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国际出版界的新生力量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法兰克福书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书展,被誉为国际图书出版界的“奥林匹克”,历来是各国文化和出版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文作者亲临书展现场,感受了法兰克福书展的盛况。作者抓住了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遇,开展了调研工作,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美好前景、欧美图书的出版状况以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活动给出版人的启示,为读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信息参考。
  文章篇幅比较长,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的真实状况,本刊准备分三期刊出,以飨读者。
  
  第59届法兰克福书展于当地时间2007年10月10日至14日在德国举办。本次书展共有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7448家参展商参展,展区总面积近17.2万平方米,展出图书近40万种。其中德国参展商数量近半,多达3358家,其次是英国,参展商达797家,美国参展商为673家。来自亚洲地区的参展商大增,其中中国有160家出版机构参展,比去年增长40%左右。日本、韩国都占用了相当的展区面积,印度、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也都积极参与,甚至布置了展示国家形象的综合展台。
  除主要以图书及各种出版物及多媒体、声像读物的集中展示与开展版权贸易外,本次书展还组织了2500余场专题活动,包括由专家解读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新书发布会、作家的朗诵会等,还有不少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有关的研讨会。本次书展对翻译在文化传播与图书出版中的作用也给予了充分重视,在专门开辟的翻译中心,组织了多场有关翻译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的论坛活动。
  
  中国的经济实力开始在国际出版市场得到体现
  
  据国际权威市场调查公司美国AC尼尔森(Nielsen)市场研究公司预测,2010年将有超过4亿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国人成为潜在的图书购买者。哈珀·柯林斯、培生、企鹅等国际大型出版集团纷纷或在中国扩大业务,或设立办事处,与中国各出版集团及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中国成为国际重要的出版物印制中心已经得到公认,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南非等国的大量出版物在中国的南方印制。对此,博斯先生呼吁国际出版界要将中国作为国际一支重要的出版力量予以充分重视。
  包括32家重点出版集团在内的106家中国出版机构统一参加了本届法兰克福书展(包括独立参展,中国共有160家出版机构参展),携带参展图书品种7000多种。其中重点参展单位参展品种约5500多种,普通单位参展展品1500多种,涉及政治、经济、党史、文学、社科、历史、科技等22个类别。这次中国展区的布局由重点单位展区、奥运展区、大学出版社展区、专业出版社展区、公共版权区、公共活动区等6部分组成,中国展区占地面积近600平方米。中国外文局作为重点单位,单独开辟了一个展区。
  据环球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统计,10月10日至13日,中国代表团在本届法兰克福书展上共达成版权输出项目1928项,贸易总额873.24万美元,其中合同960项,659.89万美元;意向968项,213.35万美元。版权引进项目1030项,贸易总额238.2万美元。
  中国外文局在此次书展活动中共完成458种图书版权贸易谈判,相比去年增加108种。其中版权输出452种(包括签订协议136种和达成版权输出意向316种),版权引进6种,获得一批图书订单。外文局的版权输出约占我国版权输出项目总数的23.4%,相对于去年的17.46%,提高了约6个百分点。
  
  版权输出呈现新特点
  
  从版权输出看,我国图书输出出现新的变化,除了医药、武术、经典、园林等传统中国文化图书继续受到国外出版商关注外,其他类别的图书也开始受到关注,汉语教材版权输出继续加大,汉语教辅版权也有输出。
  在被输出的图书中,值得关注的有: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推出英文版。该书中文版自2005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后在中国持续畅销,至今已发行近80万套。英文版出版方培生集团中国区总裁约翰·费伦先生认为,英文版《学哲学用哲学》十分有助于关注中国的海外读者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思路,了解部分国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思想方法和执政理念,而且本书贴近生活和实践的风格,十分适合西方读者阅读。在曾经出现过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世界级哲学家的德国,中国的哲学著作英文版在此首发,是中国哲学图书“走出去”的一个
  突破。
  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北京出版社和兰登书屋共同策划出版的《北京,2008奥运旅游指南》英文版,开辟了我国奥运图书输出的先河。
  中国国情的图书成为国外出版商关注的热点。典型例子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受到有着300年历史的荷兰布里尔出版公司的青睐。双方于今年8月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推出第一本图书——《中国环境(2005)》英文版后,法兰克福书展上又推出了第二本图书——《中国社会(2006)》英文版。据悉,《中国经济(2006)》、《中国法治(2006)》等英文版也将在年内陆续推出。
  此外,中国文学读物和少儿读物也受到跨国出版公司的关注。哈珀·柯林斯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分别购买了中国接力出版社《淘气包马小跳》和蓝天出版社《游遍中国》的全球版权,在2006年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签约,组织翻译出版张玮的《古船》、沈从文的《边城》和老舍的《骆驼祥子》三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英文版。这三部图书将分别在2009年至2011年间推向美国市场。在书展期间,哈珀·柯林斯集团总裁兼CEO简·弗里德曼向国际出版界介绍了该社与中国出版界合作的项目,对中国出版走向世界充满
  信心。
  往年中国外文局图书出口和版权输出大都集中在美、英、法、日等国家,但近年来,特别是本次法兰克福书展上,开始有更多小语种国家的出版商前来购买图书版权。在已签署的136种图书版权协议中,相当一部分集中于小语种国家,像黎巴嫩、越南、斯洛文尼亚、以色列、希腊、蒙古等,这样令人鼓舞的图书版权贸易现象,成为此次书展的亮点之一。
  
