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强调教师应引用更加新颖、多样化的策略方法来构建、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问题作为数学课堂的关键元素,为了给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其教师应重视问题串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问题串  实践探究
  问题串主要指的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授课内容,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设计一组具有较强逻辑关联性的问题,然后基于问题串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问题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科学引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也能够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因此,为了构建更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其教师应不断优化问题串的应用研究。
  一、问题串教学
  问题串是教师围绕一定学习范围、主题,结合具体学情和相关知识目标,在教学情境的支持下,结合一定逻辑结构设计出的,能够全面适应各层次学生认识发展需求的一系列问题。问题串教学就是基于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学习过程就是发现、提出和分析解决隔离问题的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问题串可以通过各类问题来将相关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而结合教学目标、具体学情将授课内容合理划分成一组组彼此之前存在密切联系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拓展,也能够引导学生基于对知识内在联系的全面把握来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与效率,也能够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问题串的设计要求
  1. 具体明确,能够呈现出显著的层次性特点
  基于问题串内涵的讨论可知,问题串中的各类问题之间是相互联系、难度也是逐渐增加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基于某一明确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核心知识点,在设计各项问题过程中,要对学生理解能力做出充分考虑,准确把握各项要求。同时,对各个问题间的关联性也要做出充分考虑,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比如: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加与减”的相关知识点时,教材中设计了笑笑、淘淘两个人去买书的情景——科普丛书每套 118 元,中外童话每套 138 元,笑笑和淘气要各买一套,售货姐姐说一共 256 元。第一个问题“应付多少元?售货阿姨算得是否正确?”第二个问题“付给售货阿姨 300 元,应找回 44 元正确吗?”第三个问题“要求学生计算并验算。”这三个问题的设计都向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应完成的任务有哪些。且三个问题之间有着密切关联,难易程度也是逐渐增加,只有将这一个问题解决才能够思考、解决下一个问题。这一问题串的设计不仅有助加强所学知识巩固掌握,也能够为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拓展创造良好条件。
  2. 问题串设计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来讲,不论其实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喜欢的事物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特质,而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相关知识的重要动力,教师应给予充分重视与科学利用,不断优化教学情境创设,促进学习趣味性的不断增强,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进而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问题串的设计来讲,除了情境创设之外,还可以基于新颖有趣故事这一背景来入手,将问题串恰当融入到整个游戏当中,让学生在参与各项游戏活动中轻松、高效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比如:一年级下第三章中的“生活中的数学”中,教材就设计了“数花生”的游戏,基于此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淘气说“我的花生比你多”,笑笑说“不一定吧,数一数才知道”。第一个问题“两个人各有多少花生,一个一个数一数。”第二个问题“再数一次,两个两个的数一数。”第三个问题“是否能换一种方法来数?”通过开展这种游戏实践操作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激发,也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又如:某教师在讲解长方体体积的相关内容,就通过“曹冲称象”这一历史故事来进行“体积”这一概念的导入,以此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快速调整好学习状态。
  3. 注重生活元素的恰当融入
  数学知识来源与实际生活,且在分析、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为了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应充分重视、不断优化生活化问题情境设计。这样既有助于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也能够促进其结合生活经验来进行问题答案的探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帮助其掌握更丰富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问题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摆脱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尽可能多的为其提供独立思考探究的机会,将其各方面潜能充分挖掘、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探究活动。而通过不断优化问题串的设计应用,既可以为学生拓展出独立思考探究的空间,也能够为其发散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创造性的思考并提出各类问题。
  比如:某教师在开展“加与减”第二课时的教学活动时,就基于上节授课情况的综合分析引用了教材中设计的小松鼠和妈妈一起采松果的情境,问题一“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问题二“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问题三“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相比于之前问题串的设计来讲,这一问题串的第一个问题强调要让学生自己提出相关问题,这也是引用问题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希望能够以此来培养、拓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其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创造性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使用建议与设计方法
  1. 教材中问题串的使用建议
  第一,课前独立试读。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可供教师参考的教学资料,进而导致教师在备课中对参考资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其中提供的建议往往也都是未经过自身深入思考就直接引用的。久而久之,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缺乏新颖、创造性,自己也会逐渐陷入到照本宣科的状态。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先对教材中提供的情景、问题串进行独立研究分析,实现对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各类问题呈现的知识点,各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做出准确把握,也只有经过自身深入思考、鉆研,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教材中“问题串”的准确、灵活引用。   第二,注重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教师收集教学意见的主要途径,也是积累更丰富、新颖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路径。因此,为了更好的引用教材中的问题串,教师应加强交流讨论,认真的倾听、积极借鉴彼此的想法与建议,不断优化自身教学设计,进而更高效、顺利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第三,基于教参完善细读。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疑惑,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参考书来对教材做出更细致的研究分析,以此来寻找解决疑惑的办法。通过与教参的对照来检验与自己的想法是否存在出入,若有明显区别,要反复思考,到底哪种想法更合理,并详细的记录这一过程,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教材研读能力的新一步发展,也能够促进其教育素养的不断提升。
  第四,师生课堂共读。教学从来都是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独进行的活动,而是师生合作开展的双边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论哪一环节都要重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同时,在实际授课中,要全面、细致观察学生针对各个问题的反馈情况,对学生的意见、想法进行询问。然后再结合由学生那里得到的相关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了相应教学目标做出深入思考,若没有则要对问题串的设计与作用发挥做出深入研究。
  第五,课后反思重读。除了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之外,教师也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以此来不断完善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不论在课前设计的多么精心,准备的多么充分,实际授课情况往往都会与课前准备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入。所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思考是否通过问题串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问题串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对教材设计的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等。且要将这些问题认真记录下来,为今后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提供有力参考。
  2. 问题串设计方法
