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港小鎮的歲月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dxm7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門,一個靠近海旁的小城,海浪汐潮抱擁著這座城市,豐富的海產曾經給這裡帶來富饒的生活,澳門原本是一個漁港小鎮,當時泊口被稱作“澳”,所以後來才叫做“澳門”。昔日的澳門漁業頗為興盛,內港碼頭每日漁船雲集,魚欄林立。然而今日澳門成為了世界有名的賭城,過去的漁港小鎮不復往昔,舊時的海味魚欄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紙醉金迷的娛樂場。今期本刊將帶你走進澳門本土的舊魚欄,與你回憶那些年,澳門漁港小鎮的歲月。
  半世紀的變幻
  ——英利魚欄
  澳門路環被稱為澳門最後一片清靜之地,這裡相比本島的熱鬧繁華,有著另一番清幽之美。路環原是個漁村,住著很多漁民,因為環境幽靜,生態完美,背山面海,也有不少喜歡郊野的人士住在這裏。路環曾經是個小漁村,很多居民以打漁為生,所以路環碼頭一帶附近曾經有很多魚欄,路環碼頭曾經為這個小漁村帶來了繁華熱鬧,但如今已經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附近還有少數魚欄仍在營業,首先我們探訪到的是英利魚欄。
  英利魚欄從外看似面積比較小,其實內裡也很寬敞,門口曬著鹹魚,掛滿一袋袋的花膠,在陽光下琳瑯滿目地鋪陳著他們豐富的商品。雖然貨物數量繁多,但依然擺放的井然有序,記者來到店內時老闆娘剛剛做成了一單生意,老闆娘張太太雖然上了年紀但是精神不錯,為人很親切,並且很樂意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英利魚欄是張太與丈夫一起經營的,開張已有五十五年,張太和丈夫的父輩都是路環的漁民,從小在路環長大,由於家裡長輩都是從事漁業,所以後來有了本錢就開了這家魚欄。一開始在澳門漁業鼎盛的時期,英利多數是以鮮魚為主,部分製成鹹魚,來貨多數是當地漁民即時撈上來的漁獲。隨著漁船減少,英利魚欄後來開始轉型做乾貨海味生意。由於路環碼頭投閒置散,店舖的貨源在近三四十年都是來自外地,比如南美或孟加拉等地區。
  張太表示現在魚欄的生意不如以前,由於路環的遊客少,而且位置也不好找,所以現在生意只是一般,只是做做熟客生意。英利的熟客本地客較少,反而內地台灣新加坡的比較多。過去賣鮮魚的時期是鼎盛的時期,部分製成的鮮魚用作出口到香港的魚販批發,或批發本地澳門食肆,但是現在外國如孟加拉等地的出口漁業競爭,現在都是以零售為主。銷量最好多數為鹹魚花膠等,買的客人都用作送禮。
  店內除了張太太和張先生,還有兩名員工搬貨曬貨,店舖格局採取前店後倉的形式,後面就是存貨的倉庫。雖然生意大不如前,但是張太太表示,店舖生意也夠維持家裡開支,再加上店舖屬於政府,每年只需上繳一萬多的稅。她無奈地笑了笑說,如果如同外面店舖每月要交十萬八萬的租金,那生意就難以維持了。
  張太太的子女都長大成人在外做政府工作,她本身也上了年紀,想著再多做幾年便退休。對於子女繼承的問題,她表示還屬未知之數,但是心底還是希望子女們能接手店舖繼續經營下去,畢竟這是他們夫妻倆大半生的心血,不忍心就此結業。訪問結束時,張太太問記者是否會刊登出來讓更多人看到,記者相信張太太心裡也很希望英利魚欄能回復往日的光彩,也希望更多人瞭解到:路環除了是一個休憩放鬆的好地方,它也曾是有過輝煌風光的小漁村。
  敬業樂業的精神
  ——萬生魚蟹欄
