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半岛”的那些记忆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2月,我作为一名翻译到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驻扎在布卡武市卡巴雷区安姆撒尔村,中国的营区坐落在一个
  小小半岛上,因此叫“中国半岛”。八个多月的维和任务,使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用心品味和感受“中国半岛”,她的美丽、
  壮观、睿智、惊叹……永久地定格在我的日记。
  
  一、我们的营院
  
  2005年12月21日,星期三,晴
  昨晚我睡得并不好,时时地醒来。直到一
  大早听到哨声后,才爬起身来,在宿舍前面的
  一片不大的操场上加入了出操的队伍。
  我的记忆中,每次出国执行任务,环境
  都是相当差的,有时候连填饱肚子都是一种
  奢侈。然而这些年,随着国家的富强,出国
  维和人员的起居住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中国半岛”,条件就相当不错了。
  我的住所在第一排固定板房中最左侧的一
  间屋子里。所谓固定板房,就是平整出一片地
  来,然后浇灌水泥,成为一个平台,然后在上
  面搭上钢架,再嵌以板材,便成了一间间房子。
  门前走廊挂着一只红灯笼,门窗都有蓝布
  薄帘。床是一种可折叠的铁架床,上面放着一
  张板条床板,不过缝隙很大,床头有一只做工
  很粗糙但却很实用的木柜,足够我摆放杂物。
  屋里有5张桌子,两张桌子各摆放一台电脑,
  剩下的一张正好可以放我的笔记本电脑。墙上
  贴着当地地图,以及各种联络电话表等。
  我的宿舍紧挨着一所被称作ABLUTION的
  制式卫生间,昨天晚上睡觉前,痛痛快快地
  洗了一个澡。真没想到在“中国半岛”还有
  这幺好的设施。
  其实这个所谓的制式卫生问就是集沐浴、
  洗漱和厕所设备为一体的集装箱式卫生间。
  不过用“厕所”或“卫生间”来称呼它,似
  乎不确切。里面干净整洁,一拧水龙头,喷
  嘴里流出热水,洗淋浴十分便捷舒服。
  刚到宿营地,便有一种感觉,这里的生活
  条件有些方面甚至比在国内集训时营地还要好。
  且不说气候宜人,而且24小时都可以洗上热水
  澡,这种条件在国内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到。
  听上一批官兵说,这儿的洗澡水已经达
  到了纯净水的标准,因为工兵分队所用的水
  都经过国内标准纯净水净化装置进行处理。
  这套被称为“水厂”的设备是从国内海运过
  来的。每天将从湖里抽上来的水进行严格的
  净化处理,直到它达到饮用标准为止。这样
  说来,这里连冲厕所的水都是纯净水!
  这里24小时都供电,营地的电都是用
  大功率发电机发出。每晚熄燈后,短暂停电,
  换成小功率电机发电。起床前再度短暂停电,
  改换为大功率发电机。发电机都是第一批维
  和工兵分队从国内运过来的。
  2005年12月28日,星期三,晴
  到这里快10天了,早晨闲下心来,好好
  地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营院两面环基伍湖,另两面则正对着只有
  数百米高的小山丘,大院由一条简易道路与机
  场至布卡武公路相连。整个营院围着一道道由
  联刚团配发的蛇腹形铁丝网和沙袋。院落有一
  个操扬,正前方砌有旗台,竖有两根旗竿,一
  
