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合作学习法初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mer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得十分卖力,但结果往往不理想。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合作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合作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在语文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其基本做法是:
  
  一.分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我将全班学生根据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二.合作探究,开创高效课堂
  
  1、创设情境巧育人。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章都有各种形象的塑造,这些形象都是通过对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的描述反映出来的,这时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组来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着课文的描写塑造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授《唐睢不辱使命》一课时,就让组内成员一人扮演唐睢,一人扮演秦王,先激发他们各自对对方的不服气,进入角色表演朗读,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不但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细致入微。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接着引导,“读完课文以后,你们认为秦王和唐睢各具怎样的性格?你想对唐睢说些什么?”使学生进而对课文的思想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实施分组学习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了不少。
  2、多方参与巧点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我开展了“换位体验”、“课文表演比赛”、“你问我答”等活动。为了给每个同学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活动空间,我们将学习成绩及个人性格不尽相同的学生混合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选出学习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内同学进行发言,并进行交流,对发言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讨论、订正补充。最后,由小组长对每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总和整理后向老师详细反馈。这样不仅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各个小组长的分析辨别能力和组织能力。
  3、巧立擂台。
  在课堂上,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通过分组比赛、抢答等方式进行知识比赛。如:在检验学习成果及复习巩固时,可组织学生开展“摘星星”游戏,把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队,每个小队依次出一个人随机摘星星,并回答星星卡片背面的问题。若答对了,并给该小队加10分,问题回答不完整时,同一小队的队员可以补充,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加分,最后累计得分。对优胜小队给予挂流动小红旗等精神鼓励。这种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勤于思考、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自主合作,创设多元评价机制
  
  在教学评价中,我们习惯教师占主导,觉得教师是评价的权威群体。但是,采用自主合作学习之后,我们也应将学生的评价自由还给他们。我们可以采用: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生生互评等,主要着眼于自己从别人身上进行学习,更多的是看优点,学长处,这样,学生往往选择和老师不同的视角。学生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看问题,更容易令学生接受。学生评价构筑了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跟自我比较,从而找到努力的方向,实现对自我教育。同时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自主合作学习,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与人合作,竞争意识的养成,团队意识的形成等各方面,随着活动的开展效果可能会越来越好。让我们把学习的自由留给学生。希望我们的师生共同成为高效课堂的实践者,新做法的尝试者和受益者,因为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鲍晓丽,教师,现居湖南岳阳。
其他文献
我们常说的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自我约束能力差,与教师家长交流能力差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却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和谐的重要因素,在与后进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获得的教学反馈,不但能促进语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而且是构建和谐课堂,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在此,本文就语文教师如何借助作文平台,走近后进生,促进教学相长方面谈一谈体会。  一.借助作文沟通功能,了
眼下的中国已经进入“全民娱乐”的时代,大约不是夸张的说法。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作为“纯文学”的小说却很少涉足这一“生产快乐”的宏大工程。所以当我读到晓苏的短篇小说《村口商店》(《长江文艺》2010年第1期)而忍俊不住时,首先引起兴趣的便是这篇小说喜剧性的生成机制,接着生发开的联想则是:在喜剧世界的营造中,当代小说会有多少作为。  一爿村口的小店(曾一度衍生为二,又最终合二为一),三个乡村的小
张爱玲是一个才女,其作品中颜色的运用正如她的形象,在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像一抹如血的残阳,冷寂而又绚烂,凄幽而又张扬。  “靡丽笙大约是不知道客厅里有人,脸上湿漉漉地还挂着泪珠儿,赤褐色的头发乱蓬蓬地披在腮颊上。身上穿着一件半旧的雪青绉纱挖领短衫,象牙白山东绸裙。”(《沉香屑第二炉香》)  “阳台上有两个人站着说话,只见一个女的背向着他们,披着一头漆黑的长发,直垂到脚跟上,脚踝上套着赤金扭麻花镯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优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尽管当前作文改革“千帆竞逐,百花争艳”,然而,由于我们长期受到谨严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惯性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得我们滑入了另一种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的作文范式,从而忽视了对作为人的学生主体性和创造精神的认识。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最残酷、最叫人心寒的莫过于对学生创造力的扼杀。  有这样一个案例:上写作课了,老师要求同学们用“姑娘的笑
“虚空”,简言之就是“不实”,虚幻空灵、若有若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什么、怎么样,全在人心,在人想象的空间中。中国人是最早也最善于发现和懂得这种“虚空”之美的。“虚空”的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她曾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艺术大师。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没有理由忽  略乃至回避她。笔者以为,当前语文教学中应该渗透传统“虚空”美学思想。    一.思想熏陶中应渗透传统“虚
诗歌是文学中的精华,汉语的浓缩。诗歌鉴赏历来是考察学生鉴赏能力的试金石,考生们对它是:爱诗歌的短小有意蕴,怕它的跳跃含蓄,更怕出题人的专业水平。  笔者认为:诗歌鉴赏的复习,要有学习语文的大局观念,做好积累工作;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概括起来有四句话:字义是根基,想象是途径;术语是关键,条理显思路。前两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后两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前者是日积月累,潜移默
“书到用时方恨少”,有多少人说话也好,写文章也罢,想借古人之辞权威、厚重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却搜肠刮肚也难能为之。黎锦熙6岁记诵典籍,钱钟书管锥世人吃惊,不是因用而诵,功在先时储备,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厚积而薄发,积累多了,积淀厚了,喷涌而出的快意怎不会多呢?  所以,我们非注重积累不可,而且是厚厚地积。  怎么积?乘青春年少时积。年龄越小,“积”的效果越好。据研究,人有两个界点:一是27岁,
新课程语文教材具有很多特殊性,需要我们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植。  培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很多,如传统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从布置作文到讲评作文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我们却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在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时,可让学生集体参与作文的审题与立意,让学生们在各抒己见的“炒包谷子”的过程中,弄清命题意图,探讨写作的主题与切入角度,选材与组材,达到启迪思维、开拓思路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肯去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展开合理而充分的想象,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突破课文中的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都是十分有益的。启发学生想象必须找准合适的“发散点”,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启而得法,学生想象的翅膀才会自然地展开。因此,我在语文课堂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的节录,也是一篇景色优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简练隽永的笔墨,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全文篇幅短小,结构简洁,但却写得舒洒自如,曲折多姿,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一.大处着眼,细笔描摹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开篇别开生面,新辟奇境,节奏明快,如陡板走丸,精彩夺人。作者泛舟于浩浩江  面之上,饱览着沿途悦目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