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艺术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sdb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想喝了这么多茶到底要干什么?历史上茶与人们的生活为什么能结下如此深厚的不解之缘?
  到底是生活缺了什么?能给茶或者茶之类的东西腾出这么大一块空间。曾记得龙应台说过: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這里所说的森林,其实就是我们面对和历经的真实生活。大家总习惯于忙碌地披荆斩棘,而时常忘了关注一下那个正在披荆斩棘的自己,那个在生命中原本可以被赋予平原里的欢快的自己。
  茶,以及相类似的东西,或许就能扮演起这个角色,让人们懂得偶尔的停歇,用茶所具备和吸附的魅力去点化那个始终忙碌、始终只见现实世界的躯体。
  这种魅力,或许就是一类灵光,一种融汇了诸多好与美的元素的成分。
  我们谓之为精华也罢,谓之为灵气也罢,总之,是一种好东西,是人生中可持的一种高贵必需品。在日常,它可能若隐若现,而在某些关节点,就是一种力量、一种指引,能让自己更清楚地看到生命的底色,能在某些生活的波澜中,不偏离太远、失衡太大,把人维持在中间的范围,时常拉回到中正、中和的状态。
  茶所能附带的这种好东西哪来呢?除了来于茶自身的灵性,及其制作工艺深含的哲理,想来应该还有在日久深长里、在历史的沉淀里、在人们有趣生活的点滴浇灌里,诸多的东西一起慢慢凝聚。或与诗、或与画、或与乐,或与宗教、哲理、文学,也或与闲雅的其他生活方式、与许多有趣的生活内容,很多很多。
  茶被历史无数次验证了这种魅力,也因它而绘就出一幅丰富的画卷,那里有空谷灵动的山水;有幽幽花香飘逸的草木自然;有作坊里技术的精湛与辩证哲理;有国人自《诗经》以来,乃至到鼎盛时期的唐诗宋词的那种骨子里的诗意情愫;有国画中的写意空灵;有民乐里的悠扬静雅;有在某一瞬间在某一古刹知遇禅佛的刹那;有成就仙风道骨的某种暗示、某种指引;有生活的点滴欢笑与趣味之物……
  不过,无论你在什么环境喝茶,与多少人喝茶,喝多少的茶,在生活某个具体的时空,某个具体的断面,最终还是回到一个人面对一杯茶的境界。在那么丰富的画卷里,你喝到了什么,品出了什么味道,惟己自知。
  一个人面对一杯茶,我小而宇宙大,所以眼界要宽,才能不执拗于小事。一杯茶面对一个人,宇宙小而我大,反归内心,朴素性隋,胸合天下,刚柔相济,中正平和,或许是其中一味。
  你可以感悟这味,也可以感受那味,可选择精致、简雅、宁静,也可选择深邃、辩证、禅道,更可选择随性、洒脱、不拘,此时之茶,已不是简单之茶。它在生活里,它在美好事物的包裹里。此时的茶,不是通常的茶,此时的生活,也不是纯粹的苟且的生活,此时的美好,也不是简单空想的不着边际的美好。其所共同融汇的是,一种有茶,有生活底色,更有诗意情怀、宽容豁达、睿智闲雅的心态和境界,一种以茶为中心的立体多层次多内涵可践行的生活美学,一种在实际生活中不断修行历练的茶人的茶状态。
  如果生活中,能因茶而把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时间,驻停在这样的茶里,这样的美好事物里,这样的状态里,我愿意。
其他文献
茶:武夷名丛大红梅  器:紫金口磨砂釉盖碗、配套壶承,花口琉璃茶海、仿明德化白瓷花口杯、鱼形铜杯托(日本回流)、玉竹茶则、日本老布、古铜花插(日本)  乙未年的暖冬,让原本腊月底就要盛放的梅花,推迟到了丙申年的初春。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林逋《山园小梅》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清平乐》  林阳寺梅园的美,借这两句诗词可表达一二。  唐代古刹——
期刊
所谓红水乌龙,其实就是传统的冻顶乌龙作法,以喉韵十足为最大特色,明显的焙火韵味与香气令人沉醉。顶级冻顶茶叶底边缘还镶有红边,即茶农所说的“青蒂、绿腹、红镶边”特征。茶汤入口后甘醇生津,在口腔内散发满满的饱和度,叶底开展后也不失鲜活柔软的特质。  友人杜苍林远从梨山带来了一款茶品,语带神秘地告诉我“绝对不曾喝过”。梨山?不就是台湾海拔最高的高山清香型茶品吗?看我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杜君小心翼翼地剪开
期刊
