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浪漫主义风格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j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以《沉沦》为代表的小说,体现出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伤感的抒情倾向,绮丽的语言特色为主要特征的浓烈的浪漫主义的风格。本文拟从其最早发表的小说《沉沦》的分析入手,通过对作品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和对作品创作风格的分析,为赏析郁达夫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郁达夫 沉沦 浪漫主义
  
  写于1921年的中篇小说《沉沦》是郁达夫最早发表的作品。作品一发表,立即在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与郁达夫其后所发表的其它小说的风格一样,《沉沦》并不太注意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而是注重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小说描绘了一个有忧郁症的中国留日学生,他渴望得到纯真的友谊和温柔的爱情,但在异国他乡,他遇到的只是屈辱和冷遇,得不到任何感情上的慰藉和温暖,理想、前途渺茫得如过眼烟云,祖国又是那么一个令人伤心的境况,他最后终于绝望而走向沉沦。
  作品主人公的难以排遣的忧郁苦闷,反映了“五·四”时期那些在重重压力下,有所觉醒而又不知如何变革现状的青年共同的心理状态,具有时代的特征。闻一多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五·四’后之中国青年,他们的烦恼悲哀真如火一样燃烧着,潮一样涌着,他们觉得这‘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宇宙真一秒钟也羁留不得了。他们厌这世界,也厌他们自己。于是急躁者归于自杀,忍耐者力图革新,革新者又觉得意志总敌不住冲动。则抖擞起来又跌倒下去……他们的 心里只塞满了叫不出的苦,喊不尽的哀。”
  有人认为郁达夫在《沉沦》中描写了一个高级流氓——一个多少有点性变态的流氓,并且因为作者在作品中涉及到了在中国这个封建思想的毒素渗透每一个角落的国家里最讳莫如深的“性”问题而对作者本人的人格和品行进行了非议。其实,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作品的主人公原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想要富国强民,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的人,但在黑暗的现实面前,他的理想遭到了破灭。他留学扶桑,除了具有“五·四”后青年共同的时代苦闷和忧郁外,他还得承受一种弱国子民的屈辱。对于祖国,他是不爱,又不得不爱的!他沉痛地喊出:“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我就爱我的祖国,我就把我的祖国当做了情人罢。”再加上他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失望和世纪末思潮的侵袭,这一切,对于他原本就纤敏脆弱的神经,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刺激,他那如山如海的苦闷,终于被强大的现实挤压进他无意识的领域里去了。它成了他不可名状的、很难控制的潜流,时时在他身躯内涌动、激荡;它成了浸入他周身的每一个细胞的一种“毒素”,以至于他每天都是郁郁的,“跑上北又不好,跑上南也不好”,看到一切都觉得不顺心,一切都让他无端地反感,一切都是触动他愁绪的因子,这是一种已入膏肓的时代病,它必须寻求发泄!可是现实允许他作怎样的发泄呢?哪里是最薄弱、最可突破的一环呢?
  在一个冷酷得令人窒息的社会,没有比爱这种精神需要更令人渴望、令人陶醉的了。而对于一个正处于性欲最旺盛的青春期的青年,它便自然而然地指归为性爱,并往往成为特别强烈的需要。当这种需要也得不到满足时,一切郁积都会涌向那个最脆弱之处,寻求突破,甚至会饮鸩止渴,不顾一切!听听他近乎歇斯底里的叫喊吧:“知识我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闷,她要我死,我也是肯的。”
  然而,他的经济地位和身份使得他连这种低标准的要求都达不到,这就使得他从一个有人性的人变成了一个“兽”的人,一个雄性的动物,因而他追求的只能是变态的性刺激。这就是他何以要偷看女人洗澡、偷听男女恋人幽会野合的原因。然而,他毕竟还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的人性尚未完全泯灭。因而,当他在性欲上“饱餐”之后,又坠入深深的自责和后悔之中。如果他是一个流氓,他当然不会有这种强烈谴责自己的原罪感。
  在人和兽的斗争中,他唯有选择一条把自己解脱的道路——投海自杀!临死前,他痛苦地喊道:“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我们不难看出,冷酷的现实是怎样一步一步把一个人正常的生理需求逼向畸形变态以致最终连这个人都逼向沉沦的。正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时代原因和社会内容,同时,也因为作者贯穿始终的严肃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这篇小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有其揭露黑暗、抨击社会、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意义的。
  郁达夫作为创造社的重要作家,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小说创作体现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从他的《沉沦》我们可以看出,和文学研究会注重写实主义不同,郁达夫的小说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在他的作品里,对于当时黑暗污浊的社会所怀的不满,主要不是渗透于对现实本身的细密描绘和深刻剖析之中,而是直接抒发为大胆的诅咒和强烈的抗议。郁达夫赞同“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主张,但与鲁迅在小说中以“我”为主人公深入其境描述人物和事件的现实主义手法不同,郁达夫在小说中往往以“我”为主人公,运用浓郁的抒情笔调,进行大胆的自我暴露和率直的表白,“在重压下的呻吟之中寄寓着反抗”。如《沉沦》、《风铃》、《怀乡病者》、《茑萝行》、《还乡记》等篇,都带有“自叙传”的性质。司马长风说:“鲁迅是勇敢的,郁达夫也是勇敢的。”这话不无道理,因为率直大胆的自我暴露,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当年卢梭写《忏悔录》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勇气而受到世人的景仰。郭沫若在《论郁达夫》一文中说:“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好像吹来了一阵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似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直率,使他们感受到作假的困难。”
  总之,郁达夫的小说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伤感的抒情倾向,文笔绮丽清新,所写的人物具有反叛精神,表现出了浓烈的浪漫主义特色。