  国际合作迈向新阶段
  
  在本次书展活动中,中国出版界不仅积极组织参展队伍及作品,而且与国际出版界广泛开展出版合作、版权输出,特别是与国际著名跨国出版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的发展趋势引人瞩目,其中包括:中国出版集团与培生教育集团在美国组建“中国出版(纽约)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签约;外研社与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关于大型综合对外汉语教材项目《大学汉语》的全球合作出版;吉林出版集团与
  哈珀·柯林斯国际出版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的签约;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与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等。
  这些集团与国际大出版集团的合作方式,已从双方共同策划选题、共享出版资源,转向共享渠道资源、共同开发国际图书市场上来。如吉林出版集团以《图说天下》系列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普及类的大众读物、以《小孩学画》为代表的优秀少儿读物和以作家“人生笔记”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名家图书等产品,将陆续通过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翻译出版进入欧美图书市场。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出版的超级畅销书新作《喀迈拉的世界》及该社出版的其他著名经管类和生活类读物将被引进中国。
  中国出版界还采用全球版权授权形式,利用外方的品牌推广经验,扩大图书的销售与影响。如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授予英国琥珀(Amber)出版公司《古中国百科》一书全球版权。外研社与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全球合作出版《大学汉语》英文版、外研社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全球首发《祝你成功》德语版等。中国出版界过去认为从经济效益上,一个一个版本单独输出似乎更为有利,全球版权一揽子输出是吃亏的事情。现在出版社已转变看法。上海社科文献出版社认为,全球版权授权形式,可以让外方在开发全球市场的时候,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会更容易受到外方的青睐;外方在开发全球市场的时候,将其作为自身产品来推广,会更主动更积极。因此,全球版权推广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是单一版权输出所无法比拟的。
  为解决自主在海外建立图书发行渠道成本高昂的问题,我国不少出版社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合作出版,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在此届法兰克福书展上,人民卫生出版社分别与美国BOOKMASTER图书发行公司、美国MARTIN HILL图书发行公司、英国EUROSPAM图书发行公司签署销售合同。人民教育出版社与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正式签约,授权《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上下册,配CD)的泰语、韩语、印尼语、Basaha语版本的翻译和海外发行,这些迹象表明我国图书借助国际图书发行渠道有新突破。
  除了注重在中国展区展示自己的图书之外,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也开始在欧美展台集中的展区展示自己的图书。如今年3月成立的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伦敦分社在英语展区8号馆开设了独立的展台,展示该社本土化出版的成果,并代理国内各出版社的图书。该社以中国文化为主题,以视觉艺术为切入点,推出了100余种以英文版为主的图书和选题。辽宁出版集团所属辽宁科技出版社在设计类图书展区4号馆,为其图片类看家书专门设置了一个摊位。展示的图书涉及景观、建筑、室内装饰、广告、服饰、美食、色彩等现代商业设计各领域,60多种产品中的绝大部分品种直接制作成英文版,还有一部分是3种语言版本。在展位上,一部分“图书”只有用部分样张组成的“概念书”。辽宁科技出版社认为这种“概念书”首先要确定选题创意,在尚未正式出书前,将选题意图和产品基本架构、形态呈现出来,可以减少“生产的盲动性”和“运作风险”,提高选题和产品的国际市场针对性和命中率。
  
