力”,如果是对一个系统,更不能叫“合外力”,应该叫“外力之和”或“外力的矢量和”或“力的矢量和”. (见下面的2、“合力”与“力的矢量和” )“合力”与“外力的矢量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实在物理学名词中根本就没有“合外力”这样一个概念.
  2 “合力”与“力的矢量和”
  合力与分力是根据物体(质点)在运动状态或形变的等效建立的概念.学生往往认为所有力都能求合力,因此也常常将动量守恒的条件说成是合力为零,这是错误的.在《中等学校适用﹒物理教师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的第一编“概念规律及其应用”中对“合力”是这样定义的:“共点力组成的力系可以约化成一个力,成为共点力的合力,它等于力系中各个力的矢量和.合力对物体的力学效应,与力系中各个力对物体共同作用的力学效应相等”,“作用在物体上的非共点力F1,F2,…,Fn组成的力系,一般不能约化成一个单力,而只能约化成作用在任意点O(称为约化中心)的单力R,…应该注意力系的主矢量R和合力两个概念的差别”.
  在《中等学校适用﹒物理教师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的第一编“概念规律及其应用”中对“动量守恒定律”是这样表述的:“质点如果不受力的作用或者作用在质点上的合力始终为零,则质点的动量保持不变.质点系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者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的矢量和始终为零,则质点系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可见,动量守恒的条件对系统是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而不是合力为零.“合力”是指作用在质点上的力的矢量和;而“外力的矢量和”是指把作用在系统上的所有外力平移到某点后求出的矢量和.“外力的矢量和”是对系统而言,与原来的力不具有等效性;而“合力”是对质点而言,与原来共同作用的几个力具有等效性.
  3 向心加速度越大,线速度方向变化越快吗
  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因而,很多学生认为,向心加速度越大,线速度方向变化就越快.其实,这一认识是错误的.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是由速度矢量方向的变化率即由角速度ω描述,而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是两回事.如两个质点都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相同,但半径不同,因a=ω2r,因此它们的向心加速度是不同的,但它们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是相同的.当质点的向心加速度相同,而角速度不同时,它们的速度方向的变化快慢是不同的.
  4 物理中的“等效”
  利用两种事物或现象的“等效”来讨论研究问题,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方法.如“合力”的概念的建立.但是,只要提到等效,就至少涉及到两种事物或现象,而且它们一定是一些不同的事物和现象,否则就不存在等效的问题.这也就是说,等效是不同中的“相同”,而不是在各个方面的“全同”,即只能是不同事物或不同现象在某些方面、在某些条件下的“相同”.因此,所谓等效是有条件的、有适用范围的,不能以偏盖全.如“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仅就质点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形变等效,不是所有的力学效应等效.
  例如“习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和负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相反.”因此,也就有“正电荷沿某一方向的运动等效为等量的负电荷沿相反方向的运动”,此处的“等效”也仅就形成的电流方向而言是正确的.在分析霍尔元件在磁场中产生霍尔效应的侧面电势高低时,载流子是电子,就不能等效为等量的正电荷的运动,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再如在电流问题中经常会画出“等效电路”,此“等效电路”仅对整个电路的电流、电压的效果是等效的,对局部电路不可能等效,“等效电路”不能完全替代原来的电路.还如一个轻弹簧,受到等大反向的二力时,“合力”为零,但轻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与不受力情况完全不同. 这里显然不是全部等效,此处等效的“合力”仅指运动状态的改变,也不是指形变.
  5 “分运动的独立性原理”正确吗
  在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平抛运动和时,多数教师会讲到一条叫做“分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其实根本不存在一条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分运动并不普遍具有独立性,运动的分解不依赖于分运动的独立性.
  如对做斜抛运动的物体,如果将其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对运动时间的分析,只由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即只由抛出的高度决定吗?显然不是,在抛出的高度相同,初速度不同时,运动的时间是不同的.可见,这两个分运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并不是独立的.