  当然,郁达夫的小说也并非炉火纯青,没有一点瑕疵。由于他在小说中往往赤裸裸地描写性变态心理,把性爱放到很重要的地位,使他作品中的浪漫主义除了伤感之外又带上了某些颓废色彩。从短篇小说《茫茫夜》到中篇小说《迷羊》,都描写了青春期性的苦闷和狎妓生活。即使是以描写女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她是一个弱女子》,也不乏变态心理的描写。这些描写固然同作品主人公愤世嫉俗、追求个人性解放有联系,但用自然主义的手法描写性爱、肉欲,势必削弱以致损害作品积极的思想内容。另外,郁达夫的作品结构比较松散,内容缺乏创新,故事情节比较平淡,在作品中过多地运用了英文,从而造成了意义上某些费解之处。
  (作者单位:671000云南省大理学院)
其他文献
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已是全国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联合国确立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美国呼吁学校向学生传授“尊重、责任心、可靠、关心、公平、正义的公民美德和素质”,日本、新加坡将传统伦理道德精华纳入教学大纲。我国从推行素质教育到课程改革,把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放到教育的核心位置。然而,青少年的素质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从成过程看,这一
期刊
新课程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班级文化是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活动的形式。它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  去年,张校长提出“成功理念”,我班结合实际情况,首先从班级环境布置出发:请大家看我们班教室左前方的“愿望树”专题,这是王康宁同学在考试前为了激励同学们考出好成绩
期刊
当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从家庭走进学校,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孩子个性培养,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人如其面,各不相同。教师工作面临的是来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个人生活经历和不同先天素质的个人组成的充满活力、可塑性极大的青少年群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才智,更需要热情。教师所需要作的工作不是给予,而是激发。   每一
期刊
例会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召开的会议,不少单位和团体都是这样照例进行。而教育单位更是如此,它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既然是例会,自然是要开的。但要讲究质量和效益。有意义、有质量的例会,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工作,增强凝聚力,焕发精神,让教师重整旗鼓,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开展下一步的各项工作。否则,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笔者从教师中获知:某小学例会成灾,一到开例会的时候,教师们急上心头,愁眉苦
期刊
在一个班级里,有优生有后进生,这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现象。所谓“后进生”,是指班上相对于优生而言,那些思想素质较差,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如果能及时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教育,则他们中绝大部分都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思想、个性还未定型,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若积极、正确引导,则他们的不良品质和习惯就会得到有效地纠正。    一、找出
期刊
[摘要] 在职业教育领域中,计算机既被当作“应用基础”,又是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计算机是用科学、文化和艺术共同塑造的有灵魂的机器,它汇集了数学家、哲学家、电子学家、医学家和化学家等众多科学家的知识和智慧,是永恒的前沿学科,是人们接受全面素质教育的良师益友;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差别,它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模式和目标,最终能够实现获取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和
期刊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识字教学历来就是一个难点。识字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某种识字方法的适应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特点,采取一种识字方法
期刊
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明确地将学生的主体性做了定位,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促使知能转化,从而提高语文素质。因此,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想——读中的思维    在阅读教学的“三为主”中,首先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性又体现在导读、导思、导练
期刊
十多年来,本人在教育战线上苦苦耕耘,无论是担任任课教师、班主任,还是德育工作者,都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这句话,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因为这是先辈的经验所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屡试不爽。因此,我在教坛上因“严师”而小有名气,颇受学生家长的信赖和好评。  但是,今年暑假的一件事,使我对“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产生了动摇,并对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实,“严师”未必出“高徒”。 
期刊
爱,是人类社会中互相之间的一种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曾有无数的人为爱而痴,为爱而狂,为爱而欢,为爱而乐……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的大。然而爱与教育又有怎样的联系呢?现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谈谈个人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    特别倍受社会称道的师爱,它是无私的。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而面对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学生,奉献出一份长期的、执着的爱是多么的伟大。教师正因为爱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