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知识结构不全面,而数学知识结构又具有逻辑性,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便需采取措施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它也为其他学科奠定了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思维能力薄弱,在一些数学知识的学习方面较为吃力。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了教育者亟待解决的课题。下面我们就通过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探究。
一、思维能力培养原因
1. 小学数学的特殊性
数学作为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很多思维能力本来就较差的学生就很有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使考试成绩不理想,从而打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小学数学作为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未来初高中的数学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无法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那么就算以后想要弥补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方法的选择,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减轻负担,增添乐趣。
2. 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目标就变得不再只是应试那样简单了。比起课程任务的完成,它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也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思维培养的目标
1. 让思维方式懂得变通
让思维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的情景加以改变,这是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点。因为这一点对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数学作为灵活性较强的学科,想要学好它,就必须要根据它的特性改变自己的思维形式,不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懂得因时而变。例如,在一道数学判断题中,问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铁,哪一个更重,如果这道题局限于平常铁比棉花重的思维模式,那么就一定会出现问题。因此,要根据具体的情景来解答,将关注点落在重量都为一千克上,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思维方式能够进行良好的变通,这不仅有利于数学的学习,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會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 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核心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发展有限,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往往只能从表面入手,无法深入地探讨问题。但是在数学的学习中,常常需要学生透过题目中表面的含义,挖掘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对思维水平发展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布置,讲解一些探究性较强的数学题目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加深刻,抓住问题的核心,不要被表面所迷惑。
3. 懂得思维方式的创新
一般来讲,小学生的模仿性都非常强。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解答问题的方式往往能够很快地被学生所模仿,并加以运用。但是,若让学生自主地解答一道全新的,从未遇到过的数学题时,他们常常就会不知所措。这就是思维创新的缺失。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一向都是以教师为主,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大多都是从教师那里学来的,也许这样的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获得满意的考试成绩。但他们绝对不符合新课改下教育目标对人才的要求。因为,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应该是自主的,创新的,全面发展的,而不是仅靠教师学习知识的机器。
4. 能够快速完成思维进程
数学作为一门以计算为主的学科,对学生思维过程的速度常会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在考试中面对着大量的计算题,如果思维进程过于缓慢,运算的效率和结果往往就无法达到考试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思维进程的完成速度,锻炼其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思维能力方法
1.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作为认知水平发展还不完善的群体,对周围的事物往往很容易感到好奇,这对教师的教学是有一定好处的。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利用好这一点,要善于调动起学生对答案的好奇心,并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其思维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抢答、小组竞赛等形式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善于变换题目的表达形式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有限性,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往往难以根据不同的情景加以变化。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变通地看待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以前的题型进行改变,再一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培养他们思维的变通性。以便日后他们在碰到相似的题目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前面就有提到过,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意义上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其自主创新的意识。但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为了赶上教学进程,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少之又少,常常都是教师一整堂课不停地讲解,完全没有提问和思考的间歇。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能学到一些刻板的课本知识,但他们自主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也会被渐渐地抹杀掉。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能够真正地改变这种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问与质疑,并给予耐心的解答。而且要给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便于其进行解题方法的交流,从而培养其自主创新的意识。
4. 培养学生联系知识的能力
知识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哪门学科的知识点,其内部必然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完成思维进程的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松柏.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2] 蔡登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2(35).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它也为其他学科奠定了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思维能力薄弱,在一些数学知识的学习方面较为吃力。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了教育者亟待解决的课题。下面我们就通过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探究。
一、思维能力培养原因
1. 小学数学的特殊性
数学作为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很多思维能力本来就较差的学生就很有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使考试成绩不理想,从而打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小学数学作为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未来初高中的数学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无法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那么就算以后想要弥补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方法的选择,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减轻负担,增添乐趣。
2. 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目标就变得不再只是应试那样简单了。比起课程任务的完成,它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也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思维培养的目标
1. 让思维方式懂得变通
让思维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的情景加以改变,这是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点。因为这一点对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数学作为灵活性较强的学科,想要学好它,就必须要根据它的特性改变自己的思维形式,不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懂得因时而变。例如,在一道数学判断题中,问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铁,哪一个更重,如果这道题局限于平常铁比棉花重的思维模式,那么就一定会出现问题。因此,要根据具体的情景来解答,将关注点落在重量都为一千克上,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思维方式能够进行良好的变通,这不仅有利于数学的学习,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會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 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核心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发展有限,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往往只能从表面入手,无法深入地探讨问题。但是在数学的学习中,常常需要学生透过题目中表面的含义,挖掘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对思维水平发展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布置,讲解一些探究性较强的数学题目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加深刻,抓住问题的核心,不要被表面所迷惑。
3. 懂得思维方式的创新
一般来讲,小学生的模仿性都非常强。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解答问题的方式往往能够很快地被学生所模仿,并加以运用。但是,若让学生自主地解答一道全新的,从未遇到过的数学题时,他们常常就会不知所措。这就是思维创新的缺失。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一向都是以教师为主,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大多都是从教师那里学来的,也许这样的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获得满意的考试成绩。但他们绝对不符合新课改下教育目标对人才的要求。因为,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应该是自主的,创新的,全面发展的,而不是仅靠教师学习知识的机器。
4. 能够快速完成思维进程
数学作为一门以计算为主的学科,对学生思维过程的速度常会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在考试中面对着大量的计算题,如果思维进程过于缓慢,运算的效率和结果往往就无法达到考试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思维进程的完成速度,锻炼其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思维能力方法
1.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作为认知水平发展还不完善的群体,对周围的事物往往很容易感到好奇,这对教师的教学是有一定好处的。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利用好这一点,要善于调动起学生对答案的好奇心,并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其思维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抢答、小组竞赛等形式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善于变换题目的表达形式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有限性,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往往难以根据不同的情景加以变化。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变通地看待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以前的题型进行改变,再一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培养他们思维的变通性。以便日后他们在碰到相似的题目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前面就有提到过,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意义上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其自主创新的意识。但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为了赶上教学进程,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少之又少,常常都是教师一整堂课不停地讲解,完全没有提问和思考的间歇。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能学到一些刻板的课本知识,但他们自主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也会被渐渐地抹杀掉。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能够真正地改变这种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问与质疑,并给予耐心的解答。而且要给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便于其进行解题方法的交流,从而培养其自主创新的意识。
4. 培养学生联系知识的能力
知识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哪门学科的知识点,其内部必然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完成思维进程的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松柏.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2] 蔡登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