  在物理规律中确有“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但它是以力的矢量性为基础的.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不能得出“分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6 功的公式中的位移l
  功的公式W=Flcosα中的位移l应怎样理解,学生往往是模糊的.在高中物理中,主要研究的是质点,因此把位移l作为物体的位移是正确的,但当物体不能看成质点时,位移l应为力的作用点的对地的位移.如2006年高考理综Ⅰ卷物理试题20:
  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2
  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v2
  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此题正确的是C.地面对人做的功为零,原因是人起跳的过程不能看成质点,地面对人的作用力作用在人脚上,当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此力的作用点位移为零,因而做功为零.
  7 合力做的功与各力做功的和
  一般认为,合力做的功与外力做功的和应相等.有两种情况值得讨论.其一是当物体可视为质点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的作用时间不同.此时,是否存在一个合力呢?理论上应该存在这样一个“合力”,使物体达到同样的运动状态.但我们求总功时,不能先求合力再求合力的功,而是求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其二是当物体不能看做质点时,就不存在一个“合力”的概念,一方面各力作用点可能不同,另外可能有内力做功,就只能求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如上例中,只能求人起跳过程中支持力、重力与内力做的总功,就没有“合力”及“合力做功”的概念.
其他文献
林清玄在《心的菩提》里写有两句诗,一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另一句是“穿枝拂叶过,不沾一花尘”.相比之下,后一句的修为与境界远比前一句来得高超:花香满衣虽然美好,
1问题提出——为什么要分层、合作  当前的班级授课制度,班额通常为在40~60人之间,这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基础及对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客观条件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那么其结果就是学生在物理考试和学习过程中自然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层次,也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谓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学困生)如果不实施分层教学,必然导致有部分同学知识吃不饱,有部分同学知识吃不了的现象那么
康德有言:“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引我们前进.”  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称,类比法是“自然奥密的参与者”和自己的“ 最好的老师”.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 学习过程不是从外部信息的输入开始的,而是从学习者的注意与预期开始的.创设恰当的生活实例类比情境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注意,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预期,并由此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类比,是通过联想,把异常的、未知的
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教师转变理念,课堂教学讲究实效性和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教学要围绕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教学技巧和方法是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得到扎实训练,是否得到落实,学生通过老师的教能力要有所提高,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能得到提升这样的课堂是真实
目前,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普遍反映物理是成绩难提升,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学科之一,许多学生们通过辅导班和家教辅导效果甚微,成为中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家长们也为孩子苦恼学生久而久之就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了惰性,出现一看见物理就头疼的条件反射现象,有的甚至一听到“物理”两个字就有强烈厌烦感的现象很明显这种情绪的滋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物理是中考高考的学科之一,学好它至关重要故此,本文从学生、教师、学
一楼: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也许他给了你美丽的外表但没给你丰富的内心,也许他给了你丰富的内心却没给你美满的人生。所以人无完人,只有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才能
2006年11月,萨尔曼·汗将自己为侄女、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教学视频上传到了You Tube网站上,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此后2007年,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
物理与其它自然科学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物理习题亦体现这一特点,习题涉及语文、数学、地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知识这类习题加强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既为这些学科的学习做准备,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又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物理与语文的渗透[HJ135mm]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从古到今积淀了许多文化财富在文学知识中不断深化物理知识,活化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
1 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  1.1 公式中L的含义  (1)公式中L是指摆长,即从悬点到摆球质心之间的距离.  例1 关于单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摆长就是悬线长  B.摆长一定等于从悬点到摆球圆心的长度  C.单摆的回复力是单摆的摆球所受的合外力  D.单摆的回复力是摆球的重力沿切向方向的分力  解析 由摆球的摆长含义可知A、B答案均错(B答案中摆球不一定是质量均匀分布的小球,其质心不一定是在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素质教育”的内涵作出了科学而又明确的界定,即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他们爱提问题、喜欢思考、想象丰富、对新的事物有着不一般的兴趣和好奇,是培养创造学生思维的好时机物理学内容广博,既涉及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粒子的所有奥秘,又蕴含许多生活常识,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故以物理课堂教学作为开发训练学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