  根旗杆升挂中国国旗,另一根升挂联合国国旗。
  旗台上还用金属条嵌有我们国家的地图轮廓,
  缀以“祖国万岁”4个大字。旗台后面依次盖
  有3排简易平板组合式白色固定平房。走廊下
  悬挂着红灯笼。廊门都有绿茵茵的不知名的藤
  蔓缠绕,屋顶上竖着“中国半岛”4个大字,
  中问还有一颗红五星。这排屋子前堵着一排沙
  袋,原本就狭小的院落更显拥挤。
  然而,逼仄的空间却关不住一园春色。
  几乎所有的角角落落、旮旮旯旯、边边沿沿,
  都摇曳着花草的身影。有的是官兵们刻意栽
  种的,有的则是自生自灭的。
  最让我感动的,则是那很不起眼的角落
  中倔强奋力生长的花草。没人刻意栽种,没
  人精心培育,没人留意浇水;不占多少空间,
  无须更多水分,很少一缕阳光,便翠绿,便
  挺拔,便开花,便结籽。虽是稀稀疏疏星星
  点点,却传承着大自然最原始的生命信息,
  最大程度地显示着自我的价值,它们从不孤
  单,很少独立一株地生长。
  在操场南侧是并列的2排固定板房,分别
  为各分队的宿舍和活动室。宿舍前的空扬上竖
  有路灯,后面是好几个卫星天线和一溜水泥砌
  成的洗漱池以及战士们自己开垦的菜地。操场
  北侧为停车场,整整齐齐地停放着各种机械车
  辆。它们一律按联刚团的规定漆成白色,并印
  有醒目的黑色“UN”字样。操场中央偏北位置
  建有一个水泥地面的篮球场。一到休息时间,
  特别是傍晚,总有人在这里玩球。一到下雨过
  后,便有人主动过来把球场上的积水扫去。操
  场最西侧则竖着一块大铁皮板广告牌,上面彩
  绘着宛如巨龙蜿蜒于群山之中的中国长城。
  往食堂方向走,依次为文化活动中心,
  里面有宽敞的空间可供集会用,还有小小图
  书室,可以在里面借书和借碟。往右拐,便
  是发电机棚,发电机成天都在轰鸣着。
  不大的营院,却洋溢着异国的春色。遥
  想万里之外的家乡,正在进入寒冷的冬天。
  这是多幺的鲜明对比啊!维和官兵们合小家
  为国家,在异国他乡用双手、用智慧修建了
  美丽的营区,用生命书写着和平的篇章,奏
  响了一曲曲和平的乐章。
  
  二、异国他乡的中国岗哨
  
  2006年1月1日,星期天,晴
  凌晨4点50分,我被窗外晃动的手电筒
  光给惊醒了。一下子就意识到该我起身查岗
  了。我很麻利地起床穿好衣服,带着对讲机、
  拎着手电筒站到了屋外。
  没想到屋外很冷,一个冷颤把我逼回到
  屋里,又急忙加了件羽绒背心。微暗的灯光下,
  一位全副武装的战士正等着我。他向我敬礼
  并转达口令后,不声不响地陪着我在各个岗
  哨之间巡查。
  每到一个哨所,都有人在大声问我口令。
  恍忽间,我又回到了30多年前自己当战士的
  年代……来到1号哨,这个哨位不像其他的几
  个哨位,它并不是一个岗“楼”,并没有高高
  地离开地面。它与大门连为一体,由垒起的沙
  袋围着。从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被湖和山丘逼
  得弯弯曲曲的公路,而且还可以很清楚地窥见
  乌拉圭江河连整个营院,以及营院后面紧紧挨
  着的大片湖面和尽头闪烁灯光的布卡武市。
  2号哨是建在一个木质岗楼上的,你要上
  去,必须爬十三四级台阶。它俯瞰着布卡武
  的要冲——机场至布卡武公路。白天爬上来,
  你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建在路边的一个小市场,
  只有一排木屋外加一棵大树,当地人三三两
  两地蹲着坐着或站着在这里摆摊设点。2号哨
  背对我们整个大院。站在上面,目光只要越
  过大院,便可清晰地看到基伍湖。
  3号哨可以称得上是一座“桥头堡”。桥
  的一头连着大院的操场,而桥的另一端便是
  木质的岗楼。这里可以监视另一条大道,脚
  下便是湖的尽头,一湾湖水,一片甘蔗地,
  一道延伸很远的铁丝网。这一带也是我营地
  观察的重点。由于地形复杂,又有各种植物
  掩护,可疑人逼近时,不易察觉。
  当我查到厨房后面的4号哨时,一下子
  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隔湖相望的布卡武
  市灯火通明,白天杂乱的城市在万家灯火中
  显得那么安宁美丽。依我看,这个岗楼位置
  最好,白天可以赏湖景,夜晚可以赏月。渔火、
  扁舟很难逃得过这个岗楼的眼睛;渔歌、喊叫,
  很少逃得过哨兵的耳朵。它的对面是政府军
  驻扎的山坡,那里是我们最不放心的地方。
  从采种角度考虑,这个岗搂地理位置最为紧
  要。营地的几台发电机就离岗楼不过十几米,
  不停歇的机器轰鸣也使这个岗楼不得不忍受
  着成天成夜的嘈杂噪音。
  
