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二类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普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而服务社区为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提供平台,本文就试图以位于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燕京理工学院为例,就燕京理工学院法学专业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最终提出若干完善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议,从而促进我国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社区服务;实践教学;完善建议
一、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情况
(一)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方式
高校开展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是与高校附近社区居委会达成长期的法律服务合作关系,在社区建立高校的实习实践基地,由高校选拔优秀教师指导学生为社区提供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法律服务,协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处理日常的法律事务或者法律纠纷,从而到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的。以位于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燕京理工学院为例,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面积50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是北京东新兴的中等城市,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众多社区,为燕京理工学院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燕京理工学院与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作,与紫竹院、天洋城、星河皓月、星月云河等众多社区达成合作协议,设立固定咨询点并安排优秀教师指导法学专业学生为社区居民定期法律服务。
高校与社区居委会建立稳固的社区服务外,大多数高校与社区周边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建立长期的法律实习合作关系。将实践范围延伸到学校以外的企业、事业单位等,还可以通过送法下乡的方式对农村村民开展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工作。高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充分发挥法学师生的知识优势,为那些需要依照法律程序实现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又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社会弱者提供了法律服务,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达到了自我实践的机会。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学院与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众多企业建立长期实习合作关系,由学院选任优秀学生定点负责企业、事业单位的法律问题,参与企业法律纠纷尤其是劳动纠纷、合同纠纷的解决,解决企业的日常法律纠纷,提高学生的实践等能力。
(二)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内容
高校与高校周边社区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由法学教师指导学生在建立合作关系的社区居委会长期值班,发放各种法制宣传单,接待来访咨询,现场为需求者解决疑难问答,提供解决办法,若遇有重大案件,则由教师带领学生负责接待,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自2008年开展社区法学实践教学模式以来,一直采取该模式,由学生提供法律咨询以及解决方案,带队教师予以审核,如果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及时反馈咨询者。其次,根据社区安排,在一些重大节日组织大型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学院在每年12.4法制宣传日以及燕郊高新区建区二十周年等日期举办大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最后,在2013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无偿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代理案件,参加诉讼等活动开展法学实践教学。
高校与社区周边企业等单位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学院与企业达成的协议,由学院选派学生固定负责联系某个企业的法务专员,协助企业法务专员起草或组织审查企业的重要规章制度;协助企业法务专员审核企业的合同并对其进行归档管理;办理企业授权委托、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管理企业合同专用章等相关法律事务;开展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法律咨询、培训和宣传工作。
(三)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效果
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虽然在学校中积累了一定的法律理论知识,但是,对于社会实践中的真实案件了解不多,要想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人的解决法律纠纷能力,更需要实际社会案件的经验。而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则顺应了学生加强社会交流与融合的需要,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法学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的的有机结合。其次,当代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大学生普遍表现为责任心较差、不能吃苦耐劳。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社区,提供法律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能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①。最后、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提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平台。一方面,通过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件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学习和钻研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来自不同地域的农村或者城镇居民聚居在社区,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纠纷,通过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为社区居民和周边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法律服务,将居民发生的法律服务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力的化解了社区纠纷,为创造和谐社区做出了贡献。以燕京理工学院所处的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该区由几万人的小镇发展为人口为50万以上的中小城市,而政府部门的法律援助和纠纷解决机制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燕京理工学院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恰恰弥补这一问题,满足了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同时,通过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在社区居民和周边企业中宣传了法律知识,人们开始注意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维权,提升了居民的法律意识。
二、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各街道和社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的重视程度还不平衡
由于高校大学生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依靠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来开展,有的社区和街道工作人员未能站在构建法治和谐社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高度上支持高校开展的“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因此,高校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障碍重重。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在开展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的社区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积极欢迎并全力配合,但是有些社区的工作人员认为学生进入社区增加了工作量,态度上并不积极,因此该社区的法律服务难以顺利开展。 (二)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经费难以保障
政府目前对大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没有专项经费投入,目前各高校大学生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高校、学生个人的自筹资金,但大部分高校因办学经费的限制,对于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的经费支持少。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学校对于文法学院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基本没有资金给予支持,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所需经费基本由学生自筹以及社会捐助等方式,因经费缺乏制约了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广度和深度。
(三)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指导队伍建设不够