慢气质,主要靠茶  左如  去年底,“主要看气质”像病毒一样蔓延了整个朋友圈。于是,自拍党们各种卖萌各种“晒”,刷的是“杠杠的”存在感。  其实,“气质”是老生常谈了,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基因突变”,成为网络热词。我们常说“某人很有气质”,“气质”指的是个人内在涵养的外在体现。  气质,是举手投足间内在的自然流露,学不来,更装不来,是靠日积月累修出来的。就拿喝茶这件日常小事来说吧,妙玉的论
期刊
2016春节,老天爷格外赏脸,每日都给艳阳天。而此时,群花枝头春意闹,正是喝茶好时节。大年初六,三泡武夷山天心村斗茶赛的“状元茶”将我们一行人汇聚到“涤虑园”,下午时分,满地斜阳,万般思绪,皆付杯中茶……  三款“状元茶”分别为水仙、肉桂、大红袍品种,一场斗茶赛的标配成员。  首先出场的是水仙。但见干茶条索肥壮紧结匀整,色泽乌褐润,细闻干茶带有淡淡木质清香。  提壶高冲,鲜锐花香瞬间弥漫开来,一阵
期刊
陇南是甘肃之南,康县是陇南之南,所以,康县就是甘肃的最南端了。这里是陕甘川三省交界之地,自古又是羌、氐等少数民族的的聚居处,这也让康县的风土人情处处闪烁着迥异之光,比如这里有女婚男嫁的奇特婚俗,有与《阿诗玛》、《格萨尔》相媲美的特色民歌《木笼歌》,反映在美食上,就是这里有一种连茶学界权威人士都闻所未闻的茶:面茶。  这些年,我写过一些茶的小文章,也出版过一两册关于茶的书,在不少人眼里,我像是一个茶
期刊
宋人斗茶,除了民间“武斗”,也有文人雅士“文斗”。斗茶无关输赢,仅仅是一种闲雅逸趣和精神寄托。宋人唐庚《斗茶记》说:“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取新水,烹芳名,以品评茶品高下。  宋人江休复《嘉佑杂志》中记载了一则蔡襄与苏舜元斗茶的故事:“苏才翁尝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可见斗茶时用水很重要。 
期刊
目前国内茶叶的定价基本不受国家物价局的管控,主要由商家自主定价,许多消费者难免对茶的价格心怀质疑,那么,茶是如何合理定價的?不合理的因素又有哪些?我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定价的影响因素应该遵循马克思的市场经济学理论,即耗费的人类必要劳动时间是决定商品价格的根本因素,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首先,耗费的人类必要劳动时间,主要是指茶叶生产过程耗费的时间,再加上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出来后的保存、包装、销售
期刊
社交网最近的话题:有人要为食物申请版权,一碟碟经过摆盘、布局、装饰、排色等设计成固定形状的食物一旦获得版权后,即该食物所呈现布局与设计的样子是某厨师的作品(无固定布局设计的食物叫菜肴),外人不得随意拍照上传或模仿它的样子。至于其烹调法与味觉效果是否属于作品的部分并无人提,版权似只注重肉有几片、红萝卜叠成三角形或圆形、肉与西兰花相隔几公分之类的视觉效果,煮食技术与味道反而抛诸脑后?另外社交网上也爆红
期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著名论断,同样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茶业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自近代以来,中国茶业便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现代化进程。1949年后直至上世纪70年代初,尽管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及茶叶生产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似乎还是没能彻底超越传统茶长期以来都难以跳脱出“原料”的形象。  当束缚的思想再次被解放,当封闭的国门再次被打开,中国也以崭新的面貌、开放的心态积极融入
期刊
质朴随和,平静内敛,一身布衣,这是陈良柏给我的最初印象。在他来福建前,我不曾见过他。在接触他的陶艺作品后,更觉器如其人。不论是茶器套件还是单品,都洋溢着满满的,浓烈的手工味道,安静,却又隐隐透着灵动韵味,宛如他自己的体悟: “我特别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手里握着一团陶土摩挲,我感觉它是有温度,会呼吸的活生生的东西,就是这种一个人与泥土对话的状态,让我觉得自在,欢喜。”  这样的对话,陈良柏已经坚持了三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