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3月,陈云和于若木在延安结婚。婚后,生有三女二男:女儿陈伟力、陈伟华、陈伟兰,儿子陈元、陈方。陈云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
二女儿陈伟华,1966年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怀柔县当了教师。因为那里是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差,陈云再三嘱咐女儿要跟农民保持一个样,平时不要穿皮鞋,她很听父亲的话,在怀柔将近10年,一直穿的是布鞋,言行举止都十分注意和当地农民群众打成一片。1974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5年被怀柔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她准备报考大学,就给母亲写了信,希望母亲找一找她认识的一位大学工作的同学,问一问高考复习的内容,应该怎样复习。不久,她接到母亲的回信,信中说:“爸爸说这叫走后门。”这样,她只好从朋友、同学处找来课本和一些复习资料,争分夺秒地进行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北师大历史系。在那里读完大学,回到她的母校——北师大实验中学,担任了历史教师。
平时,陈云对子女的教育原则是“读好书,做好人”。大女儿陈伟力开始上小学时,陈云便把她叫到办公室,对女儿说:你就要上学了,学校里有很多同学,你与他们在一起时,千万不能以自己是某某人的孩子,就觉得自己了不起,骄傲起来,炫耀你的父亲。当她上初中时,陈云又不厌其烦地对女儿说,做人要正直正派,无论到哪里,都要遵守当地的规矩;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如果情况有变化,要如实地告诉人家。他还强调:“你们若是在外面表现不好,那就是我的问题。”因此,陈云家的儿女、孙子女,在学校里看不出他们是高干子弟,他们比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还要朴素。他的大外孙女叫陈茜,在实验中学读书几年,别人都不知道她是谁家的孩子,后来在报上登了一张照片,她正在用毛笔写“祝爷爷健康长寿”,陈云在旁边看着她写。大家见了报,才恍然大悟,原来陈茜是陈云的孙女,可平时一点都不特殊。
小儿子陈方,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至今也54岁了。他回忆说,父亲历来要求我们很严。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为了学习游泳,买一付脚蹼,从生活秘书石长利手中要钱,超出了预算。黄昏,父亲散步时知道这件事,就找我谈话,开始了一场有趣的对话。“你从哪拿的钱?”“石头(指石长利)那儿。”“石头哪儿来的钱?”“你的工资。”“我的工资是谁给的?”“人民给的。”“人民给我的工资,你为什么用呢?”“我是你的儿子,你是我爸爸。”“记住,节约一分钱是节约人民的钱,我看你的行动。”
小女儿陈伟兰当过兵,在西藏高原上生活了将近三年。以后她在组织部门工作,经常与人有交往,现在担任了国家行政学院的副院长。每年她到了年底,都把 别人送给她的比较贵重的礼品登记清楚,统一上交。她说:量虽然不是很大,但不能不警惕。特别是做了领导干部以后,更要要求自己严一点,把父母培育的家风能够代代相传下去。
2004年年底,我们向于若木老人当面请教,怎样把你俩培育的革命家风相传下去的问题。她考虑片刻,亲切地对我们说:“我就是要求孩子们生活要自理,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别人做。那时孩子上育英小学,我就让他们周六回家自己洗衣服。有时候他们忘了没洗,我也不让阿姨洗,放了一周还要他们自己洗。后来,大女儿伟力对她的女儿也这样要求。外孙女上幼儿园到五六岁时,夏天使用的小东西,要她自己洗。上小学时让她擦桌子,两个房间,母女分工干。至今我都这样认为,这是一种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观点,接近劳动群众。家庭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同步进行。”
于老还告诉我们:平时我还要求女孩用缝纫机学做衣服。到高中的时候,让她们到厨房学做饭。当时,陈云同志也说女孩子大了,这些事情都要会做,将来自己总要成家的,如果自己连衣服都不会做,生活上就会遇到困难。那时,伟力认真学了做衣服的手艺,并给她爸做了一件丝棉背心。男孩陈元小学毕业刚进初中,我给他一个针线包,要求他,袜子破了自己补,被子脏子要自己拆、自己洗,洗好了自己再做上。虽然他那时候还小,但他听话,一一做到了。我还希望他成年以后,自强自立;结婚以后,能尊重自己的妻子,共同操持家务,不要犯大男子主义。现实生活中,社会上许多家庭矛盾都是因为一些生活小事情引起的,如果有了大男子主义,家务事就什么都不干了。
陈元是1945年出生的,由于陈云的言传身教,他从初中开始看《参考消息》,阅读《马克思传》,高中和大学阶段自学哲学,通读《资本论》,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陈元告诉我们在“文革”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他说,我刚从清华大学毕业,到湖南一家生产电池的工厂当技术员。当时工厂搞整顿,工作环境有所好转,我便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家讲给父亲听,父亲高兴得不得了,但只对我说了一句赞扬话:“我培养了你这个党员,是高质量的。”
