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创作指导一二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f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诗以其清纯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明快的节律颂扬了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童心之美,特别是儿童诗自身拥有的独特之美,因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周基亭曾这样说过,聪明的孩子爱读诗,写诗的孩子更聪明。如何让孩子们在爱读诗的同时,敢于拿起笔用诗这种方式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我们作了一些探索,采撷几枝,与大家探讨。
  
  在赏读活动中体悟诗韵
  
  袁枚曾云:“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一首上佳的儿童诗,拥有率真的儿童情感,丰富的儿童式想象,新颖巧妙的构思,天真而精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这些便是儿童诗独特的诗韵所在。
  真正让儿童学会写诗,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学会用分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会选择用“诗”这种表达方式传递诗韵。儿童对诗韵的获得,更具感性,不能简单地化解为技术语言的给予。而大量的赏读是儿童感受、领悟诗的神韵的最佳方法。教师应在形象生动的童诗品读活动中有意识地、有序列地渗透一些童诗的创作技巧,使童诗赏读活动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打动孩子的耳朵、启迪孩子的大脑。
  赏读活动从内容上分,可分为经典赏读和普通诗文赏读。经典的赏读有利于激起孩子对儿童诗的兴趣,体会诗韵。著名儿童诗人圣野、金波、任溶溶、鲁兵等诗人都曾写下丰富的儿童诗,是阅读的大宝库。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童诗的机会很多,无论是从报刊杂志、校刊、书籍、网站,到处可以发现童诗的踪影。如果说,经典带给孩子的是享受,那么普遍诗文,尤其是身边的同学、老师写的童诗,带给孩子的是一种亲近的感觉,一种触类旁通的感觉,而这对于儿童能迷恋上儿童诗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赏读活动从解读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媒体解读和纯文本诵读。“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希腊的西蒙奈底斯也说过:“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一首首优秀的童诗,犹如一幅幅无形的画,默默地影响着孩子。而巧用多媒体的解读,既拉近了孩子与诗的意境的距离,又有利于更多孩子的消化,更重要的是带给孩子更多的感官的享受,激起孩子的赏读的欲望。而纯文本的诵读课则带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的空间,更利于个性化的解读。
  赏读活动从组织形式上分,可以分为群体阅读和个体阅读。教师应以群体阅读活动促动学生乐于投身自觉的、主动的个体阅读行为的发生。学校开设儿童诗欣赏课,成立儿童诗社,在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宣传窗等阵地开设“童诗飞扬”栏目,举办儿童诗节,开设“儿童诗书市”、“儿童诗论坛”等,努力营造儿童诗教育氛围,增强儿童诗活动情趣。积极有效地督促儿童个体阅读活动的开展,使诗成为儿童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管何种形式的赏读活动,目的在于达到杜甫曾经说过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所以,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孩子多欣赏童诗,熟读童诗,在日积月累以后,一定可以写出感动自己、感动你我的优秀作品。
  
  在想象的空间里寻觅灵性
  
  儿童诗的创作过程中,诗人用比拟、比喻、夸张、对比等众多手法编织出一首首富有童趣的诗。在林武宪的笔下,大大小小的鞋如同温馨的一家人;在杨唤的眼里,午夜的水果店正在举行盛大的晚会;在韦娅的心中,妈妈的眼睛是孩子的安乐窝;在罗英看来,小鸟是“树的孩子”,是“树的风景”。这精巧的比喻,奇异的比拟,来自于什么,来自于诗人丰富的想象。不错,诗是用想象和智慧编织出来的,而丰富的儿童式的想象更是童诗最本真的特点。
  指导儿童写诗,并不需要过多地指导孩子如何展开想象,而只需打开孩子想象的闸门,认可孩子天真的想象就可以了,因为儿童的想象力是人一生中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有时就生活在想象之中。
  有一个叫卢金晶的小朋友这样写:《下雨啦》:天空里有个水世界,/里面住满小水珠。/有一天,/那里开了一扇门,/调皮的水珠赶紧往外溜。/没想到,/才透了一口气,/就一头摔下来。/于是,/地上的人们大声喊:/下雨啦!/下雨啦!
   多么有意思的想象啊!
  