  首先,教材改编法。教材是实际授课中教师引用的一项重要工具,虽然鼓励教师进行问题串的自主设计,但却并不代表要完全脱离教材。教材中提供的知识内容往往都是经过众多专家精心挑选和编写的,具有的参考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有时候,教师只需要对其情境、提问方法做出恰当调整,就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加减法的相关内容时,就针对教材提供的:果园里有梨树15棵,比桔树少9棵,桔树有多少棵?这一题目,从增强学生思考积极性出发,该教师做出了这样的改编:在回家的路上,果果妈妈为果果买了一些水果,其中苹果15个,比香蕉少9个,请问香蕉有多少个?启发引导学生按下列要点讲清算理:根据哪个条件知道“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知谁求谁”苹果比香蕉少9个换成另外的说法,应该怎样叙述?要求香蕉多少个。这样的改编既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也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促进其学习兴趣、效果的不断增强。另外,通过这一问题串的设计引用,也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构建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其次,情境改编法。问题串通常都是基于一定情境来设计的,因此,是否能够发挥出理想作用,往往都离不开有趣、合适情境的有力支持。对此,教师在设计问题串过程中应注重情境改编法的灵活引用,结合其他学科知识、童话故事,或者是实际生活情境来给予恰当改变,以此来优化授课环节与成果。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重视、完善课外知识积累,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上,也能够全面适应各阶段教育培养需求,促进其数学学科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最后,学生提问改编法。每位学生都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也正因如此课堂中才会经常出现一些教师难以预料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有时候,即使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也会被学生一些突如其来的想法、提问打乱,甚至改变整个教学计划。所以,为了取得理想教学成果,将问题串应用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对于一些简單易懂的知识,可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一些设计问题串的机会。让学生在设计、提问和回答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自身发散思维,促进其提问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也有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年、月、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处于这一部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学生都会有一定了解的考虑,鼓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的知识引导作用,或者是在学生遇到难题时为学生提供及时、恰当的引导。在刚上课时,其教师先提出了“一年有多少个月”这一问题,在学生轻松给出答案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本节学习的年月日,大家还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如“每年有多少天?每个月有多少天?”等等,一般都是没有顺序的。对此,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通过对问题顺序的恰当调整来全面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特点。且通过结合学生提问来进行问题串的改编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全面发挥,也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探究活动,促进其课堂学习效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通过设计具有较强目的性、关联性和层次性的问题串,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拓展,也有助于授课环节与成果的进一步优化,促进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应用,加强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思维的培养拓展,帮助学生更轻松、高效的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汪湘群.依托文本解读,整合知识内容——例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4版教材“情境+问题串”的解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109.
  [2] 胡满金.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 黄一菲.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4] 管章伟.小学数学“问题串”教学现状研究[D].渤海大学,2017.
  [5] 陈又元.让“问题串”成为学生攀登数学山峰的阶梯——例谈“问题串”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0):138.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直接检验着小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文字表达的运用,在课堂上老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意识。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 小学语文 作文  一、引言  新课改理念中明确表示课堂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要加强小学生对语文作文的重视,正确指导小学生的作文写作
期刊
【摘 要】 汉字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怎样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汉字,一直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问题。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对孩子的阅读、写作以及终身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小学识字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探究,以更好地提高识字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语文
期刊
【摘 要】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数学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思维导向和有力武器,是促进学生知识理解与问题解决的催化剂。因此,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多媒体辅助、巧设疑问与一题多解三方面出发,分析和探究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与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下,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大力推进落实,对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当下,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便成为了教育体系内人士最为关注的话题。故此,本文便以此为核心写作内容,并择取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为例,对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进行如下阐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构建 有效教学  数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学科,在小学阶段,相较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
期刊
【摘 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内阅读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里博览群书,無疑是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不二法宝。无效的教学指导往往体现为眉毛胡子一把抓,却什么也没有抓住。教师只有落实每一次课内外衔接的落脚点,才能实现课外阅读价值。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语文 阅读衔接  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等同于生活的延伸。不能总是把学生拴在腰上,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把学生培养成唯教材唯课本的学习机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逐步重视起来。教师也根据自己不断完善的活动经验,整理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授课方法。新课改的授课理念是以生为主,倡导教师发展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开展有意思的讲习活动,制定完善的授课计划。教师通过风趣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阅读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当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以后,其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都会有着明显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一、引言  现阶段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得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我国的素质教育,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不斷完善,小学数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小学数学教学得到了广大教育专家以及教育学者的普遍关注。在新课标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数学发展,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应该及时做出调整,从而满足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小学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教学不是因循守旧,也不是墨守成规,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个性化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力与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起到很强的激励成效,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接着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兴趣 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能够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
期刊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就是教师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去感知探索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 素材 生活化 思考  生活化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新理念。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数学中的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