指导老师是影响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重要因素。实践性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高校教师基本从事理论研究,而从事兼职实务工作的教师较少或者因时间问题,无法投入到指导学生进行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活动,这也同样制约了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教师基本是从学校毕业至学校教师型的,大部分教师从一毕业即来到学院任教,整体实践能力不足,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实践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管理体制不健全
大学生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开展过程依赖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自身等的共同参与、协调运作。当前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存在着自发性、临时性等问题。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以及经费的缺乏,使学生以及指导教师缺少有效的安全保障。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虽然鸿业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师生开展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也缺乏一些具体的支持。比如教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等问题,如何处理,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持。
三、完善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国家应制定鼓励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政策
因国家层面缺乏政策要求,政府部门或者居民委员会对于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支持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政府部门或者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法治意识强,则积极支持学生活动,反之,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则难以进行。因此,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甚至鼓励大学生法律服务实践进社区,将法律服务进社区作为工作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另外,2013年实施的民事诉讼法限制公民代理的规定,笔者认为应当允许在校大学生的无偿法律援助代理行为。
(二)理顺管理体制,为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制度和经费保障
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建立由政府教育部门支付、高校主办、社区和街道办积极参与的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与政府教育部门、社区和街道办和社会各方的沟通,维护师生权益,为大学生参加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安全制度保障。拓宽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经费来源的渠道。同时,调整学校传统的课时、课酬安排体制,增加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经费投入,由高校为师生购买人身伤害保险,适当分担校外风险,增加师生参与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2014年根据学院的安排,将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给予学生进行相应交通等补助。另外,学院将加大从社会筹集活动开展经费的力度。
(三)完善师生激励机制,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师生激励机制建设主要是指高校对师生的激励机制,高校要将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作为教师育人、学生成才的基本指标,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以激励师生广泛参与。完善的师生激励机制是激发广大师生热情,推动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应对积极投入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师从职称的评定、工资的调整等机制予以倾斜;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以及就业推荐等环节予以照顾。另外,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学院在加强现有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应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打破现有师资来源仅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学校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并吸引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到学院院任教或兼职,充实教师队伍。
注释:
①安淑珍.大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理论与实践探索[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
参考文献:
[1]钟铭佑.应用型法学专业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08(11).
[2]安淑珍.大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理论与实践探索[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
【关键词】社区服务;实践教学;完善建议
一、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情况
(一)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方式
高校开展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是与高校附近社区居委会达成长期的法律服务合作关系,在社区建立高校的实习实践基地,由高校选拔优秀教师指导学生为社区提供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法律服务,协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处理日常的法律事务或者法律纠纷,从而到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的。以位于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燕京理工学院为例,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面积50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是北京东新兴的中等城市,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众多社区,为燕京理工学院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燕京理工学院与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作,与紫竹院、天洋城、星河皓月、星月云河等众多社区达成合作协议,设立固定咨询点并安排优秀教师指导法学专业学生为社区居民定期法律服务。
高校与社区居委会建立稳固的社区服务外,大多数高校与社区周边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建立长期的法律实习合作关系。将实践范围延伸到学校以外的企业、事业单位等,还可以通过送法下乡的方式对农村村民开展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工作。高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充分发挥法学师生的知识优势,为那些需要依照法律程序实现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又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社会弱者提供了法律服务,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达到了自我实践的机会。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学院与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众多企业建立长期实习合作关系,由学院选任优秀学生定点负责企业、事业单位的法律问题,参与企业法律纠纷尤其是劳动纠纷、合同纠纷的解决,解决企业的日常法律纠纷,提高学生的实践等能力。
(二)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内容
高校与高校周边社区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由法学教师指导学生在建立合作关系的社区居委会长期值班,发放各种法制宣传单,接待来访咨询,现场为需求者解决疑难问答,提供解决办法,若遇有重大案件,则由教师带领学生负责接待,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自2008年开展社区法学实践教学模式以来,一直采取该模式,由学生提供法律咨询以及解决方案,带队教师予以审核,如果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及时反馈咨询者。其次,根据社区安排,在一些重大节日组织大型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学院在每年12.4法制宣传日以及燕郊高新区建区二十周年等日期举办大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最后,在2013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无偿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代理案件,参加诉讼等活动开展法学实践教学。
高校与社区周边企业等单位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学院与企业达成的协议,由学院选派学生固定负责联系某个企业的法务专员,协助企业法务专员起草或组织审查企业的重要规章制度;协助企业法务专员审核企业的合同并对其进行归档管理;办理企业授权委托、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管理企业合同专用章等相关法律事务;开展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法律咨询、培训和宣传工作。
(三)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效果