  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捕捉情感
  
  著名儿童诗诗人金波先生说过:“童真与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儿童诗的本质应该是抒儿童之情,儿童的心理是与成人完全不同的,他们的情感世界更加接近天然,是纯真的,几乎不沾一点灰尘的洁净的世界。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我对儿童诗的判别,仿佛格外的浅,就是要一个纯,一个顺。这个纯,便是纯正,有真切的感情,真诚的心灵作为诗魂,这个顺,既是一种朗朗上口的诗意,也是一种无雕凿的自然的气质和天真的趣味。”可见,真纯的情感是儿童诗的灵魂。
  儿童的天性,有如璞玉浑金。诗情如水,正好用来润泽,心就会变得晶莹剔透,熠熠生辉。我们应当让孩子学会发现诗,学会表达诗意。大千世界中的一花一叶,一山一水,都是诗欢欣活跃的新生命。我们要引导孩子珍重自己生命中的每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用笔录下每一个生命成长的足迹。
  在火热的夏季,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乡村,青草上的露珠、蝴蝶翅膀扇起的风,蝉声里的阳光以及飞成一团小雾似的带着花香的蜜蜂,会带给孩子新奇的感觉,创作的灵感。一个叫陈漪祎的小朋友这样写:青蛙歌手在尽情演唱,/蟋蟀吵着要给它们伴奏。/星星正在窃窃私语,/忽然又捉起迷藏来了,/让萤火虫打着灯笼乱找?/爷爷奶奶讲什么故事呢,/笑得孩子们满席子打滚?(《夏天的夜晚》)。
  看着满天的繁星,马焱德小朋友这样说:中午的阳光,/好像许多顽皮的星星,/它们从空中/纷纷跳进小河里,/在河里洗澡,/在水面滑行,/和波浪一起/漂来漂去,/哇!/好一条闪光的星星河。(《星星河》)
  
  诗既是稀有的眷顾,又是热情的常客。诗的感觉常常不期然地来到我们心中。关键在于我们的孩子有没有用心逮住它。儿童诗在整个文学领域里,也许只是一条小溪。然而,它流淌着,这就是鲜活的生命,这就是真实的幸福。
  诗是生活中的绿洲。让我们做绿的播种者。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目标,这反映了近年来语文教学的开放趋向。语文老师应学会一样功夫——有选择的“放弃”,放弃与语文无关的噱头,放弃与学生发展无关的各种展示,还“语文”一个本真的面目。    一、教师才华展示的“放弃”  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上,老师先范读了课文,播音员般的音色,浑厚深沉的音乐,恰到好处的煽情,使得诗人离家的怅惘泣血的思念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场的所
期刊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口头表达占95%,体态表达占有4%,书面表达和其它表达方式占1%。可见,口语表达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口语交际课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专门创设的模拟日常生活交际情境中,在特定的交际目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参与交际,培养学生参与交际的目标意识、角色意识、对象意识、环境意识和驾驭规范、准确、生
期刊
儿童需要阅读。阅读是儿童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阅读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毋庸置疑。儿童时期是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如何在小学阶段,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有效开展阅读活动,这对儿童的成长显得尤其重要。  儿童需要儿童文学阅读。“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体,关注儿童心灵世界并着眼于儿童精神成长的文学。”儿童文学的阅读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儿童文学的阅读,还能让儿童沉浸在儿
期刊
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因为它关注人、解放人、发展人,张扬人的个性,挖掘人的潜能。语文教学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充满生命特征的课堂应该成为师生张扬生命活力、抒写生命灵性的乐土。我们追求这样的阅读教学,使之彰显新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新课程的崭新理念。我们应着力构建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文化——在教学中聆听生命成长的声音,抒写自由的灵性,捕捉生命中最绚烂的礼花的绽放,体验和探
期刊
崔峦老师说:“课改呼唤返璞归真的教学。”那日听了特级老师洪志明执教的《矛和盾的集合》一课,这种感受在心里便呼之欲出了。课上老师“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学生学得“扎实”的教学效果,使我看到了一个返璞归真的课堂,尽情地欣赏并真切地悟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使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一、情感体验真实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然而,有不少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厌恶和恐惧的心理。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李白坚老师的快乐作文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年段过关,不拔苗助长,快乐作文的基点  各年级有各年级的作文要求,作文训各练有侧重,落实各年级的重点要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年段过关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评价的几点建议引起了我的深思: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评价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策略,着眼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评改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开放。    一、培养自改意识,养成自改习惯。    所有的文章都是在不断地修改中形成的,难怪古人把修改文章看成攻玉,可见,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所以,作文评价要提倡学生自改作
期刊
曾在一份教育杂志上看到一老师慨叹:现在许多小学生的作文是新“八股文”。你瞧,记事总是“三段式”(起因、经过、结果),状物惯用“总—分—总”,写人总是“先貌,再事,后赞歌”,“开门”先“见山”,中间须“过渡”,结尾必“点题”。风吹花儿,必定“点头微笑”,人一着急肯定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写高兴就得“一蹦三尺高”,一难为情则非“钻到地洞里去”不可……另据一份调查显示:在对农村小学习作抽样调查中发现,同
期刊
作文是最具个性化的创造活动。一个人的写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人的生活体验、情感投入、独特构思、语言表达等个性综合因素。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指导程式化,学生习作格式化,“作文难”是长期笼罩学生心头的阴云。因此,加速写作个性化的进程,实施个性化的策略,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得到发展,写作的能力也会迅速提高。    一、建构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个性化首先是教学目标个性化。作文教学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