  萬生魚蟹欄位於海邊新街,位置與遊客熙攘的新馬路有一段距離,記者下車步行過去費些時間,即將到達目的地時就被魚欄門外掛到密密麻麻的壹排海味幹貨吸引了目光,店舖面積不大,裡面堆滿了貨品,連店舖門前也堆積了一批貨品。記者到來時正值人流不多的時間,店主陳女士剛休息完準備收拾貨物,看見記者的來到,她停下了手邊的活,欣然接受了記者的訪問。
  萬生魚蟹欄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到現今已經有兩任老闆。陳女士告訴記者,上一任老闆經營了二十多年,陳女士本身也是經營海味批發的生意,與原來的店主也有生意上的來往,原店主過世後,便轉手給了陳女士經營至今,轉眼就過了十幾年。陳女士的母親和兒子同樣也是經營海味店的,在營地大街上還有另一家分店,海邊新街這一家店由她主理,雖然聘請了兩名員工輔佐,負責搬貨運貨,但是陳女士依然覺得人手不足,生意好的時候出貨量大,兩個員工也應付不來。
  俗話說“靠海吃海”。漁業是澳門最古老的經濟作業之壹,早在三、四百年前澳門就有漁民出海捕魚。在過去的八十年代,澳門的漁業興盛,輝煌的高峰期,多達800艘的漁船歸航,但現今已逐漸沒落。過去陳女士都在澳門本地提貨,但由於澳門的漁船減少,近十年來店裡的來貨大都來自內地或緬甸等國家。
  澳門自開放自由行以來,旅遊業帶旺了附近一區的生意,許多海味店在新馬路附近陸續開張,導致同業競爭更加大了。陳女士對此卻表示沒有太大的壓力,“現在市面上新開的海味店大多賣貴價貨,和我們店舖的平價路線不同,而且我們已經積累了一批本地熟客,到頭來客人還是會回頭,因為我們這裡勝在平靚正。”雖然店舖位置不是在人流最旺的地帶,但是受到新馬路遊客較多的影響,近年來也多了遊客生意。同時陳女士亦感歎零售生意的營業額比較低,所以,陳女士接手萬生魚蟹欄以來都是以批發生意為主,多數都是批發給酒樓等食肆。
  萬生魚蟹欄已走過四十年風雨,記者看到店內的擺設裝修等都開始殘舊。陳女士告訴記者,很早以前已經想請人來修繕店舖,無奈每個裝修工人來到都不願意接手,原因是店裡面的貨品實在是太多了,修葺需要把很多貨挪出騰開空間,花費太多人力。所以陳女士唯有自己動手多加幾條橫樑,有時下雨天還會漏水,陳女士也要親自動手修補屋頂。陳女士將自己的半生心血都付出在這家魚欄,所幸店舖舖租多年不變,所以陳女士一直都沒有舖租壓力,貨物的價格比市面上的偏低。陳女士表示,只要業主不收回店舖她也會一直做下去,假如自己身體不好要退休,將來也希望兒子能全面接手生意。陳女士是一名務實肯幹的女性,面對未知的將來她從容面對,這或許就是上一代澳門漁民不捨不棄的精神。
  口耳相傳的好口碑
  ——棠記魚舖
  與路環碼頭毗鄰的棠記魚舖是路環著名的鹹魚舖,很多人不嫌路遠偏僻專門找到這裡,為的就是這裡精挑細選的鹹魚,作為澳門路環最著名的鹹魚檔,精挑細選,大小魚類一應俱全。這裡的鹹魚品種繁多,大小魚類壹應俱全。其中,棠哥特別推薦黴香馬友,雖然也有不少人喜好實肉鹹魚,可只有新鮮魚才能做出黴香的效果,特別推薦黴香馬友,吃起來肉質軟糯,還帶著一陣煙熏的奶酪香味,無論清蒸還是油煎都無比下飯。不過黴香的鹹魚打開後必須冷凍,不然就如新鮮魚般難以久藏,可見鹹魚也需要吃鮮才行。
  記者來到這裡時發現老闆和老闆娘都忙得不可開交,門口泊著的幾台車都是不辭遠路來到這裡光顧的,最後提著大包小包地離開,記者不便打擾,等候了十來分鐘,老闆娘終於騰出了空接受記者的採訪。老闆娘何太太比較內斂羞澀,多次表示不願意出鏡,推搪了幾次最後確認不需上鏡才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何太太告訴記者,棠記魚舖已有超過四十年的歷史,家裡從父輩開始經營這家店舖,生意不算大,只是家庭式的小本經營,前面是店舖,後面就是住處。老闆何先生的爸爸從前是路環的漁民,一開始只是靠在碼頭旁的小魚欄,每日稱新鮮魚製成鹹魚,還有自製的蝦乾和蝦醬作批發做零售。後來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漸漸地沒有漁船打漁了,不得不向外面入貨,也做其他種類的乾貨。雖然現在棠記的鹹魚蝦乾等等都是外購貨,但是老闆何先生有著多年的經驗,會挑選最上品的才入貨,貨源都是來自南美地區。蝦乾入貨後還會仔細的將蝦腸挑出,鹹魚則按照要求在風乾日曬,絕不馬虎,讓每個貨品都達到最佳品質。