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虽然在学校中积累了一定的法律理论知识,但是,对于社会实践中的真实案件了解不多,要想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人的解决法律纠纷能力,更需要实际社会案件的经验。而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则顺应了学生加强社会交流与融合的需要,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法学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的的有机结合。其次,当代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大学生普遍表现为责任心较差、不能吃苦耐劳。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社区,提供法律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能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①。最后、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提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平台。一方面,通过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件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学习和钻研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来自不同地域的农村或者城镇居民聚居在社区,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纠纷,通过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为社区居民和周边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法律服务,将居民发生的法律服务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力的化解了社区纠纷,为创造和谐社区做出了贡献。以燕京理工学院所处的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该区由几万人的小镇发展为人口为50万以上的中小城市,而政府部门的法律援助和纠纷解决机制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燕京理工学院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恰恰弥补这一问题,满足了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同时,通过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在社区居民和周边企业中宣传了法律知识,人们开始注意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维权,提升了居民的法律意识。
二、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各街道和社区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的重视程度还不平衡
由于高校大学生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依靠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来开展,有的社区和街道工作人员未能站在构建法治和谐社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高度上支持高校开展的“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因此,高校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障碍重重。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在开展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的社区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积极欢迎并全力配合,但是有些社区的工作人员认为学生进入社区增加了工作量,态度上并不积极,因此该社区的法律服务难以顺利开展。 (二)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经费难以保障
政府目前对大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没有专项经费投入,目前各高校大学生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高校、学生个人的自筹资金,但大部分高校因办学经费的限制,对于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的经费支持少。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学校对于文法学院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基本没有资金给予支持,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所需经费基本由学生自筹以及社会捐助等方式,因经费缺乏制约了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广度和深度。
(三)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指导队伍建设不够
指导老师是影响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重要因素。实践性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高校教师基本从事理论研究,而从事兼职实务工作的教师较少或者因时间问题,无法投入到指导学生进行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活动,这也同样制约了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教师基本是从学校毕业至学校教师型的,大部分教师从一毕业即来到学院任教,整体实践能力不足,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实践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管理体制不健全
大学生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开展过程依赖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自身等的共同参与、协调运作。当前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存在着自发性、临时性等问题。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以及经费的缺乏,使学生以及指导教师缺少有效的安全保障。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虽然鸿业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师生开展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也缺乏一些具体的支持。比如教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等问题,如何处理,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持。
三、完善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国家应制定鼓励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政策
因国家层面缺乏政策要求,政府部门或者居民委员会对于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支持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政府部门或者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法治意识强,则积极支持学生活动,反之,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则难以进行。因此,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甚至鼓励大学生法律服务实践进社区,将法律服务进社区作为工作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另外,2013年实施的民事诉讼法限制公民代理的规定,笔者认为应当允许在校大学生的无偿法律援助代理行为。
(二)理顺管理体制,为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制度和经费保障
高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建立由政府教育部门支付、高校主办、社区和街道办积极参与的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与政府教育部门、社区和街道办和社会各方的沟通,维护师生权益,为大学生参加校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安全制度保障。拓宽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经费来源的渠道。同时,调整学校传统的课时、课酬安排体制,增加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经费投入,由高校为师生购买人身伤害保险,适当分担校外风险,增加师生参与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以燕京理工学院为例,2014年根据学院的安排,将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给予学生进行相应交通等补助。另外,学院将加大从社会筹集活动开展经费的力度。
(三)完善师生激励机制,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师生激励机制建设主要是指高校对师生的激励机制,高校要将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作为教师育人、学生成才的基本指标,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以激励师生广泛参与。完善的师生激励机制是激发广大师生热情,推动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应对积极投入以社区法律服务为平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师从职称的评定、工资的调整等机制予以倾斜;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以及就业推荐等环节予以照顾。另外,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学院在加强现有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应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打破现有师资来源仅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学校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并吸引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到学院院任教或兼职,充实教师队伍。
注释:
①安淑珍.大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理论与实践探索[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
参考文献:
[1]钟铭佑.应用型法学专业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08(11).
[2]安淑珍.大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理论与实践探索[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