二女儿陈伟华,1966年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怀柔县当了教师。因为那里是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差,陈云再三嘱咐女儿要跟农民保持一个样,平时不要穿皮鞋,她很听父亲的话,在怀柔将近10年,一直穿的是布鞋,言行举止都十分注意和当地农民群众打成一片。1974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5年被怀柔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她准备报考大学,就给母亲写了信,希望母亲找一找她认识的一位大学工作的同学,问一问高考复习的内容,应该怎样复习。不久,她接到母亲的回信,信中说:“爸爸说这叫走后门。”这样,她只好从朋友、同学处找来课本和一些复习资料,争分夺秒地进行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北师大历史系。在那里读完大学,回到她的母校——北师大实验中学,担任了历史教师。
平时,陈云对子女的教育原则是“读好书,做好人”。大女儿陈伟力开始上小学时,陈云便把她叫到办公室,对女儿说:你就要上学了,学校里有很多同学,你与他们在一起时,千万不能以自己是某某人的孩子,就觉得自己了不起,骄傲起来,炫耀你的父亲。当她上初中时,陈云又不厌其烦地对女儿说,做人要正直正派,无论到哪里,都要遵守当地的规矩;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如果情况有变化,要如实地告诉人家。他还强调:“你们若是在外面表现不好,那就是我的问题。”因此,陈云家的儿女、孙子女,在学校里看不出他们是高干子弟,他们比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还要朴素。他的大外孙女叫陈茜,在实验中学读书几年,别人都不知道她是谁家的孩子,后来在报上登了一张照片,她正在用毛笔写“祝爷爷健康长寿”,陈云在旁边看着她写。大家见了报,才恍然大悟,原来陈茜是陈云的孙女,可平时一点都不特殊。
小儿子陈方,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至今也54岁了。他回忆说,父亲历来要求我们很严。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为了学习游泳,买一付脚蹼,从生活秘书石长利手中要钱,超出了预算。黄昏,父亲散步时知道这件事,就找我谈话,开始了一场有趣的对话。“你从哪拿的钱?”“石头(指石长利)那儿。”“石头哪儿来的钱?”“你的工资。”“我的工资是谁给的?”“人民给的。”“人民给我的工资,你为什么用呢?”“我是你的儿子,你是我爸爸。”“记住,节约一分钱是节约人民的钱,我看你的行动。”
小女儿陈伟兰当过兵,在西藏高原上生活了将近三年。以后她在组织部门工作,经常与人有交往,现在担任了国家行政学院的副院长。每年她到了年底,都把 别人送给她的比较贵重的礼品登记清楚,统一上交。她说:量虽然不是很大,但不能不警惕。特别是做了领导干部以后,更要要求自己严一点,把父母培育的家风能够代代相传下去。
2004年年底,我们向于若木老人当面请教,怎样把你俩培育的革命家风相传下去的问题。她考虑片刻,亲切地对我们说:“我就是要求孩子们生活要自理,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别人做。那时孩子上育英小学,我就让他们周六回家自己洗衣服。有时候他们忘了没洗,我也不让阿姨洗,放了一周还要他们自己洗。后来,大女儿伟力对她的女儿也这样要求。外孙女上幼儿园到五六岁时,夏天使用的小东西,要她自己洗。上小学时让她擦桌子,两个房间,母女分工干。至今我都这样认为,这是一种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观点,接近劳动群众。家庭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同步进行。”
于老还告诉我们:平时我还要求女孩用缝纫机学做衣服。到高中的时候,让她们到厨房学做饭。当时,陈云同志也说女孩子大了,这些事情都要会做,将来自己总要成家的,如果自己连衣服都不会做,生活上就会遇到困难。那时,伟力认真学了做衣服的手艺,并给她爸做了一件丝棉背心。男孩陈元小学毕业刚进初中,我给他一个针线包,要求他,袜子破了自己补,被子脏子要自己拆、自己洗,洗好了自己再做上。虽然他那时候还小,但他听话,一一做到了。我还希望他成年以后,自强自立;结婚以后,能尊重自己的妻子,共同操持家务,不要犯大男子主义。现实生活中,社会上许多家庭矛盾都是因为一些生活小事情引起的,如果有了大男子主义,家务事就什么都不干了。
陈元是1945年出生的,由于陈云的言传身教,他从初中开始看《参考消息》,阅读《马克思传》,高中和大学阶段自学哲学,通读《资本论》,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陈元告诉我们在“文革”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他说,我刚从清华大学毕业,到湖南一家生产电池的工厂当技术员。当时工厂搞整顿,工作环境有所好转,我便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家讲给父亲听,父亲高兴得不得了,但只对我说了一句赞扬话:“我培养了你这个党员,是高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