  棠記魚舖的回頭客特別多,不得不說是源自老闆和老闆娘對貨品的高要求,才讓客人一買再買。但是何太太卻謙虛的表示,店舖開在路環,路途遙遠,要找到也不容易,全靠一班熟客的支持,介紹了不少新客人來光顧,再加上店舖貨品的好品質和好口碑,回頭客越來越多。魚舖沒有分淡旺季節,一年四季的生意都不相上下,但是在一些傳統節日的時候,比如現在臨近中秋,多了客人來買海味送禮,這些時候生意會稍好一點。雖然生意尚算可以,但是物價騰升,賺的錢也不算多。
  開業以來,何太太表示從來沒有請過員工幫忙,都是自己一家人親力親為,從入貨搬貨曬貨等等的工作,都不會假手於人。何太太的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她也沒有指望子女來接手她的店舖,只要還有心有力,她和先生都會選擇繼續經營下去。記者離開的時候,也看見有些遊客手裡提著棠記魚舖的手提袋,可見其確實是有名氣和口碑的。
  後 記:
  漁業是澳門最古老的經濟作業之一,早在三、四百年前澳門就有漁民出海捕魚。上世紀中期是澳門漁業生產最鼎盛時期,與華南地區的汕頭、陽江、湛江等著名漁港齊名。今日澳門成了賭城,過去的那個小漁村的印象在人們心中逐漸淡忘。在本期報道碩果僅存的本土舊魚欄,或許這些店舖終將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但也藉此希望能讓更多人記起過去澳門的那段漁港小鎮的歲月。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澳門特區政府將承辦第八屆亞太經合組織(以下簡稱“APEC”)旅遊部長級會議。這是今年澳門特區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受到特區政府的高度重視。澳門作為第八屆APEC旅遊部長級會議的舉辦單位,屆時將以承辦方的身份,第一次參加APEC部長級會議。因為澳門並非APEC成員,這也是第一次非APEC成員的經濟體領導人參加APEC部長級會議。  今年初,政府已成立了以行政長官為主席的亞太經合組織旅遊
期刊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幸地,這首一千多年前的唐詩,正反映著今天祐漢生果街小販們辛酸血淚場景。  祐漢生果小販街攤檔堪稱澳門一景。多年來小販獲准搭布蓬遮擋毒熱太陽,民署官員們近日不知發甚麼威風,命令大批市管人員定時掩至,強令拆去任何加搭的布蓬,監視小販們在烈日暴曬下勞作,不准稍有布蓬遮陰,又時值中秋大節即至,市民選購水果送禮自奉,預備過節,市民在光照底下選購水果,大汗
期刊
近年,澳門基金會致力於藝術的推廣,積極邀請內地藝術家來澳門進行文化交流,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之下,張宙星獲邀來澳門首度開辦個人畫展。  開幕式期間,因為是第一次在澳門開畫展,主辦方顯然也格外重視,由於嘉賓眾多,張先生更是親自招待一眾來賓。本刊有幸於開幕式期間採訪了這位來自山東的畫家,並請他分享了對這次展覽的期望以及他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獨特觀點……  “小澳門,大文化”  據基金會提供相關訊息,張宙星先生
期刊