  三、我们的菜地
  
  2006年1月5日,
  星期四,晴
  今天,战士们开始
  擦车、打扫卫生。连里
  没有派我任何差事。我
  忍不住再次到“中国半岛”的各块菜地转了转。
  谈到菜地,此前国内各个媒体都曾大篇
  幅报道过我出国维和部队在各自任务区种菜,
  自力更生的生动故事,可是仅仅通过别人的
  描述,你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中国半岛”
  菜地那种“小壟瓜蔓绿”的美景的。
  来到菜地,看到有的战士在忙着种菜。虽
  然上一批工兵分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新鲜的蔬
  菜等着我们采摘,但为了防止青黄不接,我们
  一有空就抓紧时间种菜。只靠联刚团供应蔬菜
  是不行的,虽然每周也有供应,但是许多蔬菜
  从供应点拉回来时,已经烂掉,或者必须在一
  两天内吃掉,否则就枯黄难吃。因此,我们吃
  的蔬幕大部分都是由维和官兵自己种的。
  听战士们说,第一批维和工兵分队种菜曾
  遭遇过失败。没有水,他们从基伍湖里一桶一
  桶往回提;没有合适的土壤,他们从好几里外
  的施工场地一盆、一盆地往回端……由于对当
  地气候缺乏了解,官兵们辛辛苦苦种下的蔬菜
  种子刚刚破土就遭受了灭顶之灾,蔫的蔫,死
  的死。后来的工兵分队就设法铺了水管,现在
  即使是旱季,也能保证给菜地浇水了。
  如今几乎种什么菜长什么菜。我是听马
  季先生相声长大的,他讲的相声《友谊颂》
  中关于在非洲种菜的一节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听这里的战士说,有的菜种得最成功,如黄
  瓜、冬瓜、长豇豆、萝卜等。今天到菜地一游,
  真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在非洲这块土地上,最成功的中国蔬菜是
  不起眼的大萝卜,一颗种子化为一片绿,然后
  钻出一根粗粗的果实,高高地向天冲去。战士
  们收获的大萝卜,大到让你难以相信,有的战
  士抱着大萝卜,开心地咧着嘴让人给他拍照。
  听说,由于工兵连的萝卜好长,种得便多,结
  果吃都吃不完,只好切块撒盐,腌制起来。
  种菜地,不仅能改善生活,而且可以培
  养维和人员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官兵们像
  种子一样,把绿意和美丽带到遥远的国度,
  深深扎根,传播着和平的种子。
其他文献
数十年前,他还是一个兵,指导员告诉他:今天你在这里站岗,后面的老百姓可以睡觉;以后你老了,也会有人在这里站岗。  现在,他是建川博物馆的馆长,人们问他:你是商人,还是文化人?他说:“我是一名军人。”在我看来,舍弃一切打造私立博物  馆的樊建川,不仅是在收藏历史,更是在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站岗。    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有一个占地500  亩的“建川博物馆聚落”。聚落里有15座外  型和风格迥异的博
期刊
台下当兵,台上演兵    2010年的“八一”建军节,对于只有5  年兵龄的张红滨来说,是格外难忘和特别的。  张红滨是北京卫戍区某步兵团三营的一名  普通士兵。这位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小伙子,没  有什么文艺特长,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  能上台表演,而且还是全军的“八一”晚会,  更不用说上电视了。8月1日晚上,当张红滨和  战友们在连队俱乐部收看“我是一个兵”“八一”  晚会,看到自己出现在屏
期刊
当爱情遇见军人,一般都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知难而退,怨造物弄人。最后留遗成恨;另一条路是逆流而上,义无反顾,  最后用情感撑起一片虽单薄但坚韧,虽遥远却深刻,虽含蓄仍盈润的无垠天空。  过去的泪水被她们用爱置换成笑脸,昨日的刹那被她们用心描摹成永恒。有多少军嫂把自己嫁给了“八一”军旗,给寂寞  以温暖,给艰辛以荣誉,用崇高丰满了丈夫的人生。山东省潍坊市交通局运管处干部徐云霞,就是其中的一位。    
