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探究性学习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讲的机会、做的过程都还给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探究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中,我设计了四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探究活动之一:初步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由于受“套花”游戏的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我设计了下面的游戏:先把学生每10人一组,围成一个圆形,做套花游戏,每人套一次;接着每20人一组,围成一个更大的圆形,继续做套花游戏,要求每人再套一次。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分别说说对这两次游戏的感受,并说出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比较,最后全班汇报交流,从中体会到第二次围成的圆形比较大,套花就越费力,从而初步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直径越长,周长就越大。
  探究活动之二:探究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学生初步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直径越长,周长就越大后,教师设疑:给你几个圆,你能用什么办法尽快知道他们的周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热情高涨,教师趁机让学生分组探究,寻求测量圆周长的各种方案。各小组学生分工合作,相互启发,相互研讨。探究出测量圆周长的多种方法:①有的学生用皮尺沿圆周直接测量;②有的学生用线绕圆一周,再测量线的长度;③有的学生将圆形纸片边缘涂上颜色,在白纸上滚动一周,得到一条线断,再测量出这条线断的长度;④还有的学生将圆形纸片剪成若干个小扇形,将这些小扇形的弧拼成一条“线段”,再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了许多测量圆的周长的好方法,教师一一加以肯定
  探究活动之三: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前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你能用快速的测量这些圆的直径吗?同学们小组合作,通过学生测量、汇报、归纳出几组相对应的圆的直径与周长。教师设疑:观察每组相对应的圆的周长和直径,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呢?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先大胆猜测,最后通过对各种数据的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探究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还有的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同学们的发现对吗?怎么验证呢?……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学生的探究热情再次高涨,通过猜测、实践、操作、讨论,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非常奇妙的想法:用三根同样长的绳子首尾相接,依次围在圆的周围,结果还差一点才围满,由此说明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多一点。紧接着揭示圆周率的概念,这样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也很轻松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从而很轻松的探究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探究活动之四:探究圆周长公式的巧妙应用
  教学楼下有一棵粗大的古树,你有办法知道这棵古树的直径吗?同学们跃跃欲试,通过小组合作,课外实践,反复探讨,提出了不少好的方案。有的学生提出把古树砍掉,用尺子测量;有的学生提出在古树的树干钻一个空进行测量,但有一个学生的办法与众不同,他创造性的提出:根据“周长÷ 圆周率=直径”的逆向思维,即先测量圆的周长,再计算柱子直径的最佳方案。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只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由重学习结果转变为重学习过程;由重教师作用转变为重学生体验。由于探究性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创造性的整合教学内容,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的多维动态活动中,将圆的周长“化曲为直”,这样就直观、形象、准确地探究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进而发现圆的周长公式……最后通过课外探究,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学生创造性的提出“利用周长求直径的最佳方案。活动中充分利用“你知道吗”,“你发现了什么”,“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等启发性语言,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自信心,同时,又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强了探究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由此我得到如下启示:① 合作探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②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③留给学生更多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亲身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相关的数学知识。
  【作者单位:平昌县华严小学 四川】
其他文献
摘要:“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草履虫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到,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的观察活动、了解它所具有的生命活动特点,并设计方案、进行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实验及分析,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接触生物和观察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生物如何趋利避害及对环境适应性的认识。  关键词:生物实验;草履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读写结合能充分发挥经典课文对写作的引领,通过情境的创设、情感的诱发、素材的推敲,让学生在提升言语能力的同时,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个性的张扬。为提高读写结合的价值,提升读写结合的效率,必须追求  读写相融、不露痕迹的境界。     一、练在疑难处,引领学生亲近文本 。  课文的朦胧处,作者在此为文本蒙上了一层面纱,往往是需要
(一)    近来与一位旧时同窗网聊,因为她正在南洋理工读博,所以我自然说起白天听讲狮城教育情况的事情。我说,他们的小学语文课很有意思,念《三字经》念得手舞足蹈。  她说这有什么新鲜,新加坡的小孩不愿学华文,觉得很难,所以只重听说,不重写。并且作了个类比:他们学华文就像我们学英文吧。  这倒是,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就远比语文课有趣,这是很多孩子的感受。  她的话也印证了南侨小学叶丽珊老师的介绍,新加坡
摘要: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浪潮的涌现,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出现一大批靠祖辈或其他人员照顾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针对这个教育难题,我认为必须给这些孩子以特别关爱。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对策;特别关爱;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形势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无奈地选择外出务工,相当一部分家庭夫妻双方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
语言大师吕叔湘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一个“活”字,把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恰如其分的情境说“活”了,把学生为之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说“活”了,课堂就应当是这样。“活”的课堂需要教师去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小学体育课上,用恰当的方法,创设一些适合孩子,也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孩子们得到的将会是极大的发展。    故事法    上小学的孩子鲜有不喜欢听故事的,一
一对蚂蚁兄弟和小伙伴们约好要一起去野餐(cān)。  蚂蚁兄弟开心地走啊走,来到一条小河边,弟弟对哥哥说:“哥哥,这条河这么宽,我们怎样才能过去呀?”哥哥说:“别着急,我们先思考一下。”蚂蚁兄弟坐在草地上思考了很久很久,还是没有想出办法来。突然,蚂蚁哥哥眼前一亮。小河边有一棵大树,茂盛的枝叶让蚂蚁哥哥有了办法。他连忙对弟弟说:“你看到这棵树了吗?”“看到了呀!不过这棵树有什么用啊?”哥哥说:“你可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应以发展幼儿为本,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差异性、动态性、多元性、成长性等特征,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方式,评价多元化,注重过程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接受评价的差异、独特性,尊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凸显“闪光点”  在美术活动中,每个幼儿对色彩、线条的感受和喜好不一,对同样的一个主题、一幅作品,幼儿会有不同的感受与表达方式。笔者认为,没有一张画是
新颁部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作了明确的诠释,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给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复归带来了福音。  人文是什么?《辞海》、《现代汉语词典》都解释为"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其涵盖面可谓大矣。语文教育当然属于人文教育。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体现人文情怀,以人生目的、理想、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方面,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
以前,我家一家六口人都挤在一个房间里面吃、住。这是一间破旧的房子,四面都是土砖做的,上面盖的是小片黑瓦(wǎ)。多年风霜(shuāng)雪雨的侵蚀(qīn shí),加上猫和老鼠在上面跑跳,瓦片十分破旧,下雨天,屋顶漏(lòu)水的情况比比皆是。每到下雨天,我和妹妹拿着脸盆和铁桶接水,妹妹感觉好玩,而爸爸妈妈则心烦意乱。有一次,雨下得比较大,我和妹妹接漏水。水滴掉下来发出清脆的声音,妹妹和(hè)
摘要:幼儿自出生就应逐渐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人,他们的成长也伴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本文通过设计组织科学活动,让幼儿从实际情况激发兴趣和愿望,激励幼儿养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树立立志成才的思想。  关键字:科学;活动;变化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从出生到小、中直至大班,他们知道自己在不断变化,将来还要升小、中、大学……。教师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从自身的不断变化入手,逐步过渡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