  中国受关注的图书选题
  
  据了解,本届书展中国主题图书受欢迎的题材主要仍集中在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包括中医、养生保健、中国艺术、中国经典等。反映中国国情及基本概况的图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需求在上升,同时少儿读物也受到关注,但这类图书参展的品种和数量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除大陆参展图书以外,港台及东南亚华文图书出版公司也主打这几方面主题的图书。总体来看,大陆参展的图书题材种类繁多,更受海外和华裔读者欢迎,展台人气兴旺,特别是中国外文局的展台前人流不断,体现了中国对外出版“国家队”的实力与优势。但港台等海外出版物的版式较为新颖,符合国际流行元素;书名别致,更吸引眼球;汉语教学采用多媒体软件展示,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因版面问题参考文献省略)
  (信息反馈请发至cxj9693@sina.com)
  
  责编:曹晓娟
其他文献
2007年12月18日晚,北京昆仑饭店宴会厅里灯火辉煌。一年一度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年招待会在这里举行。各方宾客共襄盛举,新老朋友无不把酒言欢。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部分外国驻华大使和使馆新闻官员,有关国际组织和商社的驻华代表,外国驻京新闻机构记者,以及中央有关机关的新闻发言人和有关新闻单位的负责人等数百人参加了当晚的新年招待会。  去年也在这个时候,本刊记者见证了2006年的新年招待
期刊
编者按: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    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
期刊
走过了四年改版之路,《对外大传播》的追求已渗透在我们每一期封面人物的策划中——寻找传播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事件,追踪影响事件走向的重要人物,将这些人物的重要思想与智慧在刊物上放大,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群。  今天,在国家图书馆陈列架上,我们欣慰地看到《对外大传播》的每一期杂志都被读者翻毛了边。我们看到,如果把每一种杂志看作一个圆的话,各个圆之间都有重合的地方,而《对外大传播》因其“理论的润泽,个案的鲜活,
期刊
编者按:跨国公司需要在中国发展,就如同中国需要他们一样。对大多数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已经是全球最适合投资的十大市场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的领导决策者开始不满足中国总是作为“世界工厂”的形象出现,他们正试图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价值,而不仅仅是生产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廉价商品。  “南橘北枳”语出《晏子春秋》,意为:南方的橘子又甜又大,到了北方就成了枳又小又苦。如今,中国企业要在海外生存面临着如何使南方
期刊
编者按: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主任,2005年至今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副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7年8月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一书,赵启正通过101个生动精彩的小故事,以“话说体”方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对外交往交流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让读者在小故事中,体会交往的智慧、敏锐和幽默。  此前,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
期刊
编者按:跨国公司、无国界交流先后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外国公司在中国很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本土化”。从2008年第1期起,本栏目连载新世界出版社的《世界500强企业CEO谈中国攻略》一书,每期讲述一位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总裁在中国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及未来的宏伟计划。关注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攻略会对中国的外宣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刚到中国,郝睿强就爱上了驱车在北京宽阔而繁忙的
期刊
100 Questions Become 1000 Questions    编者按:“双语视窗”栏目从2006年开办至今,已经走过了两年的路程,这些由在华外国友人撰写的小文章,以他们在华所见所闻为切入点,生动具体地反映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个既有趣又值得深思的问题。栏目一再连载得益于读者反馈中的正面回应。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换一个角度,从外国友人目光的折
期刊
西班牙是个很独特的国家,它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上,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小摩哥相望,扼大西洋和地中海航路的咽喉,号称“永不沉没的航船”。占伊比利亚半岛绝大部分的西班牙,面积504748平方公里,人口3719万,是欧盟的成员国之一。  比利牛斯山脉的阻隔让西班牙有着迥异于欧洲大陆的风土人情,而共同的拉丁语传承,让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国家有着一层更为亲密的关系。在西班牙驻华大使卡洛斯·布拉斯科·比亚(
期刊
我们最近从凤凰卫视2008镜头上获悉,刘海若在2002年遭遇火车意外后奇迹性康复,并主持了《海若心出发》节目。镜头中的海若,健谈、开朗,这令人欣慰。《对外传播》在参加“凤凰卫视十周年展览”时,在中国博物馆大展示厅视频画面上,看到凤凰卫视刘长乐总裁和海若的同事们在医院多次而长久焦急等待的情景,那个镜头令人感动。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凤凰”在表达着我们这个社会应以人为本的呼声。  同作为媒体人,我们知道记
期刊
编者按:《总编手记》栏目开办三年来,约请一批在对外传播领域较有成就的总编(社长)或对外媒体的领军人物,就曾经的事和问题,谈经验、谈感受,使其提供的经验作了有理性的探讨。这些触角敏锐的文章,不仅反映总编、社长所在媒体的特点,也说明了其所在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注重故事性和个案分析,其中既有“我是如何当社长或总编的”,也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外宣领域工作的思考。不只是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堆积,也是对所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