期刊
那是娘70岁生日。我千里迢迢赶回老家时,  已临近傍晚。娘得知我回来的消息,早已在村口  的老榕树下守望。  走了一段山路,我归心似箭地踏进了三年未  见的故乡。娘第一眼见到我,认真触摸着我的军装,  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满脸的皱纹里瞬时盏开了  一朵又一朵菊花。  “怎么就一个人回家,不把孩子也带回来呢?  孩子她妈呢?”娘满脸的笑容暗藏丝丝遗憾。娘  拉着我大步向曾给予我温暖的泥瓦小屋走去,此
期刊
“咸鱼”翻身记柏长均    “咸鱼”姓刘,瘦瘦的,个子小小的,像  一条风干了的鱼。  谈到他的外号得从连队一次踢足球说起。  汽车连要组建球队,从一百号人里筛选,论  个头怎么挑也轮不到他,可他脚法了得,光  用脚颠球一分钟五十个不落地,不费吹灰之  力。这一项硬指标,让许多要竞争“上岗”  的战友都瞠目结舌,甘拜下风。连队经过慎  重考虑,决定先让小刘替补。  资格赛中,和坦克五连争夺参加团比
期刊
大小事    国 内    广州军区 外出证竟然发不出去,可能吗?绝对的。广州军区海南省军区某车船运输大队艇长刘樟成周末发放外出证,却不见一个战士来请假。原来大队为官兵建起了“水兵超市”、“水兵网吧”,改善了网球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电子阅览室里电子书籍、影音光碟、游戏软件应有尽有,节日里还有“水兵影院”、“水兵卡拉OK”等娱乐项目,难怪战士们不愿外出了。  成都军区 185米外把5.8毫米子弹射
期刊
国门“外交”红皮书  关键词:礼仪    边防会谈会晤,是我国军事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戏称它为“国门外交”。边防会谈会晤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大致有7个步骤,它们就像琴键上的“哆来咪发嗦啦唏”,每一个音有着自己的音高、振幅和响度,而7个音彼此间又有着全音与半音的音程联系。  有着多年边防会晤工作经验的边防会晤官们,就像是钢琴家,能将这7个“琴键”熟练弹奏,让和平的奏鸣曲在每一次的会谈会晤工作中
期刊
我是1968年3月17日入伍的,当时部队主要担负军农军工任务,我一到部队就被分配到苏北某部队农场插秧种稻。下车以后,老兵们敲锣打鼓非常热情,但我到连队一看,住的低矮草屋,道路是满地泥土,心里就凉了半截。  虽说我出生在安徽农村,但从小就上学读书,从来也没干过农活。别说不会种稻子,就是赤脚走路都很困难,更别说肩挑背驮走田埂了。加之下水田怕蚂蟥,一想到那东西叮在腿上,心里就哆嗦。到部队后第一次下田正值
期刊
一位边防会晤站长的“外交思维”    在祖国2.2万余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上,有一群身份特殊的军人。  他们每天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边界线。他们与外军会谈会晤、联合巡逻、反恐演练、参观互访、互通边情、文化交流。他们严谨地处理着每一件边境涉外事务。人们通常称他们“边防会晤官”。  他们职务不高,但责任重大。他们既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屏障,又是展示国威军威的窗口。他们既是边境防卫的最前沿,又是对外
期刊
国门“外交”红皮书  关键词:素质  作为国家与军队最基层的“外交官”,他们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不仅代表着中国军人的形象,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也因此,他们身上有着特殊的品质。    在边防会晤官心里,国家的荣誉、人民的福祉永远是头等大事。政治合格是对每名边防军人的基本要求。作为边防的外交使者,我们的边防会晤官还有哪些必备的素质呢?其实,他们也是“才”高八斗。  第一斗“才”: 军事过硬  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