大眾康體日祐漢街市公園舉行  由體育發展局主辦的“大眾康體日”活動於8月9日在祐漢街市公園舉行,活動吸引大批市民到場參與,當中亦有不少親子家庭參加,在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亦予運動於娛樂之中。場內氣氛溫馨熱鬧,樂也融融。  主辦單位希望透過舉辦“大眾康體日”活動,推動市民恆常參與體育運動,提高生活健康素質。在活動現場由體育總會派出專業的人員教授一些體育項目的正確方法和動作,讓市民學習及掌握體育運動的知
期刊
首季博彩毛收入逾千億  博彩監察協調局公佈3月份整體博彩毛收入354.5億元,較創單月新高的2月份回落6.7%,按年則上升近2成。首季整體博彩毛收入1,022億元,按年上升19.8%。  去年賭業雇員5.6萬在職  薪酬升6%  統計局公佈2013年第四季人力資源需求及薪酬調查結果。去年第四季末博彩業有56,608名在職雇員,按年增3.2%;其中荷官有25,250名。全職雇員2013年12月的平均
期刊
人們常說,“要了解一座城市,可從的士著手。”對初來乍到的外地旅客來說,第一件事可能就是召的士,換言之首個接觸的人可能就是的士司機。的士行業自然成為旅客瞭解當地風土人情、文明程度的窗口。若司機文明載客,讓旅客賓至如歸,無疑會為城市增光;反之,定會抹黑城市形象。本澳拒載、揀客、兜路、濫收車資等越演越烈亂像,便嚴重影響居民和旅客出行,破壞澳門旅遊城市形象,當局日前正式定性的士問題為“重大公共利益事件”。
期刊
一直以來,澳門以海納百川的胸怀,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當中不少更成為服務和貢獻澳門的社會精英,以他們的專業和前沿思想引領著澳門社會發展。澳門大學社會學系郝志東教授就是當中的一位,今期本刊記者將與廣大讀者一起走近這位令人可敬的長輩和師長。  於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社會科學學院大樓內,記者如約見到這位平易近人的學者。初次見面的郝教授給人一種平淡,甘於平淡的特質。借用郝教授的話語來說,只有甘於平淡的人
期刊
行政長官候選人崔世安的參選政綱,以宜居、發展、關愛、善治四篇章闡述,意味著政府下一個五年的治澳藍圖的宣示,同時也讓社會各界看到第四屆特區政府未來施政路向,自然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及深切期待。為此,本刊今邀請澳門工商界知名人士馬志毅博士,一起分享他對第四屆特區政府未來施政路向的看法與建議。  調控博彩  聨動發展多元化  按照第四屆行政長官候選人參選政綱所提,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近期方向是:優勢產業
期刊
第四任行政長官候選人崔世安博士在其參選政綱中明確表示,將完善領導官員績效評審制度,實現官員問責制度與領導官員績效評審制度的結合,形成“績效導向”和“權責相當”的行政文化。鑒此,領導官員問責制度在提高公共行政績效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實踐中,要依法有效向領導官員問責,除完善領導官員績效評審制度、健全問責程序外,還必須明確歸責原則。  歸責原則是判斷責任歸屬  的基本准則  歸責原則是指用以確定責任由
期刊
2014年,在澳門的政治日曆上是一個重要的時間段,四百名選委將選舉出新一任行政長官並報請中央任命。今年十二月二十日舉行的回歸十五周年各項慶祝活動,對新一屆特區政府人事佈局的正式確認具有特殊意義。換言之,特區政府換屆的首要工作是對主要官員、廉政、審計和部門負責人進行任命和審查安排,其中包括行政長官,經行政長官提名、報中央任命的五司司長、檢察長、廉政專員、審計長、警察總局局長、海關關長。由於僅得一人參
期刊